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心理学上的几种判断气质的方法

最简单的就是用气质量表测量

⑵ 气质激素说

气质的激素说

激素(Hormone)是由内分泌细胞分泌的高效能化学物质,在血液中的浓度极低,但对生理和心理活动有重大影响。在解释气质的生理机制上影响最大的有两个学派:一是以巴甫洛夫为代表的气质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理论;另一个是以伯曼(I.Berman)等人为代表的气质的激素理论。
伯曼认为,人的气质特点是由内分泌活动所决定的。他根据人的某种内分泌腺特别发达而把人划分为:甲状腺型、垂体型、肾上腺型、性腺型、副甲状腺型和胸腺型。他认为,不同类型的人,有不同的气质特点。
1.甲状腺型
甲状腺分泌增多者精神饱满、不易疲劳、知觉敏锐、意志坚强、处事和观察迅速、容易动感情甚至感情迸发。甲状腺分泌减少者可能发生痴呆症。
2.脑垂体型
脑垂体分泌增多者性情强硬、脑力发达、有自制力、喜欢思考、骨骼粗大、皮肤甚厚、早熟、生殖器发达。脑垂体分泌减少者身材短小、脂肪多、肌肉萎弱、皮肤干燥、思想迟钝、行动懦弱、缺乏自制力。
3.肾上腺型
肾上腺分泌增多者雄伟有力、精神健旺、皮肤深黑而干燥、毛发浓密、专横、好斗。肾上腺分泌减少者体力衰弱、反应迟缓。
4.副甲状腺型
副甲状腺分泌增多者安定、缺乏生活兴趣、肌肉无力。副甲状腺分泌减少者注意力不易集中、妄动、容易激动。
5.胸腺型
胸腺位于胸腔内,幼年发育,青春期后停止生长,逐渐萎缩。如果成年胸腺不退化者,则单纯、幼稚、柔弱、不善于处理工作。
6.性腺型
性腺分泌增多者常感不安、好色、具有攻击性。性腺分泌减少者则性的特征不显现,易同性恋,进攻行为少。
现代科学研究表明:激素对人的气质确有影响。激素激活或抑制着人体的不同机能,激素过多或过少对个体的行为确有影响。例如,肾上腺特别发达的人,会表现出情绪容易激动的气质特征。生物化学测定也表明,人在恐惧时,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人在发怒时,去甲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但是,各个内分泌腺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同组成内分泌系统,不能简单地强调一、二个内分泌腺体的作用;也不能孤立地、片面地强调激素对气质的作用,因为神经系统直接或间接地控制着内分泌腺的活动,控制着激素的合成和分泌。激素也影响着神经系统的功能。人体内有两种调节机制: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主导作用下,通过这两种机制,影响气质的活动。

⑶ 心理学把人的气质分为哪几类

心理学把人的气质分为四类:活泼型的多血质、安静型的黏液质、兴奋型的胆汁质、抑制型的抑郁质。

古希腊医生希波克拉底(公元前460~公元前377年)很早就观察到人有不同的气质,他认为人体内有四种体液:血液、黏液、黄胆汁和黑胆汁。古代所创立的气质学说用体液解释气质类型虽然缺乏科学根据,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确实能观察到这四种气质类型的典型代表。

1、胆汁质(兴奋型):直率、热情、精力旺盛、情绪易于冲动、心境变换剧烈等等

2、多血质(活泼型):活泼、好动、敏感、反应迅速、喜欢与人交往、注意力容易转移、兴趣容易变换等等。

3、粘液质(安静型):安静、稳重、反应缓慢、沉默寡言、情绪不易外露,注意稳定但又难于转移,善于忍耐等等

4、抑郁质(抑制型):孤僻、行动迟缓、体验深刻、善于觉察别人不易觉察到的细小事物等等。因此,这四种气质类型的名称曾被许多学者所点赞,并一直沿用。

(3)气质激素说扩展阅读:

四类气质中的多血质:活泼善交际,浮躁缺毅力。

特点:外向,情绪稳定。多血质的人就像敏捷的豹子,属于灵活好动的类型。他们自信满满,而且很容易适应新环境,在哪儿都不会觉得拘束,总能把自己放在“主人”的位置上;在工作学习上富有精力,效率高,爱钻研,而且变通能力强,通常是业务骨干。

生活中,多血质的人兴趣广泛,喜欢张罗事,也能撑场面。圈子里的活动组织者往往就是多血质的人,有他们在就不会冷场。《三国演义》里的曹操就是典型的多血质。

优势与劣势:多血质最突出的优点就是活泼而不冲动,重大局、不贪小利、不感情用事,具有沉稳的领导者气质。但优缺点是相对的,多血质的人情感丰富,但容易浮躁、粗枝大叶,精力易分散;思维活跃,但有时对问题不求甚解,投机取巧;适应能力强,但“注意点”变换快,容易“移情别恋”,做事缺乏耐心和毅力。

