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国际风格
Ⅰ 什么是国际主义风格
在法西斯势力的压迫下,很多欧洲的现代主义设计大师都来到了美国,他们版将欧洲的现代主权义和美国富裕的社会状况结合起来,形成了一种新的设计风格。1927年,美国的菲利浦·约翰逊在德国斯图加特市威森霍夫现代住宅建筑展上发现了这种新兴的风格。他认为这种风格以后会在国际上流行,因此将他称为国际主义风格。它在六七十年代发展成熟,直到80年代才消退,涉及了设计的很多方面,包括平面设计、产品设计、室内设计等。
Ⅱ 什么是国际主义平面设计风格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平面设计经历了一段时间不长的停滞。到20世纪50年代期间,一种崭新的平面设计风格终于在联邦德国与瑞士形成,被称为“瑞士平面设计风格”(Swiss Design)。由于这种风格简单明确,传达功能准确,因此很快流行全世界,成为二战后影响最大、国际最流行的设计风格,因此又被称为“国际主义平面设计风格”(The International Typographic Style)。
国际主义风格的根源应该说是与现代主义设计运动一脉相承的,特别是与包豪斯和荷兰的“风格派”运动等有密切的关系。国际主义平面设计运动和现代主义设计运动的两个关键人物,西奥·巴尔莫(1902-1965)和马克斯·比尔(1908-),都是毕业于包豪斯的瑞士平面设计家。巴尔莫是最早采用完全的、绝对的数学方式从事平面设计构造的设计家之一。马克斯·比尔则重视设计的一致性和统一性。1950年,比尔担任联邦德国“乌尔姆设计学院 ”()的第一任校长。乌尔姆学院与战前的包豪斯设计学院是一脉相承的,最大的要点就是要把设计作为社会工程的组成部分,而避免美国设计简单赤裸的商业倾向。乌尔姆设计学院对于奠定国际主义设计风格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50年代形成的国际主义风格的核心部分是无饰线字体的发展及广泛采用。新一代的平面设计家采用一种直接了当的新无饰线体,达到高度的、毫无掩饰的视觉传达目的。1954年,在巴黎工作的瑞士平面设计家阿德里安·弗鲁提格(1928-),创造了一套共有21个不同大小字号的新无饰线体,称为“通用体 ”(Univers)。50年代初期,阿明·霍夫曼和另外一个瑞士设计家马克斯·梅丁格合作创造出“新哈斯-格罗特斯克体”。1961年,新哈斯体在联邦德国正式出品,新名称是“赫尔维提加体”(Helvetica)。这种字体设计得非常完美,因此成为50年代到70年代当中最流行的字体。赫尔曼·扎夫(1918-)在40年代和50年代期间设计的几种字体被视为字体设计上的重大发展,如“帕拉丁洛体(Palatino1950)”,“米奥体(Melior1952)”,“奥帕迪玛体(Optima1958)”,扎夫的字体设计达到一个兼有功能特点和优雅细节的高度。。
作为二战前后最重要的平面设计中心之一,瑞士的巴塞尔和苏黎世两个城市对国际主义风格的形成起到重要作用,成为一个设计中心地区,涌现出了像艾米尔· 路德(1914-1970)、阿明·霍夫曼(1920-)这样重要的平面设计师。瑞士的国际平面设计风格是在1959年瑞士出版《新平面设计》杂志时真正形成气候的。这本刊物是瑞士国际主义平面设计风格的基本阵地、中心和发源地,在平面设计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瑞士的国际主义平面设计在美国引起很大的震动,并在美国得到高速发展和广泛运用。最早促进国际主义在美国发展的是洛尔·马丁(1922-)。他于 1947年开始在美国辛辛那提美术博物馆担任平面设计工作,他放弃了美国当时流行的写实插画方式而采用国际主义设计博物馆的展览、刊物和海报。另外一个把国际主义风格介绍到美国、并且推广的是洛杉矶平面设计家鲁道夫·德·哈拉克(1924-)。瑞士国际主义平面设计风格从50年代起在美国开始流行,一直延续了20多年。
美国采用了国际主义平面设计风格之后,极大地提高了美国科学技术出版物的普及和推广,对于美国的科学技术和工业生产,都有极大的、积极的促进作用。
Ⅲ 国际主义风格的国际主义设计详细介绍
1.资本主义的,中产阶级的,富豪的
现代主义设计是为普通大众设计的,是为穷人服务的。但是当现代主义设计大师到了美国以后,发现美国的社会阶层和欧洲有很大的不同:欧洲刚刚经历过一战,穷人很多,而美国是中产阶级占了大多数,穷人和富人并不多。所以他们原来的为穷人设计的那一套在这里没有了市场。于是他们渐渐改变了原来的设计思想,形成了一种新的设计思想——国际主义设计,为富有的人们做设计。
2.商业性的
现代主义设计是在一战后对于工业化和当时的贫穷的社会状况进行探索性设计,寻求最适合的设计。但是国际主义在美国富裕的环境下完全抛弃了这一点,它是一种商业的设计。它成为了资本主义企业形象和符号。
