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幽语言风格
1. 语言风格有哪些
汉语的语言风格和英语的语言风格是很不一样。英语用词简朴(汉语用词华丽)、英语是写实语言(汉
语是写意语言)、英语句子偏长(汉语句子偏短)、英语语法偏详细工整(汉语语法偏省略)、英语里
虚词多(汉语里虚词少)、英语里尽量用“借用词”表达新概念(汉语里则尽量用“组合词”表达新概
念)、英语里尽量用系动词加介词等静态词表达(汉语里则偏向于用动态的行为动词表达)、英语里尽
量用疑问句表达客气的请求(汉语里多用陈述句前面加“请”字表达客气的请求)等等,这些语言特征
在快步英语里叫做英语的“十大语言风格”。不了解英语的这些语言风格特征,你就不知道英语长的是
语的砖头来盖汉语的房子”,用英语单词说汉语,并且在使用英语时会出很多别扭和笑话。
不同的语言有不同的表达习惯,要想做到客气和不误解,光语气和气还不够,还要了解对方的语言习惯
。比如英语多用“疑问句”的方式表示客气,而汉语多用陈述句前加“请”字表示客气,比如汉语说“
请喝茶”,英语则说成“Would you like a cup of
tea?”,如果用陈述句对外国人说“Please have acup oftea.”,就是在命令他喝茶,不喝不行。外国人到中国人家做客时,中国人总是用汉语的方式说
“请坐、请喝水、请吃饭、请再吃个水果、请再坐一会儿……”等等
2. 10种常见的诗歌语言风格
1、平实质朴:其特点是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陈述,或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如李煜的“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2、含蓄隽永:诗歌最富有灵气,诗的灵气在于隽永,在于“字短情长”,字里行间总是留着启人联想、开人悟性的“空白”。
3、清新雅致:其特点是用语新颖别致,不落俗套,给人一种清新美的愉悦。如杨万里的“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4、绚丽飘逸:如李白的“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5、简洁明快:其特点是语言简练利落、洗练、浅显、明白如话、不加修饰。如贾岛的“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6、雄浑壮丽:其特点是骨力挺健,气壮山河。王之涣的“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7、粗犷豪放:李白是豪放风格之集大成者,情感激荡,格调昂扬,想象奇特,夸张出格,是李白豪放诗风的特点。“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8、沉郁顿挫:沉郁就是指情感的浑厚、浓郁、忧愤、蕴藉。
9、悲壮慷慨:大凡诗人,慨叹风云变幻之疾,痛惜韶光流逝之速,目击人民灾难之重,身受命运坎坷之苦,郁积壮志未酬之愤,而忧心忡忡、慷慨悲歌者,均以悲慨目之。
10、缠绵哀怨:诗作婉曲,感情细腻。李清照的“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3. 什么是语言风格
语言风格
语言风格是抄指人们在进袭行交往时,根据不同的交际场合、目的、任务及交际者的秉性和素质而采用的不同的语言素材和方式。可分四类:日常口语体风格、应用文体风格、艺术文体风格和个人的语言风格,各类风格都有自己独特的一套词汇、语法、语音和修辞手段等风格要素。儿童对这方面能力的获得有赖于思维的发展及对旁人运用语言的观察。
中文名
语言风格
外文名
language style
分类
婉约、豪放
风格分类
名家分类
古代作家:
豪放:苏轼、辛弃疾婉约:柳永、姜夔、李清照
隽永:李煜、刘禹锡自然:谢朓、谢灵运
清新飘逸:李白沉郁顿挫:杜甫 清浅通俗:白居易
雄浑悲壮:屈原淡远闲静:陶渊明豪放磅礴:曹操
深奥险怪:韩愈恬淡优美:王维雄壮豪迈:王昌龄
旷达俊爽:杜牧秾丽朦胧:李商隐幽峭冷艳:李贺
现代作家:
鲁迅—冷峻,孙犁—朴实,赵树理—通俗,朱自清—高雅
派别分类
浪漫主义:善于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夸张手法,语言热情奔放,想象瑰丽神奇。
现实主义:注重按照生活本来的样子精确细腻地描写想象。
豪放派:气势豪放,意境雄浑
婉约派:语言清丽含蓄,抒情婉转缠绵。
4. 描述意境和语言风格、特色的词语有哪些帮帮忙。
壮观,雄浑 迷离 幽婉 绮丽 华美 伤感 意境:深远,幽远,雄浑,孤寂,清幽,凄厉,忧郁,壮丽
语言风格:犀利,简洁,辞藻华丽,平实,明快,含蓄,晦涩
