咯血前先宽松
㈠ 咯血和呕血有什么区别
呕血,医学上是指上消化道及食管、胃、十二指肠、胃空肠吻合术后的空肠以及胰腺、胆道出血量较多时,胃内或返流入胃内的血液,经口腔呕出者;呕血的血液呈咖啡色,也可呈鲜红色;未被呕出的血液,随大便排出时可出现柏油样黑便。呕血的病因很多,主要是上消化道疾病所致,少数病例可为全身性疾病的局部出血表现。
咯血又称为咳血,是指喉以下支气管或肺组织出血,经口咯出,即多由呼吸系统疾病所致,但也可由循环系统或其他疾病引起。咯血量从痰中带血点、血丝,到大口咯血数百毫升不等。急性及大量咯血时,常导致支气管阻塞、肺不张、失血性休克、窒息。咯血常见的病因有支气管、肺部、心血管疾病以及其他方面如血液病、肺肾综合征等。
咯血跟呕血容易混淆。咯血为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以及血液系统许多疾病所共有的症状。口腔出血或鼻腔出血经咽后壁流入气管内再被咳出者应称为假性咯血。真正的咯血是指喉部以下的呼吸道出血经呼吸道咳嗽排出者。呕血是指血性液体经消化道呕吐而出,病因大多为上消化道出血、呈酸性反应,并可混有食物,多为暗红色或咖啡色,这是由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在胃内被盐酸酸化所致。呕血的病人常伴有黑便,因为血液在胃内如不引起呕吐反射则可下行流入肠内,这时,血中的血红蛋白的铁与肠内硫化物结合为硫化铁,大便则呈柏油样黑色。
㈡ 如何判断咯血的严重程度
咯血的诊断与治疗
咯血系指喉以下呼吸道或肺组织出血,经口腔咳出。
其病因繁多,可因支气管、肺部、心血管或全身性疾病(按解剖部位分)引起。按病因可分为:感染性疾病、肿瘤、支气管-肺和肺血管结构异常、血液病、免疫性疾病、肺损伤和物理因素等。
如从发生频率高低来看,最常见的病因依次为:支气管扩张、肺结核、肺癌、肺脓肿等。此外,虽经详细检查,仍有20%的咯血者病因始终难以明确。
询问病史时应详细了解
1. 咯血发生的急缓、咯血量、性状、有无咳痰、是初次还是多次、咯血前有无喉痒等。
2. 伴随症状:有无发热、胸痛、咳嗽、胸闷、出汗、恐惧、呼吸困难、心悸等,以及与月经的关系等。
体格检查
观察咯血的量、性质和颜色;病人的一般状态,特别是血压、脉搏、呼吸和心率;神志、皮肤颜色、有无贫血、出血点、皮下结节和杵壮指(趾)、淋巴结大小;肺内呼吸音变化,有无罗音、心脏杂音、心律,肝脾大小,有无下肢水肿等。
实验室检查及其他特殊检查
1. 三大常规: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红细胞积压及其动态变化、白细胞计数及分类、血小板计数、尿检中有无红、白细胞,便有无潜血等。
2. 凝血功能:出血时间、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等。
3. 痰液检查:痰找抗酸杆菌、肿瘤细胞、寄生虫卵、真菌等,痰细菌培养。
4. X线检查:胸部后前位及侧位摄影、必要时进行高分辨率计算机体层X线摄影(HRCT)检查。
5.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找到出血部位和明确病变性质或局部止血治疗。
