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作品风格
❶ 郭沫若的创作风格是什么
1、郭沫若的散文气势浩荡,又清丽、缠绵。
2、简介
郭沫若,1892年11月16日生于四川省乐山县铜河沙湾,毕业于日本九州帝国大学,现代文学家、历史学家、新诗奠基人之一。
1914年,郭沫若留学日本,在九州帝国大学学医。1921年,发表第一本新诗集《女神》。 1930年,他撰写了《中国古代社会研究》。1949年,郭沫若当选为中华全国文学艺术会大大。
曾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主任、历史研究所第一所所长、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委员会大大、中日友好协会名誉会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中国文联大大等要职,当选中国共产党第九、十、十一届中央委员,第二、第三、第五届全国政协副大大。
3、评价
郭沫若是二十世纪的文化巨人、中国历史上的文化巨人。五四运动以后,像郭沫若这样在许多的方面都取得成就的人是不多的,可以用奇才这个词来形容。郭沫若在学术的若干领域,特别是在中国诗歌史上,在中国古史研究、古文字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成就都是辉煌的、巨大的。这些年,特别是近几年来对郭沫若的批评,有的符合事实,有的是歪曲事实的。出现批评和新的看法,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从总体上说,它会推动学术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一个正常的学术环境应当是有批评有反批评的,但是,在对郭沫若的反思中,有些文章、有些学者采取了轻薄的态度,这是不正确的,应该注意以科学的态度来对他进行研究。(中国科学网评)
❷ 郭沫若创作风格
郭沫若(1892一抄1978年),原名郭开贞,字鼎堂,号尚武,乳名文豹,笔名沫若、麦克昂、郭鼎堂、石沱、高汝鸿、羊易之等。1892年11月16日出生于四川乐山沙湾,毕业于日本九州帝国大学,现代文学家、历史学家、新诗奠基人之一 、中国科学院首任院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首任校长、苏联科学院外籍院士。
❸ 诗人郭沫若的作品具有怎样的特性
20世纪40年代还有一些诗人贡献了自己较优秀的作品。郭沫若的《蜩螗集》收1939年至1947年的诗作专。其属中的新诗都具有强烈的政治性,题材多与政治事件有关。通过悼念李公朴、闻一多、陶行知和“四八”烈士,纪念“一二一”运动,抨击国民党反动派,表达自己对时局的见解。这些诗追求文字明了清晰,格调雄健有力,使诗成为召唤人民奋勇斗争的鼓号。但在新诗的艺术上已不太注意新的追求与创造。难得的一首《水牛赞》,有水牛一样朴素的风格,却写得情浓意饱。它歌颂水牛的“坚毅、雄浑、无私,拓大、悠闲、和蔼”,也是表示对甘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献身的一切革命者的敬慕与赞美之情。从歌唱破坏一切的天狗,到提倡水牛般平凡而伟大的品德,这不仅是郭沫若思想的变迁,也是他的诗风转化的一点缘由。
❹ 郭沫若的写作风格200300字之间
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有感
伟大的剧作家、思想家诗人歌德曾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和一位高尚的人谈话。”假期里,我读了十大名著之一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感觉就像同一位平的高尚的人谈了一次长话。
这本书的作者是海伦•凯勒,自幼患病,因故导致两耳失聪,双目失明。在她6岁零9个月的时候,安妮•莎莉文老师进入她的生活中,她就像又见到了一缕阳光,从此改变了她的一生。
