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俗歌的风格
1. 风俗歌的曲式结构
风俗歌的曲式结构,大致有3类:
①简短的单乐段和版复乐段结构。大部分小调体裁权和歌舞音乐体裁的风俗歌属于此类。
②组歌或套歌型的联曲体一部分龙船歌”、婚嫁歌”“丧歌”、“礼仪歌”属于此类。
③变唱性叙事长歌体。礼仪歌中一部分“古歌”、“酒歌”属于此类。
季节性风俗歌和非季节性风俗歌虽然音乐体裁形式多有共同之处,但二者音乐风格仍有一定差异。以汉族风俗歌为例,一般山歌、歌舞体裁的季节性风俗歌,音乐风格多清新、雅致、抒情,音乐性格相对的较单纯、统一;而同类体裁的非季节性风俗歌,音乐风格则多粗犷、深邃、酣畅,音乐个性相对的纷繁、突出,其中既有激情豪爽的喜曲,也有悲痛欲绝的哀调,还有悠扬深沉的长歌。
风俗歌的演唱形式除少数是独唱外,其余多数是对唱、齐唱、一领众唱以及多声部重唱与合唱。主要是在群众性场合歌唱。中国南方10多个少数民族中流传的,其中不少属于风俗歌范畴。
2. 各民族民歌的风格及形成原因
与地理、气候、宗教有关,中国南方是多山,特别是西藏,俩个最近距离的邻居至少也有版1公里,权形成了说话大声,唱歌高昂的习惯,所以西藏的歌手擅长高音。西北地区在伊斯兰教传入之后,其音乐和舞蹈风格接近阿拉伯。蒙古等游牧民族崇拜男子气概,声音粗而浓重,由于荒漠孤独,蒙古有马头琴和相关的悲调。还有特殊的发音,“潮尔”,即同时发两个声音。中原讲究正统,所以音乐和舞蹈都需要端庄。
如果是大学生专业论文,建议到维普,方正资料库寻找专业答案(需要人民币,不过校园网内部可能不需要,很多大学已经买了它的使用权,只需上网费)
3. 民歌的风格
在民间传统的风俗性的活动中所唱的歌叫风俗歌曲。歌曲一般都有较固定的套式,不允许有即兴式的创作。陕北民歌中的风俗歌有迎亲歌、酒曲、祈雨调、神官调。
1.迎亲歌
迎亲歌是举行婚娶仪式时唱的歌。在旧社会,这种仪式比较隆重,一般有十几个仪程。比如:起轿、接路、落轿、撤帐、拜天地、上头、送儿女、拜高堂、抢钱、拜席等等。曲调简单,歌词主要表达农民对儿女婚事的良好祝愿。比如《送儿女》这个仪程,婆婆唱道:
双双核桃双双枣,
双双儿女满炕跑,
坐下一板凳,
站起一格阵。
养女子,要巧的,
石榴牡丹冒铰的,
养小子,要好的,
穿兰衫,戴顶子。
2.酒曲
陕北农村旧习俗中,逢年过节,喜庆婚礼喝酒猜拳时所唱的歌。它包括告坐、要酒、让酒、奉承、退酒等部分,这些部分是喝酒的规程,主要唱对酒主的恭维、祝福以及一些历史故事如《杨满堂征西》、《老爷挑袍》、《古城会》、《过五关斩六将》等。对酒则是一问一答,对答不上,罚酒认输。如《请酒》:
请酒划拳哎嗨哟,大发财源那么伊儿哟,因为吃酒结下门儿亲,五金魁首那么依尔请。
(神木)
象这类酒曲大都带有封建毒素,现在这种旧的习俗已为社会主义新风尚所代替。虽然人们不再沿用这种旧习,但酒曲却还活在人们口头。
3.祈雨调:
旧社会由于人民受封建迷信的欺骗,认为老天主宰一切。每当天旱,便向龙王祈祷求雨,所以便有祈雨调。如《烧旱香》、《游水》就是祈雨时人们跪在龙王庙祈告和抬上龙王游街时所唱的歌。例如《祈雨调》:
黑龙爷爷听,(哎哟)黑龙爷爷听,(咱们)请下山来,黑龙爷爷听,旱下那清风细雨救万民。南无阿弥陀佛。
风俗歌还有流行在神木、府谷、延长、宜川一喧巫神唱的《神官调》,主要是巫婆为榨取群众财钱,而装神弄鬼给人“治病”时唱的歌,它完全是宣扬封建迷信。这些歌大都盛行人于社会生产力不发达的时代,它一方面表现了特定历史阶段人们的愚昧和无知,一方面也表现了剥削阶级对人民精神上的奴役和摧残,随着这些歌的社会基础和思想基础的消失,它们也将自然消失。
