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04年新坏孩子军团各自特点

04活塞你还数漏了最重要的一个,大笨钟——本。
对于我个人来说,那年湖人输给了活塞有2两点。
1.轻敌,当年湖人是F4,跟现在湖人差不多阵容,都是有四个名人堂球星,看不上全民皆兵的活塞。
2.科比跟奥尼尔的矛盾,两个互相攻击,不团结的一个队,怎么打得过人家团结一致的5个人。。。

㈡ 求一首欧美英文歌!记得歌词高潮部分里有一个rainbow,是个女歌手唱的,风格很像rihana,不是韩国的

这首歌我之前也找了很久,开头极其像rihanna,印象非常深。我猜你说的是wrecking ball,Miley Cyrus的,高潮听着像came in like a rainbow,其实是wrecking ball。

㈢ 要想成为一个嘻哈风格的boy需要哪些单品

男孩子要酷酷的才会惹人喜欢,都说“坏男孩”才会吸引女孩子的关注,要是你厌恶了乖乖男的形象也可以尝试下街头嘻哈风,毕竟每个男孩子心中都有一个“badman”的幻想。所以搭配菌今天都跟大家聊聊要想成为一个嘻哈风格的boy需要哪些单品?

——

飞行夹克

飞行夹克简直就是自带街头嘻哈属性,无论男女上身都是帅到飞行,所以要打造嘻哈风格一件飞行夹克绝对是少不了的,上身你就是街头最酷的男孩

——

oversize卫衣

卫衣也是嘻哈风的一个重要元素,看过《中国有嘻哈》的汉子都知道无论男女,这些rapper身上出现频率最高的单品就是卫衣了。而且要oversize的版型才有feel,显得你特别的随性不羁。

——

破洞牛仔裤

破洞牛仔裤一直都是街头风的代表,飞行夹克里面穿着一件卫衣然后再来一条很有设计感的破洞牛仔裤真的是很街头很嘻哈了。

㈣ 坏男孩年收入过亿,为什么情感社区在中国会这么火

徐 良
汪苏泷
许 嵩
你知道许嵩、徐良、汪苏泷是谁吗?如果你没听说过他们,那么……恭喜你,你老了!他们曲的播放量在互联网中可谓天文数字,网络MP3上排名与张学友、周杰伦、陈奕迅等人并驾齐驱;在音乐上常年名列前茅,甚至超越那些大明星,他们被称为90后三分天下的人物,然而,与这一切疯狂形成极大反差的是:在整个大众层面,他们没有“陈奕迅周杰伦们”家喻户晓,也没有“传奇慕容晓晓们”一首神曲红遍南北,很多人没有听说过他们的名字,对他们最受欢迎的曲也一脸茫然,甚至多年从事传统媒体的音乐记者们对他们也知之甚少,或嗤之以鼻或错愕费解:这些所谓的“新人”怎么会这么红?这些发布会上尖叫的众多粉丝居然不是花钱来的,他们长得也不“偶像”啊?他们的到底有什么魔力?-我们也不禁发出疑问:这是怎么了?这一切又是怎么发生的?
采写_本刊记者 蔡慧