在海伦一开始见到莎莉文老师的时候,并不喜欢她,有一次甚至还把莎莉文老师锁在屋子里,害得她爸爸不得不找来一把梯子来就老师。但是后来,在莎莉文老实的启蒙下,她试着学会了拼“杯子”这个词,也逐渐喜欢上了莎莉文老师,在她学会了许多次以后,莎莉文老师便会把一些书,把单词拼写到海伦的手上,海伦很用功,进步也很快。但是有时候由于迫切想知道书中的内容,也不由自主地对莎莉文老师发起火来,莎莉文老师也毫不介意。在莎莉文老师的帮助下,海伦逐渐喜欢上了大自然,喜欢上了世界上所有的有生命力的小动物们。最后,经过不懈的努力,海伦最后终于学会了说话。莎莉文老师一直陪伴到她自己出嫁,才与海伦恋恋不舍的告别。
海伦一生有许多成就,在一般人看来,也是个奇迹。比如说在海伦20岁的时候,上了哈佛大学,在她长大以后,曾经获得过国总统奖……海伦每得到一点进步,她便觉得倍受鼓舞,心中有充满了喜悦。
如果给海伦三天光明,在第一天的时候,她会把所有亲爱的朋友都叫到身边,长久凝视着他们的面庞,把她们内在的美的外部迹象深深的刻在心里,看一下那些人所读的书。在下午的时候,他去森林里进行一次远足,陶醉在自然的无穷的美丽之中。
第二天,海伦要看看将黑也变成白昼的动人奇迹。晚上,要在剧院里度过,不管剧情怎样,因为我渴望看到每一个优雅的动作,每一个逗人的举动,由于只有看一场戏的时间,所以只能看一看剧情,并在脑海里记录下来。
第三天,她要到花园里,到贫民窟去,到工厂去,到孩子们玩耍的乐园里去,享受阳光和快乐。
在珍贵的东西,你拥有时不久的怎样。在平凡的东西,你失去时会觉得可惜这本书让我懂得了
❺ 郭沫若写作特点
郭沫若的散文创作虽然在取材和写法上各有具体不同的特色,但其总的风格回依然是作者那种一以贯之的答浪漫主义诗人豪迈奔放的情怀,与其新诗创作相通,无拘无束、自由活泼同样是他散文创作的根本特点。
在他的书法作品中,处处透射出一种“文”的气息,宠万端于胸中,幻化出千种思绪,从笔端涓涓流出,生成与他诗、文、史种种学问修养相融合的化境,以书法的外化形式展现给读者。
(5)郭沫若作品风格扩展阅读:
人物评价:
郭沫若是二十世纪的文化巨人、中国历史上的文化巨人。五四运动以后,像郭沫若这样在许多的方面都取得成就的人是不多的,可以用奇才这个词来形容。郭沫若在学术的若干领域,特别是在中国诗歌史上,在中国古史研究、古文字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成就都是辉煌的、巨大的。
这些年,特别是近几年来对郭沫若的批评,有的符合事实,有的是歪曲事实的。出现批评和新的看法,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从总体上说,它会推动学术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一个正常的学术环境应当是有批评有反批评的,但是,在对郭沫若的反思中,有些文章、有些学者采取了轻薄的态度,这是不正确的,应该注意以科学的态度来对他进行研究。
❻ 郭沫若的作品风格
诗歌是现实浪漫主义
❼ 郭沫若的作品风格演变历程
作为文学家,郭沫若的“文革”诗文总体上乏善可陈.其大量为“文革”歌功颂德之作,因袭“文革”话语,并无多少诗意与诗情,其主要功能在于政治站队.唯有一首《水调歌头》,如实地反映了“文革”真相:“诬我前曾叛党,更复流氓成性,罪恶十分深.领导关心甚,大隐入园林.//初五日,零时倾,饬令严.限期交待,如敢抗违罪更添.堪笑白云苍狗,闹市之中出虎,朱色看成蓝.革命热情也,我亦受之甘.”该书分析,该词“不但对作者在1966年八九月间所遭遇的红卫兵冲击留下了一份历史的记录,而且也是了解这位文坛泰斗当时真实心境的实录.”可惜《沫若诗词选》和《郭沫若全集》中均未能收入.“文革”期间,偶尔政治气氛稍微宽松时,郭老也会写出一些颇有情趣的诗句,然而他却总要画蛇添足,来几句政治高调,使之流于平庸.如《水调歌头·题卧蕉图》和《水调歌头·追忆游采石矶感兴》,都有这种现象.以意识形态伤害诗兴诗意,是郭沫若后期诗歌中反复出现的文学现象.尽管如此,如果诗人确有刻骨铭心的生命感受时,郭沫若也能写出一些传世佳句来.该书分析,郭老为“四人帮”所作的文字“漫画”:“政治流氓、文痞、狗头军师张,还有精生白骨”,“这种简劲传神的社会形相的勾勒,表现出诗人不愧为大手笔.”但是,由于他始终未能摆脱对毛泽东的个人崇拜,所以“自粉碎‘四人帮’直到1978年6月去世,郭沫若并未走出时代的泥淖.他的几十篇诗文所显示的精神状态一如整个时代:徘徊中的行进”.这些分析都相当精彩.