3.形式至上的
现代主义设计追求的是功能,只要功能符合,形式不是那么重要。但是国际主义在这点上却完全颠覆了现代主义设计的思想,成为了形式至上的风格。由于这种风格代表了大企业、政府、权利和现代化,所以,为了达到这种形式,功能也就被忽略甚至漠视了。
4.经济效益的
现代主义追求的是经济的,也就是说花最少的钱达到最好的功能。但是国际主义追求的却是它的经济效益。他们不在乎花很多的钱来建造一个建筑,他们更加看重建筑本身日后能够带来的财富。 1.使用钢铁、玻璃、混泥土等现代材料
这点和现代主义没有多少区别,都注重对现代材料的运用。在工业化以后,这也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
2.预制安装件
这也和现代主义一样。因为都采用了现代化的材料,运用了工业化的大批量标准化的生产,使这种方式成为可能。
3.玻璃幕墙
这是区别国际主义的一个很重要的特征。它改变了现代主义的六面建筑形式,将墙面用大片大片的玻璃代替,使玻璃形成墙体。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密斯·凡·德罗的《法斯沃斯住宅》。这也是美国的社会所决定的。美国当时的社会非常富裕,他们需要有种形式能够显示出他们的富裕。玻璃幕墙就非常对他们的胃口,它即能显示出美国人的富有,有展示了他们的高科技成果和现代化程度。
4.少就是多,采用几何、单调的形式
国际主义在这点上是继承或夸张了密斯·凡·德罗“少就是多”的思想。现代主义只是反对过分的繁琐的装饰,达到一种简洁的、单纯的审美感受。国际主义极其推崇几何的形式,不要装饰。这看多了就未免显得单调乏味了。 国际主义在设计上影响广泛,平面、产品、室内设计都受到它的影响
*平面设计——瑞士国际主义平面设计
以简单明快的排版和无饰线体字体为中心,形成高度功能化、非人性化、理性化的平面设计方式,影响了世界各国。
*产品设计——德国乌尔姆设计学院、布劳恩公司的体系、日本和意大利的设计
高度功能主义,高度次序化。它从科学与艺术的结合转向单纯的科学立场,是一个重大的转折,使设计成为一个科学的过程。但显然违背了设计的终极目标。
****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在欧洲发展的现代主义,经过在美国的发展,成为战后的国际主义风格。到20世纪60、70年代,这种风格广泛流行,影响了世界各国的建筑,产品设计和平面设计。米斯·范德洛在早期提出的“少则多”原则在战后有了趋向于极端的发展,甚至到了一种为了形式的单纯性放弃某些功能要求的程度。钢筋混凝土预制构件结构和玻璃幕墙结构成为国际主义建筑的标准面貌。到这一阶段,形式变成了第一性。原本的目的性被取消了,而为了达到所采用的手段成为了目的,这是国际主义的核心。
米斯·范德洛在纽约设计的 西格莱姆大厦,意大利设计师吉奥·庞帝在米兰设计的佩莱利大厦成为国际主义风格的建筑典范。 对于国际主义风格的这种发展结果,评论界争论很大,一部分人认为这是现代主义设计发展的新高度,是形式发展的必然趋势;另一部分人则认为,这是现代主义的倒退,违背了功能第一的基本原则,用功能主义的形式包裹的非功能主义,形式主义内容的伎俩。但客观的说,国际主义设计风格在一定时期内实实在在的征服了世界,成为战后世界设计的主导风格。
Ⅳ 国际主义风格及其国际影响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是现代主义成为国际建筑的标准风格,成为设计上的国际主义风格,影响了整个20世纪的建筑面貌,改变了整个世界的城市面貌,改变了都市天际线的形式,影响迄今依然非常有力。
思想的枯萎使现代主义设计渐渐失去了生机蓬勃的力量,日益走向形式主义的道路。至70年代,这个被称为国际主义的现代主义设计风格义近乎终结,取而代之的是一系列新风格、新模式,呈现出一种丰富多彩的设计局面,它无可争议的说明了以推崇个性化、多元化的设计时代已经来临了。
Ⅳ 全部设计风格
中国设计风格有:美式乡村风格、古典欧式风格、地中海式风格、东南亚风格、日式风格。
1、美式乡村风格
美式乡村风格摒弃了繁琐和奢华,并将不同风格中的优秀元素汇集融合,以舒适机能为导向,强调“回归自然”,使这种风格变得更加轻松、舒适。
美式乡村风格突出了生活的舒适和自由,不论是感觉笨重的家具,还是带有岁月沧桑的配饰,都在告诉人们这一点。特别是在墙面色彩选择上,自然、怀旧、散发着浓郁泥土芬芳的色彩是美式乡村风格的典型特征。
2、古典欧式风格
古典欧式风格是追求华丽、高雅的古典,设计风格直接对欧洲建筑、家具、绘画、文学甚至音乐艺术产生了极其重大的影响,具体可以分为六种风格来简述:罗马风格、哥特式风格、文艺复兴风格、巴洛克风格、洛可可风格、新古典主义风格。
5、日式风格
