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颀诗的风格
① 盛唐诗歌的特点
1、在气势上,盛唐诗歌雄健清新、兴象超妙、韵律和谐,表现了时代共同的艺术特色。
2、在内容上,边塞诗和田园山水诗在盛唐诗中比重很大。边塞诗派以高适、岑参、李颀、王昌龄为代表人物。
3、在意境上,以及通过意象的运用、意境的呈现,性情和声色的结合,而形成的新的美感。
4、在体裁上,多用七言歌行或七绝,对仗工整,韵律优美,读之朗朗上口。
唐人这种积极向上的文化、高昂向前的民族精神在流传至今的边塞诗中也有着体现。“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描摹出了将军之骁勇。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一种洒脱的英雄之气跃然纸上。“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投笔从戎的凌云壮志令人心动,将士们即便思乡也没有半点颓丧消极的情绪。
(1)李颀诗的风格扩展阅读:
唐代的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都是历史上著名的盛世。极盛时期的唐朝东起朝鲜,西抵咸海,南跨交趾,北尽大漠,纵横数万里,地域不可谓不广大,国祚不可谓不长久。
其实,盛唐之气象不仅在于其地理上的广袤和时间上的久远,还在于其蓬勃向上的精神和自尊、自信、自强不息的朝代性格。
唐朝在广阔的地域和巨大的人口条件下,维持政治的统一,中国在全世界上是独一家的。在大一统前提下实现国家的良善治理。
② 唐朝诗歌的风格是怎样的
从诗歌的风格流派看,鲜明独特的风格是创作成熟的标志,仅就盛唐而言,“李翰林之飘逸,杜工部之沉郁,孟襄阳之清雅,王右丞之精致,储光羲之真率,王昌龄之爽俊,高适、岑参之悲壮,李颀、常建之超凡,此盛唐之盛也”(高棅《唐诗品汇》总序)。在相同的时代背景和社会审美心理的作用下,一部分性格、遭际、素养大致相近的诗人唱和切磋,形成风格相似的流派。唐朝诗坛先后出现过风格华丽壮美的四杰和精工纤巧的十才子,闲雅淡远的山水诗派,慷慨豪壮的边塞诗派,平易通俗的元白诗派,奇警崛峭的韩孟诗派,精深婉丽的温李诗派等众多的风格流派,形成斗妍争奇的繁荣局面。
③ 唐诗的风格流派有哪些
从风格流派看,更复是百花齐放。仅制就盛唐而言,“李翰林之飘逸,杜工部之沉郁,孟襄阳之清雅,王右丞之精致,储光羲之真率,王昌龄之声俊,高适、岑参之悲壮,李颀、常建之超凡,此盛唐之盛也”(高棅《唐诗品汇总序》)。其中,孟襄阳(浩然)、王右丞(维)等人,高适、岑参等人还被后人奉为田园诗派和边塞诗派的代表作家。在盛唐之前,还出现过以华丽壮美著称的“初唐四杰”体和以精工纤巧著称的沈宋体;在盛唐之后,还出现过以清丽精雅著称的十才子体,以平易通俗著称的元白诗派(亦称长庆体),以奇警峭劲著称的韩孟诗派,以精深婉丽著称的温李诗派等。
④ 唐诗的主要风格是什么
唐诗是中国诗歌史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在中国诗歌坛上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那么唐诗究竟有哪几种类型呢?能回答出来的却很少。我们总结以下几种:
一、山水诗,主要景物的描绘,抒发了自然美。