走红
他们以自己的方式悄悄地走红
许嵩
许嵩是三人中最早走红于互联网界的,早在年初,许嵩尚在大学时期就用自己的电脑录制了一些随意的半成品,署名“ae”上传在个人里头,此后,他一直保持着新作品推出,到了年、年间,他就在音乐试听量达到了前五名,当时日均试听量就达到了万人次。年,许嵩花了半年时间了一张唱片《自定义》。至今令很多人吃惊的是,这张完全并在个人上的唱片十天的预售量就突破了一万张,几天就售罄了,这个的注册用户已经超过85万,是迄今为止国内网络手中人气最高的。
徐良、汪苏泷
与许嵩类似的是,同样没有唱片背景、无团队,同样是包揽词曲创作,徐良和汪苏泷的曲也同样在网络悄然通过口碑的方式走红。这种走红毫无疑问也很出乎他们自己的意料,在走红之前,他们并没有强烈的“明星梦”,在面对“你是否曾考虑过参加选秀”的问题时,三个人不约而同地表示从未想过。徐良当时只是因为一款游戏音乐软件才开始尝试创作并有了新作就“丢到网上”,没想到慢慢地网友反馈越来越多,“有点像音乐类的互动游戏,我出招了,你反应了,这个过程对一个初玩音乐的年轻人来说,是兴奋的。”徐良这样形容。
业内观察
对互联网音乐颇有研究的某知名音乐平台内容运营主管李先生回忆,许嵩早在年一首《玫瑰花的葬礼》就在新媒体上小有名气,因为带有强烈的周杰伦痕迹,这首一度被“有心”的盗版商挂上“演唱者:周杰伦”,而真正奠定了许嵩在新媒体界绝对地位的是年一首叫做《素颜》的曲;而徐良和汪苏泷的音乐是年底则开始在网络试听和彩铃下载中有很大的传播,相比较许嵩晚了几年。
传播路线
而谁都不能否认,有相当一批年轻人跟他们一样都在网络上自己上传翻唱或者原创的音乐。
提到这种自媒体性质的音乐传播方式,就不能忽视5Sing和 YYFC两大音乐。李先生认为包括许嵩、徐良、汪苏泷在内的一批类似的网络手,他们的原始人气积累是在这种完成的,与传统唱片行业并不相同,有很多网络上做曲推广的运营商很爱在此类找寻适合彩铃、下载等增值业务的曲,拿到更大的或者平台去推广,在大上的传播数据非常好看,接下来被大唱片相中,从而转为“正规化”的手,这是这个体的发展路线。
媒体观察
说“红”,他们真的很红,因为那些网络数据摆在那里,搜狐音乐的主编陈贤江至今还记得两年前曾被许嵩的网络试听数据震惊到,没有经纪人没有团队,就是在推广自己的音乐居然可以做到这样,他深感不可思议。而随后徐良和汪苏泷出现,这几位手在数据上的反馈都非常之高,不论是试听下载还是粉丝留言,而且他们的曲都在彩铃上也反应出奇良好-这意味着真金白银的收入。
加盟唱片业
这个体目前的状元探花和榜眼是许嵩、徐良和汪苏泷,从事新媒体音乐的业内人评价他们“三分天下”,许嵩在年3月签约了曾推出林俊杰、阿杜等人的海蝶唱片,而徐良和汪苏泷也在今年宣布签约了拥有孙燕姿等艺人的美妙音乐。事实上,这些人也改变了传统唱片行业的游戏规则。过去手是唱片推广出来的,而现在他们签约传统唱片成为“新人”,但却是不折不扣的网络人气王。美妙音乐经纪部总监黄钫也坦承如果时间倒退三年,她仍在传统唱片语境下,徐良和汪苏泷是不会引起她关注的,但现在传播音乐的渠道已经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不得不提的是,许嵩已经是海蝶唱片最赚钱的手,现在公认的海蝶一哥,小道消息甚至传过许嵩每年挣一个亿,当然,海蝶方面并没有认可这个数字。
乐评人观察
《音乐周刊》的主笔卢世伟记得两年前就从朋友处听说过徐良和汪苏泷,但他当时并不以为然,直到今年回老家被很多十岁上下孩子围着管他要这两个人的签名;而许嵩,最早卢世伟是从“周杰伦专辑小样外泄”的乌龙事件中得知,但他也不觉得许嵩能折腾多大,而现实不由令他惊讶,30多岁的他承认这不仅是代沟,也是自己对音乐关注的方式比较传统,并没有关注到传统唱片场渠道以外的手。
红之数据
粉丝量
他们拥有粉丝量惊人,从腾讯微博上看,许嵩的粉丝超过千万,徐良和汪苏泷的粉丝数也近五百万,值得惊讶的还有许嵩一条随手发送的破折微博都引来了40万条转发。
播放量
以许嵩为例,他的每一首在音乐的试听都是千万量级(这样的数字被互联网音乐从业者定义为“顶级播放量”),而唱片海蝶提供的数据则是上张专辑网络下载量超过2亿;而今年他的新《幻听》上线的时候,曾有粉丝留意到5分钟增12万试听的数据,一度被形容为“逆天”。
专辑销量
