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美联储的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将对中国的资本市场带来什么影响

美国史无前例的量化宽松政策的推出,对中国货币政策最直接的影响是,中国被动跟随美国进行调整。

美联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推出,不仅直接影响到美国的经济复苏和通货膨 胀,也会给美元汇率、大宗商品价格和国际资本流向带来明显的变化,进而间接影响到中国经济金融的运行和宏观经济政策的走向。决策当局需要对此作出前瞻性的 调整,减少美联储政策变动给中国经济运行带来的负面影响。

短期国际资本流入加剧

在美联储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作用下,联邦基金利率处于历史低位,美元呈走软趋势。在人民币升值预期、中美利差倒挂和中国经济企稳回升的良好预 期下,2009年以来流入中国的短期国际资本呈现出加速的态势。未来一段时间里,随着国际金融机构“去杠杠化”进程的结束,美联储向金融市场注入的大量流动性, 通过各种渠道流向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国家。然而,一旦美国经济进入持续复苏,美联储必将逐步退出量化宽松和逐渐收紧银根,美国拆借市场利率和联邦基金利率将会上升。这将使美元升值,并 使部分套利交易平仓。一旦美元企稳走强,国债利率上扬,大宗商品价格回落,资产泡沫可能随之而破裂。大量投机性资金撤出中国,造成资产价格的大幅波动,给 中国的金融稳定埋下巨大的隐患。20世纪90年代东亚国家的资产泡沫破裂并引发金融危机的教训不可不引以为鉴。

人民币汇率调整进退两难

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加大了美元汇率的波动,增加了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的难度。2005年7月21日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人民币汇率水平也发生 了明显变化。然而,从2008年7月到2009年3月,金融危机急剧恶化,避险情绪升温,国际金融机构和企业纷纷将资金撤回美国或兑换成美元资产,导致美 元对主要货币汇率保持升值。在这一背景下,人民币事实上又重归盯住美元的汇率制度,人民币兑美元的波动幅度维持在6.82-6.84之间。2009年3月 下旬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推出,导致美国通胀预期上升、国债融资风险增加和美元融资套利交易活跃,加上全球经济反弹使得美元作为避险工具的需求大大减 弱,以美元资产保值的资金重新追逐高收益资产,美元呈贬值趋势。随着美元走弱,人民币汇率自2009年3月份后连续7个月呈贬值态势,名义有效汇率和实际 有效汇率各贬值9.17%和7.67%。

在美元贬值和短期国际资本涌入的背景下,人民币升值压力再次显现,人民币汇率政策又一次站在十字路口:是选择缓慢升值还是大幅升值?我们认 为,中国政府不太可能选择大幅升值的策略。首先,在大幅升值方式下,热钱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可以获得升值带来的收益,热钱获利的成本将大大降低。其次,我们 很难找到一个均衡汇率点,无法计算怎样的升值幅度为一个合适的水平。采取大幅升值策略,人民币汇率很可能出现超调,资金流向逆转的风险很大,或者是一次性 大幅升值以后如果没有升到位,可能还会有下一次的升值预期,造成过多的游资流入。无论是哪一种情形,都会造成资金大进大出,产生宏观金融风险。再者,大幅 升值对出口型企业将带来较大冲击,经济可能出现大幅下滑,进而引发严重的失业问题。

在当前国际经济环境存在着较大不确定性的情况下,人民币汇率水平很可能在2010年上半年维持不变。即便人民币兑美元升值,也将是采取温和、渐进、可控的方式。在这种升值方式下,升值预期、热钱流入、资产泡沫和通胀风险都将是货币当局需要面对的挑战。

通货膨胀卷土重来

面对资本流入以及资源价格上涨带来的通胀风险,中国CPI和PPI已经连续数月环比上升,并将在四季度实现同比“转正”,预计2010年会出 现持续的温和通胀。根据央行今年第三季度储户问卷调查显示,居民通胀预期持续加强,当季对未来物价预期指数达到 66.7%,已连续第三个季度上升。美联 储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加大了未来全球通胀风险和资产泡沫风险,并通过各种渠道传导至新兴市场国家。

第一,美联储推出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削弱了美元资产对短期国际资本的吸引力,在人民币升值预期和中美利率差的推动下,大量短期国际资本涌入 中国。同时,由于外部需求的复苏,中国出口环境将一步得到改善,贸易顺差将恢复至一个更高的水平。通过这两个渠道,美国的流动性向中国输入,导致中国的通 货膨胀压力上升。

