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量化宽松政策对中国的启示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终于推出了外界期待已久的第三轮量化宽松政策。伯南克在随后的新闻发布会上说,美国经济虽还在以温和速度继续增长,但增速仍达不到能降低失业率的程度。为加快美国整体经济的增速,降低持续高达8%的失业率,美联储将采取每月购买400亿美元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等货币宽松新举措,直至美国失业率降低到合理的水平。然而,失业率究竟降至何等水平美联储才会停止此轮量化宽松政策,伯南克等所有决策者都不愿明示。业内有专家估计,美联储的底牌是,要在未来半年乃至更短时期内把美国的失业率降低到7%左右时收手。
多少年来,美联储一直强调其政策高度聚焦于防止通胀,就业等其他问题并不在其主要职责范围之内。时过境迁,美联储第三次量化宽松措施的推出,已明确把降低失业率放到了政策目标的核心位置。但是,第三波量化宽松能否达到预期效果,还有待观察。
显而易见,美联储一方面试图通过新一轮量化宽松举措进一步降低资本成本,刺激房地产市场加速回升,推动消费增长,最终实现就业增长;另一方面,由于认识到企业界对美经济加速增长的信心缺失已成为扩大就业的严重障碍,美联储试图以就业率的明显攀升作为该轮量化宽松的目标,就是要向外界表明其推动经济加速增长的决心,借以提升企业扩大再生产和增加雇员的积极性。
从房地产角度看,美联储此轮举措的直接效果,将进一步推低美国住房按揭贷款利率。经济学界的一致看法是,房地产市场的持续疲软,仍是美失业率居高不下和经济增速缓慢的直接原因,而要吸引更多消费者进入房地产市场,最有力的杠杆就是进一步打压购房按揭贷款。例如美联储大大伯南克本人,不久前就在低利率吸引下,以30年4.25%的利率把自己在华盛顿的住宅做了再贷款安排。
毫无疑问,进一步下降的住房贷款利率,势必对那些仍在观望的购房者及贷款人形成一种入市或再贷款的吸引力。然而,美国的房地产业积重难返,问题的症结在于大量的房地产在泡沫破灭后市值远低于贷款总额。这类户主在债务中苦苦挣扎而不敢消费,正是房地产市场和消费持续低迷的根本原因,而量化宽松所能形成的刺激作用,仍将只能发挥于治标不治本。
通过刺激消费增加就业,也是量化宽松的重要目的。美国是个信用消费国家,几乎人人都要信用消费,而降低信用消费利率则是刺激消费增长的重要途径之一。然而,前两次的量化宽松对信用消费利率几乎没有形成任何实质性影响。美联储公布的数据显示,信用卡贷款利率目前仍高达12.40%,与2005年的12.45%相比并无太大区别。由此看来,此轮量化宽松对消费会有一定影响,但经济界的期望值不可过高。
总体来看,与前两轮相比,此轮量化宽松的特点明显,一是聚焦就业,二是不设时间界限,三是央行明示,低利率将维持到2015年,以期借政策透明等对企业界形成新的心理激励效应,而这种效应对经济的积极作用甚至会大于政策本身的效果。
然而,量化宽松措施势必带来相应的副作用。首先是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风险,尤其是油价的高攀,可能对消费形成明显的制约,从而抵消部分刺激起来的消费需求。其次,从目前的形势看,全球主要经济体利率普遍偏低,加上可预见时期内国际资本市场的高流动性会继续下去,从而对世界主要经济体,尤其是新兴市场再次带来通胀及资产价格压力。
我国的汇率、贸易、国际资本流动等诸多方面,都与美国有着密切联系,美联储推出新一轮量化宽松政策,势必对我国经济的相关方面形成一定影响。首先是汇率影响及通胀压力。人民币对美元可能面临的升值压力,会在一定程度上加重国内通胀;其次,量化宽松对美国乃至相关国家经济的刺激效应,将进一步推高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如油价、铜价等已开始明显上扬;第三,尽管美国进出口贸易与我互补性日益增强,但其流动性加大,毕竟会对我部分进出口贸易形成进一步的竞争态势。
有鉴于此,我国须及早筹谋,制定应对之策。首先,应密切关注美元汇率及国际流动资金对我国形成的新的通胀压力,尤其要致力于化解对我民生产业形成的通胀压力,以确保国内经济形势稳定。我可适度加大财政力度,重点提高对食品、汽油等生活必需品的补贴,以防止与民生密切相关行业的价格上涨危及社会稳定;
其次,加强对优良资本流入、先进技术引进和扩大产品进口的政策支持,以化解美国国内流动性增加对我上述国际经贸领域的负面影响;
第三,面对美元贬值可能诱发的新一轮我国美元外汇储备缩水的可能,可采取增加购买美国优质、中大型企业的股票措施,尤其是对未来发展前景广阔的新技术、医药及金融企业股票的购买,从而为我在美资本市场拓展出一片新的领域。这是因为在可预见时期内,美国股市将经历一波比较明显的上升阶段,时间应能维持8个月左右。
总之,美联储日前推出的新一轮量化宽松政策,对美国内经济和就业的刺激作用将日趋明显,但效果不会高过人们的预料。与此同时,我应集中部署,采取一系列针对性强及手法得当的应对措施,在规避量化宽松给我国带来负面影响的同时,充分重视利用其带来的机遇,化被动为主动。
(责任编辑:周姗姗)