⑷ 什么是气质啊·

气质
嘉宝 气质是人的个性心理特征之一,它是指在人的认识、情感、言语、行动中,心理活动发生时力量的强弱、变化的快慢和均衡程度等稳定的人格特征。主要表现在情绪体验的快慢、强弱、表现的隐显以及动作的灵敏或迟钝方面,因而它为人的全部心理活动表现染上了一层浓厚的色彩。它与日常生活中人们所说的“脾气”、“性格”、“性情”等含义相近。
气质是由人的生理素质或身体特点反应出的人格特征,是人格形成的原始材料之一。在新生儿期即有表现:如有的婴儿安静,有的好哭,必然影响其父母或哺育者与婴儿的互动关系,从而影响人格的形成。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上,如心理过程的速度、强度、稳定性、指向性和灵活性等。具体表现为情绪体验的强弱、意志力的大小、注意集中时间的长短、知觉或思维的快慢等。使个体的全部心理活动呈现独特的色彩。气质与人格的区别在于,人格的形成除以气质、体质等先天禀赋为基础外,社会环境的影响起决定作用;而气质是人格中的先天倾向。现代心理学对气质的研究影响较大的有:A.H.巴斯和普洛明提出气质的EAs模型,确定三种气质倾向:情绪性,指个体情绪反应的强度;活动性,指个体能量释放的一般水平;交际性,指个体的人际交往特点。A.托马斯和切斯提出儿童气质的九个维度,即活动水平、节律性、主动或退缩、适应性、反应阈限、反应强度、情绪质量、分心程度、注意广度和持久性,并据此划分三种气质类型:易教养型、困难型和缓慢发动型。古希腊医生希波克拉底提出“四体液学说”,认为气质取决于人体内的四种液体,即血液、粘液、黄胆汁、黑胆汁的混合比例,并以何种体液占优势而把人的气质分为多血质、粘液质、胆汁质、抑郁质。这种体液说已不被点赞,但四种气质类型的名称仍得以沿用。 巴甫洛夫认为有四种典型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即活泼的、安静的、不可抑制的、弱的,分别与希波克拉底的四种气质类型相对应,四种气质类型即四种典型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的行为表现。除这四种典型的类型外,还有许多中间类型。巴甫洛夫学派的观点得到后继者的进一步发展,如捷普洛夫和涅贝利岑等主张研究神经系统的各种特性及其判定指标;梅尔林主张探讨神经系统特性与气质的关系,强调神经系统的几种特性的组织是气质产生的基础。还有人将气质归因于体质、内分泌腺或血型的差异,但气质的生理基础仍无法确定。
气质在人的生理素质的基础上,通过生活实践,在后天条件影响下形成的,并受到人的世界观和性格等的控制。它的特点一般是通过人们处理问题、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交往显示出来的,并表现出个人典型的、稳定的心理特点。
气质是一个古老的心理学问题。早在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著名医生希波克拉特就提出了4种体液的气质学说。他认为人体内有四种体液:血液(来自拉丁语—sanguis)、粘液(来自希腊语—phlegma)、黄胆汁(来自希腊语—chole)和黑胆汁(来自希腊语—melanoschole)。四种体液谐调,人就健康,四种体液失调,人就会生病。希波克拉特曾根据哪一种体液在人体内占优势把气质分为四种基本类型:多血质、胆汁质、粘液质和抑郁质。多血质的人体液混合比例中血液占优势,胆汁质的人体内黄胆汁占优势,粘液质的人体内粘液占优势,抑郁质的人体内黑胆汁占优势。几世纪以后,罗马医生哈林(Galen)用拉丁语“emperametnum”一词来表示这个概念。这就是“气质”(temperament)概念的来源。我国古代的思想家孔子从类似气质的角度把人分为“中行”、“狂”、“狷”三类。他认为“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意思是说,“狂者”一类的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是积极的,进取的,他们“志大言大”,言行比较强烈表现于外;属于“狷者”一类的人比较拘谨,因而就“有所谨畏不为”;“中行”一类的人则介乎两者之间,是所谓“依中庸而行”的人。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古代医学中,曾根据阴阳五行学说,把人的某些心理上的个别差异与生理解剖特点联系起来。按阴阳的强弱,分为太阴、少阴、太阳、少阳、阴阳和平五种类型,每种类型各具有不同的体质形态和气质。又根据五行法则把人分为“金形”、“木形”、“水形”、“火形”和“土形”,也各有不同的肤色、体形和气质特点。这两种分法是互相联系的。作为分类基础的阴阳与近代生理学研究的兴奋和抑制有某些类似之处。
