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齐加尼克效应是什么

苦中寻乐,调整心态追求成功。

1888年,美国第23届总统竞选之日,候选人本杰明·哈里森(1833~1901)很平静地在等候最终的结果。他的主要票仓在印第安那州。印第安那州的竞选结果宣布时已经是晚上11点钟了,一个朋友给他打电话祝贺,却被告知哈里森在此之前早已上床睡觉了。

第二天上午,那位朋友问他为什么睡这么早。哈里森解释说:“熬夜并不能改变结果。如果我当选,我知道我前面的路会很难走。所以不管怎么说,休息好不失为是明智的选择。”

休息是明智的选择,因为工作会带来压力。哈里森明白这一点,但他也许不知道自己所要对付的,实际上是因工作压力所致的心理上的紧张状态。在心理学上,这种状态被称为“齐加尼克效应”,它源于法国心理学家齐加尼克曾经做过的一次很有意义的实验:他将自愿受试者分为两组,让他们去完成20项工作。其间,齐加尼克对一组受试者进行干预,使他们未能完成任务,而另一组则让他们顺利完成全部工作。实验得到不同的结果。虽然所有受试者接受任务时都显现一种紧张状态,但顺利完成任务者,紧张状态随之消失;而未能完成任务者,紧张状态持续存在,他们的思绪总是被那些未能完成的工作所困扰,心理上的紧张压力难以消失。

齐加尼克效应告诉我们:一个人在接受一项工作时,就会产生一定的紧张心理,只有任务完成,紧张才会解除。如果任务没有完成,则紧张持续不变。

随着当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知识信息量的增加,作为“白领”阶层的脑力劳动者,其工作节奏日趋紧张,心理负荷亦日益加重。特别是脑力劳动是以大脑的积极思维为主的活动,一般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是持续而不间断的活动,所以紧张也往往是持续存在的。

在实际工作中,他们大多没有时间完成一项工作,再去做另一项工作,而往往是几项工作重叠在一齐来完成,往往形式上是下班了,实际上还在思考问题,大脑并没有休息。诸如报刊的编辑人员在出刊之前的“八小时以外”的时间里,仍然会考虑组稿、编排等情况;搞攻关项目的科研人员,研究课题经常会连绵不断地呈现在眼前……类似的情况也出现在医务人员、工程师、作家身上,那些尚未解决的问题或未完成的工作,会像影子一样困扰着他们。

有些压力是良性的,它让我们振作。但更多的来自于我们感到自己无力控制的事物的压力,则往往导致齐加尼克效应,使我们更疲劳。

这种长期用脑过度,精神负担过重,引起能量减低而产生的疲劳是不能从休息中得到完全补偿的,久而久之,酿成了知识分子最常见的多发病之一的神经衰弱症。

神经衰弱症是由于大脑的兴奋和抑制功能失调,导致精神活动能力减弱,以容易兴奋和迅速疲劳为特征,其主要表现形式为易疲劳、头痛、头昏、失眠、多梦、记忆力衰退、精神不振等。如果对快节奏的工作处理不当或不能适应,则易产生紧迫感、压力感和焦虑感,久之可诱发身心疾病。因此,学会缓解心理上的紧张状态应是现代人自我保健的一项重要内容。

我们从小就学习到了“十年磨一剑”、“一寸光阴一寸金”、“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梅花香自苦寒来”等成语、谚语,对每个中国人来说都如数家珍,并且历代传承。仔细分析这些话语,可以发现中国人是只注重时间,不注重效率的,换一种不雅的称呼便是一种“磨洋工”精神。如果人生百年,时间一点点消耗在这样的暑往寒来当中,其实是一种慢性自杀。

常见到这样一副对仗工整、笔力遒劲的对联悬于教室的醒目位置,就是“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从文学角度看本无可厚非,但作为至理名言,用以警戒后人却有失当之处。作为一个健康完整的人,完全没有必要在痛苦中生活。类似“凿壁借光”、“十年寒窗”等刻苦求学精神只能说学习方法不对。

我们不应当去效仿什么“铁杵磨针,滴水穿石”之类的精神,而应当换一种角度去寻求更高效的学习方法。在“苦”中是不可能学到更高境界的。如果张三打了三天三夜麻将,我们绝对不能用“刻苦”来形容他,而是说他在娱乐。

那么牛顿煮怀表,郭靖苦练“降龙十八掌”,在精神愉悦上,与张三打麻将是一样的。那种达到忘我的至高境界,绝对是一种超凡脱俗的精神愉悦,但在常人的眼光看来,他们是一种刻苦精神。

然而,我们却往往只关注“艰苦”的表象,而忽略了精神愉悦的实质,这是本末倒置。正是在这种忽略的背景下,那种慢性自杀似的“刻苦”行为在很多高尚的名义下大行其道,风靡全国。我们看一下现代的小学生,真可谓是“无丝竹之乱耳,有案牍之劳形”。孩子的探索求知的天性在这种桎梏下一点点丧失,最后荡然无存。