6. 支气管动脉造影:如怀疑支气管动脉出血(如支气管扩张等),为了明确出血部位和进行治疗,可考虑此项检查。
7. 肺动脉造影:怀疑肺动脉出血如肺栓塞、肺动静脉瘘可考虑此项检查。
8. 其他:超声心动图、骨髓检查、免疫系统检查等。
诊断及鉴别诊断
1. 应注意与呕血相鉴别
2. 咯血量的确定
小量咯血:24小时咯血<100 ml。
中量咯血:4小时咯血100 ~500 ml。
大量咯血:24小时咯血>500 ml(或一次咯血>100 ml)即为大咯血。
一次性咯血量达1500~2000 ml可发生失血性休克。有时咯血量的多少与病变严重程度并不完全一致,肺功能严重障碍或发生血块阻塞窒息时,即使少量咯血也可致命。
3. 初步确定出血部位
可以根据病史、体检、X线胸部检查结果初步判断咯血来源部位。
4. 进一步做出病因诊断
综合病史、体检、实验室检查和特殊检查结果,明确咯血的病因。
⑴支气管扩张症 幼年时患麻疹、百日咳、支气管肺炎等,此后有长期咳嗽、咳痰史,痰量较多,每天可达数百毫升;间断呈脓性痰,痰液静置后有分层现象(上层为泡沫、中层为浆液脓性、下层为坏死组织)。约10%的病人平时无病状,咯血为其唯一症状(干性支气管扩张)。病人肺部可有局限性持续固定的湿罗音,可有杵状指(趾),X线平片两下肺纹理重、有卷发样或蜂窝样改变。HRCT和支气管造影有助于明确诊断。
⑵肺结核 除咯血外,可有结核中毒症状,如低热、盗汗、消瘦、乏力、食欲减退,痰中带血,肺尖可闻及湿罗音。X线胸片检查常能发现结核病灶部位,痰涂片找抗酸杆菌有助于明确诊断,必要且具备条件时可进行结核菌培养。
⑶支气管肺癌 多见与45岁以上,男性多于女性,多为长期大量吸烟者。多表现为痰中带血,量不多但常反复出现,常伴胸痛,可有局限性哮鸣音,有杵状指(趾)。X线胸片、CT及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痰细胞学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
⑷慢性支气管炎 多有长期吸烟史和多年慢性咳嗽、咳痰史,常在冬季发作或加剧。一般为小量咯血,咯血常与感染加重有关,经抗感染治疗后随咳喘等症状好转而自行止血。体检可闻及弥漫性干罗音或散在湿罗音。
⑸支气管内膜结核 多发生在青壮年,长期咳嗽、咳痰,小量咯血,伴低热、盗汗、消瘦,X线胸片可无异常,痰找抗酸杆菌及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
⑹肺炎 肺炎球菌肺炎患者咯血典型者表现为铁锈色痰,伴高热、病变累及胸膜时可有胸膜性胸痛,局部叩诊呈浊音或肺实变体征,听诊可闻及湿罗音。血常规检查白细胞升高,X线胸片可见炎性病灶。抗菌药物治疗多有效。此外,克雷伯杆菌肺炎典型患者的痰为砖红色胶冻样。
⑺肺梗死 除咯血外,常有胸痛、突发性呼吸困难,咯血常出现于胸痛和呼吸困难之后。常有下肢深静脉血栓,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动脉血气分析、D-二聚体、胸部增强CT等检查有助于诊断。
⑻肺脓肿 高热,大量脓臭痰,白细胞升高,慢性病人有杵状指(趾),X线胸片示病变好发于上叶后段或下叶背段和基底段,有液平面,周围有炎性浸润。
