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克电影风格
① 除了王家卫之外,你认为还有哪位导演可以称之为电影作者简单说说他的作者风格
除了王家卫之外,还可以称之为电影作者的导演,比如说像张艺谋或者说徐克等等,都是他们都有自己的创作风格和想法,都是知名大导演。
② 徐克的电影有很多,其中他的拍摄特色是什么
我个人认为电影不仅是通过影像讲述故事,更是借助对影像的艺术化设计和呈现,让观众感受视觉艺术之美,形成对情感、道德、正义等内容的感悟和理解。而纵观国内影坛,将视觉美学推向一个新的高度的导演,当属香港商业影片的领军人物——人称“徐老怪”的鬼才导演徐克。从1979年首部电影《蝶变》开始,无论武侠片、警匪片、功夫片还是近期的3D特效电影,徐克总能在影片中通过对空间造型、色彩构图、动作特效的个性化设计,将极具意境和美术效果的影像呈现给观众,不仅让观众在一幅幅变幻绚丽而又极富冲击力的画面中品味视觉盛宴,更为动作电影带来了全新的美学意义。基于此,本文对徐克电影及其视觉审美特征进行了充分分析,旨在为探究徐克电影的艺术内涵和特点提供有益的启示。
作为动作片和武侠片导演的代表人物,徐克在其影片中一方面通过对武术动作的加工和神化、美化,让动作本身变得更加优雅清晰,同时具备较强的节奏感和视觉美感、速度感、节奏感; 另一方面,徐克还将电脑特效、蒙太奇等创作手法融入影片中,形成了传统与现代融合的新的视觉审美风格。
在动作设计方面,徐克没有遵循香港早期动作电影 “拳拳到肉”的表现风格,而是将更具视觉美感的舞蹈、戏曲等形式与武术动作结合在一起。如在 《黄飞鸿之狮王争霸》一片中,徐克将舞狮与影片动作结合在一起,而影片 《金玉满堂》中徐克则将民间厨师的厨艺与武术结合在一起,以厨师灵活敏捷的刀法与身手让电影呈现出极具视觉冲击力的视觉效果。同时徐克还赋予动作效果更多的神话色彩,如让东方不败能够御风飞行和千里传音,为电影观众带来更大的感官震撼和美学韵味。
③ 陈凯歌的艺术风格
陈凯歌的影抄片突破了传统叙事的规范,强烈地表现了自我意识和审美理想,以诗化的电影语言创作了独特的视觉风格。他的影片重视对画面上人物运动的处理,强调视觉造型不拘传统的叙事方式,故事情节淡化,但刻意追求主观性、象征性,寓意性。有人认为,他因此脱离了中国观众的传统文化心理和长期以来的欣赏习惯,而与观众拉开了距离。
④ 如何评价著名电影导演徐克徐克的作品风格如何
90年代是属于徐克的
在不用电脑特技的维亚时代,他几乎就是魔术师
笑傲江湖 黄飞鸿系列 方世玉系列
这种飘逸的风格开创了一个空中乱飞派
只是现在随着电脑特技引入,观众已经不买乱飞派的帐了
蜀山传 深海寻人 女人不坏 七剑的乏力
显示出徐导没用适应这个时代
最后只有遗憾的说
大师现在只是2线导演
⑤ 论徐克导演的导演风格
武侠动作片是香港电影中的一大特色,而继关德兴、张彻、胡金铨、楚原等之后,徐克成为八九十年代香港武侠电影的最重要的领军人物,以《倩女幽魂》系列、《黄飞鸿()》系列等,写就了一篇篇的“武林传奇”,印记了香港电影的起起落落……
作品:时代的弄潮儿
徐克,原名徐文光,广东人,1951年出生于越南,1966年时移居香港,并先后在香港、美国完成其中学、大学教育。1977年时徐克回到香港加入无线电视台当编导,推出了《家变》、《大亨》等剧集(对比的是,许鞍华当时参与的主要是写实类的电视节目制作),翌年转投佳视,以武侠剧集《金刀情侠》引起关注,尤其是当时独立制片人吴思远的关注,这也成为了徐克进入影坛的一个契机。