许嵩的海蝶唱片掷地有声宣称“实体专辑销量第一”,《苏格拉没有底》专辑实际销量过22万张,今年的新专辑《梦游计》首周就破了12万。
签售会
不仅如此,许嵩新专辑发布会,因场内满员上千位无法入场的粉丝有秩序地在外等候只为见偶像一面。而他去年的13场唱片签售会每场都场面火爆,最低签售量也是张,所到之处甚至造成交通瘫痪。而全民偶像林丹的签售会读者把王府井图书大厦从六楼转着圈儿排队排到一楼也只有过千人-这不能不说是给“唱片已死”的论调轻轻扇了一巴掌。
疑问
火在90后,为什么?
许嵩、徐良、汪苏泷尽管只是三个从网络中脱颖而出并签约主流唱片的新生代创作手,但是他们已然形成了一种现象。《南都娱乐周刊》也带着对这种现象的思考进行了大量的采访,试图出他们为什么在90后中这么火。
“打怪升级”,邻家男孩的代入感
有研究过许嵩的媒体人将他们在网络上的成功形容为“如网游一般地打怪升级”,《音乐周刊》的主笔卢世伟则用“网络原生态”来表达,这三个人长相普通、唱功一般,爱网络生活爱唱,本身就是当下在网络上生活的青少年的状态,很容易找到自己的影子,他们在上传曲的时候跟爱玩网游的技术控宅男一样,用自己的各种装备和武器把大家的共同爱好玩得更好,坚持下来又得到反响,就成了他们当中“港台周杰伦”与“民间英雄”,当然也得到他们积极的推崇。“他们最吸引人的地方我想不是‘天王性’儿时生活的代入感。”卢世伟说。
而他们从自媒体传播音乐伊始,跟迷之间就非常没有距离感,过去许嵩经常在自己的上发帖、跟迷交流,翟喆就透露许嵩至今每个月还会有固定回答迷问题的板块,非常有别于传统唱片手,他对于迷的经营是非常用心的;而且跟其他充满明星优越感的手相比,唱片销量这么好、商演也不少的许嵩无论在什么场合都不会摆出所谓高高在上的明星气质,他是个很宅的人,工作之余并不会参加什么“江湖聚会”,更多的时候就是待在酒店或者家中看书。许嵩的版主陌上繁也对此感同身受,她说在迷心中,许嵩并不是遥不可及的“大明星”,而是属于迷们的亲切的邻家男孩。
许嵩自己很认同这种“透明化”、“升级化”的感觉:“我和其他很多的手不同在于,别的手出唱片前,可能已经默默做了多年的积累,但大家是看着我从19岁到26岁,从青涩的样子到现在一步一步成长的,并不是一上来就看到我专业和成熟的作品,说这是乐趣也好、弊端也好,听众跟我一起同步成长的过程很特别,让大家觉得我是一个真实存在的人,从我19岁写校园里头的情感和见闻到现在,大家都有一种代入感,也跟迷有很多互通的地方。”
填补空白,写90后需要的音乐
但从年以来就有各种模仿周杰伦的人,为什么偏偏他们能在90后中走红呢?
当然首先是内容。徐良和汪苏泷不约而同地提到了“共鸣”这个词,他们的曲内容是十几岁人所关心所想的,符合他们的语言表达和生活方式,内容上带有小情调以及网络热点,比起其他网络手过分直白、粗糙和重复的苦愁大情调子更为新潮;音乐形态上带点电子、中国风和R&B,基本代表了这个年纪青少年的音乐兴趣点。
《精品购物指南》的音乐记者李森认为他们在90后中的走红跟整个90后频繁使用社交网络,生活和社交网络牢牢绑在一起不无关系,信息传送的及时化,信息处理的碎片化,信息消费的快餐化,这些都恰恰符合这些标准。
资深媒体人贾维认为,在主流坛上,其实真正写给十几岁人的曲很少,而这几年传统乐坛的萧条出现的新人并不多,张学友张惠妹是给很大年纪的人听的了,而林宥嘉、苏打绿等人虽然也受年轻人欢迎,但曲内容本身还是更偏成人化,初中生高中生的音乐很少有人做,他们填补的是这部分空白。
而某新媒体音乐编辑Emi认同贾维的观点,一语道出个中究竟:校园曲的缺乏-90后体自身强调个性的特质让他们会去选择一些认为“新潮”的曲,这三位的作品都有“中国风”的影子,在九年义务教育下热爱祖国的青少年更受用,加上三位唱腔都是轻柔细软,不会给听者压力,对于独生子女一代脆弱的小心灵也有保护作用。
李先生也认为,尽管同样类型内容也有一些人在做,例如在网络上也有一定人气的小贱、乔洋和本兮,但是从内容本身判断,这三个人还是优于其他手,所以能从这些人中脱颖而出。
周董杰伦,如影随形
尽管他们在面对自己喜欢的手时,许嵩表示是Babyface、徐良说是BigBang,而汪苏泷则说是陶喆,但在更多人心中这几位的曲中多少都有些周杰伦的痕迹,“周杰伦”对于许嵩、徐良和汪苏泷来说,是个难以回避的名字:跟R&B、或者中国风有点沾边的调子、听似随意但又有点小想法的吟唱,加上一些跟动漫有关的元素,构成一首有画面感的曲-这种类型的曲都曾出现在他们的作品中,而周杰伦式的旋律以及词对于青少年来说确实非常“容易听”,美妙音乐经纪部总监黄钫并不回避这一点:“他们85后都是听着周杰伦长大的,他们音乐中出现周杰伦的影子并不稀奇。”
