睿美风格
⑴ 宫崎骏的作品风格
作者不详 文章源于网上) 内容摘要:宫崎骏及其吉卜力工作室陆续推出了一系列脍炙人口的影院动画片,在商业和艺术上都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除去商业上的成功,宫崎骏的动画风格也越来越被重视,其动画电影中所蕴含的特殊的美学与人文意义,使其作品更具研究价值。 关键词:宫崎骏动画风格 一、 独特的主题 宫崎骏是以动画电影的艺术形式来表达自己人生观、世界观的思想家式的动画大师。其动画作品的主题具有两个主要特征,首先是主题的独特性。在他的作品中充满了对生命存在形式与意义的探索,具有深厚的人文情怀。实际上,从1984年创作完成《风之谷》开始至今,宫崎骏的动画作品主题经历了从一开始认为人的生命是珍贵的,到所有的生命都是珍贵的,直至追求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境界的发展过程,每部作品均流露出浓厚的环保思想。体现了日本作为一个岛国的地域环境所造成的压迫感、生存感与忧患意识。由于受到日本传统文化的影响,宫崎骏的作品往往在优美画面和浪漫情调的背后深藏着一种沉重感。其二,宫崎骏作品的主题具有一贯性,题材虽有古今,但主题始终体现的是作者对理想世界的追求,为人类未来寻找出路的强烈渴望。其动画主题涵盖了科普和人文两大学科领域,展现了广阔的视野与关注人类命运的情怀。 二、 民族化与多元文化的融合 在宫崎骏的动画作品中,充分体现了民族化与多元文化的融合,他的作品经常呈现多山岛国的地形、苍苍莽莽的山谷、极具特色的木构建筑,这些都是典型的日本民族特色,如《百变狸猫》中各种神怪游街的场面,就是对本民族根深蒂固的朴素神话观的展示。宫崎骏的动画不仅仅以日本为背景,其故事本身以及风俗民情常常让人难以分辨是哪一个国家或哪一个民族。但有一样是不变的,所有主人公都是一色的东方面孔。实际上东方还是西方已不重要,只要站在人类文明的高度来纵观世界文化的历史与未来,动画片里发生的事情,在哪一个国家都可能出现,这便是多元文化意识的体现。 三、 文学化的动画电影 1. 现实主义 宫崎骏往往把角色放在一个典型的环境里加以塑造,因而总能直接剖析出人类既顽固自私,又善良可爱的矛盾本质。亦正亦邪的行为,在良知与邪恶的个性冲突中不停挣扎,从而使得这些角色具有现实主义特质,其"英雄"也更为人性化。 除了动画本身特点所决定的假定性外,宫崎骏的动画作品还带有明显的现实主义色彩。他将自己对当今世界的种种焦虑折射在作品创作中,但是并不极力地渲染灾难,而是通过刻画主人公面对灾难的心态与行动,让人看到人性的力量。 2. 象征主义 宫崎骏用动画的艺术形式来表现自己对生命过程、生命意义的思考,表达他的人生观、世界观。象征主义的文学手法在宫崎骏的作品中有娴熟的运用,几乎每一部作品的主角都是一位可爱的女孩或男孩,他们无论年龄大小,都有着纯洁、善良、勇敢、宽容的个性。孩子象征着希望,宫崎骏把世界的未来、人类的希望寄托在孩子们的身上。另一个重要的象征是具有"超凡力量"的人物,例如《千与千寻》中的无面人,让现代都市人触目惊心,它象征着现代社会中人们的种种无奈与窘境。在宫崎骏每部作品中都出现了"参天大树"的形象,不管在幻想还是现实中,总有一株郁郁葱葱、富含生机的"母树"屹立在远处,象征着人类整个生命体系的支撑物。 3. 幻想与现实的交融 宫崎骏的作品中,"魔幻"往往被作为一个重要的道具,发挥出超乎常人的想象力,打破常规,让一切不合理成为合理,令观众在现实世界中形成的种种固定观念逐一瓦解,把观众带入一个引人入胜的奇幻世界,同时也让观众一次一次享受以意外的方式打破原有观念所带来的刺激和惊喜。但是,宫崎骏的影片没有变成单纯的魔幻片或儿童片,正是因为其中真实且细腻的情感刻画,他找到了现实与想象的交汇点,将幻想情境合理地融入真实语境中。在他笔下,甚至连动物也展现出各种极具人性化的神态和动作。宫崎骏很少以迪斯尼动画片常用的夸张变形的动作来取悦观众,他甚至没有个性化的人物造型形象,也不以迎合儿童的趣味为出发点。虽然故事的主人公几乎都是小孩,但是每一部影片都有着不同于童话故事的庄严感和使命感,具有一种摆脱不掉的严肃和冷静,这是一种矛盾的统一。宫崎骏动画在创作中表现了两种反差,一是严肃深沉的主题与带有幻想的浪漫主义表现形式的反差;二是富于幻想、浪漫的影片与写实手法的反差。他的影片结局大多是开放式的,留下的往往是深深的忧虑和感慨。 4. 多元的美学追求 宫崎骏是"唯美"主义的忠实追求者,从环境到风俗民情,始终展现着美的画面,遵循着扬美抑丑的原则。宫崎骏对于美的追求不仅仅局限在形式上,那些看似皱纹满面相貌丑陋的老奶奶、睿智的老人、女巫都因善良而美丽;那些男装打扮、干重体力活的山村妇女具有一种朴实的美;那踩风箱炼铁的劳作显示的是早期工业化有序的美、力量的美;锅炉爷爷那无数只能够各司其职的蜘蛛般的触手是一种奇异的美;那只四处寻找自己失去的头颅的麒麟兽,每走一步,脚下野花立即绽放,但随即枯萎,显现的是神秘的美。观看宫崎骏的动画,在吸收其健康思想的同时,观众得到的更是美的享受。 结语 宫崎骏是一位将动画上升到人文高度的思想者,他改变了人们对动画电影的种种狭隘认识以及儿童是动画主要观众的固有观念定位。他的作品跨越了观众层次和年龄的区别。宫崎骏充分发挥了动画电影形式的特性,创造出神奇而丰富的想象空间,同时又赋予作品深刻的思想主题,从而使他的作品具有了极强的观赏性,并展示出他对各种社会现实问题的思考。作为新世纪的中国动画人,更应该从宫崎骏这里获取一些养分,得到一丝灵感,为创造中国动画的未来发奋努力。