近百年来,气质心理学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成为个性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心理学根据气质是人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的特点和其在行为方式上的表现,揭示出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的三种特性:①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的强度;②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的均衡度;③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的灵活性。这些特征把高级神经活动分为4种类型:①强而不均衡的;②强的、均衡的、灵活的;③强的、均衡的、惰性的;④弱型的。这些高级神经活动的类型,是人的气质形成的生理基础。
人的气质可分为4种类型:胆汁质(兴奋型)、多血质(活泼型)、粘液质(安静型)、抑郁质(抑制型)。古代所创立的气质学说用体液解释气质类型虽然缺乏科学根据,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确实能观察到这四种气质类型的典型代表。活泼、好动、敏感、反应迅速、喜欢与人交往、注意力容易转移、兴趣容易变换等等,是多血质的特征。直率、热情、精力旺盛、情绪易于冲动、心境变换剧烈等等,是胆汁质的特征。安静、稳重、反应缓慢、沉默寡言、情绪不易外露,注意稳定但又难于转移,善于忍耐等等,是粘液质的特征。孤僻、行动迟缓、体验深刻、善于觉察别人不易觉察到的细小事物等等,是抑郁质的特征。因此,这四种气质类型的名称曾被许多学者所点赞,并一直沿用到现在。
人的气质类型可以通过一些方法加以测定。但属于某一种类型的人很少,多数人是介于各类型之间的中间类型,即混合型,如胆汁-多血质,多血-粘液质等。
现代心理学把气质理解为人典型的、稳定的心理特点,这些心理特点以同样方式表现在各种各样活动中的心理活动的动力上,而且不以活动的内容、目的和动机为转移。
气质是人典型的、稳定的心理特点。这种典型的心理特点很早就表露在儿童的游戏、作业和交际活动中。据N.B.斯特拉霍夫的研究,在39名作为研究对象的小学生中,有34名明显地表现出所述的气质类型。其中多血质的有9名,胆汁质的10名,粘液质的9名,抑郁质的6名。
气质类型的很早表露,说明气质较多地受个体生物组织的制约;也正因为如此,气质在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虽然也有所改变,但与其他个性心理特征相比,变化要缓慢得多,具有稳定性的特点。
气质主要表现为人的心理活动的动力方面的特点。所谓心理活动的动力是指心理过程的速度和稳定性(例如知觉的速度、思惟的灵活程度、注意集中时间的长短)、心理过程的强度(例如,情绪的强弱、意志努力的程度)以及心理活动的指向性特点(有的人倾向于外部事物,从外界获得新印象,有的人倾向于内部,经常体验自己的情绪,分析自己的思想和印象),等等。气质仿佛使一个人的整个心理活动表现都涂上个人独特的色彩。
当然,心理活动的动力并非完全决定于气质特性,它也与活动的内容、目的和动机有关。任何人,无论有什么样的气质,遇到愉快的事情总会精神振奋,情绪高涨,干劲倍增;反之,遇到不幸的事情会精神不振,情绪低落。但是人的气质特征则对目的、内容不同的活动都会表现出一定的影响。换句话说,有着某种类型的气质的人,常在内容全然不同的活动中显示出同样性质的动力特点。例如,一个学生每逢考试表现出情绪激动,等待与友人的会面时会坐立不安,参加体育比赛前也总是沉不住气,等等。就是说,这个学生的情绪易于激动会在各种场合表现出来,具有相当固定的性质。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才能说,情绪易于激动是这个学生的气质特征。
人的气质对行为、实践活动的进行及其效率有着一定的影响,因此,了解人的气质对于教育工作、组织生产、培训干部职工、选拔人才、社会分工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气质不影响活动的性质,但可以影响活动的效率。如果在学习、工作、生活中考虑到这一点,就能够有效提高自己和他人的效率。