⑼支气管肺囊肿 继发感染时出现咳嗽、咳痰、咯血,胸部X线及CT表现为圆形或卵圆形透亮区,其壁较薄,界限清楚,密度均匀。
⑽尘肺 顽固性咳嗽、咳痰、咯血,胸部X线示两肺中下野散在结节影,诊断主要靠职业史。
⑾肺出血-肾炎综合征 常见于中年男性,反复咯血伴呼吸困难,继之出现蛋白尿、血尿,X线胸片示双肺小结节影或斑片状阴影,以中下肺居多。血清抗基底膜抗体阳性或肾活检可明确诊断。
⑿月经性咯血 常于月经前2~3天咯血,月经期过后停止,并反复发生。
⒀免疫系统疾病引起肺损伤 咯血伴长期发热、关节损害、皮肤黏膜损害、多脏器受累、肺部阴影及抗菌药治疗无效时,需考虑免疫系统疾病可能。
5. 伴随症状的意义
咯血伴发热:多见于肺结核、肺炎、肺脓肿、肺出血钩端螺旋体病、流行性出血热、血管炎、支气管癌。
咯血伴胸痛:可见于大叶性肺炎、肺栓塞、肺结核、支气管癌。
咯血伴大量脓痰:可见于肺脓肿、支气管扩张、支气管癌合并感染。
咯血伴呛咳:可见于支气管癌、肺炎。
咯血伴皮肤黏膜出血:可见于钩端螺旋体病、流行性出血热、血液病、自身免疫病。
咯血伴黄疸:可见于钩端螺旋体病、大叶性肺炎、肺栓塞等。
治 疗
治疗原则:治疗原发病、止血、防止并发症、维持患者生命功能。
1. 镇静、休息:小量咯血无需特殊处理,仅需休息、对症治疗。中量以上咯血需卧床休息,患侧卧位或平卧位。对精神紧张、恐惧不安者,应解除其顾虑,必要时可给予少量镇静药。咳嗽剧烈的大咯血者,可适当给予镇咳药,但禁用吗啡,以免过度抑制咳嗽引起窒息。
2. 加强护理,密切观察:中量以上咯血者,应定时测量血压、脉搏和呼吸。鼓励患者轻咳,将血液咳出,以免滞留于呼吸道内。保持呼吸道畅通,保持大便通畅。
3. 大咯血患者应开放静脉,备血,必要时补充血容量。
4. 止血药的应用
⑴垂体后叶素:能收缩肺小动脉,使局部血流减少、血栓形成而止血。
⑵酚妥拉明:通过直接扩张血管平滑肌,降低肺动静脉压而止血。
⑶普鲁卡因:有扩张血管和镇静作用。
⑷止血药:
6-氨基己酸:抑制纤溶酶原激活为纤溶酶,从而抑制纤维蛋白溶解;
酚磺乙胺(止血敏):增强血小板和毛细血管功能;
安特诺新(安络血):增强毛细血管对损伤的抵抗力;
维生素K:促进肝脏合成凝血酶原,促进凝血;
纤维蛋白原:可在凝血酶作用下形成许多纤维蛋白单体,后者在凝血因子XII的作用下形成纤维蛋白,促进止血。
云南白药:0.3~0.5g,每日3次口服。
⑸糖皮质激素:具有非特异性抗炎作用,减少血管通透性,可短期少量应用。
5. 气管镜止血:经药物治疗无效者可考虑通过硬质气管镜清除积血并止血。
冷盐水灌洗:4℃冷盐水500 ml加用肾上腺素5 mg,分次注入出血肺段,停留1分钟后吸出。
气囊导管止血:气囊堵塞出血支气管,压迫止血,防止窒息。24小时后放松气囊,观察几小时无出血可拔管。
激光冷冻止血。
6. 支气管动脉栓塞术
7. 手术治疗
8. 大咯血窒息的处理
窒息表现:患者突感胸闷难忍,烦躁不安,面色苍白或发绀,咯血突然中止,呼吸困难,意识丧失。
处理:保持呼吸道畅通,足高头底位,拍背;用开口器打开口腔,将舌拉出,迅速清除口腔及咽喉部积血,气管插管或切开,吸氧,适当应用呼吸兴奋剂。
咯血系指喉以下呼吸道或肺组织出血,经口腔咳出。