⑵ 杨绛散文风格
杨绛的散文风格写实、笔触平实淡雅,笔有藏锋,平淡之中见神奇,于无声处见喜悲。
杨绛的散文创作谈或“夫子自道”。杨绛散文很少涉及自己生活范围外的事,即便写生活范围之内,也极少涉及如“海外游踪”等本来可写的内容。《艺术是克服困难》等文艺杂谈也屈指可数。钱钟书曾把《干校六记》和他并不喜欢的《浮生六记》类比。
杨绛散文也关注浮生琐事,写自己的亲历、亲感、与自己密切相关的人和事。这些家事、小事、身边事,却迥异于当下流行的“杯水风波”,表现的是大智慧、大境界、大胸襟,还呈现出一种历经沧桑的浩然之气。杨绛既烤着自己的生命之火,更烤着著名学者钱钟书的生命之火,到《我们仨》,又烤着爱女钱瑗的生命之火。人们常说蘸着血和泪写作弥足珍贵,杨绛以生命之火烤出来的散文极品,自然有不同寻常的审美意义。
(2)睿美风格扩展阅读:
杨绛散文的主要成就在于以平实淡雅之笔描绘浮生众态。她心系梦萦的是家人、家事、琐事、身边事,表现的却是大智慧、大胸襟、大境界、大时代。胸有丘壑,笔有藏锋,平淡之中见神奇,于无声处见喜悲,这与当下流行的女性私人化写作大相径庭。
如写其夫钱钟书的大智若愚、童心未泯;其女钱瑗的外秀内慧、勤奋敬业;杨绛“三伯伯”即三姑母杨荫榆曾因在“女师大学潮”中“镇压学生”,多年来一直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但她却是在日寇攻陷苏州时因斥骂侵略者而遇害的爱国志士。
⑶ 余秋雨作品的艺术特色与风格
1.散文小说化。作者有意识地将他的散文与小说以最好的形式结合起来,追求一种小说化的艺术效果。有利于不同层次不同趣味的人读懂、接受、喜欢。其散文小说化艺术形态主要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完整生动的故事情节,注重故事情节的构建;二是历史现场还原式的虚拟,丰富的艺术想象。余秋雨并不局限于传统的散文创作规范,而采用了虚拟性的小说手法,发挥了合理的想象,把抽象概念的历史材料,给予生动形象的艺术再现。
2.语言宏大、取材广泛,写法自由,文情并茂。《文化苦旅》共有31篇,以《都江堰》最短,也有3500余字,而压卷之作《江南小镇》有9000余字。长篇散文能吞吐古今,驰骋中外,具有黄钟大吕的磅礴气势,读起来令人荡气回肠。描写、记叙、抒情与议论水乳交融,充满睿智与情趣,富含哲理。余秋雨散文的核心表达方式是议论,但又多与抒情融合,在余秋雨的散文中,最具特色和魅力的地方正是来自这种用抒情笔法进行理性思考的议论。
⑷ 什么是风格
首先要解释什么是“风格”?这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
关于“风格”的定义很多人都从不同的角度论述过,可谓众说纷纭。
有一种说法是风格即人的本性、性格、趣味、思想、思维方式、价值观、生活方式、习惯等等特征属性在某特定社会存在中的集中体现。
⑸ 风格是什么
(1)指风度品格。 《世说新语·德行》:“李元礼风格秀整。” (2)指风韵。 《聊斋志异·辛十四娘》:“渠有十九女,都翩翩有风格。” (3)指作家、艺术家在自己的创作实践中所表现出来的艺术特色。 如:他的画派颇具古典风格。
基本解释
1. [style] 2. 气度;作风 3. 某一时期流行的一种艺术形式 具有19世纪后期建筑风格的房子
详细解释
1. 风度;品格。 晋袁宏 《后汉纪·桓帝纪上》:“ 膺 风格秀整,高自标特,欲以天下风教是非为己任。”《北史·张亮 文学风格