郭沫若自1918年起,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作品,而他在五四运动前后的作品和建国之后的作品风格颇为不同.五四运动前后期的作品以浪漫主义为主,同时富有激情,号召人们成为共产主义者,例如《〈女神〉序诗》: “我是个无产阶级者: 因为我除个赤条条的我外, 什么私有财产也没有. 《女神》是我自己产生出来的, 或许可以说是我的私有, 但是,我愿意成个共产主义者, 所以我把她公开了. 《女神》哟! 你去,去寻那与我的振动数相同的人; 你去,去寻那与我的燃烧点相等的人. 你去,去在我可爱的青年的兄弟姊妹胸中, 把他们的心弦波动, 把他们的智光点燃吧!” 从诗中不难看出,郭沫若呼吁人们成为共产主义者. 在《女神之再生》中,通过写乌烟瘴气的黑暗世界,反映了中国当时黑暗混乱的军阀混战的社会状况,鼓励人们爬起来奋斗,去追求光明.他在诗剧《湘累》中所表达的那种沛然若决江河的反抗丑恶现实、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既符合了屈原的性格,又代表了五四时期诗人自己的处境和心情.《女神》具有强烈的反帝国主义反封建社会的革命精神和鲜明的革命浪漫主义特色,气势奔放,有很强的时代精神,这也是郭沫若作品的一大风格——浪漫主义风格. 建国之后,郭沫若先后创作了以“翻案”为主旨的历史剧《蔡文姬》与《武则天》,极力美化曹操与武则天的历史形象.而在创作风格上,他也有了很大的变化.例如1958年,郭老创作的《咒麻雀》: “麻雀麻雀气太官,天垮下来你不管. 麻雀麻雀气太阔,吃起米来如风刮. 麻雀麻雀气太暮,光是偷懒没事做. 麻雀麻雀气太骄,虽有翅膀飞不高. 麻雀麻雀气太傲,既怕红来又怕闹. 你真是混蛋鸟,五气俱全到处跳. 犯下罪恶几千年,今天和你总清算. 毒打轰掏齐进攻,最後方使烈火烘. 连同武器齐烧空,四害俱无天下同.” 联系当时中国的状况,他是在讽刺那些不切实际的空想家.从诗中来看,他的风格比起五四运动时期有了很大的变化,以幽默、讽刺的内容为主. 郭沫若是“御用文人”,所谓“御用文人”,一是必须是有一定的文学成就,二是没有自己的价值标准,一切以领袖的标准为标准,以领袖的好恶为好恶,以领袖的是非为是非.后期的诗,都是歌功颂德居多.而在这首诗中,郭老却明确地表达了不应该不切实际地大跃进,并非没有自己的价值标准. 综上所述,郭沫若的作品风格前期是浪漫主义风格,激励人们爬起来奋斗,加入共产主义的行列;而后期的风格主要是以更功颂德以及幽默的讽刺为主.同时,他虽然是“御用文人”,却有自己的看法,并没有盲目地追随领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