但李先生也指出他们虽然有“周杰伦内核”,但是包装上更接大陆的地气,更简单、更直接,年轻人更容易找到情感上的共鸣,毕竟是共同的文化,一听就懂他们在唱什么。
现象反差
90后的疯狂追捧和大众的知之甚少
说他们红,但是随机做一些调查,在大众层面似乎又没什么人听说过他们,不要说旭日阳刚这些草根手,甚至早些年的网络手杨臣刚、香香都比他们知名度高。红在哪儿?可以确定地说,他们是90后最具人气的创作型男手。
徐良和汪苏泷签约的美妙音乐是一家名叫“滚石”的数字娱乐投资成立的,滚石的CEO李敬提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他在北师大做校园招聘的头一天,汪苏泷在暨南大学做友会,跟随前往的、并不太了解汪苏泷的人给他发了信息,说到处都是女生的尖叫,终于相信了汪苏泷在学生族中真的火;而他却发现在前来听他校招聘讲座的大四学生对汪苏泷的名字却反应平淡,他后来经过场的调研,得出结论:大一大二的学生愿意听汪苏泷,但是大三大四这个年龄段就不怎么听了,“我现在觉得音乐可以用三年一代来区别,五年一代都不够了。”李敬感叹。
对话
许嵩:已经很久没人跟我提周杰伦了
关于“网络手”:没有谁比谁更高端、谁比谁更牛
南都娱乐周刊:你们这一代网络上出来的手跟之前的网络手还是发生了变化的。
许嵩:不同的时代不同的阶段吧,过去成为网络曲感觉很特殊,但现在就算是主流唱片的手也需要通过网络推广,大家都在上网,那个时代已经不在了。
南都娱乐周刊:但网络手总被偏见,你介意大家叫你“网络手”吗?
许嵩:选秀也好、酒吧也好,总有个出道方式,至于别人怎么定义,标签很无所谓,没有谁比谁更高端、谁比谁更牛,我自己做音乐就是两方面:一是自己高兴,二是希望给别人传达一些正面的感动和视听的愉悦。大家认识我的渠道是网络,叫“网络手”也没有什么不妥,对我来说现在签了约做音乐也没有什么不同。
音乐理念:中国人还是更喜欢旋律性的东西
南都娱乐周刊:但不能否认签约对你来说还是有改变的。
许嵩:签约前的两张专辑和签约后的两张专辑都是自己,从创作和方式上没有太多的改变,团队的人都也是我自己去的,做完成品给老板看一下,还是尊重我的整体把握。改变的在于宣传力度。
南都娱乐周刊:你说很喜欢欧美音乐,像Babyface你就提过,你是想做那样的音乐吗?
许嵩:还好吧,上确实华语的赶不上西洋,但我什么都会听一听,我其实听华乐还是比国外音乐多一些,因为,流行音乐虽然是从西方过来的,节奏和方面比我们领先很多,但华乐也有不可撼动的优势:词层面的复杂性是国外的词所不具备的,婉转、韵味深长,有更多拓展的空间,而且我们的音乐跟别人音乐的属性也不一样,中国的听众还是更喜欢旋律性的东西,对于节奏性的东西,可能不是那么感冒,所以你在什么地方做音乐,就要保证接地气,本土性。我虽然研究西洋音乐的,但在作词作曲方面还是遵循自己的内心,没有要去仿装什么风格,想到什么就写什么,有自己的态度最重要,别人好坏评价都是很主观的,没有哪一种音乐高端或者低端,或者哪一个就是主流哪一个就是另类,还是靠成绩说话吧。
目标:我不可能让所有人耐心地听自己的唱片
南都娱乐周刊:你最早被叫做“小周杰伦”,对你来说是高兴还是烦恼?
许嵩:现在这样叫的少一些了。我没有刻意地要怎样啊,别人的评价其实也无所谓。
南都娱乐周刊:坦白说,你觉得自己像他吗?
许嵩:很早期的就真的像,特别是《玫瑰花的葬礼》,就是吊儿郎当地学着唱着玩,80后谁没听过周杰伦啊!但那个状态是个过程,之后渐渐找到自己的感觉,也会渐渐地忘掉这些所谓的起步时候欣赏的人或风格,听得多见得多就不会再陷入所谓模仿的套路。再说周杰伦,我觉得跟我没什么关系了,从第二张第三张唱片开始,已经很久没有人跟我提到过周杰伦了。
南都娱乐周刊:你在音乐上有什么目标吗?
许嵩:就是要不断地去写,别人的赞美一笑而过,批评也一笑而过。比如我在出第一张唱片之前,如果大家都说你没什么个性化,那你就放弃了,放弃了不也就放弃了,但是你坚持了,渐渐地就会找到自己,别人也就会重新认知你,当然这需要时间,但是我其实也没有很急于要证明什么,还是那句话,自己写高兴就行,我就是常常提醒我做音乐不要功利心太重。我不可能让所有人都有心思去耐心地听自己的唱片,特别是当他本身就带着他固有的成见来听你的东西的时候,他就没有心思去了解你了。