第二,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通过通胀预期上升、美元贬值引发能源等大宗商品价格飙升,导致中国承受更大的通胀压力。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推出后,美元 持续走弱,由于美元是全球能源和大宗商品交易的最主要计价货币,美元贬值直接推动了能源与大宗产品价格上涨。在我国进口商品的结构中,大宗商品,特别是资 源类商品占据较大的比例,国际原材料价格上涨容易传导至国内PPI。尽管目前的价格管制掩盖了PPI向CPI传导的通胀压力,如果未来资源品价格改革启 动,则CPI将承受来自上游价格的上涨压力。

货币政策可能被动跟随美国进行调整

美国史无前例的量化宽松政策的推出,对中国货币政策最直接的影响是,中国被动跟随美国进行调整。如果中国不跟随美国和全球的量化宽松政策,人 民币将可能产生更大的升值压力,带来更多的资金流入。如果中国跟进美国的政策,由于中国的家庭和金融机构并不存在去杠杆化的问题,那么中国货币供应量将十 分充足。因此,无论中国跟随还是不跟随美国的货币政策,都会出现流动性充裕的情形,这将推动资产价格泡沫的出现。

从中长期来看,中国储蓄大于投资、贸易顺差居高不下且处在人口红利期,这些因素在较长时期内难以改变。从短期来看,在热钱流入、国外补库存带 动中国出口增加的推动下,全球资金流向中国,中国外汇储备正重新加速上升,人民币升值压力增大,流动性过剩可能再次上演,推高物价水平。由于人民币重归 “盯住”美元的机制,根据蒙代尔的“三元悖论”,在资本跨境流动无法得到有效控制的情况下,中国央行要部分丧失货币政策的自主性。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货币政策将追随美国货币政策的调整。当美联储加息信号非常明确甚至是宣布加息之后,中国央行才会提升存贷款基准利率。在通 货膨胀显现的初期,中国货币政策的调整将更多的依赖于数量工具,如信贷的“窗口”指导、正回购央票、发行定向票据、存款准备金等,宏观调控政策紧缩的顺序 很可能是从窗口指导和审慎监管开始,再到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率,这中间可能会伴随收紧项目审批,最后才是进入加息周期。

㈡ 美国退出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会对中国楼市产生多大的影响

美元退出QE,表明美国经济向好,投资机会增多,那么美元会回流到美国。外汇中的投资占款数据和投资房地产的数据我不太清楚,所以具体多大规模我不判断。但是,就中国而言,QE对房地产的影响会有政府来托市,中国是外汇管制的国家,投资占款想跑也并不容易。那么楼市在价格上的表现不会跌的太狠,预计在30%以内。城镇化还在继续,国家拖着楼市不让它崩盘,那么大量的楼盘和如今的高价会在几年后被进城人口和通货膨胀消化掉。

㈢ 美国实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中国有何影响

中国作为全球第一大外汇储备国和第一大对美出口国及债权国,是美国“量化宽松”政策的主要针对目标及其负面“溢出效应”的主要承受者。这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1)中国美元资产严重缩水。
现在中国外汇储备超过2.6万亿美元,其中美元储备约占70%,中国购买美国国债超过9000亿美元。美国出台“量化宽松”举措使美元大幅贬值,导致中国的美元资产损失严重。
(2)冲击中国外贸出口。
人民币对美元每升值一个百分点,中国的外贸出口将下降0.2%至0.3%。这使中国进出口增速失衡加剧,出口增速远低于进口增速,外贸顺差趋于缩小。
(3)加剧中国的通货膨胀。
美国此举推高了国际大宗商品的价格。
受输入性通胀影响,本来就较高的中国通胀率在2010年11月以后进一步升高。同时,中国支付进口的费用也显著增加。如因国际油价上涨,中国今后每年进口石油需多支出几十亿美元。
(4)承受更多国际热钱流入的风险。
专家估计,美国增发的美元中的40%将通过各种渠道流入中国。大量涌入的热钱将加剧中国资本市场资产的泡沫化,给中国经济留下恶果和隐患。
总结:毋庸讳言,美国此举在中国的影响不完全是负面的,客观上也存在有利的方面。
其一,缓解了国际社会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其二,提高了人民币的国际地位。