唐代以王维为代表的山水诗派,在中国诗歌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之所以如此说,是因为山水诗派的创作及其艺术精神,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中国诗歌的特质。
二、咏物诗,看似表面上是写物,实际上往往寄托诗人的情怀与思想。
贺知章,李商隐,等等。
三、田园诗,主要是写田园风光或劳动场景、农家的生活。
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是王维、孟浩然
四、怀古诗,一般不仅叙古事而融入诗人的感受与评论,有时则是借古讽今,曲折的反映出诗人自己对现实的关注。
杜甫,刘禹锡为代表人物
五、送别诗,一般表面诗人或友人离情别绪或是留恋或安慰、嘱咐、惆怅、期望、伤怀的心境等等。
李白,王昌龄,王勃等等。
六、行旅诗,主要是表现行旅生涯诗人的旅程寂寞,艰辛以及对故乡与亲人的思念之情。
韦应物使其代表人物
七、边塞诗,一般是表现思妇征人的忧怨与担心,熏染边塞苦寒的边境,壮写士兵的艰辛生活与保家卫国的高度热情与英雄的气概,抒发了诗人的同情之感,另有表现边塞生活的孤苦孤寂,反映出当时社会的弊端等等。这些分类主要是按照诗的取材范围来分的,当然唐诗的分类还有其他的,重要是这几种。
盛唐是边塞诗创作的鼎盛时期,涌现了著名的边塞诗派,代表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李颀、王维,高之《燕歌行》、岑参《白雪歌》、 《走马川行》等七言 长篇歌行代表了盛唐边塞诗的美学风格,即:雄浑、磅礴、豪放、浪漫、悲壮、瑰丽。除此之外,盛唐大诗人李白、杜甫都写过边塞诗,这些边塞诗成为他们的代表作的一部分。如:李白的《关山月》、《塞下曲》六首、《战城南》、《北风行》……,杜甫的《兵车行》、《前出塞九首》、《后出塞六首》等。另外一些诗人也有边塞诗的名篇传世,如王昌龄有《出塞》、《从军行》,王之涣有《出塞》,王翰有《凉州词》。盛唐诗成为边塞诗创作的顶点。此后中晚唐并没有出现边塞诗的大家,但题材有所扩展。
⑤ 唐朝诗歌的风格
唐朝是我国诗歌的繁盛时期,诗歌的风格流派千姿百态,绚丽多彩.如王维
的田园诗恬静幽美,李白的诗歌奔放飘逸,杜蒲的诗沉郁顿挫,白居易的诗
通俗平易,李商隐的诗精工秀等.是诗人的性格,气质,阅历,素养等方面的
写照.
唐朝建立迎来了诗歌发展的第一阶段.初唐诗歌的创作大多蕴涵南朝的浮
艳风格,题材狭窄,缺乏真情实感.武则天时期,被称为"四杰"的王勃,杨炯,
卢照邻,骆宾王,他们圹大了诗歌的表现范围,才调琮横,气象宏阔,声律及
风骨有的唐诗得以正式形成.
盛唐时期的诗人,对国家和民族豆油一种自豪感,他们大多热心功名,胸怀
大志,志气高远,这使他们的诗歌不仅富有风骨,而且比建安诗人更带高昂
明朗的基调,蓬勃旺盛的情感,磅礴壮大的气势.
盛唐诗人开创了众多流派,以高适,王昌龄等为代表的边塞诗派,是浪漫主
义中的一个重要的派别,以孟浩然,王维等代表山水田园诗派,描写山川的
自然和田园闲适生活,使山水的内容更加丰富.盛唐是诗歌发展的高峰,开
元盛世特殊的环境造就了李白的诗内容广泛,想象丰富,豪情奔放,神采飞
扬,充分表现了盛唐士人的自信与抱负,充满浪漫主义的理想色彩.
安史之乱后,诗歌的风格表现为沉郁顿挫,语言精练,叙事严谨,真实反映唐
朝由盛转衰.晚唐的唐朝衰落期,在这末世中,出现了大量咏史诗人,他们身
上映照着黯淡的落日余辉,发出的是衰世的悲凉,诗歌中带有深沉的感伤.
