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女同,T P H 代表啥

女同里面的三种称呼
T
女同志族群中,“T”指特质倾向于阳刚,或外貌喜欢作男性化/中性化装扮者(“T”可能来自英文的Tomboy); “婆”指装扮、行为、气质阴柔的女同志(又称为P)。台湾女同志文化中的T/婆之分,相当于西方的Butch/Femme。“婆”这个词在最早是相对于T 而来,指“T的老婆”。但近年来,婆的主体性已经逐渐浮现,用以泛指气质较阴柔者;Uncle指年长的T。这个词起源于60年代,是女同志用来对长辈的尊称;“拉子”、“拉拉”或“蕾丝边”指女同性恋者(由Lesbian谐音而来),最早出现在台湾作家邱妙津的女同志小说《鳄鱼手记》里,于1990年代开始流行于台湾。
代表杨杨
P
在同性恋中,P也就是婆
女同性恋中扮演老婆的一方,也就是女性化的一方,与T相对应。
女同志族群中,“T”指特质倾向于阳刚,或外貌喜欢作男性化/中性化装扮者(“T”可能来自英文的Tomboy);“P”指装扮、行为、气质阴柔的女同志。台湾女同志文化中的T/P之分,相当于西方的Butch/Femme。“婆”这个词在最早是相对于T 而来,指“T的老婆”。但近年来,婆的主体性已经逐渐浮现,用以泛指气质较阴柔者。
H
H是指“不分”,即不分“T、P”,严格的说H才是真正的女同性恋者,因为从外表和打扮是看不出谁是T谁是P的,这些只有在双方交往互动中才能有大致的了解。
P是指女同性恋者中性格或能力略微弱势,倾向于被照顾的一方。
T是指女同性恋者中性格或能力略微

㈡ 少妇是什么意思

少妇(英文名:young married woman)泛指年纪25岁至40岁之间,拥有独立的经济能力并且结婚的女性。

如今泛指年纪较大拥有独立的经济能力的已婚女性。其着眼点在于婚姻状况,因此已婚皆可称为少妇。在中国少妇一般指新婚不久充满魅力的女人。

(2)少妇气质型p扩展阅读:

少妇的现代含义:

如今泛指年纪25岁至35岁之间,拥有独立的经济能力的女性。其着眼点在于年龄而非婚姻状况,因此无论单身或已婚皆可称为少妇。

如今的中国女人,都想有这样的不俗美丽,于是“少妇”一词也流行起来了。因此,谁要是被称为“少妇”,就代表着这个女人在工作和生活,都收放自如,拿捏得当,有着一种让人望尘莫及或者说是至少也拥有了一种让人羡慕的成熟、自信以及时尚品位。

于是乎,“少妇”变得一路飘红起来。而时尚圈对“少妇”们似乎也青睐有加。很多高档品牌都纷纷瞄上了“少妇”影星。

52岁的女星金贝辛格代言MiuMiu的第一个广告出现于美国版Vogue杂志上,奥斯卡影后哈利贝瑞代言意大利时装品牌Versace。超级影后茱莉亚代言意大利时装品牌GianfrancoFerre,女星德鲁·巴里莫尔代言意大利时装品牌Missoni,性感女星莎朗·史东也应邀担任全球迪奥保养品代言人。

再举个最接近人们的“少妇”张曼玉,她曾经青春无敌的形象估计没有多少人喜欢,但她的“少妇”形象,却让男人女人都爱得不得了。正可谓“少妇”正当红哟!

㈢ les中的T,P身上各有什么样的气质 如何看得出她是不是les。

T一般你是分不出男女的 头发和男生的一样 走路的姿势也是男生的样子 但P不是特别好分辨本身扮演的就是女生

㈣ 找一部电影,一个男孩爱上了一位少妇

《西西里的美丽传说》
楼主成年没?很多限制的镜头啊

不过是很深刻的电影, 时空三部曲之一(另外的是 《天堂电影院》和《海上钢琴师》)