㈣ 美国第三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世界和中国的影响

美国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成功的打击了美元 使得美元贬值 从而刺激回了出口 似的美答国的制造业得以恢复 个人认为 美国的第三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仍旧会刺激美国的出口 事先美国制造业的复兴 这也是奥巴马实现他对美国民众降低失业率的承诺 但是 美国的制造业复兴 必将对中国出口造成巨大的打击 毕竟美国曾经是全世界的制造业强国 中国的三驾马车 出口 将受到重创
没办法 咱跟人家不是一个水平上的 人家这20多年只是不重视制造业 过于重视金融业 金融衍生品 但是人家底子在那呢 任何一个强大的国家 制造业是根本 生产力的强大才是真正的强大 中国的制造业太薄弱 底子太薄 现在你去江浙一代看看 那些工厂开工率有多少

㈤ 美国退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我国的影响

首先,美国退出QE,全球资产价格会因为没有廉价货币的支撑而大幅下跌,特别是大宗商品资产、长期固定资产,因为大宗商品资产和长期固定资产不像金融资产一样会有持续的现金流,是被首先抛售的对象。而帝国作为大宗商品的多头和固定资产投资的多头(帝国的高额房地产价格和囤积的大量高价商品库存),会蒙受巨大一次性的投资损失,银行会因为抵押资产的贬值将会出现天量的呆坏账。

其次,美国退出QE,美元指数将会飙升,帝国如果维持现有汇率,那么外贸会死翘翘,存款占储增加将减少,帝国央行将缺乏足够的美元资产支持其资产负债表的扩张。如果放弃现有汇率,汇率大幅贬值,将会加速外资的流出,一方面国内经济会出现不小的混乱,另一方面外资外流会严重恶化央行资产负债表,降低人民币的国际信誉,造成一个更严峻的恶性循环,同时汇率的下跌也会使帝国民间巨量的美元外债的债务成本几倍的翻番,很多企业会因为高额的负债利息而被收购和重组。

最后,美国退出QE,意味着全球化将进入收缩调整阶段,经济上帝国这些年受惠于全球化贸易而带来的贸易红利将会戛然而止,政治上,受惠于美国主导的和平的全球化资源配置环境将不复存在。到时候的帝国,再也不能从非洲中东便利的获取稳定的石油和原材料,也无法从北美、拉美、太平洋等地区获得廉价的食品。帝国的军力即使最乐观的估计,也仅仅只能支撑帝国的商人从中亚、东亚、东南亚寥寥可数的几个地区获取资源。

㈥ 美国实行三次量化政策为什么对中国货币政策制定有影响

为应对金融危机,改善美国国内信贷市场环境,振兴国内市场和复苏经济,美国已先后两次推出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该政策不仅对美国经济造成一定的影响也对全球经济金融产生深远的影响。本文简要论述了美国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并讨论了其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关键词: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 通货膨胀 资产泡沫

一、美国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的措施

为应对金融危机,从2009年3月至2010年12月,美联储连续宣布收购美国国债,并先后两次宣布美国进入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时代(简称QE1、QE2)。采取的措施见下表:


据统计,美联储通过实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为金融市场注入了大量的流动性资金,还通过购买短期债券的方式直接介入实体经济的债务关系,使利率保持在低位,降低其融资贷款成本,促使放贷意愿提高,从而促进市场复苏。然而,美国实行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将给世界经济带来一定负面影响。

二、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自2010年我国的宏观经济面临着较重的通货膨胀。美国实施的激进持续的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无疑从外部加大中国通货膨胀的风险,以下为其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1.中国通货膨胀压力加大。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具有多米诺骨牌效应,受美国货币政策影响,全球主要经济体可能在短期纷纷采取这一政策,以便应对美元贬值,这种情况一旦发生,就可能引发全球范围内的货币贬值。由于美联储实施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造成全球性通货膨胀,给世界经济复苏带来了新的冲击。美国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消弱了美元资产对短期国际资本的吸引力,在人民币升值预期推动下,大量短期国际资本涌入中国,加重了中国通货膨胀的压力。而为了应对金融危机,中国采取了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中国的广义货币(M2)供给量缓慢增加。广义货币增加无疑造成货币供应量大于需求量,引起通货膨胀。
2.中国外汇储备损失风险加大。据中国人民银行的数据,2010年末,中国国家外汇储备居全球首位,而70%的外汇储备配置为美元资产。目前我国外汇储备中约有1.7万亿美元,美元每贬值1%,中国外汇损失将达到170亿美元。美国实施第二次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以来,相对于美元人民币逐渐升值,外汇储备的购买力下降而且不断缩水。如果在将来美国货币政策退出,美联储将大规模抛售国债,美国国债持续走弱,作为美国国债最大持有国的中国外汇储备将遭受无法估计的损失。
3.中国资产泡沫的形成。美国第二次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的推出,将迫使中国被动跟随美国进行调整。如果不跟进美元,人民币将可能产生更大的升值压力,全球资金大规模的流入中国,流动性过剩加大,进而推高国内物价水平。如果中国跟进,由于家庭和金融机构并不存在“去杠杆化”的能力,中国货币供应量将过多,出现流动性过剩。无论中国跟进还是不跟进美国的货币政策,都会出现流动性过剩的情形。若美元成为投机者套利的对象,热钱就会大量流入中国,但是如果美国经济进入持续复苏状态,美元升值,美联储将可能退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大规模套利活动势必引起美元回流,美元逐渐升值而人民币却面临贬值,中国可能面临资产泡沫随之破裂的危机。

