⑴ 谈谈气质性格能力在管理中有何意义

气质指一个人在情绪体验和行为反应的强度和速度等方面的特点。是一个人典型的、稳定的心理特点。它分为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和抑郁质四种。气质具有极大的稳定性,并对人的实践活动产生一定的影响,从而构成每个人丰富的个性色彩。了解人的气质类型和特征,并根据气质的差异在管理活动中实施有效管理,是每位管理者应注意的问题,针对不同气质的人要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管理。解并把握气质的这些特点,对管理者会有很大帮助。
理学中的性格实际上指一个人的品德。了解职工的性格,发挥其优点和性格中积极有益的部分。根据性格知人善用,组合与创建团队精神,同时,性格有助于提高管理艺术的提高。
能力是人最重要的个性特征,也最能体现一个人的实际价值。是管理者在实践中量才为用的根本依据。人的能力事实上是存在着很大的差异,管理者应该看到,每个人在能力方面都有其自己的强项和弱项,管理者要了解人们的能力具有哪些差异,知人善任,并运用这些知识使每一位教职员工工作的更好。
希望有帮助!

⑵ 西南大学《管理心理学》人的个性有哪些特点

如何撰写自主招生个人陈述

有中学推荐资格的学生,相对于自荐的学生通过高校初审是比较容易的,所以如果可能,建议家长尽可能争取校荐资格。自荐的学生,如果没有很硬的获奖证明,唯一能说服高校老师给考生一个考试的机会可能就是个人陈述材料了。

写好个人自述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你需要投入很多的时间和精力。自主招生初审阶段,个人陈述是高校招办老师了解学生的一个重要手段,考生的平时成绩和高中阶段获得的重要奖项,是否能通过自主招生初审的主要标准,除此之外就是个人陈述了,一个好的个人陈述对于考生来说就是助推剂,甚至特别优秀的个人陈述也能决定你能否通过初审。

个人陈述在写之前,先要整理出来一个思路。回忆一下你在成长经历中对你影响比较大的故事、人物,再把你所有的优点和特长罗列出来,不要觉得自己没有什么优点,可以和父母或者一些关系比较亲密的人讨论,通过他们的口来发掘和认识你自己。

通过各种途径详细了解你要报考的大学特色,但是短时间了解一个大学的特点对于一个高三考生来说是比较困难的,我们先可以在网上查询大学的校训、大学的历史、大学所在地域特点、大学的优势学科、大学中曾经发生过的一些感人的故事,大学名师和名人校友等方面来入手了解一个大学。此外还要了解你报考的专业将来要从事什么职业,是否符合你的人生理想,也要了解你所报考的专业,在大学中学习哪些课程。

下一步,需要确定一个大概的文章思路,结合你报考的大学和专业特点,确定应该重点表现哪些优势特长。然后就需要确立文章的整理思路,开头表达要新颖,中间部分重点说明你的特长优势和学习成长历程,再加一些你的人生感悟。结尾部分最好说明一下你的报考这个大学和专业的理由,然后表述你对未来的规划和你的理想。

这样一篇个人陈述的大体框架就比较完整了。

在写的过程中还有一些注意事项:

1、要分清主次,有所强调;一定要围绕事先确定的内容和思路进行撰写,写的时候不要东一榔头西一棒子,觉得这样重要,那也重要,都想放进去,把自己写的无比优秀,这样缺乏文章的连贯性,让读者老师觉得很你很浮躁。一定要在众多优点中突出能符合你所报大学和专业要求的优点,其他优点简单提一下,甚至可以不提;

2、思路新颖,要有一个比较好的切入点,好的开头能让你老师对你印象深刻,也能吸引老师阅读下去;

3、文章主体为说明文,可以兼用叙述、议论、描写、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

4、将考生所获奖项穿插在考生的兴趣爱好、文章观点和故事当中,作为说明考生情况的一种结果,尽量用高中期间的获奖奖项,实在没有可以用高中以前的,写明获奖名次及名称,这些奖项的使用,应该是和文章的有机结合,是为了说明你的特长、优势,不能为说明奖项而写;

5、情感真挚,不做作。具体形象表现考生的成绩和能力时,关键要感情真挚,表现一个真实的人;对于一个报考理工科而且语文成绩不是十分突出的考生,文字尽量要朴实,铺陈直述,可以不用那么多华丽的辞藻堆砌;