其病因繁多,可因支气管、肺部、心血管或全身性疾病(按解剖部位分)引起。按病因可分为:感染性疾病、肿瘤、支气管-肺和肺血管结构异常、血液病、免疫性疾病、肺损伤和物理因素等。
如从发生频率高低来看,最常见的病因依次为:支气管扩张、肺结核、肺癌、肺脓肿等。此外,虽经详细检查,仍有20%的咯血者病因始终难以明确。
询问病史时应详细了解
1. 咯血发生的急缓、咯血量、性状、有无咳痰、是初次还是多次、咯血前有无喉痒等。
2. 伴随症状:有无发热、胸痛、咳嗽、胸闷、出汗、恐惧、呼吸困难、心悸等,以及与月经的关系等。
体格检查
观察咯血的量、性质和颜色;病人的一般状态,特别是血压、脉搏、呼吸和心率;神志、皮肤颜色、有无贫血、出血点、皮下结节和杵壮指(趾)、淋巴结大小;肺内呼吸音变化,有无罗音、心脏杂音、心律,肝脾大小,有无下肢水肿等。
实验室检查及其他特殊检查
1. 三大常规: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红细胞积压及其动态变化、白细胞计数及分类、血小板计数、尿检中有无红、白细胞,便有无潜血等。
2. 凝血功能:出血时间、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等。
3. 痰液检查:痰找抗酸杆菌、肿瘤细胞、寄生虫卵、真菌等,痰细菌培养。
4. X线检查:胸部后前位及侧位摄影、必要时进行高分辨率计算机体层X线摄影(HRCT)检查。
5.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找到出血部位和明确病变性质或局部止血治疗。
6. 支气管动脉造影:如怀疑支气管动脉出血(如支气管扩张等),为了明确出血部位和进行治疗,可考虑此项检查。
7. 肺动脉造影:怀疑肺动脉出血如肺栓塞、肺动静脉瘘可考虑此项检查。
8. 其他:超声心动图、骨髓检查、免疫系统检查等。
诊断及鉴别诊断
1. 应注意与呕血相鉴别
2. 咯血量的确定
小量咯血:24小时咯血<100 ml。
中量咯血:4小时咯血100 ~500 ml。
大量咯血:24小时咯血>500 ml(或一次咯血>100 ml)即为大咯血。
一次性咯血量达1500~2000 ml可发生失血性休克。有时咯血量的多少与病变严重程度并不完全一致,肺功能严重障碍或发生血块阻塞窒息时,即使少量咯血也可致命。
3. 初步确定出血部位
可以根据病史、体检、X线胸部检查结果初步判断咯血来源部位。
4. 进一步做出病因诊断
综合病史、体检、实验室检查和特殊检查结果,明确咯血的病因。
⑴支气管扩张症 幼年时患麻疹、百日咳、支气管肺炎等,此后有长期咳嗽、咳痰史,痰量较多,每天可达数百毫升;间断呈脓性痰,痰液静置后有分层现象(上层为泡沫、中层为浆液脓性、下层为坏死组织)。约10%的病人平时无病状,咯血为其唯一症状(干性支气管扩张)。病人肺部可有局限性持续固定的湿罗音,可有杵状指(趾),X线平片两下肺纹理重、有卷发样或蜂窝样改变。HRCT和支气管造影有助于明确诊断。
⑵肺结核 除咯血外,可有结核中毒症状,如低热、盗汗、消瘦、乏力、食欲减退,痰中带血,肺尖可闻及湿罗音。X线胸片检查常能发现结核病灶部位,痰涂片找抗酸杆菌有助于明确诊断,必要且具备条件时可进行结核菌培养。