人的气质本身无好坏之分,气质类型也无好坏之分。在评定人的气质时不能认为一种气质类型是好的,另一种气质类型是坏的。每一种气质都有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在这种情况下可能具有积极的意义,而在另一种情况下可能具有消极的意义。如胆汁质的人可成为积极、热情的人,也可发展成为任性、粗暴、易发脾气的人;多血质的人情感丰富,工作能力强,易适应新的环境,但注意力不够集中,兴趣容易转移,无恒心等。气质相同的人可有成就的高低和善恶的区别。抑郁质的人工作中耐受能力差,容易感到疲劳,但感情比较细腻,作事审慎小心,观察力敏锐,善于察觉到别人不易察觉的细小事物。气质不能决定人们的行为,是因为人们可以自觉地去调节和控制。
气质不能决定一个人活动的社会价值和成就的高低。据研究,俄国的四位著名作家就是四种气质的代表,普希金具有明显的胆汁质特征,赫尔岑具有多血质的特征,克雷洛夫属于粘液质,而果戈里属于抑郁质。类型各不相同,却并不影响他们同样在文学上取得杰出的成就。气质只是属于人的各种心理品质的动力方面,它使人的心理活动染上某些独特的色彩,却并不决定一个人性格的倾向性和能力的发展水平。所以气质相同的人可以成为对社会作出重大贡献、品德高尚的人,也可以成为一事无成、品德低劣的人;可以成为先进人物,也可以成为落后人物,甚至反动人物。反之,气质极不相同的人也都可以成为品德高尚的人,成为某一职业领域的能手或专家。
气质虽然在人的实践活动中不起决定作用,但是有一定的影响。气质不仅影响活动进行的性质,而且可能影响活动的效率。例如,要求作出迅速灵活反应的工作对于多血质和胆汁质的人较为合适,而粘液质和抑郁质的人则较难适应。反之,要求持久、细致的工作对粘液质、抑郁质的人较为合适,而多血质、胆汁质的人又较难适应。在一般的学习和劳动活动中,气质的各种特性之间可以起互相补偿的作用,因此对活动效率的影响并不显著。对先进纺织工人所作的研究证明,一些看管多台机床的纺织女工属于粘液质,她们的注意力稳定,工作中很少分心,这在及时发现断头故障等方面是一种积极的特性。注意的这种稳定性补偿了她们从一台机床到另一台机床转移注意较为困难的缺陷。另一些纺织女工属于活泼型,她们的注意比较容易从一台机床转向另一台机床,这样注意易于转移就补偿了注意易于分散的缺陷。
但是,在一些特殊职业中(例如飞机驾驶员、宇航员、大型动力系统调度员或运动员等),要经受高度的身心紧张,要求人们有极其灵敏的反应,要求人敢于冒险和临危不惧,对人的气质特性提出特定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气质的特性影响着一个人是否适合于从事该种职业。因此在培训这类职业的工作人员时应当测定人的气质特性。这是职业选择和淘汰的根据之一。
由于人们的气质各不相同,所以要求在教育工作中必须采取因材施教、个别对待的方法。例如,严厉的批评对于胆汁质或多血质的学生会促使他们遵守纪律,改正错误,但对抑郁质的学生则可能产生不良后果。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考虑学生的气质特点。又如,在改变作息制度和重新编班时,多血质的学生很容易适应,无需特别关心,而对于粘液质、抑郁质的学生则需给予更多的关怀和照顾,才能使他们逐步适应新的环境。
当然,绝不能孤立地考虑人们的气质特征,更重要的是培养积极的学习和劳动态度。如果具有正确的动机和积极的态度,各种气质类型的人都可能在学习上取得优良成绩,在劳动中做出出色的贡献。
总之,虽然人的行为不是决定于气质,而是决定于在社会环境和教育影响下形成的动机和态度,但是气质在人的实践活动中也具有一定的意义。虽然气质与态度相比只居于从属的地位,但它是构成人们各种个性品质的一个基础,因此它是一个必须加以分析和考虑的重要因素。
--- ---
怎样才能做到“气质美”
气质是指人相对稳定的个性特征、风格以及气度。性格开朗、潇洒大方的人,往往表现出一种聪慧的气质;性格开朗、温文尔雅,多显露出高洁的气质;性格爽直、风格豪放的人,气质多表现为粗犷;性格温和、风度秀丽端庄,气质则表现为恬静……无论聪慧、高洁,还是粗犷、恬静,都能产生一定的美感。相反,刁钻奸滑、孤傲冷僻,或卑劣萎靡的气质,除了使人厌恶以外,绝无美感可言。
在现实生活中,有相当数量的人只注意穿着打扮,并不怎么注意自己的气质是否给人以美感。诚然,美丽的容貌,时髦的服饰,精心的打扮,都能给人以美感。但是这种外表的美总是肤浅而短暂的,如同天上的流云,转瞬即逝。如果你是有心人,则会发现,气质给人的美感是不受年纪、服饰和打扮局限的。