㈤ 毕竟气质美女还是少数的,她第一张做了效果图,但是发誓没p过的,这女长得咋样

我倒是觉得第2张和第3张更有气质,第一张的表情太夸张了。美颜相机拍的吧。如果真人能有这效果,算是小美女一个吧。

㈥ 为什么好多男人喜欢少妇或成熟女性

46岁的钟丽缇和岁的张伦硕结婚了,文迪姨被爆出与嫩模的恩爱沙滩照,李冰冰也公布了与小鲜肉的爱情,大龄女郎相继收走小鲜肉,还真是男人喜欢成熟女性的代表,况且这种女大男小的搭配,一般都生活得很幸福。于是,很多人都不太理解,这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姐弟恋、姑侄恋,是什么套路?这些老姐姐都使了什么撩汉手段?为什么小鲜肉会喜欢上年龄辣么不匹配的姐姐们嘞?而且他们为什么还相处得那么和谐? 问这些问题的还“too young, too simple”,我来帮你们解读一下男人为什么喜欢熟女, 因为我也有一枚鲜肉先生哦,而且,“我们很好”!当年李治迷恋武媚娘,就是成熟女人更具魅力的佐证之一。年龄有时就代表阅历,年龄大的女人更有韵味,也更了解另一半需要的是什么,这是大龄女郎的优势。熟女最大的好处就是“不作”。她们身上没有公主病,但与另一半在一起时,一定都是小公举。你们明白这两者的区别吗?好好体会吧。熟女和小鲜肉的相处,不是像一般人所想像的,是老娘呵护孩子。反而被呵护的时候会多一些。因为熟女见多识广,心态成熟,知道什么时候该用什么样的方式与鲜肉们相处,双方都不累,都很享受相处的过程。当代女性要活的漂亮,最根本就是要保证自己的思想和物质基础是独立的,这样才能彻底摆脱男性的束缚,活出真我。安全感从来都是自己给自己的,不要妄想在男人身上找到安全感。而熟女这方面的优势就更加突出。我们不仅不从男人那里找安全感,而且还能给予男人安全感。何乐而不为呢?

㈦ 我是二十岁男生,总是喜欢屈服听命于喜欢的女孩,感觉那种有领导者气质的女性很好。这是怎么回事p

你得性格懦弱一点。第二你可能有点M得倾向。第三你在这样的女孩子身上能得到安全感。所以才会这样。这是从小缺乏女性爱的一种表现。没事。不是大毛病。

㈧ 为什么少妇比少女更吸引男人呢

青春的活力与成熟的女人味
一个少妇为啥能让男人们恋恋不舍,其最大原因就是她比少女来得淡雅,这一种淡雅的气质不是一日所能形成的,这需要一段婚姻的磨炼、一段感情的经历,只有这样的女人才是完整的也是完美的,一个能吸引男人眼光的女人她一定有着少女无法拥有的很多东西。少女拥有的是她们青春的活力,而少妇们的身上则散发着一种成熟的女人味,这是一种由内而发的美,她像一朵不是很美的花,但香气袭人,让你欲罢不能,这样的美才是男人最喜欢的。

少妇们的“杀伤力”

少妇是一个可以说经历了人生很多事情的女人。从懵懂的少女到了孩子的母亲,正是这样的一个角色的改变,才让男人们对那些少妇有着一种近乎疯狂的痴迷。曾经一个和我一起招聘进公司的同事,就是因为这样的原因吧(自己估计),在他刚进单位半年后就喜欢上了一个30的少妇,而那个少妇的老公是一个海员,由于长期的不在身边,受不住那份寂寞,就和我那同事好上了,而且一好就是4年,直到我同事的父母苦苦相逼给他完婚之后还和那个女人在一起,也许是真的恋上了那个女人的身体,或许是爱上了那个女人的气质和魅力吧。我想这样的一种瘾不是在瞬间就可以结束的吧。
很多时候,做为一个已婚男人的我可以控制住少女对自己的那种诱惑,但会在某些时候就控制不住少妇们的那些坦然。有时候即使是没有什么事情发生,自己也会想入非非地胡思乱想,可见少妇们的“杀伤力”有多大。


经历过风雨洗礼的女人

少妇的诱惑力来自内在,有一种浑然天成的美,让男人们觉得无法掌控,这就是她们与少女的最大的差别。现在很多的老板找个小秘都要是已婚的女人,想来就是受不了那种人世间最强劲的诱惑吧。
少妇的魅力的确很大,我们男人们为什么不能控制的原因就是因为那样的美发自内在,显与表面,一气呵成。没有经历过风雨洗礼的女人是永远不会达到那种境界的,这也是她们与少女的最大不同,更是吸引男人的最真实所在。