6、充分张扬90后高考考生的风貌个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想象一下,每年一个大学的自主招生至少有三四千人报考,一个招办老师可能需要阅读上千封个人陈述;好的文章不会让老师感到厌烦,能通过你的个人陈述喜欢上你这个人;

7、文笔好的学生写的时候注意文字流畅,无错字语病,有一定文采,文字精练又有深意,可以引经据典,可以用排比、拟人、比喻等一些修辞手法穿插在文章中,突出自己的个性,能让审阅老师阅读时留下深刻美好的印象;

8、可以写写为什么要报考这个大学,为什么报考这个专业,适当表现出考生对所报考大学的向往和对所报考专业的喜爱

⑶ 什么是气质气质理论在管理实践应用时应当注意什么问题

气质简单地说就是脾气秉性。气质类型对职业选择和职业设计,职位任命都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应该做到气质类型和工作相匹配。这样才能胜任把工作做好。
你们公司人事部门应该有专业人员懂管理心理学吧!管理学书籍上面就有关于气质类型理论,介绍一种最简单的气质类型学说:
气质类型是天生的,是人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是人格的先天基础。人有四种气质类型(体内血液占优势属于多血质,黄胆汁占优势属于胆汁质,黏液占优势属于黏液质,黑胆汁占优势属于抑郁质),各种气质类型有不同的气质特性,分别影响着人的四种气质。
四种气质类型的特征如下:
"胆汁质"属战斗类型,直率,热情,精力旺盛、勇敢积极,有魄力,坚韧不拔,敢于承担责任,反应迅速,情感体验强烈,易冲动但平息也快。 开朗,外向,但急躁易怒,行为外倾明显,往往缺乏自制力,对行为改变不易,有顽强拼劲和果敢性,但缺乏耐心。过分自信,有时独断专行,影响人际交往。
"多血质"属活泼好动型,反应迅速、表情外露,行动敏捷,灵活,情绪发生快而易变、表情丰富,外向,但情感体验不深。有朝气、善于交际、易于适应新环境,兴趣广泛但易变化,注意力易转移,较轻率。
"粘液质"的人属安静型,沉着,稳重,善于忍耐,但灵活性不足,思维,言语及行动迟缓,不灵活,情绪发生慢而弱,不易转移注意。心平气和,不易冲动,内向,态度持重。自我控制能力和持久性较强,内倾性明显,易因循守旧,不易改变旧习惯去适应新环境。坚韧,执拗,淡漠。
"抑郁质"的人,有较高的感受性,观察精细,想象丰富,善于觉察到别人不易觉察到的事物,对外界刺激敏感,但反应缓慢,多愁善感,体验深刻、持久,但外表很少流露,内向,谨慎小心,不善与人交往,胆小,孤僻,忸怩,遇困难或挫折会退缩。敏感多疑,精力不足,忍耐力差,对行为的改造比较难。行动迟缓,缺乏果断,经不起强烈的刺激和猛烈的打击。

胆汁质 反应迅速,情绪有时激烈、冲动,很外向。
多血质 外向,活泼好动,善于交际;思维敏捷;容易接受新鲜事物;情绪情感容易产生也容易变化和消失,容易外露;体验不深刻
粘液质 情绪稳定,有耐心,自信心强。
抑郁质 内向,言行缓慢,优柔寡断。
四种气质类型没有好坏之分,不同气质的人的忍耐性、感受性、可塑性、敏捷性、兴奋性等都有所不同,每个人的气质都有其所长,也有其所短,因此,了解一个人的气质特点有利于发挥其优点,克服其气质方面的消极方面。
胆汁质和抑郁质情绪不稳定,对健康有影响,应该控制脾气。多血质和粘液质性格比较有利于健康。