无所谓啊,没有任何一个手不会有自己固有的不足,或者别人看来固有的不足,你永远都无法逃脱被评价,而且在我看来,被误解就是艺人工作的一部分,因为你不可能让所有人都理解你,别人也没有那个工夫和义务来理解你,人家只是从你身上选取他需要的东西就行了,得到了就赞美你,得不到就打倒你。
徐良、汪苏泷:我的作品可能就不是质疑者们的菜
关于签约:转入专业领域后会有压力
南都娱乐周刊:决定签约对你而言艰难吗?
徐良:签约对我来说是一个惊喜,做一个能够让自己更贴近梦想的决定,不用犹豫。
汪苏泷:我对音乐的掌控欲很强,但对于一个新人来说,很少会有唱片愿意放手让你去决定整张专辑的走向。但感谢美妙音乐对我的信赖,而且这里有我非常喜欢的前辈艺人,又有非常强大的专业团队,整个签约过程是个非常美妙的决定。
南都娱乐周刊:变成签约,从创作上、到宣传推广上谈谈“好处和难处”。
徐良:签约后,有了自己的音乐团队,在很多专业老师的帮助下可以不断的进步,做出来的作品也比之前趋向成熟。宣传上也会有团队在背后支持,之前做音乐人的时候几乎没有宣传,所以刚开始宣传时有一种不真实的感觉。如果硬要说有什么难处,就是在我的个人层面。在原先的非职业领域内,无论做出怎样的作品,都有一种很强的成就感,因为周围玩音乐的大多都是和我一样是非职业手,所以作品无论给谁听都会得到很好的评价。但是转入专业领域后,会写就变成了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情,作品也会受到专业人士的检视,会有压力。
汪苏泷:以前做音乐更多是兴趣,风格、主题,都由着性子来。但现在将手作为一种职业,做的音乐要求更高,考虑地更多、更全面。在其他方面,反而倒比较轻松,以前总是一个人来做所有的事情,现在我只要把音乐做好,其他的事情,就主要交给来运行就好。
走红状态:大金曲的诞生也是可遇不可求的事
南都娱乐周刊:对于大众而言,你缺少一首真正的大金曲。遗憾吗?
徐良:认同,我明白自己缺少一首或是贪心一点几首真正意义的大金曲,就像张学友、陈奕迅他们当年那样。我想除了继续努力学习和不断创作外,大金曲的诞生有时也是可遇不可求的事。
汪苏泷:曲做到朗朗上口也许是好事情,但并不是我的全部追求。我想更多表达的是音乐本身。我新专辑中的《不可思议》,是一首现场录制的,比较FUNKY风格,可能是比较不会受到国语乐迷喜欢的类型,但所有的乐手老师包括我那天都录得特别开心,因为他们已经好久没再录到这种了。
南都娱乐周刊:红,对你而言是什么呢?
徐良:我没有特别意识到自己红的状态,但当你走在不同的城听到街上在放自己的,或者很多迷一听前奏就会唱,这是开心的。
汪苏泷:红不红就意味着听你音乐的人多不多吧。
关于标签化:周杰伦毕竟影响了一个时代
南都娱乐周刊:你对“网络手”这样的头衔怎么看?尽管你在网络、音乐排行榜上名列前茅,但是,尤其乐坛或者媒体很多人对这个头衔仍戴有色眼镜来看,而且豆瓣的用户可能也会质疑你。
徐良:这本来就是个全民皆网络的时代,无论是大牌还是新人,网络都是毋庸置疑的第一传播平台,所以并不排斥“网络手”。至于可能会遭到豆瓣用户的质疑,这太正常了,我的作品可能就不是他们的菜,这就是场细分后的听众选择。而媒体的态度,我想任何一位乐坛新人刚出来时,都有个被检验的过程。
汪苏泷:曲的风格是可以分类的,但手是无法分类的。每个人的音乐都是不同的,不能用同一种评价来给一批人做标签。任何一种新生事物在初期都会受到这样或那样的看法,就连邓丽君老师在开始也被人说过“靡靡之音”。
南都娱乐周刊:我相信每位手都不愿被人贴标签,但的确有人会觉得你的音乐带有周杰伦的影子,你认同吗?
徐良:周杰伦影响了一个时代,或多或少有他音乐的影子我觉得是可能的,但这绝不是我创作的初衷和目的。其实我非常喜欢日韩音乐,平时最多听的也是这类型的。
汪苏泷:我认真地在做我自己喜欢做的音乐,与大家分享,也乐于见到有各种不同的评价。不过我音乐里的每一个音符、每一个声音都是我最真实的想法
以上摘自 《 元芳,你怎么看?90后互联网音乐界 汪苏泷 徐良 许嵩 三分天下,这才是中国好声音》的日志