㈨ 成熟 女人味 气质 各指什么

成熟
【词语】:成熟

【注音】:chéng shú

【释义】:①植物的果实或谷物生长到可收获的程度:成熟的高粱红透了。②比喻人或事物发展到完善的程度:他成熟多了|这想法不够成熟|待条件成熟了再干。

详解:
成熟 maturation,ripening

达到完成生物某系统的代表性阶段的状态。例如个体的性成熟,生殖细胞的成熟,种子的成熟等。
只要你还很嫩绿,你就会继续成长;一等你成熟了,你就开始腐烂。(美国:丹尼斯?韦特来)

成熟的人不问过去,聪明的人不问现在,豁达的人不问未来。

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颜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余秋雨《苏东坡突围》)

这一生,我们会丢失太多的东西:经验不足,丢了第一桶金;要求完美,丢了一场无法回头的爱情;为了看得到的业绩,甚至丢了一个本来要来到这个世界的孩子……

每一次丢失,心里都会有隐痛,但每个人都是在丢失后才一天天长大,慢慢知道爱,知道珍惜的。(陶璨明)

越是想长大越会发现头顶的空间越来越小,那污浊越来越清晰,到那时``就会发现`天真是那么的美好``(枫叶)

成熟(maturation)一般指不依靠后天经验、自然发展起来的身体和行为方面的变化。
女人味
女人味,一个时髦的名词,近来频频出现在各种传媒上。男人在呼唤淑女回归,又有多少男人在为女人失去了温柔而叹息。

女人要有女人味。女强人不可爱,小女人无法爱。无论你是高级白领还是普通家庭主妇,你首先得有女人味,少不得女人应有的温柔、温顺、贤惠、细致和体贴。在传统和现代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在追求性感火热的时尚之美时不摒弃传统古典的雅致婉约,在事业上与男人笔翼齐飞,也不失一个小女人的小情调、小手段和小幸福。

女人味首先来自与她的身体之美。一个有着柔和线条,如绸般乌黑长发以及似雪肌肤的女人,加上湖水一样宁静的眼波和玫瑰一样娇美的笑容,她的女人味会扑面而来。女人味更多的来自与她们的内心深处。一个有着水晶一样干净的心的女人、一个温柔似水、善解人意的女人、一个懂得爱人的女人,她的女人味由内而外,深入人心。

女人味,静若清池,动如涟漪。

能凭自己的内在气质令人倾心的女人,是最有女人味的女人

凡世间女子,必游荡于淑女与泼妇之间。泼妇自然是没人想做的,但做一个优雅的女人,有味道的女人,则是每个女人殊途同归的美丽梦想。不独如此,男人也在呼唤淑女回归,多少男人在为女人失去温柔而叹息。

做女人一定要有女人味,女人味是女人的根本属性,女人味是女人的魅力之所在。女人没有女人味,就像鲜花失去香味,明月失去清辉。女人有味,三分漂亮可增加到七分;女人无味,七分漂亮降至三分。女人味让女人向往,令男人沉醉。男人无一例外地会喜欢有味的女人;女人征服男人的,不是女人的美丽,而是她的女人味。

女人要有女人味。无论是高级白领还是家庭主妇,是女人首先得有女人味,少不得女人应有的温柔、温顺、贤惠、细致、体贴。女强人不可爱,小女人无法爱。身为女人而缺少女人味,无异于在男人心目中被判了死刑。女人味是女人的神韵,就像名贵的菜,本身都没有味道,靠的是调味,女人味如火之有焰,灯之有光。女人味是一尊美酒,历久弥香,抿口便醉。

前卫不是女人味,不要以为穿上件古怪的服装就有味了,这样的味是一种“怪味”。有钱的女人不一定有女人味。物质堆砌不出来女人味,化妆品只能造就女人的皮肤,这样的女人铜臭有余而情调不足,情调不足则索然无味。漂亮的女人不一定有女人味,有味的女人却一定很美。一朵花可能花瓣妖娆,姹紫嫣红,却不一定暗香浮动,疏影横斜。外表漂亮是最靠不住的,美丽的外表会被时间的齿轮磨得失去光泽。弱不禁风也不是女人味。有味的女人不是病恹恹意慵慵,有味的女人青春健康,肌肤红润,活力充沛,任何时候都光彩照人、灿烂依然。