唐代的诗歌风格的对诗歌的促进作用
发表:2004-4-4 12:15:16 出处:你的博客网(yourblog.org)
唐代的诗歌风格的对诗歌的促进作用 唐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其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诸多因素孕育了唐代文学。唐诗也代表了我国古典诗歌的最高成就,其鲜明独特的风格标志着诗歌创作的成熟。不同的创作风格的诗人们形成了众多的风格流派,形成百花齐放的局面,对唐代及以后历代诗歌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唐代的诗歌风格鲜明独特。“李翰林之飘逸,杜工部之沉郁,孟襄阳之清雅,王右丞之精致,储光羲之衰真,王昌龄之爽俊,高适、岑参之悲壮,李颀、昌建之超凡。”足以说明唐代诗歌风格的多样化和各派不同的鲜明的特色。造成唐代诗歌风格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同的诗人有着各自不同的个性、气质,他们或如李白那样清高、狂傲不羁,或如杜甫忧国忧民,或如杜牧早年肆意放荡,他们在个性、气质上的差异决定了他们所创作的作品的风格。唐代社会由盛到衰的大转变,也决定了这一历史时期的诗人的个人境遇及生活仕途的多变。张九龄由位极人臣到被贬流放,杜甫因战乱流离失所、穷困潦倒,王勃等人的怀才不遇,等等,这也决定了其诗歌创作的风格的多样性。而唐代诗人又生活在相同的社会背景之下,受同一种社会教育、文化的熏陶,风格相似的诗人就形成了流派。繁荣发展的唐代诗歌也无疑对后代诗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就宋代诗歌而言,宋代初期的诗歌,难以摆脱唐代诗歌的风格的根深蒂固的影响,只能算是唐诗的延续。乃至后期许多流派的形成,也都是以师承唐人为名的。 初唐四杰的诗歌已逐渐开始摆脱六朝词藻华靡的陋习,朝着新的方向发展,他们的诗歌以宏放浑厚见长,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一诗,描绘风景,远近结合,视野开阔,抒发离情,感情细腻,而又意境深远。卢照邻的诗,意境清迥,内容广阔,一篇《长安古意》更是“领韵疏拔,时有一往任笔,不拘整对之意”。他们为诗歌的发展开拓了新的方向,树立了自己个性鲜明的诗歌风格 初唐陈子昂论诗提倡汉魏风骨,主张做诗要有兴寄,强调文学的社会现实意义,反对齐梁以来偏重形式的倾向和绮靡颓废的诗风。他的诗虽文采略显不足,而词意激昂,风格高峻。陈子昂三十八首《感遇》多为托物寓言的诗,抒发个人建功立业的抱负,以及理想不能实现的愤慨不平的郁闷之情。他不仅提出诗文革新的口号,还在创作中亲自实践。韩愈曾说:“国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正指出了陈子昂在唐代诗歌革新运动中的启蒙作用。 以王昌龄、高适、岑参位代表的边塞诗人的诗作,全面的描写了边塞的特有的环境、气候,反映了诗人对边塞所见所闻的评论。王昌龄的《出塞》以精炼的语言写出了士兵的边愁、思妇的闺怨,对远离家乡的士兵给予了深切的同情;对“龙城飞将”的追忆,正暗示了对当时便将无能的讽刺。全诗微言大义,内涵丰富。高适的七言乐府《燕歌行》概括了当时唐朝军队将士的军旅生活。“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更是以鲜明的对比展示了广大士兵保卫边疆、奋不顾身的英雄气概,讽刺了边地将领荒淫的生活。全诗时而雄迈高亢,时而忧郁感伤。笔调雄浑豪迈、悲壮苍凉也是边塞诗派的鲜明的风格。他们也直接影响了中唐时期李益、卢纶的边塞诗的创作。李益的边塞诗继承了他们的悲壮苍凉、雄浑的风格,而又以俊伟轩昂的笔调、奇异独特的构思,对边地的凄凉景物的描写真切感人,意境阔远。边塞诗以其特有的意蕴,描写的独特的风情,在古典诗歌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一笔。 孟浩然、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多描写大自然田园隐逸之趣,诗歌风格清新、恬静、优美、富有生气,语言质朴、自然,不事雕琢。孟浩然的脍炙人口的《过故人庄》,通过对质朴人物、清新的风光,高洁的逸趣的平淡的描述使全诗洋溢着恬静优美的氛围和浓浓的情意。而王维又擅长音乐,工于绘画,将诗画融会贯通,“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达到了诗情画意的完美的结合。比之稍后的韦应物、刘长卿的田园山水诗与之一脉相承,而又高雅闲淡,气韵澄澈。受王维影响的还有宋代的梅尧臣,他推崇王维,主张作诗除去浮靡之习,写作质朴淡然。 