传》:“然少风格,好财利,久在左右,不能廉洁。” 五代 齐己 《还黄平素秀才卷》诗:“如君好风格,自可继前贤。” 清钱谦益 《太仆寺少卿杜士全授中宪大夫赞治尹妻施氏加封恭人制》:“妇人之相助其夫也,同于宾友;人主之省视其臣也,近于户庭。风格有不美,而天下有不治矣乎?”徐迟 《井冈山记》:“但他讲了一个伟大的心灵,伟大的人格,极为平凡的事迹,崇高的风格。” 2. 气度;气魄。《晋书·和峤传》:“ 峤 少有风格,慕舅 夏侯玄 之为人,厚自崇重。”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中:“ 鉴虚 为僧,颇有风格,而出入内道场,卖弄权势,杖杀于 京兆府 。” 3. 丰采;风韵。 唐 赵璘 《因话录·商上》:“〔 韦氏 〕即兵部之姨妹也。余虽不及见,每闻长属说其风格容仪,真神仙也。” 宋 范成大 《次韵王正之提刑大卿病中见寄之韵正之得请归四明并以饯行》:“名卿绪前辈,风格如玉山。”《花月痕》第七回:“〔 曼云 〕风格虽不及 梧仙 ,而风鬟露鬓,妙丽天然。” 4. 指作家或艺术家在创作成果中所表现出的格调特色。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议对》:“及 陆机 断议,亦有锋颖,而腴辞弗翦,颇累文骨,亦各有美,风格存焉。” 宋 司马睿 《虞部郎中李君墓志铭》:“君喜为诗,有前人风格。” 清 袁枚 《随园诗话补遗》卷五:“ 金陵 有二诗人:一 蔡芷衫 ,一 燕山南 。 蔡 专主风格浑古, 燕 专尚心思雕刻。”秦牧 《艺海拾贝·鲜花百态和艺术风格》:“一个作家的生活道路、思想、感情、个性、选择的题材、运用文学语言的习惯和特色、生活知识积累的广度和深度……这一切总汇起来构成他的风格。” 5. 泛指事物的特色。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丐仙》:“〔 陈九 〕居数日,容益光泽,言论多风格。” 老舍 《樱海集·牺牲》:“他的话老有这么种别致的风格,使人没法答碴儿。” 叶圣陶 《火灾·归宿》:“那些房屋与蜂房式的店铺或厂屋全然两样,有各异的风格和结构。” ●一个时代、一个流派或一个人的文艺作品在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方面所显示出的格调和气派。因为作品是作家或艺术家创作出来的,由于他们个人出身、生活经历、文化教养、思想感情的不同。又因为创作时主题形成的特殊性和表现方法的习惯性,因而不同的作品便形成不同的风格。而这种风格往往表现出时代的、民族的和阶级的属性。就是...... 注音:feng ge
词语的来源
艺术作品在整体上呈现出的具有代表性的独特面貌。词源于希腊文στ .本义为一个长度大于宽度的固定的 文学风格及其对文学发展的影响
直线体。 罗马作家特伦斯和西塞罗的著作中,该词演化为书体、文体之意,表示以文字表达思想的某种特定方式。英语、法语的 style和德语的stil皆由此而来。汉语的风格一词在晋人的著作里就已出现(见葛洪《抱朴子》等),指人的风度品格。在南朝时期刘勰的《文心雕龙》中,移指文章的风范格局。至迟在唐代的绘画史论著作中,风格就被用作绘画艺术的品评用语。近现代以来,人们广泛地在美学、文学、艺术、文艺评论等领域使用该词。 风格不同于一般的艺术特色或创作个性,它是通过艺术品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更为内在和深刻、从而更为本质地反映出时代、民族或艺术家个人的思想观念、审美理想、精神气质等内在特性的外部印记。风格的形成是时代、民族或艺术家在艺术上超越了幼稚阶段,摆脱了各种模式化的束缚,从而趋向或达到了成熟的标志。 英语:Style
风格的本质
风格的本质意义还在于,它既是艺术家对审美客体的独特而鲜明的表现的结果,也是艺术欣赏者对艺术品进行正确的欣赏、体会、品味的结果,因而它在某种更深刻的意义上揭示了艺术创作与欣赏的本质特征之一——现实世界与审美客体的无限丰富性与多样性。 风格是由艺术品的独特内容与形式相统一,作为创作主体的艺术家的个性特征与由作品的题材、体裁以及社会、时代等历史条件决定的客观特征相统一而形成的。风格的形成有其主、客观的原因。在主观上,艺术家由于各自的生活经历、思想观念、艺术素养、情感倾向、个性特征、审美理想的不同,必然会在艺术创作中自觉或不自觉地形成区别于其他艺术家的各种具有相对稳定性和显著特征的创作个性。艺术风格就是创作个性的自然流露和具体表现。法国作家G.-L.L de布丰有一句名言:“风格即其人”,黑格尔对此作了进一步的发挥:“风格在这里一般指的是个别艺术家在表现方式和笔调曲折等方面完全见出他的人格的一些特点。”刘勰说:“……才有庸俊,气有刚柔,学有浅深,习有雅郑,并情性所铄,陶染所凝,是以笔区云谲,文苑波诡者矣。”也是讲造成不同艺术风格的主观条件。 在客观上,艺术家创作个性的形成必然要受到其所隶属的时代、社会、民族、阶级等社会历史条件的影响;而艺术品所具体表现的客观对象,所选择的题材及所从属的体裁、艺术门类,对于风格的形成也具有内在的制约作用。这就是形成风格的客观条件。脱离个人所处的客观社会环境以及不顾题材、体裁等方面的特点而主观任意地追求某种风格,就必然导致矫揉造作,虚假肤浅。 具体来说,风格体现在艺术作品的诸要素中。它既表现为艺术家对题材选择的一贯性和独特性、对主题思想的挖掘、理解的深刻程度与独特性,也表现为对创作手法的运用、塑造形像的方式、对艺术语言的驾驭等的独创性。