拥有女人味并非易事,没有一定文化底蕴、修养层次、人生阅历,无法烹调出醉人的味道。女人味首先来自她的身体之美。身段柔和、如瀑黑发、似雪肌肤的女人,再加湖水般宁静的眼波、玫瑰样娇美的笑容,她的女人味就会扑面而来。女人味更多的来自与她们的内心深处。女人味是月光下的湖水,是静静绽放的百合。这样的女人,是一个晶莹剔透的女人,一个柔情似水的女人,一个善解人意的女人。女人味还来自于女人的美德。不善良的女人,纵使她倾国倾城,纵使她才能出众,也不是优秀可爱的女人。

女人味,静若清池,动如涟漪。朱自清先生有过这样一段对女人的描述:女人有她温柔的空气,如听萧声,如嗅玫瑰,如水似蜜,如烟似雾,笼罩着我们,她的一举步,一伸腰,一掠发,一转眼,都如蜜在流,水在荡……女人的微笑是半开的花朵,里面流溢着诗与画,还有无声的音乐。

女人味是一股品位。没有品位的女人,任你如何修炼都只能是浅显苍白的。有女人味的女人,她乐于学习,天天看报,经常上网,但并不整天迷恋时尚杂志和八卦新闻;文史哲各有涉猎,偶尔爱看流行电影,但眼球不限于情节,而能从中看到不一样的东西。或许,她还会学学英语,练练书法,学习茶道,学习插花,练练瑜伽。广泛的兴趣爱好,积淀了她的内敛的心灵。能凭自己的内在气质令人倾心的女人,是最有女人味的女人。

女人味是一股香味。这香味不仅指身体散发出的香,否则,一瓶香水就能解决了女人味。这香味是一种自内而外散发出的迷人气息,让人一看到就觉得她是香的。她的亭亭玉立,可以让这个灰色的城市变得灵性十足。她工作繁忙,却从无愁苦面容,再紧张也是微笑熙然,于不经意间散发出细腻沉郁的香味。她亲切随和,每个人都愿和她亲近,哪怕是最隐秘的情感问题,也会说给她听。与她谈天说地,常给你人生的启迪,让你沉静,教你努力,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与希望。

女人味是一股雅味。一种淡雅,一种淡定,一种对生活对人生静静追寻的从容。有独立的人格,独立的经济支撑,独立的思想境界。很多女人一旦与钱沾边便失去了优雅,有女人味的女人也爱钱,但没有铜臭味,别人看她挣钱的过程都是一种愉悦,她连爱钱都爱得优雅,自己赚钱买花戴。女人的雅味是这样的:妆是淡妆,话很恰当,笑能可掬,爱却执着,无论什么场合,她都能好好地“烹饪”自己,让自己秀色可餐。

女人味是一股韵味。温柔是女人特有的武器。有女人味的女子是何等柔情,她爱自己,更爱他人。她是春天的雨水,润物细无声;她是秋天的和风,轻拂你的脸庞。她以女性的特有情怀,放开胸襟去拥抱整个世界。温柔不单是女性的娇憨和妩媚,还有母性的善良、关切、慈祥。女人最能打动人的就是温柔,不是矫揉造作,像一只纤纤玉手,知冷知热,知轻知重,理解男人的思想,体察男人的苦乐,只轻轻一抚摸,就给男人疲惫的心灵以妥贴的抚慰。

女人味是一股羞味。她说话不喋喋不休,做事不风风火火,待人不大大咧咧。凡事有度,略显羞态。羞态并不是弱的表现,恰恰是美的昭示,最能激起男人怜香惜玉的心态。她那矜持的动作语言,脉脉含情的目光,嫣然一笑的神情,仪态万方的举止,楚楚动人的面容,总是胜过千言万语。表现“弱”是造成女人味的一个方法,过分暴露只会显得轻浮,让男人小看,适当遮盖更能增加女人的神秘感,有很多男人对女人撩头发的动作很是怦然心动。

