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音语言风格
❶ 各国语言语音的特点
我感觉:
美语非常口语化,感觉听起来很轻松,不会紧张,给人一种亲切感!听起来像是在聊天!
英语非常的正式,庄重,官方用的语言嘛,有威严感,很高雅,说起来有一种非常棒的感觉,就像一位女士突然穿起高跟鞋的那种高度感,如果英语非常纯正的话,听起来是一种享受!
嘿嘿....
个人浅见!
❷ 播音的语言特点是什么该如何理解
播音语言特点以广播电视的性质、任务为根本,以国情为土壤,以民族文化为背景,以历史经验和传播规律为源泉,以提高语言的传播质量为目标。
广播播音:以声传情,声情并茂,悦耳动听。
电视播音:声画和谐,形神兼备,赏心悦目。
播音语言特点,可以概括为“三性”和“三感”。
一、规范性:语言规范、清晰顺畅
规范性是指语音(声、韵、调)、词汇、语法、修辞、语调、语流,都要符合普通话的要求,遵从普通话的规范。
《普通话水平测试》的规定,只是最基本的标准。
规范,是全社会各个行业的共同的走向和趋势。规范,是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的通衢大道,是从自发到自觉的过程,规范就意味着自由。
要养成规范的习惯,要持之以恒。
二、庄重性:真实可信、落落大方
庄重性是说要保持端庄、郑重的气质和态度,既可兴奋从容、气势磅礴,又可寓庄于谐、谈笑风生。
庄重性的核心是严肃认真、一丝不苟,表现出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体现着新闻工作者高尚的职业道德。
庄重性,应该“善言”而不“轻言”,说话前要慎重,说话中要稳重,绝不信口雌黄、哗众取宠,更不装腔作势、虚情假意。
庄重性并不对语言表达的样式、体式和艺术风格加以限制。
三、鼓动性:情真意挚、爱憎分明
鼓动性是指引人向上、催人奋进、发挥“鼓舞和教育”作用的一种吸引力和感召力。鼓动性植根于语言的情感性和感染力。白居易说的:“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如果创作主体无动于衷,就无法使人受到感染。
鼓动性,是指播音语言的整体而言,“鼓而动之”。创作主体自身,必须有的放矢、有感而发、有动于衷,时刻记着我们的责任:“我为人民鼓与呼”。
要表现出政治的、文化的、道德的、思想的“倾向性”。有时是“旗帜鲜明”,有时是“意在言外”。
四、时代感:胸襟开阔、新鲜跳脱
时代感,是指创作主体对于时代精神和时代氛围的心理把握。要真正应和时代的脉搏,真正感受时代的节奏,高扬主旋律,走向多样化。作为新闻工作者,更应体现时代精神,充满人文关怀。
时代感,就是当代感。全球化的大视野、全社会的总趋势,给我们以使命感,和平和发展的世界格局、改革和开放的国家利益,给我们以自豪感。这就召唤我们,深刻体味“国情民意”,努力用新鲜活泼、舒展跳脱的有声语言,加大思想的厚度、表现的力度,表意则意明,传情则情切。
五、分寸感:准确恰当、不瘟不火
分寸感包括政策的和艺术的两个方面。内容有主次,态度有差异,感情有浓淡,技巧有高下,风格有区分,状态有变化……。
面对纷繁复杂的大千世界,面对形态各异的创作依据,我们不能“以不变应万变”,而应见机行事、掌握分寸。
任何一个节目、一篇稿件、一次谈话、一句表达,都必须讲究分寸,必须避免模糊笼统。“过犹不及”,“夸大其词”,“有气无力”,“虚张声势”,都属于分寸不当,火候不到。
六、亲切感:恳切谦和、息息相通
广播电视传播,应该特别注意传者和受者的关系。“良师益友”是比较贴切的。只是“知心朋友”,容易“亲昵”;“陌生人”更显疏远。传受之间,要形成“语言共同体”平台,努力实现“信息共享、认知共识、愉悦共鸣”的呼应关系。
新中国的播音传统中,传者与受者的平等,是理论和实践共同的观念,并非当今的“发明创造”。我们历来主张,播音语言中,不应表现出高高在上、气指颐使的神气,也不应流露出低声下气、招欢买笑的神态。
亲切,是一条宽敞的通道,便于沟通,但不能包容或替代各种感情的色彩和分寸。
“三性”、“三感”的关系
首先,它们是具体的。每一个特点都有具体的涵义,不应混淆,不宜泛化。
其次,它们是立体的。播音语言涉及各个方面,有主体的、客体的,有主观的、客观的,有宏观的、微观的。
再次,它们是整体的。六个特点互相联系,不可分离,不宜肢解。它们的核心是广播电视播音的语言魅力。
最后,它们是基础的。
❸ 言语的表现风格主要有哪几种
有些人在说话的内容上虽然不占优势,但是他们的说话方式,说话风格却能给人一种非常迷人、令人舒服的感觉。正所谓每个人有不同的说话方式,那么有哪些说话风格能让对方愿意听我们说话并逐渐进入对话的最佳状态呢?