㈤ 和喜欢的男孩第一次约会,穿哪个好这俩我都喜欢,就想问男孩一般喜欢哪种风格多一些。一定要加理由哦!

如果你身材高挑,那么不管穿什么都好看。如果你个子一般,就选第二个。

㈥ 有一首歌的歌词是漂亮的姑娘我爱你是新疆风格

罗志祥 - 今天你最漂亮
作词:严云农
作曲:陈炯顺
风希望花能做他的新娘 嫁纱就是花香
爱结束担心的小流浪 在无名指上
坏男孩恋上幸福梦想
我希望有首歌能将永恒为你献唱
你迎着光 微笑绽放
我看见爱情为你不死的模样
花希望美是她的伴娘 今天你最漂亮
从今后我牵挂的风向
永远都一样
风希望花能做他的新娘 嫁纱就是花香
爱结束担心的小流浪 在无名指上
坏男孩恋上幸福梦想
我希望有首歌能将永恒为你献唱
你迎着光 微笑绽放
我看见爱情为你不死的模样
花希望美是她的伴娘 今天你最漂亮
从今后我牵挂的风向
永远都一样
当风将这首歌轻轻唱 我爱你 勿忘

㈦ 有一部外国电影,有关五个坏孩子的……

◆ 片 名:少年特工科迪 / 英文:Agent Cody Banks / 原名:Cody Banks
◆ 导 演:Harald Zwart
◆ 主 演:Frankie Muniz Angie Harmon 希拉里·杜夫(Hilary Duff) Martin Donovan
◆ 类 型:动作(Action) 喜剧(Comedy) 冒险(Adventure) 家庭(Family)

◆ 国家地区:美国 ◆ 语 言:English
◆ 发行公司:米高梅(MGM) ◆ 首映日期:2003年3月14日
◆ 制作公司:米高梅(MGM) ◆ 制作成本:$28 + $0 (单位:百万美元)
◆ 本站评分: ◆ 首映票房:$14,064,317.00 (单位:美元)
◆ MPAA定级:PG 级 ◆ 全美票房:$47,938,330.00 (单位:美元)
◆ 片 长:110 分钟 ◆ 海外票房:$10,900,000.00 (单位:美元)
◆ 官方网站:http://www.mgm.com/agentcodybanks

对于他的家庭和朋友来说,科迪·班克斯(弗兰奇·莫尼兹饰)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少年。他喜欢玩滑板,讨厌数学,并且和所有同龄男孩子一样,在喜欢的漂亮女孩面前显得份外笨拙。但其实科迪拥有一个天大的秘密:他是受过中央情报局训练的职业小特工!

可以说,科迪拥有所有男孩梦想的那种生活:可以像特技演员一样飞速飙车,可以拥有各种各样精良的先进小武器,而引领他加入这个阵营的导师洛妮卡(安吉·哈蒙饰)是个火辣辣的性感女郎。但当科迪兴奋地接到平生第一件任务时,他发现事情远没有想象中那么轻松——他必须克服自己的羞怯去接近学校里最受欢迎的女孩娜塔丽(希拉里·杜夫饰),中情局怀疑娜塔丽的科学家父亲在秘密的研究一种足以毁灭整个星球的先进武器。

为了拯救全人类,科迪需要动用他的一切所学和自己的聪明才智,来阻止这项疯狂的恐怖计划。当然还有,追到让自己坠入情网的女孩——娜塔丽!

[小号007,实现儿时梦想]

制片人之一的迪兰·赛勒斯(Dylan Sellers)表示自己从一开始就被这个影片的独特创意所吸引,他说:“最吸引我的一点是,影片的主人公虽然是一个小孩子,却是一个接受过美国最高情报机关严格训练的秘密特工,而并非是什么其他虚构的不知名情报机关(暗示与《特工小子》系列的不同)。这是一个我以前从未见到过的想法。”而当他听到本片主演弗兰奇·莫尼兹很早就对此剧本感兴趣,就更加坚定了他排摄这样一部电影的决心。

而另一位制片人尼克更是对本片的受欢迎充满信心。他说:“每一个人在年轻的时候都会拥有一个称为秘密特工的梦想。所以我们每一个人的内心都渴望融入这部电影,幻想成为主角,打倒坏蛋拯救世界。而当这个普普通通的男孩科迪最终完成了这一切,所有观看的人都一定有梦想实现般的快乐。”

在与米高梅公司接洽后,米高梅立刻表现出强烈的兴趣,认为这将是一个非常看好的题材。双方在影片还未拍摄完成时候,就已经计划要把“科迪·班克斯”这个题材当作另一个小号的“詹姆斯·邦德”来培养了。

的确,无论是硬件——飞车、雪地追踪、精良先进的各种武器设备的展示,还是软件——邪恶的组织、拯救国家、抱得美人归,本片都与《007》系列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只不过故事的主人公变成了一个英俊少年。

[诙谐导演+精彩演员]

本片的卖点,除了以上这些,还有它自己的独特诙谐的风格。导演哈洛德·兹瓦特善于表现自己欧洲导演的独特黑色幽默和搞笑技巧,这一点从他的上一部影片《麦克库之夜》当中就已经很好的表现出来。

主演弗兰奇·莫尼兹将这部电影当作自己事业一次飞跃的机会,一次新的尝试。“我认为这个角色真的很酷,我从来没有拍摄动作片的经验。我看了马特·达蒙的《波恩的身份》,感到当个特工真的很有面子,所以我就来了。帮助女孩子,拯救世界,精致的跑车和武器,这一切都太棒了。”