⑵ 量化宽松政策对美元指数有什么影响

QE从中长期来说是对美元指数助跌的,因为全球的GDP是固定的,货币超发必然造成贬值;但中短期来看,美国失业率和房地产依然低迷,需要发债,如共和党正在过会争取的一个千亿级的财政方案,所以美元走强有利于举债,近几个月中国、日本都持续增持美国国债(中国近万亿的存量保持着美国第一大债权国),且如楼上所说其他欧盟及其他国家一同宽松等诸多因素造成美元持续走强。另外我们将有幸见到美元、黄金、大宗商品比翼齐飞的罕见景象。

[email protected]

⑶ 美国量化宽松政策对中国有什么影响

美联储一定程度上扮演着世界央行的角色,它的量化宽松政策给世界注入了充足的流动性,对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经济的恢复和企稳起到了积极作用。另一方面,它的量化宽松政策导致了世界流动性泛滥,资产价格泡沫飙升,互联网泡沫膨胀。当美国退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趋紧之后,容易给世界经济带来震荡。我国目前面临的房地产以及互联网泡沫,人民币汇率的贬值压力,以及外汇储备缩减,都是美国量化宽松以及之后的退出导致的后遗症。

⑷ 量化宽松利好哪些行业

量化宽松是属于利好的情况、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在于这个社会层面上都是属于你好的。