⑶支气管肺癌 多见与45岁以上,男性多于女性,多为长期大量吸烟者。多表现为痰中带血,量不多但常反复出现,常伴胸痛,可有局限性哮鸣音,有杵状指(趾)。X线胸片、CT及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痰细胞学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
⑷慢性支气管炎 多有长期吸烟史和多年慢性咳嗽、咳痰史,常在冬季发作或加剧。一般为小量咯血,咯血常与感染加重有关,经抗感染治疗后随咳喘等症状好转而自行止血。体检可闻及弥漫性干罗音或散在湿罗音。
⑸支气管内膜结核 多发生在青壮年,长期咳嗽、咳痰,小量咯血,伴低热、盗汗、消瘦,X线胸片可无异常,痰找抗酸杆菌及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
⑹肺炎 肺炎球菌肺炎患者咯血典型者表现为铁锈色痰,伴高热、病变累及胸膜时可有胸膜性胸痛,局部叩诊呈浊音或肺实变体征,听诊可闻及湿罗音。血常规检查白细胞升高,X线胸片可见炎性病灶。抗菌药物治疗多有效。此外,克雷伯杆菌肺炎典型患者的痰为砖红色胶冻样。
⑺肺梗死 除咯血外,常有胸痛、突发性呼吸困难,咯血常出现于胸痛和呼吸困难之后。常有下肢深静脉血栓,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动脉血气分析、D-二聚体、胸部增强CT等检查有助于诊断。
⑻肺脓肿 高热,大量脓臭痰,白细胞升高,慢性病人有杵状指(趾),X线胸片示病变好发于上叶后段或下叶背段和基底段,有液平面,周围有炎性浸润。
⑼支气管肺囊肿 继发感染时出现咳嗽、咳痰、咯血,胸部X线及CT表现为圆形或卵圆形透亮区,其壁较薄,界限清楚,密度均匀。
⑽尘肺 顽固性咳嗽、咳痰、咯血,胸部X线示两肺中下野散在结节影,诊断主要靠职业史。
⑾肺出血-肾炎综合征 常见于中年男性,反复咯血伴呼吸困难,继之出现蛋白尿、血尿,X线胸片示双肺小结节影或斑片状阴影,以中下肺居多。血清抗基底膜抗体阳性或肾活检可明确诊断。
⑿月经性咯血 常于月经前2~3天咯血,月经期过后停止,并反复发生。
⒀免疫系统疾病引起肺损伤 咯血伴长期发热、关节损害、皮肤黏膜损害、多脏器受累、肺部阴影及抗菌药治疗无效时,需考虑免疫系统疾病可能。
5. 伴随症状的意义
咯血伴发热:多见于肺结核、肺炎、肺脓肿、肺出血钩端螺旋体病、流行性出血热、血管炎、支气管癌。
咯血伴胸痛:可见于大叶性肺炎、肺栓塞、肺结核、支气管癌。
咯血伴大量脓痰:可见于肺脓肿、支气管扩张、支气管癌合并感染。
咯血伴呛咳:可见于支气管癌、肺炎。
咯血伴皮肤黏膜出血:可见于钩端螺旋体病、流行性出血热、血液病、自身免疫病。
咯血伴黄疸:可见于钩端螺旋体病、大叶性肺炎、肺栓塞等。
治 疗
治疗原则:治疗原发病、止血、防止并发症、维持患者生命功能。
1. 镇静、休息:小量咯血无需特殊处理,仅需休息、对症治疗。中量以上咯血需卧床休息,患侧卧位或平卧位。对精神紧张、恐惧不安者,应解除其顾虑,必要时可给予少量镇静药。咳嗽剧烈的大咯血者,可适当给予镇咳药,但禁用吗啡,以免过度抑制咳嗽引起窒息。
2. 加强护理,密切观察:中量以上咯血者,应定时测量血压、脉搏和呼吸。鼓励患者轻咳,将血液咳出,以免滞留于呼吸道内。保持呼吸道畅通,保持大便通畅。