一个人的真正魅力主要在于特有的气质,这种气质对同性和异性都有吸引力。这是一种内在的人格魅力。
气质美首先表现在丰富的内心世界。理想则是内心丰富的一个重要方面,因为理想是人生的动力和目标,没有理想的追求,内心空虚贫乏,是谈不上气质美的。品德是气质美的另一重要方面。为人诚恳,心地善良是不可缺少的。文化水平低下也在一定的程度上影响着人的气质。此外,还要胸襟开阔,内心安然。
气质美看似无形,实为有形。它是通过一个人对待生活的态度、个性特征、言行举止等表现出来的。气质外化在一个人的举手投足之间。走路的步态,待人接物的风度,皆属气质。朋友初交,互相打量,立即产生好的印象。这种好感除了来自言谈之外,就是来自作风举止了。热情而不轻浮,大方而不傲慢,就表露出一种高雅的气质。狂热浮躁或自命不凡,就是气质低劣的表现。
气质美还表现在性格上。这就涉及到平素的修养。要忌怒忌狂,能忍辱谦让,关怀体贴别人。忍让并非沉默,更不是逆来顺受,毫无主见。相反,开朗的性格往往透露出大气凛然的风度,更易表现出内心的情感。而富有感情的人,在气质上当然更添风采。
高雅的兴趣是气质美的又一种表现。例如,爱好文学并有一定的表达能力,欣赏音乐且有较好的乐感,喜欢美术而有基本的色调感,等等。
许多人并不是靓女俊男,但在他们的身上却洋溢着夺人的气质美:认真,执着,聪慧,敏锐。这是真正的气质美,是和谐统一的内在美。
追求美而不误解美、亵渎美,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个热爱美、追求美的人都要从生活中领悟美的真谛,把美的外貌和美的气质、美的德行与美的语言结合起来,展现出人格、气质、外表的一个完整的美好形象来。
从消费心理学角度定义:气质是不以活动目的和内容为转移的典型的、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性。
这个定义包含以下一些内容:
第一,气质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速度、强度、灵活性方面的动力特性。
第二,气质具有天赋性。
第三,气质具有稳定性和可变性。
补充解释:
气质(temperament):
1.指个人的性情或脾气。
2.指个人心情随情境变化而随之改变的倾向,亦即个体的反应倾向。
3.风格;气度。
气质最主要的特点是由内而外,气质的培养是最为漫长的过程,需要的是平时不断的自我提升。
气质的学说
1、体液说
体液说是最早的气质学说。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医生希波克拉特认为,人体有四种体液:
血液 (多血质)
粘液 (粘液质)
黄胆汁(胆汁质)
黑胆汁(抑郁质)
2、体型说
体型说是由德国精神病学家克瑞奇米尔提出来的。他根据对精神病患者的临床观察,认为人的身体结构与气质特点有一定的关系,可以按照人的体型划分人的气质类型。他把人的
气质分为肥胖型、瘦长型等类型。
肥胖型的人情绪不稳定,时而激动,时而心情沮丧,易患躁狂抑郁症;
瘦长型的人孤僻、多思、沉静,易患分裂型精神病。事实上,气质与体型并没有必然关系。
3、血型说
血型说是日本学者古川竹二提出来的。他认为人的气质与血型有关。古川竹二根据人的血型将气质分为
A型、B型、AB型、O型四种类型。
A型的人温和、稳重、顺从;
B型的人感觉灵敏、善于社交;
AB型兼有A型和B型的特点;
O型的人志向高远、好胜心强,比较霸道。事实上,并没有证据证明气质与血型有必然的联系。
4、激素说
气质的激素说是由英国心理学家L•柏尔曼提出来的。柏尔曼认为,人的气质是由甲状腺、肾上腺、脑垂体、副甲状腺和性腺等内分泌腺的活动水平决定的。
甲状腺型的人甲状腺分泌多,精神饱满、意志坚强、任性急躁;甲状腺分泌少,则精神易疲劳、反应迟钝。研究表明,内分泌腺的活动对人的心理和行为有重要调节作用,因而对人的气质有一定的影响。但内分泌腺的活动受神经系统的调节,因此,不能孤立讨论内分泌腺对气质的影响。
5、高级神经活动类型说
巴甫洛夫认为人的气质是由人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决定的。
大脑皮层的基本神经过程有强度、均衡性和灵活性三种基本特性。根据这三种特性可以将个体的神经活动分为不同的神经活动类型。神经过程的强度是指神经系统兴奋与抑制的能力,兴奋与抑制能力强,其神经活动就是强型,兴奋与抑制能力弱,其神经活动就是弱型。均衡性是指兴奋与抑制能力的相对强弱。根据神经活动的均衡性,可以将强型又分为两类:如果兴奋与抑制的能力基本接近,就是平衡型;兴奋能力明显高于抑制能力,就是不平衡型。灵活性是指兴奋与抑制之间相互转换的速度。