开启分步阅读模式
操作方法
01
简洁明了
生活中大多数人都喜欢风格明朗,简洁明快的风格。切不可泡在谈话中,浪费大家的宝贵时间。要适可而止,提高谈话效率。这样才能体现所说言语的重要性,没有多余冗长的闲话。
02
独特的嗓音
跟有些人说话是一种享受,因为他或者她的嗓音实在是很动人。其实在他们谈话时,非常注意选择说话的声音,而这完全依靠他们的天赋、个性以及多要表达的情感的变化。
03
肯定的语气
当我们想让对方听你说话的时候,我们说话的语气要肯定,这样才能因为对方的注意,先想好自己想要表达些什么,在简单明了的将其表达出来。
04
自然的语调
在交谈中我们应该注意,不管你是什么样的语调,都应自然流畅,有时候故意做作的声音只能回事与愿违。要知道,任何时候,自然的声音总是悦耳的。
05
注意习惯用法
通过日常的人际交往,渐渐地,我们都会有一套自己的语言使用标准,一旦说话的时候不符合标准,自己就会产生不协调的感觉,其中就包括语气和措辞。因此与人交往的时候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分别使用适当的语言。才能让对方更有兴趣听你说话。
06
思路清晰
在开场发言之前,一定要想清楚自己应该讲什么,怎么讲,讲到什么程度等等,这些都要做到思路清晰。当你没有头绪的时候,你接下来要注意的就是注意语句简短,声音果断,有条理。
07
听懂弦外之音
有时候我们交谈的时候,对方并不会直截了当的说出其真实用意。往往话语背后的意思才是真相,切忌仅凭表面现象就去判断他人的真实用意,要三思而后行。
08
形象化描述
我们日常生活中,当我们说到对方不熟悉的事物的 时候,可以运用形象化的语言加以说明。生活中这样的例子举不胜数,只要运用巧妙,就能让对方最直接、最快、最准确的接受。
特别提示
清晰、明确的表达自己的看法,不说模棱两可的话,能使对方认为你是个头脑清晰,思路敏捷的人。
❹ 什么是语言风格
语言风格是指人们在进行交往时,根据不同的交际场合、目的、任务及交专际者的秉性和素质属而采用的不同的语言素材和方式。可分四类:日常口语体风格、应用文体风格、艺术文体风格和个人的语言风格,各类风格都有自己独特的一套词汇、语法、语音和修辞手段等风格要素。
❺ 语言风格大致有几种
语言风格太多了,我说两个,一是诙谐调侃、戏谑笑骂,近代的如钱钟书、老舍的一些作品里都有种流畅轻快的调子,幽默诙谐的笔触,当代的如王小波的一些作品戏谑的意味很浓,而王朔则是调侃笑骂的风格;另一个是婉转曲折,鲁迅是比较有代表性的一个,即便是骂人也不带脏字,不直抒胸臆,却在拐弯转角处骂的淋漓尽致;还有张爱玲也应该算是现代婉约派的代表之一。
❻ 现代汉语语音 特点
1 每一音节都有声调
声、韵、调是汉语音节的三要素,其中,声调是音节的标志。
外语的音节通常以元音为标志,两个元音就是两个音节。
汉语的复韵母即使两个元音(好hǎo)或三个元音(教jiào)也是一个音节。
2 辅音以清辅音为主.浊辅音只有m、l、r,没有复辅音。
英语等外语有浊辅音和复辅音;
古代汉语也曾存在过复辅音;
现代汉语没有复辅音。
3 元音是汉语音节结构的核心
任一音节必有韵母,任一韵母必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元音。
元音属于乐音,辅音属于噪音。
现代汉语以清辅音为主,清辅音声带不振动,所以,音节中噪音少而乐音多。
4 有“阴、阳、上、去”四个声调,没有入声
古代汉语和近代汉语都有入声。
古代入声音节在现代汉语中分别归并平、上、去三个声调中。
有些方言仍然保留入声声调。
❼ 语言风格
语言风格,是作家通过作品表现出来的创作语言特有的格调。
比如古代的:回李白-雄奇飘逸,杜甫答-沉郁顿错,白居易-清浅通俗,李贺-幽峭冷艳,李商隐-秾丽朦胧。
现代作家的:鲁迅—冷峻,孙犁—朴实,赵树理—通俗,朱自清—高雅
❽ 什么叫语言风格
语言风格是指由于交际环境、交
际目的的不同,选用一些适应于该情境和目的的语言手段所形成的某种
气氛和格调。
❾ 常见的语言风格有哪些
常见的语言风格