1979年,徐克导演了武侠电影《蝶变》,这部以“武林新纪元”为背景的未来式武侠片显得与当时流行的邵氏或者嘉禾的武侠片有很大的不同,也被不少影评人赞誉为香港电影新浪潮的代表作。《蝶变》当中有不少地方是借鉴于胡金铨的经典作品,故事主要围绕着一个屯堡展开,这也是胡金铨在《侠女》、《山中传奇》等片中一再展示的空间,而以文人为叙事线索(《蝶变》的叙事是有些混乱的),这也是胡金铨的《侠女》、《山中传奇》、《空山灵雨》等作品的一贯手法,但在拍摄手法、人物造型、影片风格等方面则是对传统武侠片有所改进甚至是颠覆,就如论者赵卫防所说,“《蝶变》即多处体现了徐克对传统武侠片的颠覆,他在场景设计上大胆使用鲜艳色彩,利用当时的先进技术拍摄蝴蝶杀人的奇幻场面,把当年流行的重金属漫画搬进中国武侠世界,部分人物造型带有东洋忍者与西方枪手特色,甚至出现穿牛仔布的侠客与全身盔甲的杀手,这些都是以往的香港传统武侠片中从未出现的内容,充满着前卫性和颠覆性”(2007年第一期《当代电影》)。《蝶变》之后,徐克继续导演了影片《地狱无门》、《第一类型危险》,以富有颠覆性与前卫性的叙事、风格走在新浪潮的前浪里。
加入成立于八十年代初的新艺城之后,徐克逐渐的减少了电影风格的颠覆性,而投身于主流电影潮中,但他也往往能在这些主流潮里拍出新意,使得他成为时代的弄潮儿。《鬼马智多星》、《我爱夜来香》是对于传统歌舞片、侦探片的融合,甚至融于《北非谍影》式的爱情故事,《新蜀山剑侠》改编于还珠楼楼主的小说原著,但也融入《星球大战》系列的特色,《英雄本色》还开了一代英雄片的热潮。更重要的是,他导演或者监制的《笑傲江湖()()》、《新龙门客栈()》、《黄飞鸿》系列、《笑傲江湖2东方不败》等武侠片,几乎成为当时武侠片热潮的代名词,引领出一代风骚。
徐克曾经在一次的访谈中谈到他拍片的窍门之一是“老曲新唱,在古老的题材中挖掘新意,从而与现代观众产生共鸣,比如《青蛇()》中的四个人物与很多人记忆中的形象似是而非,而趣味也因此而生”。事实上,他的大部分作品,都是改编于原有的文艺作品(不一定是单一的文艺作品),《蝶变》改编于古龙的小说及日本推理小说《八公墓》,《新龙门客栈》、《刀》分别翻拍于胡金铨、张彻的经典作品《龙门客栈》、《独臂刀》,《笑傲江湖》、《笑傲江湖2东方不败》来自于金庸(blog)的小说《笑傲江湖》,《梁祝()》源自于代代相传的民间传说,甚至动画片《小倩》是在《倩女幽魂》已经改编的基础上再度的“自我改编”……而徐克并不满足于单纯的改编,而是在改编的过程中融入了时代的特色(后文将详谈),这使得观众在耳目一新的同时更加容易产生共鸣吧。
徐克导演或者监制的作品很大,虽然质量参差不齐,但其中不少代表着当时香港电影的某种方向,使得他也成为香港电影潮的弄潮儿。
故事:乱世情家园梦
香港电影素有“社会阅读模式”的传统,这在徐克的电影作品里也得到了体现,只是相对比较隐晦一些。
七十年代到九七年回归时的二十多年是香港政治经济发展的重要时期,经历了种种的变迁,从七十年代初的麦理浩爵士上任后的经济腾飞,到八十年代初中英之间关于香港问题的谈判(这期间在对待移民问题上又有所变化,并涉及到数次的难民潮),再到九七问题的尘埃落定,以及如今北望神州的已成定局,更何况上百年的殖民地身份,恍如电影叙事的起承转合一般。徐克也借着电影,表达着这些年港人心态的变迁,且整体上,以“乱世”为背景,构造出一个个的家园梦。
早期的《蝶变》、《地狱无门》和《第一类型危险》,自然是对于七八十年代之交香港经济的腾飞与政治的萎缩之间张力的表现,在无政府主义的背景里诉说着末世的悲凉感,更何况当年还有数次的越南难民事件,大概也让在越南出生长大的徐克有些共鸣,而使得影片被推到极端歇斯底里的状态,在《第一类型危险》中尤其明显。(这时期,许鞍华也导演了《胡越的故事》、《投奔怒海》等以越南隐射香港。)