⑸ 自我气质类型分析

美国心理学家伯曼把人分为四种内分泌腺的类型,即甲状腺型、垂体腺型、肾上腺型和性腺型。比如甲状腺分泌过多者精神饱满、意志坚强、感知灵敏;甲状腺分泌不足者迟缓、冷淡、痴呆、被动;垂体腺的人智慧、聪颖;肾上腺的人情绪容易激动;性腺型的人性别角色突出。这是气质激素说。

体型说和胚叶说想从生理因素来说明气质的来源,但是没有提出生理因素和气质类型之间的因果关系;血液说,人的血液不止这几种,而且在实际生活中血型相同而气质类型不同,或者气质类型相同而血型不同的人有很多,所以血型说缺乏足够的科学根据;激素说,虽然内分泌腺的活动影响了人的行为和心理,但是内分泌腺的活动也受神经系统的支配,不能把气质只看做内分泌腺决定。

希波克拉底所划分的四种类型气质比较符合实际,所以至今对气质的分类仍用他提出来的名称。体液说是一种朴素的唯物主义学说,但是在科学知识贫乏的古代,他的贡献已经难能可贵了。

接下来我们来分析体液说的四种气质类型外在行为表现情况:

胆汁质的人感受性低而耐受性高,能忍受强的刺激,能坚持长时间的工作而不知疲劳,显得精力旺盛,行为外向,直爽热情,情绪的兴奋性高,但是脾气暴躁,难以自我控制。比如三国演义中的关羽、张飞。

多血质的人感受性低耐受性高,活泼好动,言语、行动敏捷,反应速度、注意转移的速度都比较快;行为外向,容易适应外界的环境变化,善交际,不怯生,容易接受新事物;但注意力分散,兴趣多变,情绪不稳定。比如三国演义中的曹操、刘备。

粘液质的人感受性低耐受性高,反应速度慢,情绪兴奋性低;举止平和,行为内向;头脑清醒,做事有条不紊、踏踏实实,但容易循规蹈矩;注意力容易集中,稳定性强;不善言谈。比如很多的IT工程师、科学家们。

抑郁质的人感受性高耐受性低,多疑多虑,内心体验极度深刻;行为极端内向;敏感、机智,别人没有注意到的事,他能注意到;情绪兴奋弱,胆小、孤僻;爱独处、不爱交往;做事仔细,防御反应明显。

上述四种是典型的气质类型,我们大多数人都是中间型或者混合型。但不要对任何人对号入座,只不过我们的气质类型在某一个气质上的百分比会多一些。

气质对一个人来说没有选择的余地,重要的是了解自己,发扬自己气质中的积极方面,克服自己气质中的消极方面。

我至今还记得高中的班主任兼带数学课丁克峰老师说过一句话:积极地人生就是将你的优点无限地扩大,将你的缺点无限地缩小。

一个人的气质就是一个人的故事;一个人的气质就是他的思想;一个人的气质就是一个人当下的追求

⑹ 人的气质可分为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它们各自是什么意思

1、胆汁质(bilious temperament)特点是情感发生迅速、强烈,动作的发生也是迅速、强烈、有力。属于这一类型的人大都热情,直爽,精力旺盛,脾气急躁,心境变化剧烈,易动感情,具有外倾性。

2、多血质灵活性高,易于适应环境变化,善于交际,在工作,学习中精力充沛而且效率高; 对什么都感兴趣,但情感兴趣易于变化;有些投机取巧,易骄傲,受不了一成不变的生活。

3、黏液质反应比较缓慢,坚持而稳健的辛勤工作;动作缓慢而沉着,能克制冲动,严格恪守既定的工作制度和生活秩序;情绪不易激动,也不易流露感情;自制力强,不爱显露自己的才能;固定性有余而灵活性不足。

4、抑郁质的人容易形成思想敏锐、细心、想象力丰富、情绪深刻等品质;但也容易形成多疑、孤僻、忧闷、怯懦等特点。这种人具有较高的感受性和较低的敏捷性,他们的心理反应速度慢、动作迟缓、说话慢慢吞吞。他们多愁善感,情绪容易发生,但表现得微弱而持久。

从人的认识、情感、言语、行动中,心理活动反映一个人的气质。

(6)气质激素说扩展阅读:

1、气质分类的由来:

人的气质类型(即:多血质、胆汁质、粘液质、抑郁质)之一。

根据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医生希波克拉底的看法,人体内有4种体液(即血液、粘液、黄胆汁、黑胆汁),每种体液所占比例的不同决定了人的气质差异,其中黄胆汁占优势的人就属于胆汁质。

2、气质的主要表现:

气质主要表现为人的心理活动的动力方面的特点。所谓心理活动的动力是指心理过程的速度和稳定性(例如知觉的速度、思惟的灵活程度、注意集中时间的长短)、心理过程的强度(例如,情绪的强弱、意志努力的程度)以及心理活动的指向性特点(有的人倾向于外部事物,从外界获得新印象,有的人倾向于内部,经常体验自己的情绪,分析自己的思想和印象),等等。