附:气质表现

1.胆汁质
神经特点:感受性低;耐受性高;不随意反应强;外倾性明显;情绪兴奋性高;控制力弱;反应快但不灵活。
心理特点:坦率热情;精力旺盛,容易冲动;脾气暴躁;思维敏捷;但准确性差;情感外露,但持续时间不长。
典型表现:胆汁质又称不可遏止型或战斗型。具有强烈的兴奋过程和比较弱的抑郁过程,情绪易激动,反应迅速,行动敏捷,暴躁而有力;在语言上,表情上,姿态上都有一种强烈而迅速的情感表现;在克服困难上有不可遏止和坚韧不拔的劲头,而不善于考虑是否能做到;性急,易爆发而不能自制。这种人的工作特点带有明显的周期性,埋头于事业,也准备去克服通向目标的重重困难和障碍。但是当精力耗尽时,易失去信心。
适合职业:导游、推销员、节目主持人、演说家、接待员外交工作、营业员、服装纺织业、餐饮服务业、运动员、冒险家、新闻记者、演员等。
2.多血质
神经特点:感受性低;耐受性高;不随意反应性强;具有可塑性;情绪兴奋性高;反应速度快而灵活。
心理特点:活泼好动,善于交际;思维敏捷;容易接受新鲜事物;情绪情感容易产生也容易变化和消失,容易外露;体验不深刻。
典型表现:多血质又称活泼型,敏捷好动,善于交际,在新的环境里不感到拘束。在工作学习上富有精力而效率高,表现出机敏的工作能力,善于适应环境变化。在集体中精神愉快,朝气蓬勃,愿意从事合乎实际的事业,能对事业心向神往,能迅速地把握新事物,在有充分自制能力和纪律性的情况下,会表现出巨大的积极性。兴趣广泛,但情感易变,如果事业上不顺利,热情可能消失,其速度与投身事业一样迅速。从事多样化的工作往往成绩卓越。
合适的职业:管理、记者、公关人员、外交官、律师导游、推销员、节目主持人、演讲者、管理者、外事接待人员、演员、市场调查员、监督员和其他社会工作者。

3.粘液质
神经特点:感受性低;耐受性高;不随意反应低;外部表现少;情绪具有稳定性;反应速度快但灵活。
心理特点:稳重,考虑问题全面;安静,沉默,善于克制自己;善于忍耐。情绪不易外露;注意力稳定而不容易转移,外部动作少而缓慢。
典型表现:这种人又称为安静型,在生活中是一个坚持而稳健的辛勤工作者。由于这些人具有与兴奋过程向均衡的强的抑制,所以行动缓慢而沉着,严格恪守既定的生活秩序和工作制度,不为无所谓的动因而分心。粘液质的人态度持重,交际适度,不作空泛的清谈,情感上不易激动,不易发脾气,也不易流露情感,能自治,也不常常显露自己的才能。这种人长时间坚持不懈,有条不紊地从事自己的工作。其不足是有些事情不够灵活,不善于转移自己的注意力。惰性使他因循守旧,表现出固定性有余,而灵活性不足。从容不迫和严肃认真的品德,以及性格的一贯性和确定性。
适合职业:翻译、教师、科研人员、外科医生、法官、管理人员、播音员、出纳员、会计、播音员、话务员、调解员、人力人事管理主管等。

4.抑郁质
神经特点:感受性高;耐受性低;随意反应低;情绪兴奋性高;反应速度慢,刻板固执。
心理特点:沉静、对问题感受和体验深刻;持久;情绪不容易表露;反应迟缓但是深刻;准确性高。
典型表现:有较强的感受能力,易动感情、情绪体验的方式较少,但是体验的持久而有力,能观察到别人不容易察觉到的细节,对外部环境变化敏感,内心体验深刻,外表行为非常迟缓、忸怩、怯弱、怀疑、孤僻、优柔寡断,容易恐惧。
适合职业:校对、打字、排版、检察员、雕刻工作、刺绣工作、保管员、机要秘书、艺术工作者、哲学家、科学家。

⑷ 管理心理学中的四种"人性"是什么

各种典型气来质特征如自下:

胆汁质:相当于神经活动强而不均衡型。这种气质的人兴奋性很好,脾气暴躁,性情直率,精力旺盛,能以很高的热情埋头事业,兴奋时,决心克服一切困难,精力耗尽时,情绪一落千丈。

多血质:相当于神经活动强而均衡性。热情,有能力,适应性强,喜欢交际,精神愉快,机智灵活,注意力易转移,情绪易改变。但办事重兴趣,富于幻想,不愿做耐心细致的工作。

粘液质:相当于神经活动强而均衡性。平静,善于克制忍让,生活有规律,不为无关事情分心,埋头苦干,有耐久力,态度持重,不卑不亢,不爱空谈,严肃认真。但不够灵活,注意力不易转移,易墨守成规。

