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特风格诗人
❶ 什么是哥特式小说有哪些代表作家和作品拜托了各位 谢谢
哥特小说,属于英语文学派别,一般被认为随着贺瑞斯·华尔波尔的《奥特朗图堡》而产生。哥特小说可以说是恐怖电影的鼻祖,更重要的是,它使我们今天习惯地将哥特式与黑暗、恐怖联系在一起。 显著的哥特小说元素包括恐怖,神秘,超自然,厄运,死亡,颓废,住着幽灵的老房子,癫狂,家族诅咒等。 哥特小说的起源 “哥特”本是用来指中世纪建筑(哥特式建筑)和艺术(哥特式艺术)的具有贬义的词。然而这个贬义的词被18世纪哥特复兴的倡导者所接受,这些人就是浪漫主义流派的先驱。哥特式建筑是对作为理性时代代表的古典建筑的对抗。复兴的哥特式建筑在19世纪十分流行。 与新哥特主义反对新古典主义类似,哥特小说通过赞美人类从极端情感中得到的乐趣及至高哲学来对抗理性及既定的逻辑方式。哥特式建筑的废墟通过暗示人类之所创造会不可避免地衰颓崩溃孕育了这些情感,这些情感也被与由改革派创造的反天主教主义联系在一起。好的新教徒想象着天主教堂用严酷的法律,折磨与迷信仪式来压迫百姓,他们通常会将中世纪的建筑与一个黑暗恐怖的时代相联系。 早期的哥特小说 “哥特”被用于文学流派主要因为这种流派的主题探讨这种极端感情及一些黑色话题, 并且哥特小说的背景通常是哥特式的:废弃的摇摇欲坠的城堡, 修道院。他们关注哥特式的相关建筑,艺术,诗歌 (见墓园诗人)甚至园艺。 瓦尔波尔的小说产生于他对中世纪的迷恋。小说中再也不是他始称的伪造建筑而是真正的中世纪传奇故事。奥特兰图城堡起初名为传奇故事,有教养的阶层认为传奇故事是庸俗的文学样式,甚至因为其中迷信的元素而认为不适合儿童阅读,但华尔波尔更新了其中的元素,使中世纪的传奇故事有了新的形式。基本的情节是其它哥特小说中的必要元素,一个威胁性的秘密,一个古老的诅咒, 以及无数的困扰: 隐藏的走廊, 经常昏倒的女主角。但真正确立哥特式小说标准样式的是 安·莱德克利夫(Ann Radcliffe)。莱德克利夫使挥之不去的哥特式恶人进入文学领域,这一角色后来发展成了 拜伦式英雄。与华尔波尔的小说不同,她的小说是英国脍炙人口的畅销书。莱德克利夫掀起了一阵热潮,身后模仿者如云;她的影响在简 奥斯汀的诺桑觉修道院 也可见。书中一个人物由于阅读了哥特式小说,夜半微小的声音也带给她无限的恐惧。玛丽·雪莱的科学怪人无疑是哥特式小说在其经典时代的巅峰。 后期发展 在英国,哥特小说到1840年已衰败。这主要是由于廉价作者的过饱和(他们的作品后来以一便士恐怖形式的廉价恐怖小说形式存在)以及在世纪之交时像和尚这些暴露过分的性,暴力(至少在当时人们认为已接近本性文学)的作品的问世大大降低了哥特小说的地位。但哥特小说对于维多利亚时代文学样式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它掀起了维多利亚时代短篇鬼故事的热潮,并且使艾伦·坡的以死亡为主题的故事得以出现。狄更斯少年时代就阅读哥特式小说并将其中阴郁的气氛、戏剧的张力融入了他自己的作品,只不过变换到了他自己的时代。哥特小说的阴郁对崇尚哀悼仪式、铭记永生及长生不老的维多利亚时代人来说有着特殊的吸引力,这也使得它对文学有了更为广泛的影响力。 后维多利亚时代 到1880,哥特式小说作为半正统文学样式复兴的时间到来了。这时期的作者有罗伯特·鲁易斯·史蒂文森,亚瑟·米堪及奥斯卡·威尔德,1897年哥特式最著名的恶人在布兰姆·斯多克 (Bram Stoker)的吸血鬼(Dracula)中诞生。虽然评论家用哥特来代称所有的相关流派,哥特式小说已开始认真考虑让位给现代恐怖小说。恐怖小说作家有些继承了哥特式的情感如安妮·莱斯(Anne Rice)有些如斯蒂芬·金(Stephen King)则没有。哥特式也将自己的领域扩展到电影,音乐,甚至以互联网这一新形式为载体。 作品 The Castle of Otranto (1764) by Horace Walpole The Mysteries of Udolpho (1794) by Ann Radcliffe Caleb Williams (1794) by William Godwin Vathek, an Arabian Tale (1786) by William Thomas Beckford The Monk (1796) by Matthew Gregory Lewis Frankenstein (1818) by Mary Shelley (Full text at Wikisource) The Vampyre (1819) by John William Polidori Melmoth the Wanderer (1820) by Charles Robert Maturin Confessions of an English Opium-Eater (1821) by Thomas de Quincey The Private Memoirs and Confessions of a Justified Sinner (1824) by James Hogg The Fall of the House of Usher (1839) by Edgar Allan Poe (Full text at Wikisource) The Tell-Tale Heart (1843) by Edgar Allan Poe (Full text at Wikisource) The Mummy's Foot (1863) by Théophile Gautier (Full text at Wikisource) The Strange Case of Dr. Jekyll and Mr. Hyde (1886) by Robert Louis Stevenson The Horla (1887) by Guy de Maupassant (Full text at Wikisource) The Yellow Wallpaper (1892) by Charlotte Perkins Gilman Dracula (1897) by Bram Stoker (Full text at Wikisource) The Turn of the Screw (1898) by Henry James The Monkey's Paw (1902 by W.W. Jacobs The Lair of the White Worm (1911) by Bram Stoker (Full text at Wikisource) Gormenghast (1946 - 1959) by Mervyn Peake http://ke..com/view/588781.htm 小说的一种而已,不必太在意,有点恐怖悬疑,但是又有的写的不是很好,网络解释的很全面可以参考一下啊!