今年17岁的莫尼兹8岁起就开始接触舞台剧,他主演的电视系列喜剧《Malcolm in the Middle》曾为他赢得一次艾美奖提名和两次金球奖提名。电影方面,他的作品包括《家有跳狗》(My Dog Skip)、《超级大骗子》和《狂野的青春》(Deuces Wild)等,是前途颇为看好的新人之一。影片开拍前有报道说,米高梅为请到莫尼兹为他开出了200万美元的天价,这条新闻一经披露,立刻轰动一时,莫尼兹是否值得如此大手笔、莫尼兹会成为下一个范·迪索吗之类的疑问层出不穷,这个答案相信很快就会揭晓。

女主角的人选,其实是制片人迪兰的8岁女儿娜塔丽决定的,是她向自己的父亲推荐了希拉里·杜夫。为了表彰女儿的功劳,女主角的名字被改成了现在的娜塔丽。希拉里·杜夫,是迪斯尼频道的王牌电视剧《Lizzie McGuire》的女主角Lizzie,在美国属于家喻户晓的少女明星,接下来她还将主演《Lizzie McGuire》电影版。

[评价一般 前景不错]

与制片、发行方面的乐观不同,各主要专栏影评家对本片的评价并不是很高,认为缺乏想象力与激情,拼凑各类间谍题材,尤其让人想起《特工小子》、《007》两个先前的系列。只有《综艺》杂志表示本片是一部近期难得的适合青少年观看的充满趣味的影片。

但是投资2000万美金的“小间谍”,在相对平静的3月档期,应该还是具有相当竞争力,并且受众范围非常大,应该说收回成本甚至小小盈利一笔,都不会太过困难。而它的续集,在那个时候也是可以预期的。

片名:Agent Cody Banks 2: Destination London
译名:少年特工科迪2:目标伦敦
导演:凯文·艾伦 Kevin Allen
主演:弗兰奇·莫尼兹 Frankie Muniz
安东尼·安德森 Anthony Anderson
汉娜·斯皮尔里特 Hannah Spearritt
丹尼尔·罗巴克 Daniel Roebuck
类型:动作/喜剧/家庭/冒险/侦探
级别:PG(暴力动作/粗鲁幽默)
发行:米高梅影业 MGM Pictures
映期:2004年3月12日
官方网站:http:// www.agentcodybanks2.com

◆剧情◆

少年特工科迪又回来了!

继第一部中由邪恶势力手中拯救世界之后,科迪·班克斯(弗兰奇·莫尼兹饰)又开始了新的征程。这次由于一名中情局资深特工的突然变节,窃取了一份绝密图纸并逃往雾都伦敦,致使国家利益再次受到威胁。科迪临危受命秘密前往伦敦力图完璧归赵。

抵达伦敦的科迪以一名学生的身份隐身于一所音乐寄宿学校当中。在绝密图纸被卖给意图控制世界的邪恶魁首之前将其拦截是不得已的选择。如此重任之下,科迪必须严密守护着自己的真实身份,逐步接近嫌疑人的藏身之处,追踪所指目标,甚至要日臻完善自己的小提琴演奏技术以免引起同学们的怀疑。全新的目标,高潮迭起的喜剧动作,激动人心的追逐场面,再加上满口搞笑的德里克(安东尼·安德森饰)以及同路人艾米丽(汉娜·斯皮尔里特饰)的遭遇,少年特工面临的挑战一点都不比詹姆斯•邦德的少。

--------------------------------------------------------------------------------

◆第一感觉:狐尾续貂?◆

2003年3月,米高梅影业成功地推出了少年间谍类搞笑片《少年特工科迪》。这部以一个深藏不露的少年特工那拯救世界与英雄美人的俗套经历为主旨,夹杂着爆笑与荒诞不经的意外,直至雪地追踪精良武器展示等辅料的补充,成效斐然。2500万美元的最终投入,近4500万美元的票房产出,使诸位制片人心猿意马,终有续片诞生的最直接原因。

抛去第一部的影响力,各位精明于计算的出资人似乎并不理会墨守成规的代价。所以仅仅是在第一部的基础上追加了100万美元的预算。此外所做的工作是丰富了的爆料剧本,增补了的适合各种年龄人欣赏的动作镜头,在肢体喜剧表现方面也确实有了长足的进步。而对于那些被第一部感染过的影迷们有理由对之寄予热切的期待。

从2003年6月13日的开拍,直至同年8月8日的初步完成,短短两个月的功效任谁都会对影片质量产生怀疑。而且《少年特工科迪》中的那个善于展示自己独特黑色幽默和搞笑技巧的导演哈洛德·兹瓦特也退出了续片制作。兹瓦特的解释是无法与制作公司在拍摄预算上达成共识,区区100万美元的追加投入完全束缚住了他创新思维与制作激情,“制作公司对收益的关切显而易见,这也就是为什么商业运作与制作思路有时会难以相互包容的主要原因,对我来说最好的方式就是放弃。”兹瓦特就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所以也就成全了名不见经传的威尔士导演凯文·艾伦。