真正具有独创风格的艺术品能够产生巨大的艺术感染力,从而成功地实现艺术家个人特有的思想、情感、审美理想等与欣赏者的交流。 艺术风格具有多样化与同一性的特征。现实世界本身无限丰富的多样性,艺术家各不相同的创作个性,以及艺术欣赏者审美需要的多样性,决定了艺术风格的多样化。即使是同一艺术家的作品,也并不排除具有多样风格的可能性。正是艺术风格的多样化极大地促进了艺术的繁荣和发展。另一方面,同一艺术家的多样风格由于其创作个性的制约而在整体上呈现出一种占主导地位的风格特征;不同艺术家之间的风格区别也不能不受到他们所共同生活的某一时代、民族、阶级的审美需要和艺术发展的制约,从而显示出风格的一致性。风格的多样化与一致性相互联系、渗透,呈现出错综复杂的现象,在进行艺术评论时应注意区别。在造型艺术中,风格的多样化与同一性往往有著十分鲜明的表现。如同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代艺术的杰出创作,米开朗琪罗的雄强、达·芬奇的深沉、拉斐尔的优雅各不相同;而罗马式、哥特式、文艺复兴式、巴洛克则又分别是各自时代的典型风格;又如汉魏六朝之画“迹简而意澹”,初盛唐之画“雄浑壮丽”,均反映了不同的时代风格。 当然一个时代也有一个时代的艺术风格,这是由于人们在一段时期内有着比较接近的审美趋向形成的。比如汉代大多崇尚简洁浑厚的艺术风格,18世纪的法国流行装饰味极强的洛可可风格等 在审美上,风格可以大致划分为各种类型。在艺术的实际发展过程中,同一类型的风格往往会形成一种艺术流派;各种艺术流派的发展、演变不仅构成了艺术的发展历程,而且也反映了各时代社会思潮和审美理想的变化。 对于风格的研究还形成了风格学这一专门学科。
风格-影响
上述影响风格形成的诸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主要是从创作内容方面着眼的。但风格并不仅仅在于内容,而是在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中表现出来的。因此,不仅一些形式方面的因素如体裁、语言等,而且艺术方法、写作技巧等都会对风格的形成产生影响。《典论·论文》说:“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文心雕龙·定势》说:“章表奏议,则准的乎典雅;赋颂歌诗,则羽仪乎清丽;符檄书移,则楷式于明断;史论序注,则师范于核要;箴铭碑诔,则体制于宏深;连珠七辞,则从事于巧艳……。”就说明了不同体裁对于风格有不同的要求。而不同的语言特点,则既是形成风格的重要因素,又是风格的重要外在表现。语言风格是创作风格的重要方面。至于采用不同的艺术方法,对于创作风格的影响更为明显,浪漫主义作家与现实主义作家通常都表现出不同的风格。
现代风格
现代风格即现代主义风格。现代主义也称功能主义,是工业社会的产物,起源于1919年包豪斯学派,提倡突破传统,创造革新,重视功能和空间组织,注重发挥结构构成本身的形式美,造型简洁,反对多余装饰,崇尚合理的构成工艺;尊重材料的特性,讲究材料自身的质地和色彩的配置效果;强调设计与工业生产的联系。现代风格一般用在描述建筑和室内作品及设计作品。
特点
1.他是工业革命后的产物,强调工化生产与设计的结合。工业化就是机械化与批量化。所以现在的建筑及室内的预制件,半成品,成品件行业相当发达。特别是在室内行业所提倡的“轻装修重装饰”,这里的装饰成分就是指工业产品。 2.强调实用及功能性,注重功能和空间的组织。 3.尊重材料的特性,强调材料自身的质地和色彩效果;金属、玻璃、高纯度色彩的大量运用。
现代风格代表派别
我们今天绝大多数室内用品或装饰品如灯具、家具等都是工厂生产的工业产品,然而并不是说把由机器创造的家庭用品组合在一起就形成现代风格,可以称为风格的必定是一种艺术思潮,事实上现代风格也可分为几种流派。
高技派
注重“高度工业技术”的表现,有几个明显的特征:首先是喜欢使用最新的材料,尤其是不锈钢、铝塑板或合金材料,作为室内装饰及家具设计的主要材料;其次是对于结构或机械组织的暴露,如把室内水管、风管暴露在外,或使用透明的、裸露机械零件的家用电器;在功能上强调现代居室的视听功能或自动化设施,家用电器为主要陈设,构件节点精致、细巧,室内艺术品均为抽象艺术风格。
风格派
风格派-红蓝椅与曲折椅 本世纪初以荷兰为中心的现代艺术流派,严格地说,它是立体主义画派的一个分支,认为艺术应消除与任何自然物体的联系,只有点、线、面等最小视觉元素和原色是真正具有普遍意义的永恒艺术主题。其室内设计方面的代表人物是木工出身的里特威尔德,他将风格派的思想充分表达在家具、艺术品陈设等各个方面,风格派的出现使包豪斯的艺术思潮发生了转折,它所创造的绝对抽象的视觉语言及其代表人物的设计作品对于现代艺术、现代建筑和室内设计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