李白是我国诗坛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其人性格豪迈,蔑视权贵,诗歌风格雄见奔放,飘逸不群,想象丰富奇特,色调绚丽多彩,语言清新自然。其诗歌将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相结合的风格,对后代诗歌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古风》五十九首中的《西岳莲花山》中,不仅以飘逸的手法描绘了一幅玉女升天图,还以卫叔卿的遭遇来暗暗关合自己的遭遇,并且此拗大了诗人对叛军罪行的愤慨,是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结合的典范。宋代以苏轼为代表的豪放词派的作品,气概豪迈,神思飞腾,便可以觅见李白诗歌的踪迹。李白是继屈原之后我国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其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对我国历代史坛影响深远。 杜甫是我国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在诗歌艺术上,他吸取和总结前人的成就,融合众长,兼备诸体,形成了特有的沉郁顿挫的风格。中唐以后的许多诗人的诗歌创作却受他的影响。不仅对唐代的影响,宋代的江西诗派的“一宗三祖”就是以杜甫为“祖”,黄庭坚、陈师道、王安石、陆游等人作诗都学杜甫。王禹偁的诗歌反对五代浮靡的文风,诗学杜甫的淡雅简朴的风格。 白居易与元稹的诗歌语言叙述通俗易懂,这是他们突出的风格,因而他们的诗歌也称为“元和体”。元稹的诗作有时难免孤僻,而白居易擅长叙事,深刻反映现实。北宋初期的“香山体”作家,王禹偁等人学西白居易平易自然的诗风,不事雕琢,造语自然,抒情率真,直接继承了白居易诗歌的风格。以杨万里为代表的“诚斋体”是个作家作诗多脱口而出,语言通俗易懂,风格清新自然,显然也是受元稹、白居易的影响。 气势壮阔,笔力雄健,力求新奇,当时自成一家,开了“以文为诗”的风笔,对宋代诗歌影响很大。欧阳修即以韩愈为宗,以文章负一代盛名,诗如其文,除去绮靡,平易疏朗。后来的王禹偁等诗人却不同程度的受韩愈的影响。 柳宗元、刘禹锡也自成一派。柳宗元的诗“发纤秾于简古,寄至味于淡泊”,幽峭明净,自成一家,风格又与陶渊明相近,又与韦应物并称“韦柳”。刘禹锡的诗沉着稳练、雄健苍劲,风调自然。 李商隐的诗多抒发对时代的感慨,抒发个人失意的心情,也有爱情诗、咏物诗、政治诗、咏史诗。他在艺术上广泛的学习前人,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诗歌构思缜密,想象丰富,语言优美,韵调和谐,而又多用典故,讲究词藻。特别是其以典入诗的风格,不是直接描写、表现现实生活,而是通过孤僻的典故来隐喻其事,影射现实。例如其《贾生》一诗,名为歌咏西汉贾谊的故事,诗为讽喻统治者不能真正重视人才,意味深长。《安定城楼》一诗多处运用典故,思维开阔,典故多而不乱,运用得当。但李商隐一些诗歌用典太多,并且过于隐讳曲折,以致让人不能理解其真正的意义。如《锦瑟》一诗,关于这首诗的内容,至今仍多有歧义,尚无定论。晚唐五代时期的诗歌深受李商隐的影响,诗歌重形式、轻内容,片面追求词藻华丽,堆砌典故,缺乏现实意义。宋代的西昆派杨亿、刘筠等诗人即诗宗李商隐,刻意模仿,辞采华丽,堆砌典故,内容空虚,严重脱离社会现实。 温庭筠的诗歌工于造语,辞藻绮靡,风格华丽,韦庄的诗用词清艳,寓农于淡,风格清丽,二人并称“温、韦”。他们的诗歌风格多后世也有着巨大的影响。 总之,唐代诗歌不同的流派斗妍争奇,百花齐放,古典诗歌发展到鼎盛时期。唐代诗歌的风格对唐朝及其以后历代诗歌发展有着深远的积极的影响,一直到今日,我们还从这伟大的文化中汲取着营养,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唐代诗歌风格有着不可名状的巨大的力量和永恒的艺术魅力,至今一些诗篇仍为妇孺老幼传诵。倘使是中华民族文化不可忽略的一部分,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⑥ 边塞诗的特点
边塞诗派的特色,大概可以归纳为以下四点:
一、在诗的风格上,奔放雄伟,慷慨激昂,以气象雄浑见长.
二、在诗的体裁形式上,以七言歌行为主,也有若干七言绝句,因为七言诗句法多变化,适足以显现慷慨雄浑之气.
三、在诗的题材内容上,以边塞景色与战争场面为主.描写的景观有狂风、酷热、严寒、冰雪、大沙漠、惨烈悲壮的战役、异国情调的胡乐等.人物多为都护、将军、单于、胡姬、征人、胡儿.地名则有天山、阴山、瀚海、轮台、疏勒等.