--------------------------------------------------------------------------------

◆第一视角:组合搭档◆

或许希拉里·杜夫与安吉·哈蒙(首部中的两位主演)都可以被忍痛割爱,但无论如何弗兰奇·莫尼兹的地位是绝对不可取代的。来自美国新泽西州的18岁少年弗兰奇出道时尚不满10岁,数十部影视作品的成绩单,与苏菲·玛索等大牌的合作经历,乃至包括一次艾美奖和两次金球奖提名在内的十数次荣誉历程,都使仅以年龄品评个人是非的观点变得那么不可信。《少年特工科迪》是依靠动作片的魅力吸引了弗兰奇的加盟,而续集则充斥着再接再厉的味道。灵动飘逸是少年的天性,酷爱高尔夫与篮球的弗兰奇更是动作片的推崇者,5岁时是爷爷给了他高尔夫的灵感,“科迪”则实现了一个少年人的梦幻之旅。

美国家喻户晓的少女明星希拉里·杜夫的退出对美国影迷来说有种患得患失的感觉,幸好替补人选选中了同样青春靓丽的汉娜·斯皮尔里特,总算有所弥补。金发碧眼、秀丽出众的汉娜原本痴迷于体育运动,12岁时突然开始对演戏再见钟情,不懈的努力加上外在的条件使其顺利进入了演艺圈。此外,汉娜还是美国“Sclub7”音乐组合中的一员,甜美的声线又是一种锦上添花。

德里克的扮演者是34岁的黑人演员安东尼·安德森,身高178cm、两个孩子的父亲的身份使他看起来表里如一的憨厚可爱,《一个头两个大》、《惊声尖叫3》、《理发店》以至李连杰的《致命摇篮2》中都有安德森的手笔表现,这么有特点的演员确实有种使人过目不忘的意思,也起到了某种搭配的作用。

--------------------------------------------------------------------------------

◆点评◆

《少年特工科迪》上映时,各影评人士对其一直保持着低调,都感觉如此一部东拼西凑出来的间谍烂片毫无市场可言。票房是硬道理说明影评人的影响不大,因此也更增加的制片人的信心。《目标伦敦》是乘胜追击的产物,收回成本问题不大,再有突破就不大可能,这要完全取决于主演们的表现。

调换女主角是“007系列”的传统,本片也有意无意中发扬了这种传统,不过希拉里·杜夫的影响依旧,这也是最让影迷接受不了的事实,而对汉娜则是一种考验。

㈧ 请问一下alexander mcqueen的设计是以什么风格为主

。。我是不知道你指的明确是什么。。我知道的麦昆的风格是一直都在变的。
(原谅我的语言匮乏和我其实只是怀着热情来答题根本也不是细致了解过的- -会混淆。。。。)
好像是05年有一场宫廷风的,但是麦昆绝对是升华后的表现,而且这一年麦昆要表达的东西似乎很多,主题非常多。
应该是07年有一场是已黑色为底以银饰图样做花纹的冬秋季款,是很优雅的一次。
08年前在GIVENCHY当设计师时的风格还算是保守的,有类似于bubbery的格子还有呢子衣等,也算是麦昆众多设计中最温柔的一群了。
(虽然我知道用温柔和优雅这两个形容词来形容麦昆很奇怪。。不过相比较而言就是这样啦0 0)
09年开始,在我看来就是麦昆的开始啦!~
09年秋冬是黑白色调外加红色点缀的小丑型,围绕一个垃圾场,背景音乐是那种节奏式的,可以用摩登来形容吧。。。。。
10年秋冬款又是宫廷风,有日本和服元素加上麦昆独到的裁剪(这期没有背景音乐0-0)。
10年春夏款开始动用大自然元素,还有透明的布料之类的。。。
11年春夏是最后的了。。。高跟鞋出来了。。依旧是大自然元素只不过由野兽变为昆虫,更添鬼魅之气。

其实我不晓得你在问什么,麦昆的主题很多,设计风格也一直在变。
麦昆自己都不觉得自己设计的东西是性感,我就不说了。
如果一定要规定一个,就是对一种风格的毫不畏惧的诠释。
我只是凭着突然看到有人在问关于麦昆的问题特别激动就跑上来说了一大摊。。。肯定不是楼主要的答案不过。。。求勾搭><,,,
啊对了。如果你问的是ALEXANDERMCQUEEN这个牌子的设计而不是麦昆本人的设计那就请无视我吧。。对于新上任的设计师我不抱一点好感。。

㈨ 许嵩的《坏孩子》作曲背景

额,不要瞎想了,没有什么背景,只是自己来了情绪写下的这首歌...如果什么歌都有背景的话,那许嵩该谈了多少次恋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