气质仿佛使一个人的整个心理活动表现都涂上个人独特的色彩。

⑺ 谁有 四种典型气质类型 『丹麦』皮特斯特鲁普 画的关于被坐了帽子的漫画,急求,谢谢了

1.多血质。活泼好动,反应迅速,动作敏捷,思维灵活,但往往不求甚解,注意力易转专移,情绪不稳属定,感情易表露且体验不深,易适应环境,喜欢交往,做事粗枝大叶,具有外倾性。

2.胆汁质。精力旺盛,反应迅速,智力活动具有极大灵活性,直率热情,表里如一,情绪体验强烈,易冲动,有顽强拼劲和果敢性,但缺乏耐心,整个心理活动笼罩着迅速而突发的色彩,具有外倾性。

3.粘液质。安静沉稳,喜欢沉思,反应缓慢,灵活性不足,比较刻板,注意稳定,不易习惯新环境、新工作,情绪不易外露,善于忍耐,坚韧执拗,具有内倾性。

4.抑郁质。敏锐稳重,情感体验深刻、持久、少外露,行动缓慢,胆小、孤僻、不善交往,遇困难或挫折易畏缩,有较强敏感性,容易体察到一般人不易觉察的事件,具有内倾性。

⑻ 问:在消费者心理学里,气质学说包括哪些

一共有5点,体液说,黄胆汁和黑胆汁,血液说,体形说,激素说,高级神经活动类型说

⑼ 普通心理学,主要的气质类型理论有哪些

人的气质是有明显差异的,这些差异属于气质类型的差异。对气质类型的划分,有不同的见解,因而形成不同的气质理论。最早对气质加以分类并给予细致的描述,其分类被后人接受认可的,是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对气质的分类。
希波克拉底的体液理论
希波克拉底是古希腊著名的医生,他认为体液即是人体性质的物质基础。他在“四根说”发展为“四液说”的基础上,进一步加以系统化。希波克拉底认为人体中有四种性质不同的液体,它们来自于不同的器官。其中,粘液生于脑,是水根,有冷的性质;黄胆汁生于肝,是气根,有热的性质;黑胆汁生于胃,是土根,有渐温的性质;血液出于心脏,是火根,有干燥的性质。人的体质不同,是由于四种体液的不同比例所致。
格林(盖伦)(Galen ,130~200)是欧洲古代医学的集大成者,也是罗马帝国时期著名的生物学家和心理学家。他从希波克拉底的体液说出发,创立了气质学说,他认为气质是物质(或汁液)的不同性质的组合。当时他说气质共有13种。
在此基础上,气质说继续发展,成为经典的四种气质:
多血质
多血质是人的气质类型之一。多血质的人表现出这样的特点:容易形成有朝气、热情、活泼、爱交际、有同情心、思想灵活等品质;也容易出现变化无常、粗枝大叶、浮躁、缺乏一贯性等特点。这种人活泼、好动、敏感、反应迅速、喜欢与人交往、注意力容易转移、兴趣和情感易变换等等。这种人适宜于做要求反应迅速而灵活的工作。
外向,活泼好动,善于交际;思维敏捷;容易接受新鲜事物;情绪情感容易产生也容易变化和消失,容易外露;体验不深刻等。
粘液质
人的气质类型之一。根据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医生希波克拉底的看法,人体内有4种体液(即血液、粘液、黄胆汁、黑胆汁)粘液质,每种体液所占比例的不同决定了人的气质差异,其中粘液占优势的人就属于粘液质
情绪稳定,有耐心,自信心强。
胆汁质
胆汁质(bilious temperament),人的四种性格类型之一,其特点是“情感发生迅速、强烈、持久,动作的发生也是迅速、强烈、有力。属于这一类型的人都热情,直爽,精力旺盛,脾气急躁,心境变化剧烈,易动感情,具有外倾性。
反应迅速,情绪有时激烈、冲动,很外向。
抑郁质
抑郁质是人的一种气质类型,根据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医生希波克拉底的看法,人体内有4种体液(即血液、粘液、黄胆汁、黑胆汁),每种体液所占比例的不同决定了人的气质差异,其中黑胆汁占优势的人就属于抑郁质。
抑郁质特点
抑郁质的人神经类型属于弱型,他们体验情绪的方式较少,稳定的情感产生也很慢,但对情感的体验深刻、有力、持久,而且具有高度的情绪易感性。
抑郁质的人为人小心谨慎,思考透彻,在困难面前容易优柔寡断。
抑郁质表现