3. 大咯血患者应开放静脉,备血,必要时补充血容量。
4. 止血药的应用
⑴垂体后叶素:能收缩肺小动脉,使局部血流减少、血栓形成而止血。
⑵酚妥拉明:通过直接扩张血管平滑肌,降低肺动静脉压而止血。
⑶普鲁卡因:有扩张血管和镇静作用。
⑷止血药:
6-氨基己酸:抑制纤溶酶原激活为纤溶酶,从而抑制纤维蛋白溶解;
酚磺乙胺(止血敏):增强血小板和毛细血管功能;
安特诺新(安络血):增强毛细血管对损伤的抵抗力;
维生素K:促进肝脏合成凝血酶原,促进凝血;
纤维蛋白原:可在凝血酶作用下形成许多纤维蛋白单体,后者在凝血因子XII的作用下形成纤维蛋白,促进止血。
云南白药:0.3~0.5g,每日3次口服。
⑸糖皮质激素:具有非特异性抗炎作用,减少血管通透性,可短期少量应用。
5. 气管镜止血:经药物治疗无效者可考虑通过硬质气管镜清除积血并止血。
冷盐水灌洗:4℃冷盐水500 ml加用肾上腺素5 mg,分次注入出血肺段,停留1分钟后吸出。
气囊导管止血:气囊堵塞出血支气管,压迫止血,防止窒息。24小时后放松气囊,观察几小时无出血可拔管。
激光冷冻止血。
6. 支气管动脉栓塞术
7. 手术治疗
8. 大咯血窒息的处理
窒息表现:患者突感胸闷难忍,烦躁不安,面色苍白或发绀,咯血突然中止,呼吸困难,意识丧失。
处理:保持呼吸道畅通,足高头底位,拍背;用开口器打开口腔,将舌拉出,迅速清除口腔及咽喉部积血,气管插管或切开,吸氧,适当应用呼吸兴奋剂
㈢ 咯血要怎样治疗
咯血的治疗首先要心理治疗,因为鲜血往往引起精神紧张,而神经精神的不稳定又会促使咯血。咯血时要轻拍背部,让血尽量咳出,防止窒息,对大量咯血不停的急症患者,要求患者取头低脚高姿势,目的也是将已咯出的血吐出口腔外。常用的止血药有卡巴克络(安络血)、立止血、垂体后叶素等,均需按医嘱执行,必要时输入新鲜血。对严重而顽固性支气管扩张症,如系单侧损伤可考虑手术治疗,结核空洞、肺癌也有手术指征。心源性引起要针对心脏病因用药,如强心药、利尿剂。
㈣ 胸部按压痛是怎么回事
胸口按压疼痛的鉴别诊断1、焦虑致胸口痛:由于焦虑过度导致胸口疼痛的症状。病人声称痛楚维持数小时、数日、数年,甚至十年以上;整个胸部任何位置都可能痛,通常病人感觉胸口按压疼是怎么回事静止时,例如坐下、躺下或没有工作在手,病人便开始感到胸口不适;工作时或运动时却不会;病人看医生甫坐下,便急着说出多种「病征」:头晕、冒汗、恶心、气促、怕热、怕冷、手脚或嘴唇麻痹,很想医生快点「治」好他的病。2、吸气时胸口痛:吸气时胸口痛是胸壁疼痛的临床表现之一。3、呼气时胸口痛:胸膜炎又称肋膜炎,是胸膜的炎症。胸膜炎最常见的症状为胸口痛。胸口痛常突然出现,程度差异较大,可为不明确的不适或严重的刺痛,可仅在患者深呼吸或咳嗽时出现,亦可持续存在并因深呼吸或咳嗽而加剧。4、咯血伴胸痛:咯血是指喉部以下的呼吸器官出血经咳嗽动作从口腔排出咯血首先须与口腔、咽、鼻出血鉴别口腔与咽部出血易观察到局部出血灶。鼻腔出血多从前胸口按压疼是怎么回事鼻孔流出,常在鼻中隔前下方发现出血灶诊断较易。有时鼻腔后部出血量较多,可被误诊为咯血如用鼻咽镜检查见血液从后鼻孔沿咽壁下流,即可确诊。
㈤ 咯血前一般不伴有什么
恶心,一般都是恶心。
㈥ 咯血与呕血如何鉴别
答:
(1)病史:呕血患者多有胃、十二指肠溃疡,肿瘤或肝硬变等病史;而咯血患者一般有结核, 支气管扩张或心肺疾病等。