⑸ 什么是量化宽松政策条件允许可适当举例。

量化宽松是一货币政策,由中央银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以提高货币供应,可视之为“无中生有”创造出指定金额的货币,也被简化地形容为间接增印钞票。其操作是中央银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购入证券等,使银行在央行开设的结算户口内的资金增加,为银行体系注入新的流通性。“量化宽松”中的“量化”指将会创造指定金额的货币,而“宽松”则指减低银行的资金压力。中央银行利用凭空创造出来的钱在公开市场购买政府债券、借钱给接受存款机构、从银行购买资产等。这些都有助降低政府债券的收益率和降低银行同业隔夜利率,银行从而坐拥大量只能赚取极低利息的资产,央行期望银行会因此较愿意提供贷款以赚取回报,以纾缓市场的资金压力。 美联储抛出第二次量化宽松当银根已经松动,或购买的资产将随着通胀而贬值(如国库债券)时,量化宽松会使货币倾向贬值。由于量化宽松有可能增加货币贬值的风险,政府通常在通货紧缩时推出量化宽松的措施。而持续的量化宽松则会增加通胀的风险。 在部分准备制下,银行保持一定比例的存款准备金,其余的资金可作贷款之用。从量化宽松的过程中增加的存款,银行可通过借贷,再创造出更多的货币供应,即存款倍数效应(deposit multiplication)。例如,假设存款准备金的要求是10%,量化宽松每创造$10,000,可产生的最终货币供应为$100,000。 量化宽松向本土银行同业市场提供充足流动资金,大大降低借贷成本,最终期望所有借款人都能受惠,以支持整体经济运作。一般来说,量化宽松可支持整体经济,并“有助纾缓或遏抑经济逆转的影响。” 虽然被形容为“开机印钞票”,但量化宽松通常只是调整电脑帐目。一个国家要实行量化宽松,必须对其货币有控制权;所以,举例,欧元区个别国家不能单方面推出量化宽松政策。 央行可以通过两种方式放松银根:改变货币价格(即利率)或改变货币数量。多年以来,正统的货币政策一直以前一个政策杠杆为中心。然而,随着通胀率回落、短期名义利率逼近零点,从原则上说,央行可以后一种方式、即数量杠杆来实施扩张性货币政策。影响经济活动的是实际利率而非名义利率。如果经济处于通缩状态,那么即使名义利率为零,实际利率也会保持正值。2000年日本面临的情况就是如此--名义利率已降至零点,但在实际利率为正值的情况下,低迷的货币需求仍不足以令货币政策发挥效力。这就是过去所说的“流动性陷阱”。 央行放松银根的非常规方式主要有三种。第一,央行可以通过与外界沟通或量化宽松等方式,培养短期利率将长期保持低位的预期。事实上,2001年3月-2006年3月,日本央行实行量化宽松政策的主要目的就在于此。再如,2003年8月,美联储公开市场委员会在公报中称“适应性政策将维持相当长的时间”也是此类放松银根承诺的事例。第二,央行可以扩大其资产负债表的规模,以左右通胀预期。第三,央行可以改变其资产负债表的结构。如果投资者将不同资产视为非完全替代品,央行买进特定资产的操作就会对资产价格产生明显影响。就此而言,最好的例子就是长期美国国债。从理论上说,美联储可以大规模买进美国国债,以抑制收益率上升;日本央行在实行量化宽松政策期间,就曾进行这种操作。上述三种量化宽松的方式虽然概念不同,但在操作上可以相互替代。业内人士指出,这一在当前几乎普及全球的非常规政策措施,虽然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抑制通货紧缩预期的恶化,但对降低市场利率及促进信贷市场恢复的作用并不明显,并且或将给后期全球经济发展带来一定风险。 第一种情况,如果量化宽松政策能成功生效,增加信贷供应,避免通货紧缩,经济恢复健康增长,那么一般而言股票将跑赢债券。 第二种情况,假如量化宽松政策施行过当,导致货币供应过多,通货膨胀重现,那么黄金、商品及房地产等实质资产可能将表现较佳。 第三种情况,如果量化宽松政策未能产生效果,经济陷入通缩,那么传统式的政府债券以及其他固定收益类工具将较为吸引。 量化宽松极有可能带来恶性通货膨胀的后果。央行向经济注入大量流动性,不会导致货币供应量大幅增加。但是,一旦经济出现恢复,货币乘数可能很快上升,已经向经济体系注入的流动性在货币乘数的作用下将直线飙升,流动性过剩在短期内就将构成大问题。 量化宽松政策,不仅降低了银行的借货成本,也降低了企业和个人的借货成本。现在全球同此凉热,各国政府都在实行超低利率,其本意是希望经济迅速复苏。但结果事与愿违,那些本该进入实体经济的量化宽松货币,在有些国家却流入了股市,比如美国,在经济基本面根本没有利好的情况下,股市却扶摇直上,道琼斯平均工业指数一度冲破11000点,10月18日创下11143.69的高点。央行行长周小川表示,减少对外需的依赖性,扩大内需特别是对消费内需和对服务业发展的特别强调,即是应对中国汇率问题采用的中医方法,不能依靠单独的一项措施来发挥特别大的作用。他认为,美国量化宽松政策从全球角度来讲则不一定是优化选择,可能会产生其他副作用。他还表示,宏观经济上保持平衡,但不可能完全杜绝利差汇率带来的套利投机。 周小川说,应对中国汇率问题有中西医之分,西医治病有理论和实证的基础,吃药很快就会见效;而中医药效会慢一些。减少对外需的依赖性,扩大内需,特别是对消费内需和服务业发展,表明有点像中药,是好几味药。 他认为,解决贸易项目不平衡的问题,其中汇率是一项重要政策;扩大内需也是非常重要的方面。扩大内需需要解决劳工工资的提升和能源资源价格进一步反映供求关系和环境成本的问题。随着环境成本真实化,制造业真实成本也反映出来;还有就是对于出口退税等政策的把握问题。过去中国在调整国际收支平衡的时候,重视出口退税的调整,后来发现有不少副作用,在某种程度上和国际上公平的原则有冲突。 周小川称,用中医比喻有三层意思,一是激进还是渐进,二是关于在反馈基础上的动态调整和试错,三是不依靠单独的一项措施来发挥特别大的作用。 对于美联储量化宽松政策对中国的影响,周小川说,中国人民银行在多种国际场合已与美联储进行了多种沟通。 周小川说,新一轮量化宽松对创造美国就业和保持美国本土低通胀有好处。如果说美国经济复苏较弱,失业率相对高且通胀率水平较低,从这种目标出发,在美国政策利率很低的情况下,采用适量宽松的政策是可以理解的。但是问题在于美元是一种国际性货币,是储备货币,其不仅有储备目的,全球相当多的大宗商品交易都用美元,投资和金融市场的交易也使用美元。因此,一项政策对于美国本土也许是一种正确的选择,但从全球角度来讲则不一定是优化选择,可能会产生其他副作用。 他强调,中国目前外汇体制对资本项目有管理,不正常资本项目的流入要么进不来,要么绕道而行。在绕道的过程中有管理措施控制。还有一个措施就是在总量上进行对冲,如果短期的投资性资金进来的话,将其放到池子里而不进入整个实体经济,等其撤退的时候让其从池子里流出,这在宏观上可以减少资本异常流动对中国经济的冲击。 “这还会引起另外一个问题,资本进来了又出去了,在这个过程中会找到了机会,比如说利率差别,货币汇率的运动等,这就有可能有投机性的收益。”周小川说,对于这个问题,一方要面看到总量控制的重要性,一方面还要看到这个世界上有套利的机会,总是会有人去做这些事情,这几乎是防不胜防。 周小川强调,宏观经济上保持平衡,尽量防止通过套利等机会来投机,但这不可能完全杜绝。综合来看,美国量化宽松的政策对全球的影响需从多种角度来看。 例子:当以减息来增加货币供应行不通的时候,央行便可能推出量化宽松措施;通常在利率接近零的时候出现。其中,日本银行于2000年代初期实行量化宽松以对付通缩。针对2007年开始的环球金融危机,美国联邦储备的伯南克以量化宽松手段应付。英国也同样以量化宽松作为金融政策以减低金融危机的影响。2010年11月美国也采用量化宽松措施以刺激本国经济。 请点赞