漳州民间歌曲包含劳动歌曲、风俗歌曲、抒情歌曲、叙事歌曲、颂歌等。劳动歌是声乐之源,包括劳动号子,叫卖声、打桩歌、牧歌等。风俗歌从一个侧面反映民风民俗。漳州的风俗歌有《劝嫁歌》和东山的《观姑歌》,云霄、漳浦、招安的《龙船歌》等。
山歌是山区劳动人民创作的歌曲,纯朴而真挚,有浓郁的乡土气息,曲调简单易学。漳州山歌主要分布在漳浦、云霄、招安、东山、南靖、平和等内地山区。有独唱,齐唱、对歌三种形式。
4. 陕北民歌的风格特点
1:劳动号子,是劳动者伴随劳动节奏而唱的民歌。紧张的劳动动作,沉重的体力负荷,赋予了它的歌唱以劳动呼声——吆喝、呐喊的特点。因此民间把劳动号子不叫“喝”,北方叫“吆号子”,南方叫“喊号子”,四川叫“哨子”。劳动号子是人类社会第一种诗歌形式。
2:信天游,属于民歌中的山歌体,是山野之歌,因此,神府一带又叫它作“山曲”。它是陕北民歌中最有特色的歌种之一。数量最大,曲调最多,内容最广,最为广大群众所喜爱。因此,民间曾有“信天游,不断头,断了头穷人就无法解忧愁”之说。
拓展资料:
信天游以绥德、米脂一带的最有代表性。*山西河曲、内蒙伊克昭盟、宁夏盐池等邻近地区的信天游,由于受山曲、爬地调以及花儿的影响,别具风味。同时有些歌为几个地方共同所有。
为了表达这些丰富的思想感情,歌手们常常触景生情,托物言志,即兴创作,出口成诗;于是优美动听的歌声就信天而游,遍及山野乡村,因此,人民就把这种形式叫作“信天游”或“顺天游”。
5. 中国民歌的风格特点以及形成原因
民歌有三个特点:
第一,和人民的社会生活有着最直接最紧密的联系
民歌的作者是人民群众.是他们在长期的劳动、生活实践中,为了表现自己的生活、抒发自己的感情、表达自己的意志、愿望而创作的。在过去,劳动人民被剥夺了掌握文化的权利,不识字、更不懂谱,但他们却用口口相传的方式编唱着自己的歌曲,以满足生活的需要。如《长工苦》《揽工人儿难》倾吐了遭受欺诈压迫的长工的悲苦情怀;《绣荷包》抒发了少女对情人的思恋和对幸福生活的憧憬;《打夯号子》、《川江船夫号子》等,表现了劳动者在与自然作斗争时的豪迈气概;《花蛤蟆》、《冬丝娘》等,唱出了儿童们游戏时天真无邪的性格。但“有假诗人,无假山歌”(明,冯梦龙)。民歌所表现的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是最真实、最深切的。
第二,民歌是经过广泛的群众性的即兴编作、口头传唱而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是无数人智慧的结晶
民歌的创作过程和演唱过程、流传过程是合而为一的.在传唱的过程中即兴创作,在编创的过程中演唱、流传,当然,传统民歌的创作和发展过程是缓慢的、自发的。
第三.音乐形式具有简明朴实、平易近人、生动灵活的特点。
民歌的音乐形式短小精干, 大多以乐段为基本结构单位,单乐段反复而构成分节歌的结构形式在民歌中占有很大的比例、民歌的音乐材料和表现手法都很经济、洗炼。民歌的音调大多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地方色彩,它与方言语音结合紧密,音乐表现很生活化,形式灵活、生动,没有固定的格律.善于变化.对各种不同的内容、唱词、演唱场合与条件有很强的适应能力。
中国民歌的形成