抑郁质的人一般表现为行为孤僻、不太合群、观察细致、非常敏感、表情腼腆、多愁善感、行动迟缓、优柔寡断,具有明显的内倾性。
抑郁质合适的职业
职业多面手、专长多、能力强,精于调整、调和各类关系,有经营管理、分析设计和规划能力,会推销商品。适于经济规划、统计、设计、商业推销、节目主持、相声演员等。
此外,抑郁质适合的职业:校对、打字、排版、检察员、雕刻工作、刺绣工作、保管员、机要秘书、艺术工作者、哲学家、科学家等。[1]
体型说
体型说由德国精神病学家克雷奇默(E.Kretschmer)提出。他根据对精神病患者的临床观察,认为可以按体型划分人的气质类型。根据体型特点,他把人分成三种类型,即肥满型、瘦长型、筋骨型。例如,肥满型产生躁狂气质,其行动倾向为善交际、表情活泼、热情、平易近人等;瘦长型产生分裂气质,其行动倾向为不善交际、孤僻、神经质、多思虑等;筋骨型产生黏着气质,其行动倾向为迷恋、认真、理解缓慢、行为较冲动等。他认为三种体型与不同精神病的发病率有关。
美国心理学家谢尔登(W.H.Sheldon)认为,形成体型的基本成分——胚叶与人的气质关系密切。他根据人外层、中层和内层胚叶的发育程度将气质分成三种类型。
内胚叶型:丰满、肥胖。特点是图舒服,好美食,好睡觉,会找轻松的事干,好交际,行为随和。
中胚叶型:肌肉发达,结实,体型呈长方形。特点是武断,过分自信,体格健壮,主动积极,咄咄逼人。
外胚叶型:高大细致,体质虚弱。特点是善于自制,对艺术有特殊爱好,并倾向于智力活动,敏感,反应迅速。工作热心负责,睡眠差,易疲劳。
体型说虽然揭示了体型与气质的某些一致性,但并未说明体型与气质问关系的机制,体型对气质是直接影响或是间接的影响,二者之间是连带关系还是因果关系。另外,研究结果主要是从病人而不是从常态人得来的,因此,缺乏一定的科学性。
激素说
激素说是生理学家柏尔曼(Berman)提出的。他认为,人的气质特点与内分泌腺的活动有密切关系。此理论根据人体内哪种内分泌腺的活动占优势,把人分成甲状腺型、脑下垂体型、肾上腺分泌活动型等。例如,甲状腺型的人表现为体格健壮,感知灵敏,意志坚强,任性主观,自信心过强;脑下垂体型的人表现为性情温柔,细致忍耐,自制力强。
现代生理学研究证明,从神经一体液调节来看,内分泌腺活动对气质影响是不可忽视的。但激素说过分强调了激素的重要性,从而忽视了神经系统特别是高级神经系统活动特性对气质的重要影响,不乏有片面倾向。
血型说
血型说是日本学者古川竹二等人的观点。他们认为气质是由不同血型决定的,血型有A型、B型、AB型、O型,与之相对应气质也可分为A型、B型、AB型与O型四种。A型气质的特点是温和、老实稳妥、多疑、顺从、依赖他人、感情易冲动。B型气质的特点是感觉灵敏、镇静、不怕羞、喜社交、好管闲事。AB型气质特点是上述两者的混合。O型气质特点是意志坚强、好胜、霸道、喜欢指挥别人、有胆识、不愿吃亏。这种观点也是缺乏科学根据的。
活动特性说
活动特性说是美国心理学家巴斯(A.H.Bass)的观点。他用反应活动的特性,即活动性、情绪性、社交性和冲动性作为划分气质的指标,由此区分出四种气质类型。活动性气质的人总是抢先迎接新任务,爱活动,不知疲倦;婴儿期表现出总是手脚不停乱动,儿童期表现出在教室坐不住,成年时显露出一种强烈的事业心。情绪性气质的人觉醒程度和反应强度大;婴儿期表现出经常哭闹,儿童期表现出易激动、难于相处,成年时表现出喜怒无常。社交性气质的人渴望与他人建立密切的联系;婴儿期表现出要求母亲与熟人在身旁,孤单时好哭闹,儿童期表现出易接受教育的影响,成年时与周围人相处很融洽。冲动性气质的人缺乏抑制力;婴儿期表现出等不得母亲喂饭等,儿童期表现出经常坐立不安,注意力容易分散,成年时表现为讨厌等待,倾向于不假思索地行动。用活动特性来区分气质类型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动向,不过活动特性的生理基础是什么,却没有揭示出来。
我国心理学界现普遍认为,气质的生理机制是神经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