日本和式建筑,又称“和样建筑”或“日本式建筑”。13~14世纪日本佛教建筑继承7~10世纪的佛教寺庙、传统神社和中国唐代建筑的特点,采用歇山顶、深挑檐、架空地板、室外平台、横向木板壁外墙,桧树皮葺屋顶等。
Ⅵ 现代主义设计与国际主义设计风格的关系
现代主义设计与国际主义设计风格即有联系又有区别。
一、联系
1、它们的联系表现在时间上具有延续性:从发展根源来说美国的国际主义风和欧洲的现代主义设计是同宗同源的;
2、它们的主张也有相同点;国际主义风与现代主义设计都主张功能,在设计中反对任何形式的装饰,从而简化设计的形式,主张标准化下的批量化,以此作为设计艺术的基础要求;
3、在材料上,都是使用现代建筑材料:钢筋混凝土、玻璃、钢铁,因为材料价格低廉,投资小,获益大;都采用预制件拼装; 在建筑形式上,强调非装饰性的简单几何造型,如采用六面造型和使用玻璃幕墙结构等; 在设计上采用中性色彩计划。
二、区别
1、它们的主张存在不同点:现代主义设计主张为人民服务,面对大众设计,消费人群主要是普通老百姓,因此它主张功能至上,然而价格低廉,形式简单。而国际主义风使现代主义设计变形,它主张为普通人中的有钱人服务,因此,形式可能超越功能,价格也会比较昂贵,看重形式。
2、现代主义设计建筑具有民主性;而国际主义风建筑可称得上是垄断的。
总之,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国际主义风是现代主义设计的发展。国际主义风是联系现代主义设计进而发展、变形。发展过程中主导思想发生了转变,从为人民利益出发转变到个人利益。
Ⅶ 世界上有哪些设计风格
你好!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
第一时间网从各个角度出发解析了室内装饰的八大主流风格:
新古典主义风格
新古典风格起源于18世纪中期,摒弃了巴洛克和洛可可风格中的过度矫饰,而谋求几近失落的纯粹高贵风格的回归。承袭了浪漫主义色彩。装饰以青铜饰面采用扇型、叶板、玫瑰花饰、人面狮身像等,还将家具、石雕带进了陈设和装饰之中。拉毛粉饰和大理石的运用,使室内装饰更讲究材质的变化和空间的整体性。
欧式古典风格
欧式古典风格自拜占廷帝国开始,经过罗马式、哥特式、文艺复兴式、巴洛克、洛可可以及帕拉第奥的多元影响,焕发出古典与奢华的经典光芒。欧式古典风格多引入建筑结构元素,在凸凹有致的墙壁、罗马柱、雕花的掩映下,卷叶草、螺旋纹、葵花纹、弧线等欧式古典纹饰轻抚在精致家具陈设中,重现了宫廷般的华贵。
美式风格
美式风格起源于17世纪,先后经历了殖民地时期、美联邦时期、美式帝国时期的洗礼,融合巴洛克、帕拉第奥、英国新古典等装饰风格,形成了对称、精巧、幽雅、华美的特点。美式风格多采用金鹰、交叉的双剑、星、麦穗、花彩等纹饰元素,在锡铅合金烛台、几何图案地毯、雕花边柜的装饰中,呈现出独特的韵味。
中西混搭风格
中西混搭风格是糅合东西方美学精华的新兴装饰风格,不同的组合总是可以创造新的活力与动感。设计师的设计概念和材料结合了国际现代主义和中国传统审美意识,通过空间形式和材料的应用,创造出了个性化的个人世界。中西混搭风格将巧妙地结合中西文化特色,一种新的流行复古风迎面吹来。
东南亚风格
东南亚风格在设计上逐渐融合西方现代概念和亚洲传统文化,通过不同的材料和色调搭配,在保留了自身的特色之余,产生更加丰富的变化。东南亚风格主要表现为两种取向,一种为深色系带有中式风格,另一种为浅色系受西方影响的风格,表达着热烈中微带含蓄,妩媚中蕴藏神秘,温柔与激情兼备的和谐最高境界。
地中海风格
地中海风格起源于9-11世纪,特指沿欧洲地中海北岸一线,特别是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希腊这些国家南部的沿海地区的淳朴民居住宅风格。地中海风格多采用柔和的色调和大气的组合搭配,深受人们的喜爱。彩色瓷砖、铸铁把手、厚木门窗、阿拉伯风格水池,营造出极具亲和力的海洋气息。
现代风格
现代风格起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新的设计方式从建筑设计出发,影响到城市规划设计、环境设计、家具设计、工业产品设计、平面设计等领域,是一次完整的现代设计运动。具有典型和鲜明个性的主观特色,钢筋混凝土、平板玻璃、钢材的大胆运用,简单的几何、直线元素拼铺,让艺术与实用功能得到高度融合。
新中式风格
新中式风格诞生于中国传统文化复兴时期,伴随着国力增强,民族意识复苏,在探寻中国设计界的本土意识之初,逐渐成熟的新一代设计队伍和消费市场孕育出含蓄秀美的新中式风格。在中国文化风靡全球的时代,中式元素与现代材质的巧妙兼柔,明清家具、窗棂、布艺床品相互辉映,再现了移步变景的精妙小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