八十年代中期徐克成立了电影工作室,创业作《上海之夜》虽然不是古装武侠片,但是影片明显的借鉴于早期上海电影的经典之作《马路天使》和《十字街头》,以三四十年代的乱世上海为背景,讲述小人物的悲欢离合说不上传奇的故事,对应着当时艰难的中英之间关于香港的何去何从问题的谈判的时代背景。
而九七问题,在不少的港人看来是一次的“大限”,他们陷于恐慌、迷惘的状态,这种“混乱”正切合了徐克所擅长的“乱世”叙事,于是,这时期出现了不少徐克的佳作,尤其是古装武侠片,从他监制的《倩女幽魂》系列到《黄飞鸿》系列等。《倩女幽魂》原本在蒲松龄的小说原著里只是一个比较凄美的爱情故事,在李翰祥导演的黄梅调版中也充满着诗情画意,但在由徐克监制、程小东导演的《倩女幽魂》系列里,却是将时代背景设置为一个人、妖共处的混沌时代里,以书生的眼光诉说着时代的艰难,后来徐克还忍不住自己将《倩女幽魂》的故事再度改编,以动画的方式讲述小倩并不想回家的故事(对应港人的不想回归的心态);《新龙门客栈》改编于胡金铨的经典作品,代表着传统侠义精神的邱莫言却死于流沙河中(流沙河的这种流动性正对应于香港这座“浮城”),而周淮安、金镶玉等也并不知道该何去何从;《刀》则将原作的阳刚,进一步的发展到歇斯底里的状态,最后那扇门的开或者关,也代表着港人的未知的姿态;甚至在他监制的作品里,《新火烧红莲寺》的大部分场景是在几乎封闭的环境中的恶斗,而《妖兽都市()》充满着未来式虚无主义的苍凉……徐克喜欢以乱世为背景,即使是在书写现代都市的《顺流逆流》里,也同样的被他构筑为一个迷宫般的都市森林,而生存成为了每个人都要面临的问题。(当然,也有一些作品,因为某些缘故,这些乱导致了影片显得比较混乱。)
不过,在乱世的背景下,徐克逐渐在影片中凝结出深情的家园梦,尤其是在九十年代初的《黄飞鸿》系列及近几年的影片中比较的明显。《黄飞鸿》的英文名为“once upon a time in china”,也即“中国往事”,试图以黄飞鸿的事迹建筑出中国的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时的处于困境中的历史(影片中黄飞鸿的故事与当时历史中的真实故事有不少差异),就如研究者张燕所说,“影片以这样一种影像寻根的表达方式,浓缩了中国精神的精髓……并且强烈而直接地用黄飞鸿作为银幕载体,来具体回应香港与中国大陆、香港人与中国内地之间无法割舍的历史”。而在另一部武侠片《七剑》里,徐克最后也安排了七位侠士要到京城找皇帝以图社会的安定……即将上映的这部《深海寻人》,影片也借着“寻人”诉说着寻找过去的诉求,试图与现在形成交接……
今年,预计除了这部《深海寻人》之外,还有另一部由徐克导演的《女人不坏》上映,而还有《狄仁杰》、《13连》、《天眼》等,据说也是他即将要导演的作品。这也可见徐克试图走出他以往所沉浸的乱世江湖世界,而进行多元化的创作尝试,希望他可以找到他的新位置。
⑥ 姜文,顾长卫,冯小刚,张艺谋,徐克,陈凯歌,这几位导演在拍电影时的不同风格
姜文很有新意,让子弹飞开头马拉火车,烟囱是火锅。顾长卫是认真用剧情打动人心。冯小刚是喜剧语言有个性。张艺谋是讲场面,陈凯歌是细节到位,这是我的理解
点赞哦
⑦ 徐克电影的特点是什么
除了明星云集和公益性质外,还有几个特点。一是有比较鲜明的价值观,其核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孝”和“仁”,有明确的价值取向和言说意义,这是徐克电影作品的一个特点,我们可以不断地在徐克电影中找到“忠”、“义”、“爱国”这些道德范畴。二是其较高的组织、制作和拍摄水准,很值得后来的电影工作者学习。