四、作者均富有浪漫进取的精神,人生观积极而乐观.因此诗中充满了激情和豪兴,显示出充沛的爱国情感.固然也有反映战争残酷、黯然思乡的一面,更洋溢著马革裹屍、立功沙塞的雄心……
⑦ 诗词的风格有哪些,代表人物是谁
豪放派:苏轼,辛弃疾。北宋诗文革新派作家如欧阳修、王安石、苏轼、苏辙都曾用“豪放”一词衡文评诗。第一个用“豪放”评词的是苏轼。据南宋俞文豹《吹剑续录》载:“东坡在玉堂,有幕士善讴,因问:‘我词比柳词何如?’对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孩儿执红牙拍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板,唱大江东去。’公为之绝倒。”这则故事,表明两种不同词风的对比。南宋人已明确地把苏轼、辛弃疾作为豪放派的代表,以后遂相沿用。
婉约派:婉约派为中国宋词流派。婉约,即婉转含蓄。其特点主要是内容侧重儿女风情,结构深细缜密,音律婉转和谐,语言圆润清丽,有一种柔婉之美。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有李煜、柳永、晏殊、欧阳修、秦观、周邦彦、李清照(宋代最著名的女词人)等。
浪漫主义诗歌:屈原,李白,李贺,郭沫若等 主张创作自由,描写自然,注重民间文学艺术上尊创新反模仿,重奇特而轻平凡,想象丰富,幽深奇谲,以大胆的想象和夸张,描写奇特的情节,塑造非凡的,独特的性格等特点。浪漫主义诗歌形式新颖,格律自由,辞藻富丽,比喻动人,句锻字炼,色彩瑰丽。在各国,浪漫主义诗歌具有不同的特点
边塞诗派,中国唐代诗歌流派。汉魏六朝时已有一些边塞诗,至隋代数量不断增多,初唐四杰和陈子昂又进一步予以发展,到盛唐则全面成熟。该派诗人以高适、岑参、李颀、王昌龄最为知名,而高、岑成就最高,所以也叫高岑诗派。他们的诗歌主要是描写边塞战争和边塞风土人情,以及战争带来的各种矛盾如离别、思乡、闺怨等,形式上多为七言歌行和五、七言绝句,诗风悲壮,格调雄浑,最足以表现盛唐气象。其诗人除高、岑外,还有王昌龄、李颀、崔颢、王之涣、王翰等。
山水田园诗派,中国唐代诗歌流派。以反映田园生活、描绘山水景物为主要内容。继承和发展了陶渊明 田园诗和谢灵运、谢朓等的山水诗。代表人物有盛唐的王维、孟浩然、储光羲、常建等,中 唐的韦应物、柳宗元等。他们的作品较多地反映了闲适澹泊的思想情绪,色彩雅淡,意境幽深,多采用五言古体和五言律绝的形式。他们在发掘自然美方面,既能概括地描写雄奇壮阔 的景物,又能细致入微地刻画自然事物的动态;在自然景物的观察上别有会心,能够巧妙地 捕捉适于表现其生活情趣的种种形象,构成独到的意境,把六朝以后的山水诗向前推进了一 步。其中以王维成就为高,他是诗人,又是画家,能以画理通之于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于李杜之外,别立一宗,对后世影响很大。
现实主义诗歌,与浪漫主义诗歌正好相反,写实反映人间疾苦,表达作者忧国忧民的思想,也是中国唐代诗歌流派。代表人物有杜甫、白居易等。如《卖炭翁》三吏、三别等就是其中最为优秀的代表。
上官体,是唐代诗歌史上第一个以个人命名的诗歌风格称号。指唐高宗龙朔年间以上官仪为代表的宫廷诗风。题材以奉和、应制、咏物为主,内容空泛,重视诗的形式技巧、追求诗的声辞之美。
田园诗派,田园诗派的开创者是陶渊明。 田园诗派发展最盛的时期是盛唐时代(唐开元、天宝年间)。当时战争较少,经济繁荣、社会安定,百姓安居乐业,佛、老思想盛行,而崇尚老家思想的一些诗人便有了做隐士的愿望,有的就隐退于山野间,将自己的生活、思想寄以田园,所以之作品也就有了较多的田园风光。这类作品被后人称为田园诗,而写作田园诗的诗人也就是田园诗派的诗人。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是王维、孟浩然、陈子昂 、裴迪、王缙、祖咏、丘为等。其中又以王维和孟浩然的成就最高,所以田园诗派又称为“王孟诗派”。