三、小结

本文认为第二次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即QE2带来两种可能的后果:一种是,QE2引起的货币增加主要在美国国内被消化吸收。目前美国银行体系已经堆积了超过一万亿美元的流动性,一旦QE2通过压低长期利率催生出资产泡沫,那么银行的流动性也将迅速流出,去追逐各种投机,从而将加剧泡沫和通货膨胀。另一种是,QE2引起的货币增加部分基本没有在美国国内被消化吸收,而是流向了其他国家。由于长期国债收益率下降,美国的投资者大量增加对海外投资,尤其是向新兴市场经济体投资,引发这些地区的通胀和资产泡沫。
从目前情况看无论哪种发生,美元的未来都不乐观,贬值态势无法避免。为了扩大就业和促进经济增长,美联储宽松的货币政策可能隐藏着一场新的美元危机,新兴国家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中国也须谨慎看待美国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根据国内、国际经济形势及时做出判断,制定有效的经济金融政策。

㈦ 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中国银行业的影响!

次贷并不是让美国陷入金融危机的原因 主要是因为杠杆交易 以及信用违约 这才使得专美国许多银属行及金融机构陷入财政困难 那么政府就要拿钱出来救市 美国经济不景气 当然也就要出台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来刺激经济复苏 宽松货币政策是为了活跃市场 若单单是宽松货币政策还好 对我国影响不算很大 但美国连年战争 财政收入已经很吃紧 当然没钱来救市 这时 美国就想印钞票 那印的钞票总该有个理由吧 理由就是国债 找到中国 让中国及其他发展中国家买它国债 这才是最要命的东西 我们拿着美国的国债并且人民币处升值阶段 这样使得我国美元