然而。正如学生必须要面对考试一样,我们每个人还必须追求成功,追求那些属于和不属于我们的东西。问题的关键在于,应该怎样去追求才能效率更高,才能不再痛苦,而变成一种人生的享受。

美国怀俄明州威尔逊市的杰克逊·霍尔压力医学学会行为医学主任布鲁斯·门罗认为,克服齐加尼克效应的诀窍就在于找到一种办法,让人们感到自己拥有某种程度的控制力,尽管目前实际上是不可能加以控制的。有时候,这意味着需要人为制造控制,比如走到盥洗室里冲厕所。

这种行为,或者其他看起来毫无意义的类似行为,能够打破持续不断的齐加尼克效应的循环,使得当前应激物所产生的影响分流到其他事务中。此类手段有助于将压力导向可资利用的水平,在这个水平上,人们获得控制感,将不良压力转为良性压力。

Ⅱ 母爱是一根穿衣针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这句话是运用了‘比喻’的写作手法,比喻母爱像穿衣针一样可以把所有的(感情)裂痕重新穿起来,可以让所有的亲人们聚在一起,让亲人们忘掉彼此之间的各种矛盾,甚至是各种伤害,让亲人们知道彼此是一家人,母爱是无私的,母爱是无所不能的,母亲在,家就在,母亲不在了,人生的路就只剩下去路了,愿全天下的母亲健康,长寿,平安,幸福。

Ⅲ 心理学上有种时时刻刻怕丢东西最后却真丢了叫什么效应

莫非定律即墨菲定理(美国爱德华·墨菲所提论断)。
墨菲定律是美国的一名工程师爱德华·墨菲作出的著名论断,亦称莫非定律、莫非定理、或摩菲定理,是西方世界常用的俚语。墨菲定律主要内容是:事情如果有变坏的可能,不管这种可能性有多小,它总会发生。

Ⅳ 商业上常说的什么效应都有哪些

这个……太多鸟,就管理学范畴而言,就数以百计啊……著名的跟不著名的很多……

不信的话,随便弄几十个给你看看吧:

安慰剂效应
阿尔巴德定理
暗箱模式
阿尔布莱特法则
阿姆斯特朗法则
阿什法则
艾奇布恩定理
阿罗的不可能定理
艾德华定理
艾科卡用人法则
阿伦森效应
暗示效应
安泰效应
氨基酸组合效应
酝酿效应
阿瓜约效应
熬年头效应
安全阀效应
阿斯伯内多效应
爱憎增减效应
艾利亚斯的不可能性定理
奥尼尔定理
奥巴特定律
奥新顿法则
艾格尼斯定律
阿勒斯法则
彼得原理
不值得定律
贝尔效应
保龄球效应
布里特定理
比伦定律
柏林定律
巴菲特定律
彼得斯定律
白德巴定理
布利丹效应
波特定律
布利斯定理
波特法则
布朗定律
伯恩斯定律
布利斯原则
拜伦法则
冰淇淋哲学
比林定律
邦尼人力定律
玻璃天花板效应
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
巴纳姆效应
半途效应
贝尔纳效应
贝勃规律
边际效应
菠菜法则
庇古效应
标签效应
禀赋效应
杯子理论
弼马瘟效应
搬铁块试验
白脸红脸效应
包装效应
备忘录效应
板结效应
保留面子效应
避雷针效应
伯内特定理
本尼斯法则
巴顿原则
贝尼斯定理
Brooks法则
贝尔原则
本尼斯第一定律
波克定理
布罗克法则
波什定律
伯内特定律
本田定理
巴拉昂遗书
布里斯定理
博尔斯定理
班德定理
本特利论断
暴露缺点效应
不虞效应
布兰查德定律
布瑞克林定理
巴克纳定律
榜样效应
不拉马的士兵法则
长尾理论
刺猬法则
长鞭效应
磁石法则
磁力法则
蔡戈尼效应
从众效应
权威效应
超限效应
全球化链条定律
传染效应
参与定律
成事定理
拆屋效应
出丑效应
迟延满足效应
丛林法则
蔡加尼克效应
错位效应
崔西定律
磁化效应
场化效应
萃取效应
触摸的心理效应
从众现象
套裁效应
沉没成本效应
乘法效应
查雪尔定理
串珠线效应
成功强化效应
多米诺骨牌效应
达维多定律
倒金字塔管理法
定位法则
大荣法则
杜利奥定理
杜根定律
迪斯忠告
达维多夫定律
德尼摩定律
杜嘉法则
丁伯根法则
杜邦定律
叠补丁效应
狄德罗效应
灯塔效应
锐化效应
等待效应
登门坎效应
德西效应
狄伦多定律
多看效应
顶端优势
顶峰效应
第三人效应
毒气效应
定位效应
地位效应
对比效应
短期效应
德尔塔效应
钓鱼效应
地板效应
大石头理论
杜拉克法则
打靶原理
戴伯尔法则
电通原则
丁伯根定理
达马迪定理
荡秋千原理
对流效应
低球技术
250定律
恶魔效应
21天效应
鳄鱼法则
飞轮效应
弗里施法则
肥皂水效应
凡勃伦效应
法约尔原则
费斯诺定理
费斯法则
复壮效应
反馈效应
反木桶原理
弗洛伊德口误
分马定律
弗洛斯特法则
峰终定律
反刍效应
分离效应
反弹琵琶效应
沸腾效应
范性效应
反暗示效应
弗里施定理
反效法则
饭田原则
福特论断
弗里德曼定理
范希尔定理
负重效应
非零和效应
……
……
……