女人味是一股意味。是神秘的,缓缓的,动人心弦,不可捉摸,深入骨髓,令人意乱情迷。它没有形状,没有定势,是润物细无声的诱惑,是若隐若现的美景,是朝思暮想的探究,是以少胜多的智慧。那一举一动,一言一语,一瞥一笑,至善至美,可谓:万绿从中一点红,动人春色不须多。女人味似寒梅,清丽孤傲,丽质天生;女人味似玫瑰,浓香馥郁,秀色绝伦;女人味似丁香,妩媚不妖娆,清秀不娇艳;女人味似兰草,淡雅脱俗,卓而不群,深藏的内心让人遐思无限。

女人味是一股情味。女人味是一种挥之不去的情调。有情调的女人,在锅碗瓢盆之外,还会把小家布置得玲珑有致,窗帘桌布,花边流苏,窗明几净,花瓶里即使没有鲜花,那花瓶也一定是有的,且擦拭得纤尘不染。女人味还是一种风情,一种从里到外的韵律。穿着或绸或锦或丝的旗袍,裸露美丽小腿,发髻高挽,丰姿绰约,风情万种,那份东方神韵,宛若古典的花,开放在时光深处,不随光阴的打磨而凋谢,就那么妖娆着,那么玲珑着,令所有男人震撼。

欲说还休女人味,说不清的,正是女人的娴静之味、淑然之气。
气质
气质是人的个性心理特征之一,它是指在人的认识、情感、言语、行动中,心理活动发生时力量的强弱、变化的快慢和均衡程度等稳定的动力特征。主要表现在情绪体验的快慢、强弱、表现的隐显以及动作的灵敏或迟钝方面,因而它为人的全部心理活动表现染上了一层浓厚的色彩。它与日常生活中人们所说的“脾气”、“性格”、“性情”等含义相近。

气质是由人的生理素质或身体特点反应出的人格特征,是人格形成的原始材料之一。在新生儿期即有表现:如有的婴儿安静,有的好哭,必然影响其父母或哺育者与婴儿的互动关系,从而影响人格的形成。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上,如心理过程的速度、强度、稳定性、指向性和灵活性等。具体表现为情绪体验的强弱、意志力的大小、注意集中时间的长短、知觉或思维的快慢等。使个体的全部心理活动呈现独特的色彩。气质与人格的区别在于,人格的形成除以气质、体质等先天禀赋为基础外,社会环境的影响起决定作用;而气质是人格中的先天倾向。现代心理学对气质的研究影响较大的有:A.H.巴斯和普洛明提出气质的EAs模型,确定三种气质倾向:情绪性,指个体情绪反应的强度;活动性,指个体能量释放的一般水平;交际性,指个体的人际交往特点。A.托马斯和切斯提出儿童气质的九个维度,即活动水平、节律性、主动或退缩、适应性、反应阈限、反应强度、情绪质量、分心程度、注意广度和持久性,并据此划分三种气质类型:易教养型、困难型和缓慢发动型。古希腊医生希波克拉底提出“四体液学说”,认为气质取决于人体内的四种液体,即血液、粘液、黄胆汁、黑胆汁的混合比例,并以何种体液占优势而把人的气质分为多血质、粘液质、胆汁质、抑郁质。这种体液说已不被点赞,但四种气质类型的名称仍得以沿用。 巴甫洛夫认为有四种典型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即活泼的、安静的、不可抑制的、弱的,分别与希波克拉底的四种气质类型相对应,四种气质类型即四种典型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的行为表现。除这四种典型的类型外,还有许多中间类型。巴甫洛夫学派的观点得到后继者的进一步发展,如捷普洛夫和涅贝利岑等主张研究神经系统的各种特性及其判定指标;梅尔林主张探讨神经系统特性与气质的关系,强调神经系统的几种特性的组织是气质产生的基础。还有人将气质归因于体质、内分泌腺或血型的差异,但气质的生理基础仍无法确定。

气质在人的生理素质的基础上,通过生活实践,在后天条件影响下形成的,并受到人的世界观和性格等的控制。它的特点一般是通过人们处理问题、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交往显示出来的,并表现出个人典型的、稳定的心理特点。