⑹ 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以及具体表现形式

货币如水,美联储为了刺激经济在放水,中国央行为了稳定经济被迫蓄水,如果此时中国加息,无异于改变了中国的经济地势,在提高国内企业运行成本的同时,也相应的升值本国货币,所以,中国暂时不适宜加息,此时呼吁中国加息,无异于损害中国利益帮助美国经济。当然,这仅限于现在的时间窗口。
货币政策是国家重要的宏观经济政策。它必须以现实环境为依据及基础、且必须为国家经济的长期利益服务,这是货币政策的根本!货币政策的现实环境必须基于两个方面的考量:一、国际经济环境,国际货币形势;二、国内经济环境,国内货币形势。在制定国内货币政策时,首先考量的不是某个单一群体利益,而是整个中国的宏观利益,这是货币政策的立足点。国内利益分配可以通过政策法规、行政干预、税务结构等方面的调节手段完成。国际分配却并不是单一国家手段能够完成的,国际分配一定是利益上的博弈。中国在制定关系到宏观发展的货币政策时,必须基于内外部现实环境而非仅根据经济数据的症状去进行“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式的调控,而是需要中国的“老中医”进行调理。
一个国家不可能有完全独立而不受外在因素影响的货币政策和完全独立的央行,美联储的作用力无时无刻不左右着别国的货币政策,稍有不慎就可能成为博弈的牺牲品。这也是“为什么美国政府从来不担心热钱流入流出呢?”的可笑之处!美国5000亿回购国债并没有引发美国国内的通货膨胀,而是通过贬值的方式掠夺别国的财富,美国发动的战争,无论是经济的还是军事的,永远都不在本土!中国的货币非国际储备货币、非贸易结算货币,中国无大宗商品定价权,中国经济严重依赖资源、低端产品出口。美元占据储备货币七成的份额,是世界上最主要的结算货币,华尔街掌控着大宗商品的价格和世界上最主要的资源。现在,美联储通过量化宽松的货币稀释美元的币值,从而调整美国的资产负债表以图将其自身危机转嫁发展中国家。在此条件下,我国与欧美存在2—3%的利差。此时,如果我国加息,客观上人为降低了热钱风险,提高了热钱利润率。于是,热钱会加速向中国流入,而加速流入又会导致人民币升值压力,人民币升值又会吸引更多热钱。这样相当于我国货币政策在配合美国的量化宽松,央行持有的美元外汇大幅增加,随着美元贬值央行资产负债表会出现恶化,这相当于我国资产向美国直接流失。