白色派
迈耶-巴塞罗那现代艺术馆 作品以白色为主,具有一种超凡脱俗的气派和明显的非天然效果,被称为美国当代建筑中的“阳春白雪”。埃森曼(Peter Eisenman)、格雷夫斯(Michael Graves)、格瓦斯梅(Charles Graves)、赫迪尤克(John Hedjuk)、和迈耶(Richard Meier)纽约五人组为代表。他们的设计思想和理论原则深受风格派和柯布西耶的影响,对纯净的建筑空间、体量和阳光下的立体主义构图、光影变化十分偏爱,故又被称为早期现代主义建筑的复兴主义。
极简主义
也译作简约主义或微模主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60年代所兴起的一个艺术派系,又可称为“Minimal Art”,作为对抽象表现主义的反动而走向极至,以最原初的物自身或形式展示于观者面前为表现方式,意图消弥作者借着作品对观者意识的压迫性,极少化作品作为文本或符号形式出现时的暴力感,开放作品自身在艺术概念上的意像空间,让观者自主参与对作品的建构,最终成为作品在不特定限制下的作者。
装饰艺术
(英文:Art Deco)是一种重装饰的艺术风格,同时影响了建筑设计的风格,它的名字来源于1925年在巴黎举行的世界博览会及国际装饰艺术及现代工艺博览会(Exposition Internationale des Arts Décoratifs et Instriels Modernes)。当其在1920年代初成为欧洲主要的艺术风格时并未在美国流行,大约1928年,快到现代主义流行的1930年代前才在美国流行。Art Deco这个词虽然在1925年的博览会创造,但直到1960年代对其再评估时才被广泛使用,其实践者并没有像风格统一的设计群落那样合作。它被认为是折衷的,被各式各样的资源而影响,还被起了很多名字。
后现代风格
各个理论家有自己不同的理解,有些认为仅仅指某种设计风格,有些认为是现代主义之后整个时代的名称。在这个名称的使用上,全世界的建筑理论界都还没有达成统一的标准和认识。笼统的划分,可以说40年代到60年代是现代主义建筑、国际主义风格垄断的时期,70年代到现在为止是后现代主义时期。 60年代末期,经历了30年的国际主义垄断建筑,产品和平面设计的时期,世界建筑日趋相同,地方特色,民族特色逐渐消退,建筑和城市面貌日渐呆板,单调,加上勒·柯布西耶的粗野主义,往日具有人情味的建筑形式逐步被非人性化的国际主义建筑取代。建筑界出现了一批青年建筑家试图改变国际主义面貌,引发了建筑界的大革命。美国建筑师斯特恩提出后现代主义建筑有三个特征:采用装饰;具有象征性或隐喻性;与现有环境融合。 后现代主义特别有一种现代主义纯理性的逆反心理,后现代风格强调建筑及室内设计应具有历史的延续性,但又不拘泥于传统的逻辑思维方式,探索创新造型手法,讲究人情味,常在室内设置夸张、变形、柱式和断裂的拱券,或把古典构件的抽象形式以新的手法组合一起,即采用非传统的混合、叠加、错位、裂变等手法和象征、隐喻等手段,以期创造一种融感性与理性、集传统与现代、糅大众和行家于一体的即“亦此亦彼”的建筑和室内环境。对后现代风格不能仅仅以所看到的视觉形象来评价,需要我们受过形象从设计思想来分析,后现代风格的代表人物有P·约翰逊、R·文丘里、M·格雷夫斯等。 后现代主义风格代表作有:澳大利亚悉尼歌剧院,巴黎蓬皮社艺术与文化中心,摩尔的新奥尔良意大利广场等。
解构主义
盖里-迪斯尼音乐厅 一个从1980年代晚期开始的后现代建筑思潮。它的特点是把整体破碎化(解构)。主要想法是对外观的处理,通过非线性或非欧几里得几何的设计,来形成建筑元素之间关系的变形与移位,譬如楼层和墙壁,或者结构和外廓。大厦完成后的视觉外观产生的各种解构“样式”以刺激性的不可预测性和可控的混乱为特征。 后现代主义的表现之一。
新现代主义
一种从20世纪末期到21世纪初的建筑风格,最早在1965年出现。新现代建筑透过新的简约而平民化的设计而对后现代建筑的复杂建筑结构及折衷主义的回应。有评论指,这种对现行建筑风格的反思精神,“正是当代中国建筑所缺乏的”,从而“导致建筑师们以模仿代替创作、以平庸代替创新”。“新现代建筑”这个名词亦被用于泛指现时的建筑。
风格-分类