气质是一个古老的心理学问题。早在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著名医生希波克拉特就提出了4种体液的气质学说。他认为人体内有四种体液:血液(来自拉丁语—sanguis)、粘液(来自希腊语—phlegma)、黄胆汁(来自希腊语—chole)和黑胆汁(来自希腊语—melanoschole)。四种体液谐调,人就健康,四种体液失调,人就会生病。希波克拉特曾根据哪一种体液在人体内占优势把气质分为四种基本类型:多血质、胆汁质、粘液质和抑郁质。多血质的人体液混合比例中血液占优势,胆汁质的人体内黄胆汁占优势,粘液质的人体内粘液占优势,抑郁质的人体内黑胆汁占优势。几世纪以后,罗马医生哈林(Galen)用拉丁语“emperametnum”一词来表示这个概念。这就是“气质”(temperament)概念的来源。我国古代的思想家孔子从类似气质的角度把人分为“中行”、“狂”、“狷”三类。他认为“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意思是说,“狂者”一类的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是积极的,进取的,他们“志大言大”,言行比较强烈表现于外;属于“狷者”一类的人比较拘谨,因而就“有所谨畏不为”;“中行”一类的人则介乎两者之间,是所谓“依中庸而行”的人。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古代医学中,曾根据阴阳五行学说,把人的某些心理上的个别差异与生理解剖特点联系起来。按阴阳的强弱,分为太阴、少阴、太阳、少阳、阴阳和平五种类型,每种类型各具有不同的体质形态和气质。又根据五行法则把人分为“金形”、“木形”、“水形”、“火形”和“土形”,也各有不同的肤色、体形和气质特点。这两种分法是互相联系的。作为分类基础的阴阳与近代生理学研究的兴奋和抑制有某些类似之处。

近百年来,气质心理学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成为个性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心理学根据气质是人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的特点和其在行为方式上的表现,揭示出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的三种特性:①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的强度;②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的均衡度;③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的灵活性。这些特征把高级神经活动分为4种类型:①强而不均衡的;②强的、均衡的、灵活的;③强的、均衡的、惰性的;④弱型的。这些高级神经活动的类型,是人的气质形成的生理基础。

人的气质可分为4种类型:胆汁质(兴奋型)、多血质(活泼型)、粘液质(安静型)、抑郁质(抑制型)。古代所创立的气质学说用体液解释气质类型虽然缺乏科学根据,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确实能观察到这四种气质类型的典型代表。活泼、好动、敏感、反应迅速、喜欢与人交往、注意力容易转移、兴趣容易变换等等,是多血质的特征。直率、热情、精力旺盛、情绪易于冲动、心境变换剧烈等等,是胆汁质的特征。安静、稳重、反应缓慢、沉默寡言、情绪不易外露,注意稳定但又难于转移,善于忍耐等等,是粘液质的特征。孤僻、行动迟缓、体验深刻、善于觉察别人不易觉察到的细小事物等等,是抑郁质的特征。因此,这四种气质类型的名称曾被许多学者所点赞,并一直沿用到现在。

人的气质类型可以通过一些方法加以测定。但属于某一种类型的人很少,多数人是介于各类型之间的中间类型,即混合型,如胆汁-多血质,多血-粘液质等。

现代心理学把气质理解为人典型的、稳定的心理特点,这些心理特点以同样方式表现在各种各样活动中的心理活动的动力上,而且不以活动的内容、目的和动机为转移。

气质是人典型的、稳定的心理特点。这种典型的心理特点很早就表露在儿童的游戏、作业和交际活动中。据N.B.斯特拉霍夫的研究,在39名作为研究对象的小学生中,有34名明显地表现出所述的气质类型。其中多血质的有9名,胆汁质的10名,粘液质的9名,抑郁质的6名。

气质类型的很早表露,说明气质较多地受个体生物组织的制约;也正因为如此,气质在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虽然也有所改变,但与其他个性心理特征相比,变化要缓慢得多,具有稳定性的特点。

气质主要表现为人的心理活动的动力方面的特点。所谓心理活动的动力是指心理过程的速度和稳定性(例如知觉的速度、思惟的灵活程度、注意集中时间的长短)、心理过程的强度(例如,情绪的强弱、意志努力的程度)以及心理活动的指向性特点(有的人倾向于外部事物,从外界获得新印象,有的人倾向于内部,经常体验自己的情绪,分析自己的思想和印象),等等。气质仿佛使一个人的整个心理活动表现都涂上个人独特的色彩。

