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没有量化宽松
⑴ 中国如果‘’量化宽松‘’,会怎样
量化宽松是在经济有紧缩风险或者处于紧缩周期后,开始实行的货币政策。目的是为了提振通胀预期,也就是告诉生产者,物价有上涨,市场有需求,旨在鼓励实体投资。量化宽松有度的,即维持通货膨胀在一定的水平,应该是不高于3%。如果过高,货币贬值会很快,容易形成系统性金融风险。
⑵ 中国有可能走和美、英同样的量化宽松政策吗
中国短期内不会有量化宽松政策,原因主要是 控楼市。
在美国逐步结束量化宽松之际,围绕中国承诺重新成为美国国债最大买家展开的辩论,其逻辑之循环让人抓狂。一个阵营称,中国要是搞乱一个自己存放了巨大财富的市场,那就是疯了。怀疑者反驳称,中国迟早会意识到,他们其实是在一个难以为继的财政庞氏骗局中扮演促成者的角色,最终中方将采取止损行动。
实际情况更为微妙。中国必须购入美元计价的资产——尽管不一定是政府债务或者任何固定收益工具——以维持(批评人士会说“操纵”)汇率稳定。也许正是出于这一因素,再加上对于供应的焦虑,中国才在海外达成一笔又一笔“贷款换大宗商品”交易,整家整家地收购拥有资源的企业。可是,这些行动能够吸收的美元数量终究是有限的,其他任何一个市场的深度和流动性都赶不上美国的政府债务市场。
最新数据显示,尽管远未达到全线撤退的程度,但中国的美国国债持有量自2010年10月见顶以来一直在小幅下降。在发行量激增、美联储(Fed)加入购买行列的背景下,这种下降显得更为可观。今年1月下旬,美联储超越中国,成为美国国债的单一最大持有者,距中国超越日本仅有两年多一点的时间。中国目前1.14万亿美元(10年前为700亿美元)的持有量仍是巨大的,但已停止增加——几年前,这种情况可能推高美国国债的收益率。但是,第二轮定量宽松(QE2)却使6个月期美国国债收益率降至历史最低点,尽管中国已将其所持债务余额的比例减至8%以下,与两年前的水平相同。
中国对美联储“印钞买国债”的操作一直持批评态度。但他们的抗议可能有些过火了。毕竟,美联储此举让中国有机会缩小自己的敞口,而无需遭受账面亏损。
在那些可能对第二轮定量宽松的告终发出叹息的人中,可能就有北京官僚的身影。
不吝点赞
⑶ 中国央行 15年 第一季度 也在量化宽松印钞票吗 如果印制了 钱到哪去了
参考 量化宽松政策的含义及影响
来源:你我贷|2014-03-10 10:50:54
含义:在经济发展正常的情况下,央行通过公开市场业务操作,一般通过购买市场的短期债券对利率进行微调,从而将利率调节至既定目标利率
;
而量化宽松则不然,其调控目标即锁定为长期的低利率,各国央行持续向银行系统注入流动性,向市场投放大量货币。即量化宽松下,中央银行对经济体实施的货币政策并非是微调,而是开了一剂猛药。
实行方式
:
央行可以通过两种方式放松银根:改变货币价格
(
即利率
)
或改变货币数量。多年以来,正统的货币政策一直以前一个政策杠杆为中心。然而,随着通胀率回落、短期名义利率逼近零点,从原则上说,央行可以后一种方式,即数量杠杆来实施扩张性货币政策。影响经济活动的是实际利率而非名义利率。如果经济处于通缩状态,那么即使名义利率为零,实际利率也会保持正值。但在实际利率为正值的情况下,低迷的货币需求仍不足以令货币政策发挥效力。这就是过去所说的“流动性陷阱”。