(2)出血方式:呕血多随呕吐引起,咯血一般是咳嗽后吐出。
(3)血液颜色:呕血的颜色呈紫红或咖啡色,无泡沫,咯血的则为鲜红,有泡沫。
(4)内容物:呕血的食物残渣及胃液,咯血的混有痰液。
(5)出血前症状:呕血前常先发生上腹疼痛,饱胀不适;咯血前常有喉痒、咳嗽、胸闷。
(6)血液反应:呕血的血液呈酸性;咯血的血液呈弱碱性。
(7)大便检查:呕血患者常拉柏油(黑色)样便,大便隐血试验阳性;咯血患者大便隐血试验 常阴性,除非吞下血液外,一般粪便正常。
㈦ 呕血与咯血有什么区别
呕血患者多有胃、十二指肠溃疡,肿瘤或肝硬变等病史;而咯血患者一般有结核,支气管扩张或心肺疾病等。
㈧ 怎么治疗咯血
咯血是指喉部以下呼吸道出血并经口腔咯出者,血色多为鲜红。
咯血与呕血都是经过口腔而出,所以有时易被患者相混淆,其鉴别方法为:呕血多呈暗红色,混有食物,易凝结成块,数天内常有黑便,并伴有恶心等症状;而咯血则为鲜红色,混有痰液,并伴有喉痒等症状。
咯血病因甚多,一般认为,下列疾病均可引起咯血:
呼吸系统疾病
支气管扩张、肺结核、肺癌,亦可见于肺瘀血、肺梗塞、肺炎、肺脓肿等。
心、血管疾病
二尖瓣狭窄、急性肺水肿、房间膈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等。
其他
血液病、急性传染病,如流行性出血热、肺出血型钩端螺旋体病等。
临床观察表明,咯血常伴有发热、呛咳、胸痛、脓痰、皮肤黏膜出血等症状,患者可据此判断引发咯血的病因。
(1)发热:见于肺结核、肺炎、肺脓肿、流行性出血热、肺梗塞。
(2)呛咳:见于支气管肺癌。
(3)胸痛:见于大叶性肺炎、肺结核、肺癌、肺梗塞。
(4)脓痰:见于支气管扩张症、肺脓肿等。
(5)皮肤黏膜出血:见于血液病、流行性出血热、肺出血型钩端螺旋体病、风湿病等。
此外,由于咯血及精神紧张,病人还可表现出贫血、乏力、出虚汗等症状。
咯血的治疗首先要心理治疗,因为鲜血往往引起精神紧张,而神经精神的不稳定又会促使咯血。咯血时要轻拍背部,让血尽量咳出,防止窒息,对大量咯血不停的急症患者,要求患者取头低脚高姿势,目的也是将已咯出的血吐出口腔外。常用的止血药有卡巴克络(安络血)、立止血、垂体后叶素等,均需按医嘱执行,必要时输入新鲜血。对严重而顽固性支气管扩张症,如系单侧损伤可考虑手术治疗,结核空洞、肺癌也有手术指征。心源性引起要针对心脏病因用药,如强心药、利尿剂。
㈨ 咯血与呕血的鉴别
呕血与咯血可以从以下几点加以区别:
(1)病史:呕血患者多有胃、十二指肠溃疡,肿瘤或肝硬变等病史;而咯血患者一般有结核,支气管扩张或心肺疾病等。
(2)出血方式:呕血多随呕吐引起,咯血一般是咳嗽后吐出。
(3)血液颜色:呕血的颜色呈紫红或咖啡色,无泡沫,咯血的则为鲜红,有泡沫。
(4)内容物:呕血的食物残渣及胃液,咯血的混有痰液。
(5)出血前症状:呕血前常先发生上腹疼痛,饱胀不适;咯血前常有喉痒、咳嗽、胸闷。
(6)血液反应:呕血的血液呈酸性;咯血的血液呈弱碱性。
(7)大便检查:呕血患者常拉柏油(黑色)样便,大便隐血试验阳性;咯血患者大便隐血试验常阴性,除非吞下血液外,一般粪便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