当然,心理活动的动力并非完全决定于气质特性,它也与活动的内容、目的和动机有关。任何人,无论有什么样的气质,遇到愉快的事情总会精神振奋,情绪高涨,干劲倍增;反之,遇到不幸的事情会精神不振,情绪低落。但是人的气质特征则对目的、内容不同的活动都会表现出一定的影响。换句话说,有着某种类型的气质的人,常在内容全然不同的活动中显示出同样性质的动力特点。例如,一个学生每逢考试表现出情绪激动,等待与友人的会面时会坐立不安,参加体育比赛前也总是沉不住气,等等。就是说,这个学生的情绪易于激动会在各种场合表现出来,具有相当固定的性质。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才能说,情绪易于激动是这个学生的气质特征。

人的气质对行为、实践活动的进行及其效率有着一定的影响,因此,了解人的气质对于教育工作、组织生产、培训干部职工、选拔人才、社会分工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气质不影响活动的性质,但可以影响活动的效率。如果在学习、工作、生活中考虑到这一点,就能够有效提高自己和他人的效率。

人的气质本身无好坏之分,气质类型也无好坏之分。在评定人的气质时不能认为一种气质类型是好的,另一种气质类型是坏的。每一种气质都有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在这种情况下可能具有积极的意义,而在另一种情况下可能具有消极的意义。如胆汁质的人可成为积极、热情的人,也可发展成为任性、粗暴、易发脾气的人;多血质的人情感丰富,工作能力强,易适应新的环境,但注意力不够集中,兴趣容易转移,无恒心等。气质相同的人可有成就的高低和善恶的区别。抑郁质的人工作中耐受能力差,容易感到疲劳,但感情比较细腻,作事审慎小心,观察力敏锐,善于察觉到别人不易察觉的细小事物。气质不能决定人们的行为,是因为人们可以自觉地去调节和控制。

气质不能决定一个人活动的社会价值和成就的高低。据研究,俄国的四位著名作家就是四种气质的代表,普希金具有明显的胆汁质特征,赫尔岑具有多血质的特征,克雷洛夫属于粘液质,而果戈里属于抑郁质。类型各不相同,却并不影响他们同样在文学上取得杰出的成就。气质只是属于人的各种心理品质的动力方面,它使人的心理活动染上某些独特的色彩,却并不决定一个人性格的倾向性和能力的发展水平。所以气质相同的人可以成为对社会作出重大贡献、品德高尚的人,也可以成为一事无成、品德低劣的人;可以成为先进人物,也可以成为落后人物,甚至反动人物。反之,气质极不相同的人也都可以成为品德高尚的人,成为某一职业领域的能手或专家。

气质虽然在人的实践活动中不起决定作用,但是有一定的影响。气质不仅影响活动进行的性质,而且可能影响活动的效率。例如,要求作出迅速灵活反应的工作对于多血质和胆汁质的人较为合适,而粘液质和抑郁质的人则较难适应。反之,要求持久、细致的工作对粘液质、抑郁质的人较为合适,而多血质、胆汁质的人又较难适应。在一般的学习和劳动活动中,气质的各种特性之间可以起互相补偿的作用,因此对活动效率的影响并不显著。对先进纺织工人所作的研究证明,一些看管多台机床的纺织女工属于粘液质,她们的注意力稳定,工作中很少分心,这在及时发现断头故障等方面是一种积极的特性。注意的这种稳定性补偿了她们从一台机床到另一台机床转移注意较为困难的缺陷。另一些纺织女工属于活泼型,她们的注意比较容易从一台机床转向另一台机床,这样注意易于转移就补偿了注意易于分散的缺陷。

但是,在一些特殊职业中(例如飞机驾驶员、宇航员、大型动力系统调度员或运动员等),要经受高度的身心紧张,要求人们有极其灵敏的反应,要求人敢于冒险和临危不惧,对人的气质特性提出特定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气质的特性影响着一个人是否适合于从事该种职业。因此在培训这类职业的工作人员时应当测定人的气质特性。这是职业选择和淘汰的根据之一。

由于人们的气质各不相同,所以要求在教育工作中必须采取因材施教、个别对待的方法。例如,严厉的批评对于胆汁质或多血质的学生会促使他们遵守纪律,改正错误,但对抑郁质的学生则可能产生不良后果。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考虑学生的气质特点。又如,在改变作息制度和重新编班时,多血质的学生很容易适应,无需特别关心,而对于粘液质、抑郁质的学生则需给予更多的关怀和照顾,才能使他们逐步适应新的环境。