央行放松银根的非常规方式主要有三种:第一,央行可以通过与外界沟通或量化宽松等方式,培养短期利率将长期保持低位的预期。第二,央行可以扩大其资产负债表的规模,以左右通胀预期。第三,央行可以改变其资产负债表的结构。如果投资者将不同资产视为非完全替代品,央行买进特定资产的操作就会对资产价格产生明显影响。从理论上说,美联储可以大规模买进美国国债,以抑制收益率上升
;
日本央行在实行量化宽松政策期间,就曾进行这种操作。上述三种量化宽松的方式虽然概念不同,但在操作上可以相互替代。
政策实施阶段
:
以美联储实施的量化宽松为例,其政策实施可以大致分为如下几个阶段:
1
、零利率政策
量化宽松政策的起点,往往都是利率的大幅下降。利率工具失效时,央行才会考虑通过量化宽松政策来刺激经济。
2
、补充流动性
2007
年金融危机爆发至
2008
年雷曼兄弟破产期间,美联储以“最后的贷款人”
(
央行的职能之一
)
的身份救市,收购一些公司的部分不良资产、推出一系列信贷工具,防止国内外的金融市场、金融机构出现过分严重的流动性短缺。美联储在这一阶段,将补充流动性
(
其实就是注入货币
)
的对象,从传统的商业银行扩展到非银行的金融机构。
3
、主动释放流动性
2008
年到
2009
年,美联储决定购买
3000
亿美元长期国债、收购房利美与房地美发行的大量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在这一阶段,美联储开始直接干预市场,直接出资支持陷入困境的公司
;
直接充当中介,面向市场直接释放流动性。
4
、引导市场长期利率下降
2009
年,美国的金融机构渐渐稳定,美联储渐渐通过公开的市场操作购买美国长期国债,试图通过这种操作,引导市场降低长期的利率,减轻负债人的利息负担。到这一阶段,美联储渐渐从台前回到幕后,通过量化宽松为社会的经济提供资金。
5
、金融危机后量化宽松无止境
全球四大央行自
2008
年以来已注入
6
万亿美元流动性
,
但似乎笃定还有很多年要继续大开印钞机
,
而曾经极具独立性的央行与政府间的关系可能随之改变
.
在又一波欧元区金融和银行业压力浪潮以及美国聘雇停滞后
,
富裕经济体在债务泥沼中越陷越深
,
每个人都将目光重新投向美联储、欧洲央行、英国央行和日本央行
,
等待它们再度力挽狂澜。
影响:
这一在当前几乎普及全球的非常规政策措施,虽然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抑制通货紧缩预期的恶化,但对降低市场利率及促进信贷市场恢复的作用并不明显,并且或将给后期全球经济发展带来一定风险。
第一种情况,如果量化宽松政策能成功生效,增加信贷供应,避免通货紧缩,经济恢复健康增长,那么一般而言股票将跑赢债券。
第二种情况,假如量化宽松政策施行过当,导致货币供应过多,通货膨胀重现,那么黄金、商品及房地产等实质资产可能将表现较佳。
第三种情况,如果量化宽松政策未能产生效果,经济陷入通缩,那么传统式的政府债券以及其他固定收益类工具将较有吸引力。
量化宽松政策,不仅降低了银行的借贷成本,也降低了企业和个人的借贷成本。但是,量化宽松极有可能带来恶性通货膨胀的后果。央行向经济注入大量流动性,不会导致货币供应量大幅增加。但是,一旦经济出现恢复,货币乘数可能很快上升,已经向经济体系注入的流动性在货币乘数的作用下将直线飙升,流动性过剩在短期内就将构成大问题。
⑷ 量化宽松与中国四万亿的区别是什么
量化宽松不涉及银根的变化,只是美联储通过公开市场操作,买卖证券控制市场中的流动资金。
4万亿是通过财政-货币的传导体系,间接动了银根的!