⑧ 徐克 电影画面的特点
擅长运用夸张手法。
中景常用广角拍摄。有时人物也用广角特写。
他的镜头可以说摆脱了香港电影始终摆脱不了的戏台视角。
剪辑节奏掌握成熟。
滤镜是为了表现历史感。
他拍时装戏是从不加滤镜的。
⑨ 如何评价导演徐克
我们总是用“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八个字来描述《红楼梦》中王熙凤王大姐那经典的出场方式,在中国导演界也有这么个人物,你可能不知道他是谁,但你一定看过或者听说过他的电影作品,这个人的名字叫做徐克。
说到徐克,相信有相当大的一部分人对这个名字感到陌生,但如果把徐克换成他创作的《黄飞鸿》、《倩女幽魂》和《狄仁杰》这几部系列电影,不知道的人数就会锐减。徐克的作品就是他最好的名片,这张晃眼的名片可以遮住他本人的名气,却遮不住他本人的才气。
徐克电影的最大优点在于对华语特效的革新,《新蜀山剑侠》《蜀山传》《龙门飞甲》便是典型,每一部的出现都把特效运用到了极致。要说缺点依然是徐克故事创新性低,翻拍较多且站在胡金铨、李翰祥等电影巨匠的肩膀之上。
要说徐克电影的最大不足,依然是对人物性格和情感把我的羸弱,人物在电影中性格特征不明,过于浮夸和戏剧化,无法深入人物内心。其次,人物感官感受过于被夸大,情感流露过于西方化,以至于失去东方人的情感表达韵味。
⑩ 徐克电影特色
简析徐克武侠电影的艺术特色
内容摘要
中国独有的一种电影类型就是武侠电影,已被世界观众所认识。武侠电影的源头至少可以上溯到1920年,之后经过了初期的形成、成熟、发展等阶段。在发展中也有过低潮,但是在武侠电影的票房和观众跌到谷底的时候,徐克的出现挽回了这种局面,将武侠进行再创造。徐克在传统武侠的基础上面增加了自己的大胆想象、人物形象的重塑、主题的深入、故事重新结构等方面的改造以后,让观众耳目一新,使武侠电影不仅又一次的被认可,还将武侠电影由原来的“武”转变成了“侠”,也就是说徐克将原来硬生生的武打剧转变成了更有看点的侠士豪情式的武侠电影。
关键词
武侠电影非中国莫属 ,“武侠电影”这一名词就好像美国的西部片、日本武士片一样被世界观众所熟知。据资料显示:1920年商务印书馆活动影片部的影片《车中盗》,题材为义士武打,这是武侠电影的萌芽,可以说是中国电影史上的第一部武侠影片。标志着中国武侠电影正式诞生的电影是1927年末友谊影片公司推出影片《儿女英雄》。在这之后武侠电影大致经过了三个阶段:1,武侠电影的初期。二十年代二十世纪后期,武侠电影将海派戏曲中的“连台戏”化为连集分幕的系列影片,例如影片《火烧红莲寺》。2,武侠电影的鼎盛期。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这时期的武侠电影发展极为迅速,世界也认识了中国的武侠电影,例如影片《黄飞鸿》、《精武门》等。3,武侠电影的低潮期。随着武侠电影的繁盛,观众也出现了审美疲劳,看惯了武侠电影中的硬生生的打斗镜头,观众不再有兴趣继续看下去,逐渐的观众流失,武侠电影的市场也开始冷清。4,武侠电影的创新期。这是到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代表人徐克,他在传统的武侠片基础上增加了丰富的想象力和表现手法让新武侠更传神,从而获得观众。我们从叙事结构、表现手法、深层主题、独特想象四个方面来分析徐克的武侠作品。
一、徐克武侠电影中的叙事结构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