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万历十五年》为什么让高育良如此热爱

《万历十五年》的作者黄仁宇的生平经历。黄仁宇先生的父亲黄震白曾加入同盟会当基金成员,但并不是核心人物。黄仁宇早年在家乡生活,在长沙市第一中学毕业后,1936年入读南开大学电机工程系(1936年~1938年)。抗战时期弃笔从戎,在中国远征军当兵。后来来到美国学习历史。

从他的身份和经历,可以看出来他对于国民党官场关系与传统管理那一套相当熟悉,可以说他本身就是民国历史的一部分。而他的作品又不是简简单单用理论做研究,而是用自己的经历去书写历史。历史其实很依赖研究者对于社会阅历,黄仁宇先生的阅历足够丰富,但黄仁宇的作品估计有种从历史角度反思国民党失败的历史吧!高育良书记也是精通官场的一个老油条,最后怎么能不失败?

大部分读《万历十五年》的人多半不是明史研究者,黄仁宇把中国传统社会晚期的结构比喻成 “潜水艇三明治”,上面是一块长面包,大而无当,乃文官集团;下面也是一块长面包,也没有有效组织,乃成千上万的农民。而基本的组织原则,即尊卑男女老幼,没有一个涉及经济及法治和人权。高育良书记代表的就是上面的文官,是一个有学识的学者,又是一个纯粹意义上的官僚。

我猜高育良书记对《万历十五年》里面最爱的人物一定是申时行,申时行打太极,揣摩上意,和稀泥都是一流的。高育良书记这些方面也是手段奇高,申时行喜欢用儒家那一套打太极,高育良则是用喜欢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法打太极。这时候,总会想到一句话“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但又不是简单的重复”。申时行在明代尚且没有一个很好的结局,高育良书记面对的是21世纪的新时代,所以高书记失败也是毫无疑问的。毕竟,我们的党不是旧官僚,党员也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老官僚岂能长久?

其实不仅仅高书记爱《万历十五年》,看到很多人也谈过《万历十五年》,比较有名气的诸如王小波,商传(明史研究会会长)等等。

《人民的名义》最精彩最有深意的地方就是用了春秋笔法,将《万历十五年》这本书作为一个分支线索呈现了出来,来为“高玉良”这类人背书!

剧中有意穿插并多次强调这本书,仿佛是在试图告诉观众,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

历史就像一副棋盘,每个棋子都能在其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

大明朝有老阁老严嵩,小阁老严世番,汉东省就有老书记赵立春,公子赵瑞龙;大明朝封疆大吏胡宗宪是严阁老的门生(可以参看芒果台10年前另一部遭遇了滑铁卢的大剧《大明王朝1566》,评分依然是国产剧TOP2,比该剧更好看咯!),汉东省GDP书记李达康也是赵老书记的秘书;大明朝首辅申时行是个和事佬,汉东省区长孙连成喜欢看星星;大明朝有青天老爷海瑞为百姓沉冤昭雪,汉东省也有廉政模范易学习帮群众脱贫致富。

㈡ 只有我喜欢高育良吗(

反正我是不喜欢他

㈢ 如何评价高育良的扮演者张志坚

演技相当到位,而且非常有自己的表演风格。我觉得除了祁同伟之外,高玉良的扮演者是日本剧最大的亮点。

㈣ 高育良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

东窗事发后,侯亮平难以置信的看着这位他一直以来当作榜样的恩师竟然做出如此荒唐的事情:隐瞒和吴老师离婚,并且早已和高小凤结婚。
于是发生了一段很有意思的对话:
侯亮平:“难道您看不出来高小凤是一个圈套吗?她对明史的了解又怎及得上吴老师?”
高育亮:“你吴老师她再了解,可是她已经老了啊!江山代有才人出!”
是啊,纵然年轻时作为汉东政法大学校花的吴老师也难敌那一个个青春靓丽的小姑娘。高小凤身上的年轻活力正是自己渐渐失去同时渴望拥有的,在她的面前,自己是如此的伟岸和被需要,高小凤的出现充分填补了高育良的中年危机空虚和满足了作为一个成功男士的所谓的自尊心。
即使在和赵瑞龙等人同流合污之后,他依然保持着理性,他太明白官场的是是非非,以打太极的方式,保留自己的处事风格,后来悬崖勒马却为时已晚。
高育良的腐败不为权不为钱,是为了自己的生活。

㈤ 高育良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

李达康是为了出政绩奋不顾身的人物。高玉良是为了搞权利不顾政绩的人物。陈岩石是为了人民利益抛家舍业的人物。

㈥ 如何认识《人民的名义》中的高育良

高育良一直努力营造的是自己清正廉洁、刚正不阿的形象,但这种形象是刻意制造出来的。比如他跟妻子离婚却对外装作很恩爱,比如陈清泉学英语被抓他破口大骂,甚至跟自己一条船上的祁同伟说起话来也是正气凛然一套一套的……

㈦ 如何评价高育良

放到现实体制中来,高育良这类人不是一个好官,也不能说是个坏官。其实做官做到这个地步已经很难以好坏来简单区分了,没有哪个省部级甚至厅局级官员敢拍着胸说没做过一件对不起人民和党的事,没做过到不了这个位置。至于为什么懂得人自然懂,不懂也不便多说。

㈧ 高育良为什么喜欢读万历十五年

先介绍下万历十五年,是是史学家黄仁宇先生写的一本书,介绍在张居正死后无人能制止万历皇帝张居正的改革人亡政息,万历皇帝想立郑贵妃所生爱子朱常洵为太子却被文官集团全体抵制而告终万历在愤懑交加之下,20余年不上朝企图以此威胁文官集团但在万历时期文官集已经行成了稳定的内阁制度皇帝不上朝政府机构照样正常运行。这给了高育良错误的感悟。高育良自己励精图治的工作出了成效,可在自己下台后却照样是人走政息(张居正死后他的改革被废止,还被抄家),自己要是有所作为却会被整个官场抵制(万历想立朱常洵为太子却被满朝官员抵制)高育良在这样错误的感悟下堕落。却不知现在不是封建王朝。

㈨ 人民的名义中高育良为什么不能当省长

没说不能当。没有意外的话,专职副书记接班省长,是正常的流程。只是高玉良没等到那个时候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