当然,绝不能孤立地考虑人们的气质特征,更重要的是培养积极的学习和劳动态度。如果具有正确的动机和积极的态度,各种气质类型的人都可能在学习上取得优良成绩,在劳动中做出出色的贡献。

总之,虽然人的行为不是决定于气质,而是决定于在社会环境和教育影响下形成的动机和态度,但是气质在人的实践活动中也具有一定的意义。虽然气质与态度相比只居于从属的地位,但它是构成人们各种个性品质的一个基础,因此它是一个必须加以分析和考虑的重要因素。

--- ---

怎样才能做到“气质美”

气质是指人相对稳定的个性特征、风格以及气度。性格开朗、潇洒大方的人,往往表现出一种聪慧的气质;性格开朗、温文尔雅,多显露出高洁的气质;性格爽直、风格豪放的人,气质多表现为粗犷;性格温和、风度秀丽端庄,气质则表现为恬静……无论聪慧、高洁,还是粗犷、恬静,都能产生一定的美感。相反,刁钻奸滑、孤傲冷僻,或卑劣萎靡的气质,除了使人厌恶以外,绝无美感可言。

在现实生活中,有相当数量的人只注意穿着打扮,并不怎么注意自己的气质是否给人以美感。诚然,美丽的容貌,时髦的服饰,精心的打扮,都能给人以美感。但是这种外表的美总是肤浅而短暂的,如同天上的流云,转瞬即逝。如果你是有心人,则会发现,气质给人的美感是不受年纪、服饰和打扮局限的。

一个人的真正魅力主要在于特有的气质,这种气质对同性和异性都有吸引力。这是一种内在的人格魅力。

气质美首先表现在丰富的内心世界。理想则是内心丰富的一个重要方面,因为理想是人生的动力和目标,没有理想的追求,内心空虚贫乏,是谈不上气质美的。品德是气质美的另一重要方面。为人诚恳,心地善良是不可缺少的。文化水平低下也在一定的程度上影响着人的气质。此外,还要胸襟开阔,内心安然。

气质美看似无形,实为有形。它是通过一个人对待生活的态度、个性特征、言行举止等表现出来的。气质外化在一个人的举手投足之间。走路的步态,待人接物的风度,皆属气质。朋友初交,互相打量,立即产生好的印象。这种好感除了来自言谈之外,就是来自作风举止了。热情而不轻浮,大方而不傲慢,就表露出一种高雅的气质。狂热浮躁或自命不凡,就是气质低劣的表现。

气质美还表现在性格上。这就涉及到平素的修养。要忌怒忌狂,能忍辱谦让,关怀体贴别人。忍让并非沉默,更不是逆来顺受,毫无主见。相反,开朗的性格往往透露出大气凛然的风度,更易表现出内心的情感。而富有感情的人,在气质上当然更添风采。

高雅的兴趣是气质美的又一种表现。例如,爱好文学并有一定的表达能力,欣赏音乐且有较好的乐感,喜欢美术而有基本的色调感,等等。

许多人并不是靓女俊男,但在他们的身上却洋溢着夺人的气质美:认真,执着,聪慧,敏锐。这是真正的气质美,是和谐统一的内在美。

追求美而不误解美、亵渎美,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个热爱美、追求美的人都要从生活中领悟美的真谛,把美的外貌和美的气质、美的德行与美的语言结合起来,展现出人格、气质、外表的一个完整的美好形象来。

从消费心理学角度定义:气质是不以活动目的和内容为转移的典型的、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性。

这个定义包含以下一些内容:

第一,气质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速度、强度、灵活性方面的动力特性。

第二,气质具有天赋性。

第三,气质具有稳定性和可变性。

补充解释:

气质(temperament):

1.指个人的性情或脾气。2.指个人心情随情境变化而随之改变的倾向,亦即个体的反应倾向。

资料来源:张春兴(2000).张氏心理学辞典.台北:东华书局,p.647.

补充解释:
1.指人的相当稳定的个性特点,如活泼、直爽、沉静、浮躁等。是高级神经活动在人的行动上的表现。
2.风格;气度。
资料来源:《现代汉语词典》。

气质最主要的特点是由内而外,气质的培养是最为漫长的过程,需要的是平时不断的自我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