由于多种因素的交互作用,形成了创作风格上的千差万别。刘勰曾把风格分为典雅、远奥、精约、显附、繁缛、壮丽、新奇、轻靡八类,遍照金刚分为六类,司空图分为二十四类,无论哪种分法,都是不能穷尽的。从理论上说,风格的差异应该是无限的。 服装风格 东西方的风格迥异,比较 1、西方服饰形态在早年是与东方相近的,但在中世纪以后,欧洲采用窄衣文化,从而形成与东方不同的服饰形态与审美观念。形成这种差异有其各自民族、文化、心理的因素,也有历史、地理、气候等形成的客观因素。 2、服装材料上也必须满足不同地理气候条件的需要。东方普遍采用丝绸、麻、棉这类吸湿性、透气性强的纤维,而西方采用保暖性强的羊毛纤维,不同地域造成了不同材料的选择。 3、服装裁剪技术上,东西方由于功能审美的不同取向,所以在技术上发展了各自不同的结构、裁剪、装饰等工艺手段。自公元13世纪以后,西方服装趋于贴身、合体,在裁剪上采用“省道”技术,使西方服饰 越来越立体。反之,东方服饰一直采用平面裁剪的方法,保持东方服装的宽松、飘逸。 4、当然,东西方文化的民族心理、文化背景与审美观念的差异是导致东西服饰不同的重要因素。西方文化更多地强调人与自然的对立,在服饰形制上注重突出人,强化性别,凸显人体的线条,甚至夸张第二性征。而东方文化中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
风格诊断
现代形象管理行业中又把男女分别划分为女士八种风格,男士六种风格。 女士八种风格为: 戏剧型 戏剧型人五官给人以夸张、醒目和大气感,有很强的存在感!体型也相对高大一些。就像著名歌星韦唯和毛阿敏给人的一种很强的存在感,其实韦唯也并不高,但是由于她的存在感强,看上去就是显高。 戏剧型的典型人物:韦唯、毛阿敏、梅艳芳。 前卫型 前卫型人长着一张个性的,时尚的脸。这是她五官给人的感觉。她可以是脸上的一个部分与别人不同,比如鼻子特别挺,眼睛特别漂亮等,都属于前卫类型的。在穿着方面要穿时髦流行的衣服,流行什么穿什么,流行什么带什么,可以去理发店弄一个流行的发型,总之前卫型人永远站在潮流的前端。前卫型的典型人物:萧亚轩、王菲。 少年型 前卫少年型的人五官给人感觉很俊美,有朝气,很精神。体型相对而言显得直线感略强。“小燕子”赵薇大家都耳熟能详,她为著名化妆品 RED EARTH 所做的造型是很短的短发,有些中性化,但是你没觉得吗?哇!赵薇变得更漂亮了,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她就是前卫少年啊,只有最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前卫少年型的典型人物:赵薇、袁咏议、梁咏琪。 自然型 第一眼看见自然型的人,给人感觉是那么的亲切,他们 有着运动员般的体魄、 亲切友善、潇洒自然、干净简单和精力充沛是最吸引人的地方。 初次见面就会让人觉得很随和。 “随意”在他们身上是一种时尚。 举个列子吧!大家都应该认识那个年轻的北京演员徐静蕾吧!怎么样很漂亮吧!对了她就是自然型的女孩!你会觉得她不化妆比更化妆漂亮,对吗?她可是那种邻家妹妹的典型哦!自然型的典型人物:徐静蕾、周华健。 古典型 古典型人的五官带给人的感觉是 端正、 高贵的,上品的、 有着匀称的身材 、五官、目光柔和, 气质高雅, 是典型的上班族女人。总给人一种中规中矩的感觉、 保守传统、稳健持重的印象 ,也是在职场中最出采的人 。可能在你第一次看见古典型人时会以为她是老师,女强人,有距离感即会让人觉得好象很难接近一样,这就是古典型人的特点!古典型的典型人物:杨澜、吴小莉、戴安娜、宋庆龄。 优雅型 如果你看到优雅型的女孩,一定有一种想要保护她的感觉,这就是优雅型人五官带给人的那种柔弱感,很小家碧玉,就好象红楼梦里的林黛玉,那样楚楚可人,让人怜惜! 优雅型的典型人物:蒋雯丽、徐帆。 浪漫型 浪漫型人很有女人味哦! 性感的双眼睛 给人感觉很迷人,浪漫型人独有的花瓣唇最能说明这一点,她们的身材是大曲线的,曲线感很强。美国的女明星玛丽莲·梦露就是再典型不过的浪漫型了。 浪漫型典型人物:温碧霞、刘晓庆、玛丽莲·梦露。 少女型 前卫少女型是那种可爱的,甜美的,有稚气的脸。往往因为她们的可爱与甜美你就猜不出她们的实际年龄了。这是前卫少女型人的特点。像香港的节目主持人沈殿霞就是这样,直到现在你还是觉得她很年轻,看不出她的实际年龄,此类型的人脸型可能是圆的,身材曲线圆润,但不像浪漫型人那么曲线感强烈。 前卫少女型的典型人物:杨玉莹、沈殿霞、林心如。 男士六种风格为: 戏剧风格 戏剧风格的人整体上是大气、引人注目的,给人夸张的感觉。在人群中比较醒目,甚至会有一种威慑感,很有气势。 古典风格 这类型男士身材板正,体型匀称适中,面部线条精致,给人成熟、严谨的感觉。性格一般比较传统、稳重。 自然风格 这类型男士的特点就是轻松,不造作,身材健硕,有运动感。整体上很潇洒、自然、亲切。随意大方,没有距离感。 浪漫风格 浪漫的男士身材饱满,没有硬汉的印象,五官线条柔和,常给人华丽、性感、风度翩翩的感觉,分为大气而夸张。 前卫风格 这种类型的男士五官非常立体,身材很有骨感,在人群中很显眼,给人与众不同的感觉。 阳光风格 这类男士量感偏小,具有年轻化的特征,整体上活泼,幽默的印象偏多。
风格-形成