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清新淡雅平淡自然 明快浅显 辞藻华丽 委婉含蓄 简洁洗练 沉郁顿挫 浑厚雄壮多用口语明白如话、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笔调婉约……
具体解说:
清新:其特点是用语新颖,不落俗套。清新一般是用在写景诗中,一般诗风比较亮丽,语言比较通俗,比喻新颖独到,包含着作者的喜悦之情。清新之风常见于大部分山水田园诗人,陶潜的诗特点主要在平淡,有时候也不乏清新,而王维,孟浩然的诗则相对比较清新。
平淡:平淡不同于平庸与淡而无味,是深厚的感情和丰富的思想用朴素的语言说出,富有情味的,所以说往往平淡而有思致。平淡又称质朴,其特点是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叙述,全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又平易近人。平淡不等于简陋和寒伧,它是用语上的返璞归真,体现了诗人的真功夫。平淡首推陶渊明。
绚丽:其特点是有富丽的词藻、绚烂的色彩,奇幻的情思。如李商隐的诗。李商隐的诗歌不但绚丽,而且朦胧晦涩,李贺的诗也比较绚丽乃至于奇丽,比如《钱塘湖春行》: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春燕琢春泥。
明快:其特点是直接的,明朗的,爽快的,泼辣的,往往是斩钉截铁,不绕弯子,一语道破,一语中的。
简洁又表述为洗炼(练):语言简练利落。 明白如话:不雕塑饰,不加修饰。
含蓄:其特点是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叙述,而是曲曲折折的倾诉,言在此而意在彼,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如杜牧的绝句,李清照后期的词。
自然:即不加雕饰的率真朴素的语言,多用口语,较少炼字,读来平白如话,自然生动,韵味无穷。如李白诗歌的语言,被誉为“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例如“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把酒问月》)“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古朗月行》)都是脍炙人口的名句。
雄浑:雄壮、强健、浑厚等,这一般是用在诸如杜甫、辛弃疾、陆游等人的身上。
还有沉郁顿挫、苍凉、低沉、苍劲、舒缓、悲凉等
❿ 什么是语言风格
语言风格
语言风格是抄指人们在进袭行交往时,根据不同的交际场合、目的、任务及交际者的秉性和素质而采用的不同的语言素材和方式。可分四类:日常口语体风格、应用文体风格、艺术文体风格和个人的语言风格,各类风格都有自己独特的一套词汇、语法、语音和修辞手段等风格要素。儿童对这方面能力的获得有赖于思维的发展及对旁人运用语言的观察。
中文名
语言风格
外文名
language style
分类
婉约、豪放
风格分类
名家分类
古代作家:
豪放:苏轼、辛弃疾婉约:柳永、姜夔、李清照
隽永:李煜、刘禹锡自然:谢朓、谢灵运
清新飘逸:李白沉郁顿挫:杜甫 清浅通俗:白居易
雄浑悲壮:屈原淡远闲静:陶渊明豪放磅礴:曹操
深奥险怪:韩愈恬淡优美:王维雄壮豪迈:王昌龄
旷达俊爽:杜牧秾丽朦胧:李商隐幽峭冷艳:李贺
现代作家:
鲁迅—冷峻,孙犁—朴实,赵树理—通俗,朱自清—高雅
派别分类
浪漫主义:善于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夸张手法,语言热情奔放,想象瑰丽神奇。
现实主义:注重按照生活本来的样子精确细腻地描写想象。
豪放派:气势豪放,意境雄浑
婉约派:语言清丽含蓄,抒情婉转缠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