⑺ 美国量化宽松政策退出对中国有多大影响

量化宽松退出预期对中国的影响已经显现。 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在流动性泛滥的国际环境下,中国经历了快速复苏的过程,资产价格上涨以及由此带来的财富效应提振了经济。随着美国经济的好转,量化宽松政策的逐渐退出,获利资本流出新兴市场,流向处于技术革新前沿的发达国家将不可避免。
因为资本大量留出,导致投资减少,降低了中国经济发展的速度,从而引发经济衰退。就业率因此降低,失业又会引发各类社会问题。

很多人以为量化宽松政策就是一般的货币政策,实际上它是美联储购买长期国债,着力于长期利率,与传统的货币政策着力于短期利率不同。传统的货币政策主要是指央行通过改变该国的短期利率而对实体经济的总需求进行调节,从而达到稳定经济增长和就业的目的。传统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取决于两个条件。
一方面,一国必须有稳定的银行体系,否则,缺乏稳定性的金融体系将使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失灵。另一方面,当短期利率下降到零值附近以后,央行将无法再通过进一步降低短期利率来增加流动性的释放,实体经济可能会因此而陷入“流动性陷阱”,造成通货紧缩和总需求不断下降恶性循环的局面。次贷危机爆发后的美国,恰恰是金融体系恶化,而短期的联邦基金利率也下降到零值附近,传统货币政策面临失效,美联储采取了非传统的货币政策,也就是量化宽松政策。
三个阶段的操作,有效降低了长期利率,刺激实体经济投资,从而真正能够启动就业,并推动房地产以及金融市场的繁荣,通过财富效应提振了居民消费,走上正循环的复苏道路。

⑻ 量化宽松政策的作用

第一种情况,如果量化宽松政策能成功生效,增加信贷供应,避免通货紧缩,经济恢复健康增长,那么一般而言股票将跑赢债券。 第二种情况,假如量化宽松政策施行过当,导致货币供应过多,通货膨胀重现,那么黄金、商品及房地产等实质资产可能将表现较佳。 第三种情况,如果量化宽松政策未能产生效果,经济陷入通缩,那么传统式的政府债券以及其他固定收益类工具将较为吸引。

⑼ 为什么要推出量化宽松政策这个政策的目的是什么会对经济有什么影响

因为美国目前的利率水平已经为零,所以利率作为货币政策工具在美国已经不起作用了,美国政府就通过美联储购买美国长期国债,就相当于美国市场多增加了那么多货币,就是美联储多印的钞票流通到了市场上。这样可以刺激消费、创造就业、保持低通胀、促进经济增长。
经济的影响:
第一种情况,如果量化宽松政策能成功生效,增加信贷供应,避免通货紧缩,经济恢复健康增长,那么一般而言股票将跑赢债券。
第二种情况,假如量化宽松政策施行过当,导致货币供应过多,通货膨胀重现,那么黄金、商品及房地产等实质资产可能将表现较佳。
第三种情况,如果量化宽松政策未能产生效果,经济陷入通缩,那么传统式的政府债券以及其他固定收益类工具将较为吸引。

⑽ 美国退出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会对中国楼市产生多大的影响

美元退出QE,表明美国经济向好,投资机会增多,那么美元会回流到美国。外汇中的投资占款数据和投资房地产的数据我不太清楚,所以具体多大规模我不判断。但是,就中国而言,QE对房地产的影响会有政府来托市,中国是外汇管制的国家,投资占款想跑也并不容易。那么楼市在价格上的表现不会跌的太狠,预计在30%以内。城镇化还在继续,国家拖着楼市不让它崩盘,那么大量的楼盘和如今的高价会在几年后被进城人口和通货膨胀消化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