独特的诸主观因素、客观因素、形式因素等,只有通过作家的艺术实践,在他的一系列作品中统一在一个稳定的风格整体的情况下,才是有意义的。有了这个比较稳定的风格特点,作家才有自己独特的创作面貌,从而和其他作家区别开来。 作家独特风格的形成,固然有所师法,有所承传,但更重要的是独创。风格上的独创性,就是要在博采众长的基础上,通过辛勤的探索,积累和发展自己的创作个性和特点。
风格-重要范畴
风格的稳定性和变动性,是研究风格问题的一对重要范畴。风格的稳定性,或相对稳定性,是指一个作家的主要风格特点一旦形成,就常常贯穿在这个作家创作的许多阶段和诸多方面。风格的稳定性多半和作家的性格、秉赋、气质等关系较大。此外,民族风格、民族传统,特别是民族性格、民族形式、民族语言这些因素的制约,也常常是形成风格稳定性的重要方面。风格的变动性主要是指风格的发展。作家创作风格的成熟,往往有一个发展过程,即使已经形成了自己独创的风格,它也不是僵化的,而是随反映对象的不同,写作时具体的客观环境和主观心境的不同,还会有所发展变化,显出阶段性来。 风格的一致性和多样性,是研究风格问题的另一对重要范畴。就同一作家而言,风格的一致性也主要来源于作者的人格、个性、气质等因素,它又常常与风格的稳定性相联系;风格的多样性则主要来源于描写对象的差异,也与作者通过创作活动而物化在对象上的主观情感的不同侧重面有关。所谓一致,是多样性的一致,是异中之同;所谓多样,则是一致中的多样,是同中之异。如杜甫的基本风格是沉郁顿挫,这个风格特点差不多贯穿了他一生几个主要创作时期的始终,表现为稳定性和一致性;但从诗人创作所涉及的广阔范围和不同的主观色彩来看,它又表现出变动性和多样性。王安石说:“至于杜甫,悲欢穷泰,发敛抑扬,疾徐纵横,无施不可。故其诗有平淡简易者;有绵丽精确者;有严重威武若三军之统帅者;有奋迅驰骤若覂驾之马者;有淡泊娴静若山谷隐士者;有风流蕴藉若贵介公子者。”就指出了同一作家风格的多样性。 在文学史上,人们常常把风格相近的作家,放在一起称为流派(见文学流派)。比流派风格范围更大的是时代风格(或称历史风格)和民族风格。时代风格是一个历史时期的文学创作所表现出来的共同特点,这个共同特点使这个时代的文学与其他时代相区别。民族风格是每个民族在文学上所表现出来的与其他民族文学相区别的独特点。从一个民族的范围来说,民族风格更多表现为相对稳定性的一面(当然也有发展,只是较缓慢);而时代风格则表现了这种民族风格发展的阶段性和历史性,更多地表现为变动性的一面。然而,无论民族风格、时代风格,还是流派风格,归根结底都要由这个民族、时代或流派的代表作家的个人风格来体现。所以,对个人风格的研究是风格理论的核心。
⑹ 风格是什么意思
所谓风格,指的是远古以来,人类试图通过明确和具有普遍性的特征来确定一种物件,从而传达它包含的概念,其客观性使之成为经典。
⑺ 请问谁知道富兰克林的写作风格是什么
常常借鉴文学的写作手法,改进报纸文体,发表一系列措辞巧妙的随笔小品,使报纸具有较高的文学水平;最后... 它的风格是敢做敢为,而且文学水平高。詹姆士·富兰克林最重要的贡献是他开创的独立编辑的传统深深影响美国 答案补充 睿智和洞见、高屋建瓴、远见卓识,以及细致缜
《自传》是本杰明·富兰克林最重要的作品之一。它于1771年动笔,1788年完成,前后经历了17年之久。本书以幽默风趣的笔致叙述了富兰克林传奇的一生,详尽地介绍了其创业、奋斗、成功的历程以及为人处世的态度。
这部传记因其传主传奇的人生而受到世人青睐,富兰克林所描绘的“美国梦”激发了人们的热情,许多青年人希望学习富兰克林成功的秘诀,将此书当成指导人生最重要的励志读物。
此外,此书在美国文学史上也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它打破了当时的写作常规,创造出一种小说自传体,被誉为清教徒的《奥德赛》史诗和世界上最优秀的传记之一。
密的组织才能,幽默风趣
⑻ 王国维的作品风格是什么
陈寅恪对王国维史学研究的治学领域和治学方法有明确、清晰的说明。 第一,王国维的甲骨文研究。甲骨文晚清始发现,最早是王懿荣,后来刘鹗刊印《铁云藏龟》,继之,孙治让和罗振玉对甲骨文字进行研究。而将甲骨学由文字学演进到史学的第一人,则推王国维。他撰写了《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续考》、《殷周制度论》、《殷虚卜辞中所见地名考》、《殷礼徵文》以及《古史新证》等,他将地下的材料甲骨文同纸上的材料中国历史古籍对比来研究,用卜辞补正了书本记载的错误,而且进一步对殷周的政治制度作了探讨,得出崭新的结论,他的考证方法极为缜密,因而,论断堪称精审。他自己称这种考证方法为“二重证据法”,即以地下的材料与纸上的材料相比较以考证古史的真象。