我国的民歌,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和丰厚的艺术遗产,远在原始社会,他就在热人民的集体劳动中产生了。只因没有文字与乐谱,当时的民歌无法完整的资料可考。《诗经》中的《国风》,收录了我国北方一百六十篇民歌,虽仅是文字记载,却足以表明在公元前十一世纪到前六世纪,我国民歌以具有相当完整、成熟的艺术形式。几千年来,民革一直紧密地伴随着人民,表达着他们的思想、意志,记录着他们的历史,哺育着历代文艺家。汉魏六朝的“乐府民歌”。唐宋的“曲子词”元代的“散曲”、“小令”,明清以来的“歌谣”、“小曲”……就是民歌这汪洋大海留存下来的几颗珍珠。他们在中华民族文化的历史上放射着不灭的光辉。近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民革也随之走上了新的历程。这时期产生了大量的新民歌,他们在各个方面都有较大的发展。
在千差万别的自然条件、社会条件、生活方式、劳动方式的影响下,民歌形成了题材形式、风格色彩、表现手段、艺术经验、音调素材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它有许多分类的方法。
从题材内容来看,大致可以分为:反映社会矛盾和阶级斗争的:反映生产劳动的;反映爱情、婚姻的;反映日常生活的;逗趣、启智的;歌唱传说故事、人物新闻、景物古迹的等等。
从题材形势来看,大致可分为:号子、山歌、小调、舞歌、风俗仪式歌曲等。近半个世纪产生的新民歌中,又出现了进行曲和颂歌两种新的题材因素。从风格色彩来看,我国有五十六个民族,各民族的民歌都以自己独特的风格特征丰富着祖国音乐文化的宝库。在一些人数多、居住地域广的民族,如汉、藏、蒙、哈萨克、维吾尔、壮等,还可以按照不同的地方特点再行细分。
众所周知,戏曲、曲艺、民族器乐等其他类别的民族民间音乐都是在民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专业音乐创作也离不开民歌的滋养。而它们又以各自的艺术特点和专业技巧丰富着民歌的内容,提炼这民歌的形式,给民歌的发展以积极的影响。
我国各民族、各地区、各时期的民歌有如绚丽的白花遍野盛开,美不胜收。这里介绍的不过是民歌中的沧海一粟。
6. 婚嫁歌有哪些民俗特点
婚嫁歌,不仅内容上直接反映有关民族的家庭构成、社会婚姻型态和婚俗,而且音乐上亦多使用不同曲调来配合迎亲、送亲、哭嫁、伴嫁等礼俗程序,曲体结构便形成多段式或组曲形式,音乐型态亦随之具有鲜明婚姻民俗文化特征。
7. 藏族音乐的特点和风格是什么啊
藏族传统音乐特色鲜明,品种多样,包括民间音乐、古典音乐、宗教音乐3大类。民间音乐可分为民歌、歌舞音乐、说唱音乐、戏曲音乐、 器乐等5类。卫藏、康巴、安多3大方言区的民间音乐在风格上有明显的差别,乐种亦不尽相同。
宗教音乐包括诵经音乐、宗教仪式乐舞羌姆、寺院器乐;古典音乐嘎尔只传于拉萨布达拉宫及日喀则扎什仑布寺。民间音乐在传统音乐中居主要地位。央移谱民歌包括山歌(牧歌)、劳动歌、爱情歌、风俗 歌、颂经调等。
(7)风俗歌的风格扩展阅读:
发展情况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在1958年西藏进行民主改革以后,藏族音乐文化有了很大发展 各地区已 先后成立群众艺术馆及专业文艺演出单位。
如西藏自治 区歌舞团、西藏藏剧团、青海省民族歌舞团及各省(区) 所属州(专区)、县一级的文工团、队等,在创作、演出、 收集整理民族、民间音乐等方面进行了大量工作。著名 藏戏艺人有扎西顿珠(已故)、阿玛次仁等;《格萨尔 王传》说唱艺人有仲克扎巴玉梅等。
民间歌手有阿麦惹 (已故)、穷布珍(已故)、安妮等。歌唱家才旦卓玛,作曲家白登朗吉、格桑达吉,指挥家俄珠多吉等,是建 国后培养出来的专业音乐工作者。汉族作曲家罗念一等 长期扎根高原,为发展民族音乐事业作出可贵贡献。