抑郁质:相当于神经活动弱型。沉静、深刻、易相处,人缘好,办事稳妥可靠,做坚定,能克服困难。但比较敏感,易爱挫折,孤僻、寡欲,反应缓慢。

⑸ 结合自身,谈谈对管理心理学的理解与认识,3000字

心理学即通常所说的普通心理学,是关于人的心理现象发生、发展过程的最一般规律的科学,它主要研究人的心理现象的一般本质和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例如,人的感知是如何形成的,影响感知的一般因素有哪些;人的思维一般可分为几种类型,如何评价人的思维;人们记忆一般过程如何,怎样有效防止遗忘;人的气质和性格有哪些类型,每种气质和性格的一般特征如何,等等。一般说来,这些规律对任何人以及从事任何活动都是适用的。 管理心理学是运用心理学的一般规律去解决管理过程中人的心理问题,并使之在管理领域具体化。它主要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从而提高管理者预测、引导、控制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能力,更为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例如,调动所在单位员工的积极性是管理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作为管理者不能事必躬亲,而应把全体员工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使之各尽其责,创造性地完成本职工作,这样才能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而要调动员工积极性,就要运用心理学的一般规律,具体分析一定组织中人的需要和动机,分析产生积极行为的一般心理过程,研究哪些因素最能在员工心理上起到激励作用,如何保持和加强员工的积极行为等。这些就是管理心理学所要研究的问题。再如,决策也是管理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企事业的领导人能否采取正确的决策,这对一个企事业单位的发展将起着重大的作用。所谓决策,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实际上就是人的思维过程和意志过程。企事业的领导人在作出某项决策之前,首先要对本单位的各方面情况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加工处理;然后,在此基础上制定出几种可供选择的决策方案,并在这些方案中选出最佳方案。只有这样,才能作出正确的决策。而这个过程实质上就是思维过程,也就是人的高级认识过程。同时,企事业的领导人在作出正确而又及时的决策时,还需要具备当机立断的意志品质。否则,领导人优柔寡断,议而不决,决而不行,缺乏坚强的意志品质,这也是不能及时作出正确决策的。所以,管理心理学就是把心理学的一般规律运用于实际管理,以解决管理中的具体问题。 由此可见,普通心理学是管理心理学的基础,管理心理学是普通心理学规律在管理过程中的具体应用。二者是一般与特殊、主干与分支的关系[2]。 编辑本段管理心理学研究与应用 中国古代就有丰富的管理心理学思想。例如,春秋末年军事家孙武在《孙子兵法》一书中就写道:“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孙武强调领导与下属之间意愿协调一致的重要性,这在今天看来也是十分重要的管理心理学原则[3]。 中国古代的管理哲学思想充分反映在关于人性的争论上。荀子认为“今主人性,饥而欲饱,寒而欲暖,劳而欲休,此人之性情也”(《荀子·性恶》)。孟子则认为,“人之善也,如水之下也”。中国古代管理心理学思想已经受到管理心理学家的广泛重视,中国的有关古籍也成了一些国家培养管理人员的必读书目。 不过,管理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还是与现代化大生产密切相联系的。19世纪末,资本主义得到发展,生产规模日益扩大,对企业的管理也更为复杂,劳动组织和合理安排也提到科学研究的日程。这时出现了科学管理的学院,其代表人物是泰勒。泰勒着重研究了工人操作合理化的问题,但他把人看成是经济人,忽视了人的社会性。 第一次世界大战对管理心理学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参战各国都力图利用心理学原则来改进管理,提高生产为战争服务。例如,制定人员选拔和训练的方法,研究最有效的组织形式,调整工人与管理人员的关系等。 战后,工业生产的发展提出了一些新的问题,如人在生产中社会性因素的作用等。以社会心理学家梅奥为首的一批专家进行了霍桑实验,提出了“社会人”的思想。他们认为,单靠物质刺激不能保证调动工人的积极性。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利的社会条件与工作效率有更密切的关系。此外,他们还提出了非正式组织在群体中的作用。