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我有一个黄花梨穿衣镜还是民国时期的,长172*138CM现在市价能值多少钱呢

价格很难说,你的描述有点乱,不过我可以告诉你一点,民国时的镜子有一部分是进口的,价值高一点。

② 穿衣镜背面是什么材质啊

您好
穿衣镜好象背面反光材料主要是电镀的铝,高级的镀的是银,刷油漆是保护镀层,油漆的颜色我见过的是灰色的多点
希望回答可以帮助您

③ 请问有一面可作穿衣镜一面作装饰画的镜钜吗

这个你可以找家具柜子定制的公司

④ 民国二十六年 西装 穿衣镜 哪个是中西合璧

西装是从西方舶来~
至于玻璃,中国人制造玻璃的历史并不短,只是因为制造工艺的限制,无法量产,那时的玻璃几乎要比现在的毛玻璃还更不透明,因此,说是中西合璧也有一定道理~

⑤ 清朝的时候有镜子了么

清朝的时候有镜子了。

中国在公元前2000年已有铜镜。但古代多以水照影,称盛水的铜器为鉴。

汉代始改称鉴为镜。汉魏时期铜镜逐渐流行,并有全身镜。

明代传入玻璃镜。

清代乾隆(1736~1795)以后玻璃镜逐渐普及。

日本及朝鲜最初由中国传入铜镜。日本在明治维新时玻璃镜开始普及。

清的镜子是由来华的布道士从欧洲带来的。

其镜多用于刮脸剃须,镜面仅够影照部分髯毛便可。

清初,因为玻璃镜造价昂贵,清楚度高,立挂式镜子很快流传到官方。

穿衣镜则经过王侯将相传布到宫庭,成为乾隆前期王妃朱紫的一样平常用品。通明的玻璃给国民的生涯带来了便利。

(5)民国背面有画穿衣镜扩展阅读

镜子的历史:

中国奴隶制社会初期正处青铜器时代,人们在长期的青铜冶铸实践中,认识了合金成分、性能和用途之间的关 系,并能人工的控制铜、锡、铅配比。古书《考工记》中记载“金有六齐”,即合金的六种配比。

其中最后一齐:“金,锡半,谓之鉴燧之齐。”就是制作铜镜用的配比。“鉴”即是镜,含锡较高,是因为铜镜磨出光亮的表面和银白色泽,还需要有铸造性能以保证花纹细致。

中国人早在2000多年以前就制出了精美的“透光镜”,它能反射出铜镜背后的美丽图案,因此引起世人的极大兴趣。

为了解开“透光镜”之谜,国内外学者花了几百年时间进行研究探索,直到近代才发现,这是由于镜面在制造加工以后,有相对于背面图案的轻微不等的曲率,通过反射映出背面的图案。

这充分说明了中国古代高超的制镜技术和对光反射特性深刻认识。

在欧洲古希腊、罗马时代;也是用一种稍凸出的磨光金属盘作镜,其不反光的一面刻有花纹,最早的镜子是带柄的手镜,到公元1世纪出现了可以照全身的大镜。

中世纪时,手镜在欧洲普遍流行,通常为银制或磨光的青铜镜,中世纪时,装在精美的象牙盒内或珍贵的金属盒内的小镜子,成为妇女随身携带物品。

作为一种时髦品,背面涂金属的玻璃镜子是12至13世纪之交出现的,到文艺复兴时期,纽伦堡和威尼斯已成为著名的制镜中心。

14世纪初,威尼斯人用锡箔和水银涂在玻璃背面制镜,照起来很清楚,15世纪纽伦堡制成凸透镜,是制玻璃球时在内部涂一层锡汞齐。

现代镜子是用1835年德国化学家利比格发明的方法制造的,把硝酸银和还原剂混合,使硝酸银析出银,附在玻璃上。

一般使用的还原剂是食糖或四水合酒石酸钾钠。1929年英国的皮尔顿兄弟以连续镀银、镀铜、上漆、干燥等工艺改进了此法。

⑥ 即是一面镜子,又是一幅画的穿衣镜有吗

即使一面镜子又是一幅画的穿衣镜应该有的
像那种一面是镜子一面是一幅画的镜子我就见过
或者你自己也可以在一面普通的镜子背面画一幅画

⑦ 我家有个民国时期的落地穿衣镜,100*180,草梨花木材料,洋做工,请问值多少钱

类似的3000-5000

⑧ 民国金丝楠木九抽柜(文件柜)171*55*45 cm和民国金丝楠木穿衣镜180*71*55 cm 在北京地区能卖到多少钱

你好,可以卖到一万块左右,希望对你有帮助,有人出钱一万五,你就赶紧卖掉吧!

⑨ 中国古代有镜子

谁说中国古代没有玻璃?我国的玻璃生产技术可以追溯的西周时期,当时叫做琉璃、颇黎,晋朝时期已经出现玻璃的称呼,到了汉朝就有西方玻璃传入中国,不过中国并未使用西方玻璃的钠钙配方,而是沿用了铅玻璃配方,所以中国的玻璃制作技术一直不太发达,直到隋唐时期随着大量外国玻璃传入中国,才带动了我国玻璃生产技术的发展,使之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到了清朝中国的玻璃品制造技术达到鼎盛!你说没有玻璃哪里来的镜子,中国古代确实有玻璃,也有镜子,但是没有玻璃镜子,因为在古代没有平板玻璃的生产技术,玻璃制品大多是饰物和工艺品,中国的古代的镜子都是铜镜,一面刻上花纹,另一面打磨得十分平整光亮,就可以照出人影,不过清晰程度肯定不如玻璃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