8. 叙事歌和习俗歌有哪三种其特点是什么
叙事歌有神话叙事歌、英雄叙事歌和悲恋叙事歌三种。曲调有鲜明的吟诵性特点。
习俗歌可分为民间习俗歌和宗教仪式歌两种。傣族的习俗歌以婚丧习俗歌最具特色。哭嫁歌傣语叫“喊亥赛咪”;丧事歌傣语叫“喊海”。
9. 民间歌曲的特点和风格
一、创作过程的集体性与传承过程的口头性
二、艺术风格的地域性
三、民间音乐的质朴性、即兴性
四、古文化的积淀性
俄罗斯族音乐
俄罗斯族音乐有着优美的旋律,对中国音乐影响很大,如歌曲《莫斯科郊外的晚上》,《三套车》,《山楂树》等等。
藏族音乐
藏族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他们的歌曲旋律优美辽阔、婉转动听。藏族音乐大体上可以分为佛教音乐和民间音乐。佛教音乐中最著名的是喇嘛唱的无词的歌颂曲调。
藏族民歌高亢嘹亮,听起来就有高原蓝天辽阔的气象,曲调悠扬,但也是以五声为主。歌舞形式有“果谐”、“果卓”(锅庄)等。藏族音乐的一些元素被汉族和西方音乐所吸收。有一些汉族歌曲作者模仿藏族音乐的特点创作了一些诸如《逛新城》、《青藏高原》一类的歌曲。近年来,西藏的藏族歌曲也融入了其它音乐的元素。著名的藏族歌手除了才旦卓玛和主要演唱汉语歌曲的韩红外,还有容中尔甲、亚东、琼雪卓玛等大量在藏区知名度很高的歌手。
正规戏剧方面,现在已经挖掘整理演出了藏族传统歌剧《格萨尔王》。
满族音乐
中国的东北和北京等地是满族的聚居地。满族最有名的民间乐器是源自清朝的八角鼓。满族的摇篮曲《悠悠扎》等作品很著名,经常被用现代的汉语翻唱。
蒙古族音乐
蒙古族民歌分“长调民歌”和“短调民歌”。 “长调”有许多无意义的谐音字拉长唱腔,有草原空阔的风格。最有特色的乐器是马头琴,是一种拉弦乐器,由于琴柱上一般都雕刻一个马头装饰,所以由此命名。
壮族音乐
壮族聚居区广西是民歌的故乡,男女青年经常对歌,有人甚至说壮族人一生唱歌的时间比说话的时间长。壮族民歌基本和汉族音乐风格相似,以五声音阶为主。歌词有明显的对仗格式,内容则以象征、比喻等手法表述,以生活中的交流为主,有时歌词也引用中国古典故事和典故。 壮族音乐可以在电影音乐剧《刘三姐》中一窥其妙。
傣族音乐
傣族音乐和南亚地区缅甸、泰国的音乐风格类似,曲调婉转柔美,典型的乐器是葫芦丝和象脚鼓,葫芦丝独特的音色一演奏就是傣族的音乐风格。
纳西古乐
纳西古乐是在云南丽江纳西族老人中间演奏的音乐,据说是从明朝时中原地区传入的,由于当地原来交通不便,和外界交往不多,始终原汁原味地流传下来,现在只有一批老人乐队可以演奏,正在培养接班人,是中国14世纪音乐的活化石,受到音乐界的广泛关注。
侗族音乐
侗族“大歌”是中国唯一采用和声的民歌系统,基本为女声无伴奏合唱,由各声部嗓音的和声配合非常和谐,曾在国际引起轰动,并多次获奖。
维吾尔族音乐
维吾尔族音乐基本是中亚音乐风格,非常注重节奏,用手鼓可以打出多达几十种不同的节奏,乐器主要是都它尔和热瓦甫,最大的是冬不拉。维吾尔族的传统音乐《十二木卡姆》包罗万象,是许多民间音乐的源头。
塔吉克族音乐
塔吉克族音乐和汉族音乐有较大的区别,善于运用半音,旋律婉转多变,如同山鹰高鸣,最典型的是作曲家雷振邦为电影《冰山上的来客》配的歌曲,完全运用了塔吉克民歌的旋律。
朝鲜族音乐
朝鲜族音乐和朝鲜、韩国的音乐基本相同,主要乐器有长鼓和伽倻琴伽倻琴类似中国古代的筝,比现代的筝小,弹法也不一样,是放到盘坐的膝盖上弹。音乐旋律有其独特的风格
10. 羌族风俗歌都有什么特点
风俗歌专用于传统风俗仪式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