⑸ 中国现在停止量化宽松会怎么样
收紧货币资产价格下跌,
楼市泡沫破裂,购房者违约,银行坏账倒闭,金融危机
股市跌,
⑹ 怎么理解“美国拼命量化宽松,如果中国不印就是傻子”
自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美国实行一轮又一轮量化宽松政策,长期基准利率持续保持在近于零的水平,在促使美国经济复苏、摆脱金融危机阴影方面贡献不小。美元贬值符合美国的长短期利益。所以,美国迟迟不愿退出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
一旦美联储惧怕金融泡沫泛起和虚拟经济过热以及引发通胀隐患,动议退出量化宽松政策的话,对于中国来说利大于弊。中国目前最头痛的一件事情就是,美国多轮量化宽松的超级货币政策,使得截至去年底的3.31万亿元外汇储备大幅贬值。如果美国量化宽松政策喊停,那么保值压力将大大缓解。这是有利因素之一。
中国2013年4月份物价指数攀升至2.4%,出现新一轮物价上涨苗头,其中一个助推因素就是国际大宗商品等输入型通胀。国际大宗商品涨价与美国放水美元、导致美元贬值关系很大,因为国际商品价格都是用美元计量计价的。如果美国量化宽松政策喊停,美元将会停止贬值,中国输入型通胀压力将大大减轻。这是有利因素之二。
有利因素之三:人民币升值压力减轻,货币政策的两难选择困境难度减小。目前的人民币持续升值是被动的,主要是美元持续贬值带来的人民币升值。如果美国量化宽松政策喊停,美元将停止贬值,那么,人民币升值压力自然减轻。从稳增长方面来说,对于恢复中国出口经济大有裨益,对于国内出口将带来实质性利好。
两个不利因素是,美联储量化宽松退出后,美元升值带动人民币相对贬值,可能使得中国国内热钱大举撤退,中国应该密切关注和预防其带来的冲击,这是其一。
其二,对疯狂购买黄金的中国大妈冲击最大。美国量化宽松逐步退出,美元将逐步走强,以美元计价的黄金将会进入一个中长期的下降通道,甚至给贵金属带来“灭顶之灾”。这里面不排除高盛等做空与美联储联手算计包括中国大妈在内的者的可能。提醒购买实物黄金的中国大妈等贵金属者,密切关注美联储退出量化宽松政策的动态动向,预防损失,防止被其算计。
⑺ 中国有经济量化宽松吗
貌似还没有明确的量化宽松
但前期4万亿的投资已经等于变相量化宽松了吧
⑻ 中国再不量化宽松更待何时
请参考:
首先,不少人误以为量化宽松就是传统的印钱,和2008年末推出的4万亿经济刺激方案是。其实二者是两码事。量化宽松是指央行主 动参与到资产证券化,债务证券化,这些证券的买卖,以及抵押品的生成和定价过程中去,以稳定并加快抵押品的流通速度。这些都是传统货币政策所不涉及的内 容,在量化宽松里,央行表现得更像一个投资银行而不是央行。
中国央行目前实施的绝大部分都是传统货币政策,包括常设借贷便利(Standing Lending Facility,简称SLF)等所谓创新,因为这些操作主要涉及到外生性货币,而量化宽松主要调整的却是内生性货币。根据货币产生的缘由,美联储把货币 分为两种:一种是外生性货币,即法定货币;再一种是内生性货币,即银行通过放贷或购买证券,来创造的具有货币交换媒介功能的信用额度。
中国面临的金融危机风险,除了众所周知的因素之外,还有就是中国经济的货币供应模式正在坍塌,而这种坍塌只有激活内生性货币才能解决。外汇占款一直 是中国货币投放的主要渠道,由于外贸环境连续数年的恶化,外汇占款的剧烈波动已经打乱了中国货币投放的节奏,对流动性紧张的经济,常常造成釜底抽薪的干 扰。
2012年全年新增外汇占款,从之前五年的年均3万亿元人民币(约4802亿美元),急剧滑落至4900亿元;2013年前四个月,新增外汇占款达 1.5万亿元,5月份金融机构新增外汇占款仅668.62亿元,环比骤降近80%。以外汇占款为主的货币投放机制,已经严重地无法满足经济对流动性的渴 求。这样一个货币投放机制,可以说是中国经济通缩压力最主要的一个来源。
⑼ 我国为何不能量化宽松
治理通胀是一个原因,重要的是中国当前货币政策回旋的余地并不是很大,甚至可以说是进退维谷,现在M2已经接近100万亿,是GDP的1.8倍左右,远高于美欧日,大规模宽松可能又引起新一轮的泡沫和国内收入分配不公。不过话说回来,或许搞一搞定向宽松是可行的,支持有前景的行业或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