㈧ 美联储的量化宽松政策会给中国经济产生什么影响

在美联储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作用下,2009年以来流入中国的短期国际资本呈现出加速的态势。按照错误与遗漏的方法测算,2009年上半年短期国际资本流入228亿美元;按照残差法的测算,2009年上半年短期国际资本流入达452亿美元。<br><br>未来一段时间里,随着国际金融机构“去杠杆化”进程的结束,美联储向金融市场注入的大量流动 ,通过各种渠道流向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同家。同时,美国联邦基金利率已降至接近零利率的水平,日前中国的一年期存款利率经过四次降息话为2.25%,远高于美国联邦基准利率水平,短期内美联储加息的可能性不大,中美利差倒挂的局面将继续维持。在这种情形下,短期国际资本流入中国的趋势还将持续。<br><br>然而,一旦美国经济进入持续复苏,美联储必将逐步退出量化宽松和逐渐收紧银根,美国拆借市场利率和联邦基金利率将会上升。这将使美元升值,并使部分套利交易平仓。一旦美元企稳走强,国债利率上扬,大宗商品价格回落,资产泡沫可能随之而破裂。大量投机性资金撤出中国,造成资产价格的大幅波动,给中国的金融稳定埋下巨大的隐患。20世纪90年代东亚国家的资产泡沫破裂并引发金融危机的教训不可不引以为鉴。<br><br>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加大了美元汇率的波动,增加了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的难度。2005年7月21日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人民币汇率水乎也发生了明显变化。<br><br>然而,从2008年7月到2009年3月,金融危机急剧恶化,避险情绪升温,国际金融机构和企业纷纷将资金撤回美国或兑换成美元资产,导致美元对主要货币汇率保持升值。在这一背景卜,人民币事实又重归盯住美元的汇率制度,人民币兑美元的波动幅度维持在6.82~6.84之间。2009年3月下旬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推出,导致美同通胀预期上升、国债融资风险增加和美元融资套利交易活跃,加上全球经济反弹使得美元作为避险工具的需求大大减弱,以美元资产保值的资金重新追逐高收益资产,美元呈贬值趋势。随着美元走弱,人民币汇率自2009年3月份后连续7个月呈贬值态势,名义有效汇率和实际有效汇率各贬值9.17%和7.67%。<br><br>在美元贬值和短期国际资本涌入的背景下,人民币升值压力再次显现,中国政府不太可能选择大幅升值的策略。首先,在大幅升值方式下,热钱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可以获得升值带来的收益,热钱获利的成本将大大降低。其次,我们很难找到一个均衡汇率点,无法计算怎样的升值幅度为一个合适的水平。采取大幅升值策略,人民币汇率很可能出现超调,资金流向逆转的风险很大,或者是一次性大幅升值以后如果没有升到位,可能还会有下一次的升值预期,造成过多的游资流入。无论是哪一种情形,都会造成资金大进大出,产生宏观金融风险。再者,大幅升值对出口型企业将带来较大冲击,经济可能出现大幅下滑,进而引发严重的失业问题。<br><br>美国史无前例的量化宽松政策的推出,对中国货币政策最直接的影响是,中国被动跟随美国进行调整。如果中国不跟随美国和全球的量化宽松政策,人民币将可能产生更大的升值压力,带来更多的资金流入。如果中国跟进美国的政策,由于中国的家庭和金融机构并不存在去杠杆化的问题,那么中国货币供应量将十分充足。因此,无论中国跟随还是不跟随美国的货币政策,都会出现流动性充裕的情形,这将推动资产价格泡沫的出现。从中长期来看,中国储蓄大于投资、贸易顺差居高不下且处在人口红利期,这些因素在较长时期内难以改变。从短期来看,在热钱流入、国外补库存带动中国出口增加的推动下,全球资金流向中国,中国外汇储备正重新加速上升,人民币升值压力增大,流动性过剩可能再次上演,推高物价水平。由于人民币重归“盯住”美元的机制,根据蒙代尔的“三元悖论”,在资本跨境流动无法得到有效控制的情况下,中国央行要部分丧失货币政策的自主性。在这种情况下,中国货币政策将追随美国货币政策的凋整。当美联储讯息信号非常明确甚至是宣布加息之后,中国央行才会提升存贷款基准利率。在通货膨胀显现的初期,中国货币政策的凋整将更多的依赖于数量工具 ,宏观调控政策紧缩的顺序很可能是从窗口指导和审慎监管开始,再到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率,这中间可能会伴随收紧项目审批,最后才是进入加息周期。

㈨ 美国量化宽松政策退出对中国有多大影响

量化宽松退出预期对中国的影响已经显现。 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在流动性泛滥的国际环境下,中国经历了快速复苏的过程,资产价格上涨以及由此带来的财富效应提振了经济。随着美国经济的好转,量化宽松政策的逐渐退出,获利资本流出新兴市场,流向处于技术革新前沿的发达国家将不可避免。
因为资本大量留出,导致投资减少,降低了中国经济发展的速度,从而引发经济衰退。就业率因此降低,失业又会引发各类社会问题。

很多人以为量化宽松政策就是一般的货币政策,实际上它是美联储购买长期国债,着力于长期利率,与传统的货币政策着力于短期利率不同。传统的货币政策主要是指央行通过改变该国的短期利率而对实体经济的总需求进行调节,从而达到稳定经济增长和就业的目的。传统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取决于两个条件。
一方面,一国必须有稳定的银行体系,否则,缺乏稳定性的金融体系将使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失灵。另一方面,当短期利率下降到零值附近以后,央行将无法再通过进一步降低短期利率来增加流动性的释放,实体经济可能会因此而陷入“流动性陷阱”,造成通货紧缩和总需求不断下降恶性循环的局面。次贷危机爆发后的美国,恰恰是金融体系恶化,而短期的联邦基金利率也下降到零值附近,传统货币政策面临失效,美联储采取了非传统的货币政策,也就是量化宽松政策。
三个阶段的操作,有效降低了长期利率,刺激实体经济投资,从而真正能够启动就业,并推动房地产以及金融市场的繁荣,通过财富效应提振了居民消费,走上正循环的复苏道路。

㈩ 美国量化宽松政策对中国有什么影响

美联储一定程度上扮演着世界央行的角色,它的量化宽松政策给世界注入了充足的流动性,对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经济的恢复和企稳起到了积极作用。另一方面,它的量化宽松政策导致了世界流动性泛滥,资产价格泡沫飙升,互联网泡沫膨胀。当美国退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趋紧之后,容易给世界经济带来震荡。我国目前面临的房地产以及互联网泡沫,人民币汇率的贬值压力,以及外汇储备缩减,都是美国量化宽松以及之后的退出导致的后遗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