5. 清幽、清新、清雅与清丽有什么不同
清幽指幽静而秀丽 多用来形容环境之清朗 宁静 暗含与心境结合的孤寂伤感之意
清新指清爽和新鲜 用于:1 形容空气等微观或宏观的环境因素 2 形容感性方面对于一个人或一群人的气质,外貌等因素的感觉 3中国古典诗词语言风格 三曹建安的风格 竹林七贤的风格等等 皆可用清新形容
清雅 指清新而脱俗 雅致而高洁 我认为清雅里有包含清新的韵味 清雅多指一个人或一些人的气质外貌给人的感觉 也可指诗词歌赋的风格 如婉约派的作品可用温婉清雅来形容 一般作定语
下面说清丽
1.清新华美。 晋·陆机 《文赋》:“或藻思绮合,清丽千眠,炳若缛绣,凄若繁弦。” 《旧唐书·文苑传下·吴通玄》:“ 通玄应文词清丽,登乙第。” 王闿运 《湘绮楼论唐诗》:“ 陈隋靡习, 太宗已以清丽振之矣。”
2.声音清亮。旧题唐·柳宗元 《龙城录·明皇梦游广寒宫》:“又听音乐嘈杂,亦甚清丽。” 宋·柳永 《少年游》词之五:“文谈闲雅,歌喉清丽,举措好精神。”
3.清秀美丽。《北齐书·文苑传·祖鸿勋》:“其处闲远,水石清丽。” 宋·苏轼 《与杨元素书》之一:“人物丰盛,池舘清丽,足供啸咏之乐。” 清·龚自珍 《湘月·壬申夏》词:“天风吹我,堕湖山一角,果然清丽。” 茅盾 《子夜》二:“这样清丽秀媚的‘ 吴少奶奶 ’,在他还是第一次看到。”
总结起来 清幽一般是没有用来形容人和文学作品风格的
而剩下的三个皆可
语言是随着人们的用语习惯而改变的 上述内容如有差错 还请见谅
6. 胡适的语言风格是什么
胡适的语言风格归纳为他的八不主义和三白看法
早在民国六年一月,他即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提出当时文学的八个主张,也就是后来的八不主义:
一、不做言之无物的文字;
二、不做无病呻吟的文字;
三、不用典;
四、不用套语烂调;
五、不重对偶,文须废骈,诗须废律;
六、不做不合文法的文字;
七、不摹仿古人;
八、不避俗话俗字。
胡适主张使用“白话”做为文学语言改革的基础,对于白话,他的看法是:
一、白话的“白”是戏台上“说白”的白,是俗语“土白”的白,故白话即是俗话。
二、白话的“白”是“清白”的白,是“明白”的白,白话但须要“明白如话”,不妨夹几个文言的字眼。
三、白话的“白”是“黑白”的白,白话便是干干净净没有堆砌涂饰的话,也不妨夹入几个明白易晓的文言字眼。
7. 描述意境和语言风格,特色的词语有哪些
语言风格常用术语例析
1、平实质朴、朴素自然
其特点是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陈述,或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语言力求平淡,不追求词藻的华丽,显现出质朴无华的特点,但于平淡中蕴含着深意.如贾岛的《访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全篇4句20字,毫无难解之处.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陶渊明《饮酒》)
2、含蓄隽永、含蓄委婉
诗歌最富有灵气,诗的灵气在于隽永,在于“字短情长”,字里行间总是留着启人联想、开人悟性的“空白”.含有深意,藏而不露.这种风格往往不把意思直接说出来,而是藏在形象中,让读者自己展开想象,思而得之.多用象征、双关等手法.如李商隐的《雨夜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天各一方的夫妻间挂念问候,其时其境其情,归家团聚作长夜之谈的憧憬,统统显于言外,隐于空白.如"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眉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朱庆馀《闺意献张水部》)
3、清新明丽、清新雅致
这种风格往往用清丽的语言来营造优美的意境,表达怡然喜悦的感情.其艺术境界多如大雨过后的清清柳色、荷叶上颤动着的晶莹水珠."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周邦彦《苏幕遮》).如杨万里的“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小池》).用语新颖别致,不落俗套,给人一种清新美的愉悦.
4、形象生动
诗歌的语言往往以其生动形象而感人至深.如苏轼的“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赤壁怀古》),既是诗又是画,有形有声有色地展现了赤壁的壮丽景色,气势雄伟,境界开阔.语言活灵活现,具体形象,包括①人物语言个性化,言如其人;②描写逼真,绘声绘色,惟妙惟肖;③运用多种辞格,新鲜活泼;④注意词语选用,注意句式变换.