山水诗派:中国南朝宋出现的诗歌流派。开创山水诗派的大师是谢灵运。其实,在此之前的东晋晚期,士族寄情山水,优游名胜,在他们的玄言诗中已开始出现了一些写景名句,发挥老庄自然哲学来赞美江南山水。如孙绰的《兰亭诗》、谢混的《游西池》等都包孕了大量的山水诗成分。宋初,谢混的侄子谢灵运在仕途上不得志,便寄情山水,刻意于这方面的开拓与创新 ,写下了大量的山水诗作品 ,如《 登池上楼 》、《入彭蠡湖口》等,使山水的描写终于从玄言诗中独立出来,从而确立了山水诗在士族诗坛上的统治地位。从此,山水诗就成为人们经常创作的一种诗歌体裁了。直至唐代王维、孟浩然,山水诗的创作更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
⑧ 唐诗的风格有哪几种
唐诗的发展分为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个时期,
[1]初唐是唐诗的开创时期。唐初诗坛承袭齐梁的浮靡诗风,流行宫体诗,能够摆脱宫体诗浮靡诗风影响的诗人是王绩,他推崇陶渊明的生活态度和诗歌风格,主要描写田园风光和个人的田园生活,诗风疏淡质朴。
“初唐四杰”是指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四位诗人,他们的主要贡献是破坏和改造了宫体诗,奠定了五律,发展了七言歌行。继“四杰”之后使律诗定型的两位诗人是沈佺期和宋之问。
唐代第一个举起诗歌革新大旗的作家是陈子昂。他推崇汉魏古诗,提倡“汉魏风骨”、“风雅兴寄”,他以复古为革新,扫除了宫体诗的浮靡诗风,端正了唐诗的发展方向,为盛唐诗歌高峰的到来铺平了道路。
[2]盛唐诗歌代表了唐诗的最高成就。盛唐的两大诗歌流派是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派和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派。边塞诗派的重要诗人还有王昌龄、王翰、王之涣、李颀、崔颢等。李白和杜甫是盛唐双峰并峙的大诗人,他们的诗歌代表了唐诗乃至中国古典诗歌的最高成就。张若虚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和称“吴中四士”。
[3]中唐前期诗歌创作处于低潮,后期重有出现繁荣景象。唐代宗大历年间在诗坛享有盛名的十位诗人合称“大历十才子”。中唐前期元结、顾况注重反映现实民生,是杜甫开创的即事名篇的新题乐府到以白居易为首的新乐府运动中间的过渡性诗人。中唐前期的刘长卿和韦应物以山水诗见称,是王维、孟浩然的余绪;卢纶、李益的边塞诗,是高适、岑参的余绪。中唐后期的两大诗派是新乐府派和韩孟诗派。 中唐新乐府运动,以白居易、元稹为代表的一批诗人,自觉发扬杜甫的写实精神,从生活源泉中觅取诗材,写下了大量赋咏新题材、运用新语言、标以新诗题的乐府诗,掀起了一场新乐府运动,新乐府运动的中坚诗人还有张籍、王建、李绅等。 韩孟诗派与新乐府派几乎同时出现,以韩愈、孟郊为代表。他们标榜“陈言务去”,尚古拙,求奇险,艺术上避熟就生,因难见巧,刻意求新,形成奇崛险怪的风格特色。在两大诗派之外,能够独树一帜,成就较突出的诗人有刘禹锡、柳宗元、李贺等。
[4]晚唐是唐诗的夕阳返照时期。诗坛的整体状况是感伤气息浓重,雕琢风气盛行。晚唐前期极负盛名的诗人是被称为“小李杜”的李商隐和杜牧。他们也是晚唐最有成就的诗人。晚唐后期出现了以皮日休、聂夷中、杜荀鹤为代表的一批诗人,发扬中唐新乐府派的创作精神,注重反映社会民生,但艺术成就不高。
⑨ 唐诗有哪些风格流派
从诗歌的风格流派看,鲜明独特的风格是创作成熟的标志,仅就盛唐而言,“李翰林之飘逸,杜工部之沉郁,孟襄阳之清雅,王右丞之精致,储光羲之真率,王昌龄之爽俊,高适、岑参之悲壮,李颀、常建之超凡,此盛唐之盛也”(高棅《唐诗品汇》总序)。在相同的时代背景和社会审美心理的作用下,一部分性格、遭际、素养大致相近的诗人唱和切磋,形成风格相似的流派。唐朝诗坛先后出现过风格华丽壮美的四杰和精工纤巧的十才子,闲雅淡远的山水诗派,慷慨豪壮的边塞诗派,平易通俗的元白诗派,奇警崛峭的韩孟诗派,精深婉丽的温李诗派等众多的风格流派,形成斗妍争奇的繁荣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