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工程心理学的发展,强调研究人-机关系,同时也提出了解决人-人关系,人-组织关系的问题。战后,许多学者总结了战时的经验,考虑到有必要建立一门研究人的行为的综合科学,认为可以把人与社会,人与生产中的诸因素统一加以考虑。于是1949年在美国芝加哥大学的一次讨论会上,便提出了“行为科学”这一名称。其后美国福特基金会给予了经济上的支持;在许多大学中开展了有关行为科学的研究,并出版了行为科学杂志。 由于行为科学这一名称过于广泛,有人把医学中的行为研究、动物行为研究等也包括在内,不能突出与生产管理有关的工作。所以后来有不少单位与专家采用组织行为学或组织心理学的名称,专指在一定组织内活动的个体和群体行为的研究。在中国则多用管理心理学的名称。 管理心理学主要研究与组织行为有关的人的个体特点,如动机、能力、性向等;人的群体特点,如群体的分类、人与组织的相互作用等;领导行为特点,如领导风格,领导的评估与培训等;组织理论与组织变革,如组织的模型,组织变革与组织开发研究等;工作生活质量研究,着重从改善工作环境,工作丰富化、扩大化方面调动职工的积极性,提高生产率;跨文化管理心理学,比较不同的地区、国家、社会制度,文化背景下管理行为的异同,为国际间的经济交流、合作经营企业提供科学依据。 在研究方法方面,管理心理学并没有一种适用于解决一切问题的通用的方法。它主要以心理学及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如观察法、访谈法、问卷法量表法、个案分析、准实验研究、社会调查、公众意见调查等方法为基础,结合管理实际,根据不同的情况、不同的问题,采用适宜的方法,使问题的解决有客观的科学的根据。 编辑本段管理心理学研究的方法 观察法 是在日常的不做人工干预的自然和社会情况下,有目的有计划地直接观察组织中人的行为的研究方法 实验法 是研究者有目的地通过严格控制或创设的条件,主动地引起被试者的行为变化。 管理心理学案例书籍 调查法 是通过搜集各种有头材料间接了解组织中人的心理活动的方法。调查的方法有谈话法、问卷法等。 测验法 是根据预先制定的标准化的测量表对人的心理品质进行测量的方法。 个案法 也叫案例法。 编辑本段各种研究方法的优缺点 1、观察法: 优点:使用方便,所得材料真实 缺点:只能消极等待有关现象的发生,难以对所获材料进行数量处理,难以确定某种行为现象的真正原因。 2、实验法: 优点:研究者处于主动地位,可有计划引起某种行为现象发生;研究者可以控制一切无关变量,系统操纵作为自变量的变化条件;研究者可以使某种行为在相同条件下重复发生,反复观察验证 缺点:实验室的人为性及对心理现象的过分简化,因而所得结果与实际情况存在一定差距 3、调查法: (1)谈话法: 优点:谈话法简单易行,便于迅速获取资料 缺点:由于关于被试者心理状态的结论必须从被试者自己的回答中寻找,所以具有较大局限性 (2)问卷法: 优点:能够在短时间内取得广泛的材料,且能对结果进行数量处理 缺点:所得材料一般较难进行质量分析,因而难以把所得结论直接与被试者的实际行为进行比较 4、测验法: 优点:可在短时间内了解许多人的一个或多个特点,且能从数量上比较个人之间的差异 缺点:目前所使用的测验量表还不够完善,信度和效度数低 5、个案法: 优点:能提供变化的动态方面的见解,对于组织内部问题的诊断和纠正极有帮助 缺点:用该方法归纳出来的结论往往缺乏普遍性,另外,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这对研究者来讲,是一个限制因素 编辑本段发展历程 管理心理学是和现代生产力、生产技术相联秒的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分不开的。由于生产力的飞跃发展和生产关系中劳资矛盾的尖锐化,在资产阶级提出寻求新的管理理论与方法的同时,科学的进步与发展,也为管理心理学这一新的学科理论的形成提供了可能条件。在这个时期,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理论均有了长足发展,相继出现了心理技术理论、群体动力学理论、社会测量理论及需要层次理论等。在 20世纪初期,社会心理学及社会学等均已发展成为独立学科。上述这些学科理论的形成与发展,为管理心理学奠定了比较充分的理论基础,从而使管理心理学的产生由必需变为可能。 中国古代就有丰富的管理心理学思想。例如,春秋末年军事家孙武在《孙子兵法》一书中就写道:“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孙武强调领导与下属之间意愿协调一致的重要性,这在今天看来也是十分重要的管理心理学原则。中国古代的管理哲学思想充分反 兵法家:孙武 映在关于人性的争论上。荀子认为“今主人性,饥而欲饱,寒而欲暖,劳而欲休,此人之性情也”(《荀子·性恶》)。孟子则认为,“人之善也,如水之下也”。中国古代管理心理学思想已经受到管理心理学家的广泛重视,中国的有关古籍也成了一些国家培养管理人员的必读书目。 19世纪末,资本主义得到发展,生产规模日益扩大,对企业的管理也更为复杂,劳动组织和合理安排也提到科学研究的日程。这时出现了科学管理的学院,其代表人物是泰勒。