5、绚丽飘逸
如“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的诗大都写得色彩缤纷、景象绮丽、变幻莫测,这是绚丽飘逸之美.
6、婉约细腻
这种风格往往体现出"曲、细、柔"的特点,曲径通幽,情调缠绵,表达感情细如抽丝.如,"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
7、幽默讽刺
在诗中多指诙谐、风趣或辛辣的笔调和趣味.运用夸张、反语、仿词、双关等手段,突出事物特征,揭露事物本质,富于讽刺意义,增强批判性和说服力,令人轻松愉快,忍俊不禁.如,"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章碣《焚书坑》)
8. 散文有哪些语言风格
1、散文语言要求精练准确、朴素自然、清新明快、亲切感人。
2、不同作家有不同语言风格特点,如有的粗犷,有的细腻,有的豪放,有的婉约。
如冰心的柔美隽丽,朱自清的绵密醇厚,叶圣陶的清淡平实,徐志摩的繁复浓丽,巴金的热情坦诚,孙犁的真中显美,汪曾祺的融奇崛于平淡,余光中的雅致端丽,周涛的气势磅礴……
3、语言风格的不同,是由作家的美学追求、艺术个性不同造成的。周作人的散文语言舒缓、自然、冲淡、隽永,这与他的处世哲学、生活趣味有关。徐志摩的散文语言华丽、繁复、奔放、自由,无疑是他张扬性格和诗人气质的反映。
拓展资料
谈谈散文形式创造的特点。
其一,在叙述方式上,散文对事物的反映都从作者的主观感受出发,以个人抒情为主。虽然也使用记叙、议论等叙述方式,但又无不融合着作者的感情,常常是将抒情、记叙、议论熔于一炉,形成一种夹叙夹议的笔法,读起来使人犹如走进作者敞开的心灵,聆听其倾诉衷情,备感亲切。
其二,在艺术表现上,散文虽不像小说、诗歌、戏剧那样有特定的要求,但也需要相当的“机智”。有人曾将散文的艺术表现比喻为“用奇兵”——出奇制胜,以少胜多。散文在艺术表现上的出奇制胜、以少胜多的“机智”,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细处落笔,小中见大。
读散文,我们常常看到作者对事物的体察与描写总是那么精细入微。作者善于抓住最富特色、足以寄寓自己思想感情的细部,寥寥几笔,便能写出十分丰富与复杂的内容,或个人情思,或人物风貌,或山水美景,或环境气氛,让人“能于极小中独见其大”。
例如朱自清的《背影》,其中对父亲过铁道、上下月台买橘子情景的描写,如同展现在我们眼前的电影特写镜头的慢动作,那么细致,那么清晰,无限的父爱以及作者对这父爱的深刻感悟,尽在其中了。二是侧面暗示。短小的散文,采取侧面的、暗示的写法,往往要比采取正面的平铺直叙,其艺术效果更佳。
这不仅能为我们提供一个新颖的视角,而且能更大限度地发挥我们的想像力,从而更进一步拓宽和丰富散文描写的境界。如老舍的《小麻雀》,就带有很深刻的暗示性。作者对于社会人生的感悟,渗透在对小麻雀的描写里。
“它被人毁坏了,可是还想依靠人,多么可怜!”“因为那小猫出世也才有四个来月,还没捉住过大老鼠,大概还不曾学会杀生,只是把小鸟衔来玩玩罢了。”“它不预备反抗了,可是并非全无勇气,因为它敢在猫的面前一动也不动呢。”字里行间充满作者对于被毁坏和凌辱的弱小者的同情,并寄寓着对弱小者能以抗争求生存的期望,同时还蕴含着一些发人深思的人生哲理
。不过,读这类暗示的写法的作品,一定要注意根据作品的实际,认真地、仔细地思索体味,切忌牵强附会地去“发掘”作品的“言外之意”“象外之味”,以免造成误读。
其三,在结构和行文上,散文所追求的是一种“自然之节奏”。那意态,的确有点像“散步”,似“闲谈”,如“行云流水”。它所以能达到这种境界,主要是由于作者对所写的材料十分熟悉,胸有成竹,能够为散文设计出最佳的结构蓝图;同时又具有娴熟的表现技巧,能轻松自如地使那结构蓝图实现。具体情况又各自不同。
就结构而言,有的比较讲求章法,精心布局,形式显得缜密、谨严,读者很容易掌握其脉络、层次,如朱自清的《春》,杨朔的《荔枝蜜》等等;有的只是围绕一个中心,牵住一条线索组织材料,控制思路,形式比较松散、自由,但脉络、层次也清晰可辨。
如肖乾的《枣核》,张洁的《挖荠菜》等等;还有的,只是抒写一种心境或情绪,错综变化,全凭主观感情的暗中控制,因而在形式上显得更加随意,似乎无迹可求,如田晓菲的《十三岁的际遇》。就文体而言,散文的美,不只在一般意义上的语言文字的精练和优美,而更在那由作者个性同语言美质所共同融合成的特殊的文调。