Ⅳ 如何理解避雷针效应

善疏则通,能导必安。

在高大建筑物顶端安装一个金属棒,用金属线与埋在地下的一块金属板连接起来,利用金属棒的尖端放电,使云层所带的电和地上的电逐渐中和,从而保护建筑物等避免雷击。“避雷针效应”的寓意是:善疏则通,能导必安。

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合作部原部长龙永图在中国入世谈判时曾选过一位秘书。

当龙永图选该人当秘书时,全场哗然,因为这个人根本不适合当秘书。在众人眼中,秘书都是勤勤恳恳、少言少语的,讲话很少,做事谨慎,对领导体贴人微。但是龙永图选的秘书,处事完全不一样。他是一个大大咧咧的人,从来不会照顾人。每次龙永图和他出国,都是龙永图走到他房间里说,请你起来,到点了。对于日程安排,他有时甚至不如龙永图清楚,原本9点的活动,他却说是9点半,经过核查,十次有九次他都是错的。但为什么龙永图会选他当秘书呢?因为龙永图是在其谈判最困难的时候选他当秘书的。当时由于谈判的压力大,龙永图的脾气也很大,有时候和外国人拍桌子,回来以后一句话也不说。

每次龙永图回到房间后,其他人都不愿自讨没趣到他房间里来。惟有那位秘书,每次不敲门就大大咧咧走进来,坐到龙永图的房间就翘起腿,说他今天听到什么了,还说龙永图某句话讲得不一定对,等等,而且他从来不叫龙永图为龙部长,都是“老龙”,或者是“永图”。他还经常出一些馊主意,被龙永图骂得一塌糊涂,但他最大的优点就是耐骂。无论怎么骂,他5分钟以后又回来了,“哎呀,永图,你刚才那个说法不太对。”

这位秘书是个学者型的人物,他对很多事情不敏感,人家对他的批评他也不敏感,但是他是世贸专家,他对世贸问题简直像着迷一样,所以在龙永图脾气非常暴躁的情况下,在龙永图当时难以听到不同声音的情况下,有那位耐骂的秘书对龙永图就显得分外重要了。

“避雷针效应”在实际生活中可以有如下运用:

第一,作为党和国家要注意对社会矛盾和人民关注的社会焦点加以解决和疏导;第二,作为一个单位的领导要关注员工(工作人员)的心理和思想问题,要加强谈心、交流和思想工作;第三,作为个人要注意调解自己的情绪,及时校正自己的心理问题。

Ⅵ 什么是针孔效应

即光的衍射现象。

让平行光照射在一足够小的孔上,透过的光不会是一束细光线,而是像一圈光晕的效果。

具体的原理涉及量子力学的知识,您如果想了解的话可以在网上搜有关“衍射”的信息。

Ⅶ 穿针效应是什么意思

心理学家们曾经做过这样的一个试验,在给穿衣针穿线的时候,越是全身关注,越不容易穿入,科学界把这种“穿针心理”称之为“目得颤抖”,也叫“穿针效应”。

Ⅷ 针尖效应是什么

针尖效应:产生于天线电波传播的死区,往往出现在街道拐弯的地方或者两条街道交界的地方。
解决方法:调整天线的方向角与街道错开一定角度的方式来调整,但同时需要注意不能使原来街道路边商铺的覆盖有很大的影响。解决的措施要看具体环境而异,如使用直放站就是其中一个办法。
另外一个方法是配置5dB左右的CIO,这是比较好的解决办法,但也会带来增加切换比例等的副作用。

Ⅸ 棉里藏针的效应

近日,不少火锅店的菜单上找不到平时常见的蘑菇了。记者调查发现,这些都和蘑菇价格上涨有关。据了解,今年蘑菇批发价比去年同期上涨两成多,上市量也有所减少。对此,业内人士分析主要是由于种植蘑菇的原材料棉籽壳涨价所致。 记者从桥西蔬菜批发市场了解到,今年蘑菇批发价一直处于高位,每公斤都在七八元,前几天最高时是8.5元/公斤。“主要是棉籽壳的价格贵了,尤其是入秋开始收棉花以后涨得特别厉害,基本上是涨了去年的—倍。”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棉花籽是食用菌生长的优质原料之一。把棉花籽和其他辅料按照一定比例堆在一起发酵,之后再做成食用菌菌棒,蘑菇就长出来啦。但是今年棉花价格上涨,棉籽壳价格也水涨船高。
都知道一个名词叫蝴蝶效应:一只蝴蝶在巴西轻拍翅膀,可以导致一个月后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现在是棉花的价格膨胀了一下,结果连累到了蘑菇,不知道下一个受牵连涨价的又会是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