泰勒着重研究了工人操作合理化的问题,但他把人看成是经济人,忽视了人的社会性。 第一次世界大战对管理心理学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参战各国都力图利用心理学原则来改进管理,提高生产为战争服务。例如,制定人员选拔和训练的方法,研究最有效的组织形式,调整工人与管理人员的关系等。战后,工业生产的发展提出了一些新的问题,如人在生产中社会性因素的作用等。以社会心理学家梅奥为首的一批专家进行了霍桑实验,提出了“社会人”的思想。他们认为,单靠物质刺激不能保 人力资源管理心理学书籍 证调动工人的积极性。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利的社会条件与工作效率有更密切的关系。此外,他们还提出了非正式组织在群体中的作用。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工程心理学的发展,强调研究人与机关系,同时也提出了解决人与人关系,人与组织关系的问题。战后,许多学者总结了战 时的经验,考虑到有必要建立一门研究人的行为的综合科学,认为可以把人与社会,人与生产中的诸因素统一加以考虑。于是1949年在美国芝加哥大学的一次讨 论会上,便提出了“行为科学”这一名称。其后美国福特基金会给予了经济上的支持;在许多大学中开展了有关行为科学的研究,并出版了行为科学杂志。由于行为科学这一名称过于广泛,有人把医学中的行为研究、动物行为研究等也包括在内,不能突出与生产管理有关的工作。所以后来有不少单位与专家采用组织行为学或组织心理学的名称,专指在一定组织内活动的个体和群体行为的研究。在中国则多用管理心理学的名称。 编辑本段学科性质 人本化 —是以人为研究中心的学科,具有明显的以人为本的倾向。 管理心理学具有明显的以人为本的倾向 综合性 —是一门综合性的科学,它涉及的基础理论知识比较广。 应用性 —与组织管理活动密切相关,对于提高组织管理的水平,起到了积极作用。 编辑本段学科特点 1、树立以人为中心的管理理念 2、适应新时代对管理的要求 3、提高生产效率 4、提高决策的科学性 主要研究与组织行为有关的人的个体特点 编辑本段研究内容 具体地说,管理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有以下三个方面: 个体心理 主要研究个体的心理活动规律、需要、动机与态度、员工的心理健康、激励理论,等等,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调动、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群体心理 主要研究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群体的内聚力、群体中的人际关系和信息沟通、士气与群体意识,等等,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解决组织中的协调交流、团结合作的问题。 组织心理 主要研究组织结构、组织环境、组织变革以及各种不同的领导方式及其效果、领导者的选择与训练、影响领导效果的因素,等等,目的是为了使组织自身能更好地适应组织任务和组织使命的要求,以利组织目标的实现和维护组织的生存和发展。 管理心理学主要研究与组织行为有关的人的个体特点,如动机、能力、性向等;人的群体特点,如群体的分类、人与组织的相互作用等;领导行为特点,如领导风 格,领导的评估与培训等;组织理论与组织变革,如组织的模型,组织变革与组织开发研究等;工作生活质量研究,着重从改善工作环境,工作丰富化、扩大化方面 调动职工的积极性,提高生产率;跨文化管理心理学,比较不同的地区、国家、社会制度,文化背景下管理行为的异同,为国际间的经济交流、合作经营企业提供科学依据。 在研究方法方面,管理心理学并没有一种适用于解决一切问题的通用的方法。它主要以心理学及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如观察法、访谈法、问卷法、量表法、个案分析、准实验研究、社会调查、公众意见调查等方法为基础,结合管理实际,根据不同的情况、不同的问题,采用适宜的方法,使问题的解决有客 观的科学的根据。西方国家组织行为学主要应用于人为资源的研究,如利用测验方法选拔职工,或应用评价中心方法对领导进行评价;由专家组帮 助企业增加自我完善的能力,带动各种组织进行改革;决策理论的应用,如协助大企业对重大项目、经营战略进行审定等。采用决策会议方式,在专家指导下,利用电子计算机及专门的决策软件可以大大加快决策的制定过程和提高决策的质量;工作生活质量研究,如制定更完善的作业班制度,防止事故,减少工作的应激等。 两大因素在组织中形成了三大关系系统:一个组织是由人和物这两大因素构成的。 1、物—物关系:主要是技术管理的对象,包括材料、设备、资产、资金、技术等方面的管理。 2、人—物关系:即人一机关系,是一个交叉系统,部分地作为技术管理的对象,但主要是劳动心理学与工程心理学的对象。 3、人—人关系:主要是管理心理学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