这种考证方法既继承了乾嘉学派的考据传统,又运用了西方实证主义的科学考证方法,使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古史研究上开辟了新的领域,创造了新的方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郭沫若曾赞颂说:“王国维……遗留给我们的是他的知识的产品,那好像一座崔巍的楼阁,在几千年来的旧学的城垒上,灿然放出了一段异样的光辉。”王国维认为治学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词句出晏殊的《蝶恋花》,原意是说,“我”上高楼眺望所见的更为萧飒的秋景,西风黄叶,山阔水长,案书何达?在王国维此句中解成,做学问成大事业者,首先要有执着的追求,登高望远,瞰察路径,明确目标与方向,了解事物的概貌。这自然是借题发挥,以小见大。那如果按原词解,这几句是情感堆积、蕴酿期,是对下文“望尽天涯路”一种铺垫。喝酒的这个境界,是寒喧之后,刚数杯下肚,酒气略微上升阶段。此时,欢者更欢,愁者愈愁,不过,肚中纵有千番言语,表面上不大多“和风细雨”。灌水的这个阶段是,刚刚“触”网不久的菜鸟雏儿,打字不快,技术不懂,骂架不行,所以,不管论坛(BBS)、聊天室,一般都比较“谦虚”,也不敢大动作灌水,还多是“新手上路,多多关照”之词,显得比较“礼貌”,比较“懂事儿”。然而,从“菜鸟雏儿”到“灌水专家”的心态与资格,也就在这个阶段慢慢的成长起来了。
王的治学第二境界是说:“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引用的是北宋柳永《蝶恋花》最后两句词,原词是表现作者对爱的艰辛和爱的无悔。若把“伊”字理解为词人所追求的理想和毕生从事的事业,亦无不可。王国维则别有用心,以此两句来比喻成大事业、大学问者,不是轻而易举,随便可得的,必须坚定不移,经过一番辛勤劳动,废寝忘食,孜孜以求,直至人瘦带宽也不后悔。这当然又是王国维的高明之处。那么喝酒的这个境界则是酒至酣处,心雄万丈、脸飞红霞。此阶段,飞觞杯交,颐指气使,最来“感觉”的时候,嘴上豪言壮语:“干了!酒个嘛,水个嘛,喝个嘛,醉个嘛,倒个嘛,睡个嘛,干!”,“人生难得几回醉”,“人生几个秋,不醉不罢休”什么什么的,反正是狂语迭出,唾飞沫溅,一付一醉方休之气势。灌水到这个阶段,“雏鸟”羽翼渐丰,铁喙坚硬,已进化成“鹰隼”级别了,打字飞快,论坛、聊天室也论“混”了个“脸熟”了,静时也还如处子,“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粪土当年万户侯”的模样;动时则如脱兔,呀、哈、呵、吗、拉、吓,招式齐出,胡搅乱打,三峡决堤,水漫金山,一副“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的架势。
王的治学第三境界是说:“众里寻他千网络,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是引用南宋辛弃疾《青玉案》词中的最后四句。梁启超称此词“自怜幽独,伤心人别有怀抱”。这是借词喻事,与文学赏析已无交涉。王国维已先自表明,“吾人可以无劳纠葛”。他以此词最后的四句为“境界”之第三,即最终最高境界。这虽不是辛弃疾的原意,但也可以引出悠悠的远意,做学问、成大事业者,要达到第三境界,必须有专注的精神,反复追寻、研究,下足功夫,自然会豁然贯通,有所发现,有所发明,就能够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能引伸这个方面来,王国维的高明自为必说。那么,喝酒的喝到“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个境界,那时的酒,从严格的意义上讲,已经不在是酒,而在一种“精神”了,长歌当哭,狂醉似醒,繁华销尽,浮躁渐去,李白的“斗酒诗百篇”,曹操的“人生几何,对酒当歌”,这些精华,都出自这一境界。
⑼ 睿甯的行书是什么
睿甯的行书
⑽ 风格什么意思
风格是指文学创作中表现出来的一种带有综合性的总体特点。就一部作品来说,可以有自己的风格;就一个作家来说,可以有个人的风格;就一个流派、一个时代、一个民族的文学来说,又可以有流派风格(或称风格流派)、时代风格和民族风格。其中最重要的是作家个人的风格。风格是识别和把握不同作家作品之间的区别的标志,也是识别和把握不同流派、不同时代、不同民族文学之间的区别的标志。
含义 (1)指风度品格。 《世说新语·德行》:“李元礼风格秀整。” (2)指风韵。 《聊斋志异·辛十四娘》:“渠有十九女,都翩翩有风格。” (3)指作家、艺术家在自己的创作实践中所表现出来的艺术特色。 如:他的画派颇具古典风格。
参考资料:http://ke..com/view/13613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