读散文,应留心:作者怎样在正确使用语言文字的前提下去积极修辞,灵活地结构和安排语句,使语言产生特殊的审美效应。我们留心这一切,归根结蒂还是为了更深细地体味出作品内含的情、理、意、味,即作者对人生或自然的特殊感悟。
9. 什么是语言风格
语言风格
语言风格是指人们在进行交往时,根据不同的交际场合、目的、任务及交际者的秉性和素质而采用的不同的语言素材和方式。可分四类:日常口语体风格、应用文体风格、艺术文体风格和个人的语言风格,各类风格都有自己独特的一套词汇、语法、语音和修辞手段等风格要素。儿童对这方面能力的获得有赖于思维的发展及对旁人运用语言的观察。
风格分类举例
古代作家:
豪放:苏轼、辛弃 疾;婉约:柳永、姜夔、李清照
隽永:李煜、刘禹锡;自然:谢朓、谢灵运
清新飘逸:李白;沉郁顿挫:杜甫;清浅通俗:白居易
雄浑悲壮:屈原;淡远闲静:陶渊明;豪放磅礴:曹操
深奥险怪:韩愈;恬淡优美:王维;雄壮豪迈:王昌龄
旷达俊爽:杜牧;秾丽朦胧:李商隐;幽峭冷艳:李贺
现代作家:
鲁迅—冷峻,孙犁—朴实,赵树理—通俗,朱自清—高雅
派别分类
浪漫主义:善于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夸张手法,语言热情奔放,想象瑰丽神奇。
现实主义:注重按照生活本来的样子精确细腻地描写想象。
豪放派:气势豪放,意境雄浑
婉约派:语言清丽含蓄,抒情婉转缠绵。
题材分类
宫廷诗:缠绵宛转
田园诗:恬淡宁谧
山水诗:清新优美
边塞诗:悲凉慷慨
讽喻诗:沉郁激愤
咏史诗:雄浑壮阔
怀古诗:幽深绵长
送别诗:意蕴深远
详见 网络。
10. 常见的语言风格有哪些
常见的语言风格
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清新淡雅平淡自然 明快浅显 辞藻华丽 委婉含蓄 简洁洗练 沉郁顿挫 浑厚雄壮多用口语明白如话、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笔调婉约……
具体解说:
清新:其特点是用语新颖,不落俗套。清新一般是用在写景诗中,一般诗风比较亮丽,语言比较通俗,比喻新颖独到,包含着作者的喜悦之情。清新之风常见于大部分山水田园诗人,陶潜的诗特点主要在平淡,有时候也不乏清新,而王维,孟浩然的诗则相对比较清新。
平淡:平淡不同于平庸与淡而无味,是深厚的感情和丰富的思想用朴素的语言说出,富有情味的,所以说往往平淡而有思致。平淡又称质朴,其特点是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叙述,全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又平易近人。平淡不等于简陋和寒伧,它是用语上的返璞归真,体现了诗人的真功夫。平淡首推陶渊明。
绚丽:其特点是有富丽的词藻、绚烂的色彩,奇幻的情思。如李商隐的诗。李商隐的诗歌不但绚丽,而且朦胧晦涩,李贺的诗也比较绚丽乃至于奇丽,比如《钱塘湖春行》: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春燕琢春泥。
明快:其特点是直接的,明朗的,爽快的,泼辣的,往往是斩钉截铁,不绕弯子,一语道破,一语中的。
简洁又表述为洗炼(练):语言简练利落。 明白如话:不雕塑饰,不加修饰。
含蓄:其特点是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叙述,而是曲曲折折的倾诉,言在此而意在彼,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如杜牧的绝句,李清照后期的词。
自然:即不加雕饰的率真朴素的语言,多用口语,较少炼字,读来平白如话,自然生动,韵味无穷。如李白诗歌的语言,被誉为“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例如“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把酒问月》)“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古朗月行》)都是脍炙人口的名句。
雄浑:雄壮、强健、浑厚等,这一般是用在诸如杜甫、辛弃疾、陆游等人的身上。
还有沉郁顿挫、苍凉、低沉、苍劲、舒缓、悲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