❷ 哥特形式论的作者简介
威廉复·沃林格尔,德制国现代艺术史家,早年在佛莱堡、柏林和慕尼黑等地学习艺术史,1908年完成博士论文《抽象与移情》,1911年出版《哥特形式论》,两部著作奠定了沃林格尔在西方现代艺术史学界的地位。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沃林格尔在波恩大学任教,撰写了《埃及艺术》和《希腊和哥特艺术》。1928年,沃林格尔迁居科尼斯堡,1945年又迁至前苏联控制的东德地区,在哈勒大学担任教授。1950年定居于慕尼黑,直至1965年3月29日去世。
在本书中,沃林格尔以艺术风格心理学对中世纪哥特式艺术进行阐释,把哥特式与北方日耳曼民族的一般心理和精神状态联系在一起,试图寻求确认一条不同于南方古典主义、不受巴黎和地中海传统影响的北方日耳曼民族艺术发展的道路。《哥特形式论》出版后,在当时德国艺术史学界、表现主义艺术团体以及知识分子中间引起强烈反响,一再重版,影响范围超出德国,波及整个欧洲。该书被学术界公认为是德国表现主义运动时期最重要的艺术学文献和理论指南。
❸ 求 风格、文笔阴暗华丽有哥特气息的作品
推荐:
1、天籁纸鸢的《贵族》
她在一个到处挂了蝙蝠的小巷子中的棺材中醒来,发现自己不但记忆空白,而且还进入了一个陌生的世界。天空是乌云密布的,街道是灰色的,街道上的人都西装革履带着文明杖,优雅得像出自中世纪电影中的贵族,却让人怎么也联想不到活人。报纸上到处刊登着血产品的广告,大力宣传过健康的吸血生活。终于她发现这是1709年的吸血鬼世界,两大血族党派在帝王的率领下针锋相对之时,魔党的伯爵夫人重病,密党的女王级人物消失,而她的身份……
天籁纸鸢的这本小说文笔非常华丽,有种颓废气息,现已出书。
2、游素兰《甜美的回忆》
第一册《甜美的回忆·花海记忆》
这故事来得突然,却如烙印一般刻印在我记忆的年轮里。我喜欢它,也喜欢里面的人物与他们所面临的、自己无法掌握的轨迹……
第二册《甜美的回忆·暮色幻影》
这个故事让我觉得悲伤,是我所有故事中最为绝望、毫无一丝希望幸存的存在,但我却不想去扭转它……因为,它是架筑在一则真实过往的可能性上……
城堡的女伯爵安妮塔西亚,自小便被警告不能到罗斯玛丽城堡的东翼禁地——一处繁花似锦、玫瑰遍地的处所,因为东翼里有个被封印已久的魔鬼、夜里有个孤独的妖精会将人带往她那黑暗的国度做伴。安妮塔西亚7岁的时候,抵制不住曼妙瑰花海的诱惑只身来到花海,她没有遭遇魔鬼,却意外邂逅了一位美貌非凡的“大哥哥”,他是如此美丽、声音是如此温柔,如夜般轻柔令人安心……那美丽的脸与那对眼睛,彷佛世间的悲伤与眼泪都已经沉淀无色。他到底是谁?为什么一个人孤独地住在这据说灵异出没的无边花海里?安妮塔西亚困惑不解。更令她震惊不已的是,几天后东翼举行了一场没有神父祝福的葬礼,而躺在那具黑大棺木中的,正是几天前她在东翼邂逅的漂亮“大哥哥”——拥有蓝宝石眼睛、英廷秀美鼻子的金发男子!时光流动,转眼九年,安妮塔西亚出落成美丽端庄的上流社会优雅女子。在宴会上,她邂逅了一位美貌惊人的金发青年——希斯塔西尔,带着一股不知名的情愫,安妮塔西亚害怕他,却又控制不住地爱上了他。他们很快陷入了爱河…… 一系列匪夷所思的命案发生:垂涎希斯塔西尔美色的变态公爵惨死府邸,同时遇难的还有好友奥斯蒙的父母——德拉芳丹夫妇;时隔不久,安妮塔西亚的未婚夫艾西伯恩伯爵又在一次大雨中乘车离奇死亡……嫌疑犯锁定希斯塔西尔。当安妮塔西亚的父亲费兹罗斯伯爵知道女儿与希斯塔西尔的交往时,大骇不已,他明白长久以来的噩梦都是真实,那个自己与前妻所生、九年前被自己杀害的孩子已化为恶魔,向他展开猛烈的复仇……
游素兰是个画风靡丽的漫画家,她的小说中也带上了这种感觉,这套书我当时看的时候,觉得有种浓的化不开的沉寂,缓缓坠落心底……
3、隆重推荐曼殊菲儿的作品,超级,超级,超级阴暗华丽……文风哀艳,让人惊叹……此人也很诡异,保持晚清作风,她的小说也超级,超级,超级诡异……
先推荐两篇,你找她的小说集看好了
《海底木乃伊》
我在阳光穿不透的三千年幽暗里等待我的情人,等待热血如美酒斟入我心,把生命灌注在枯骨上,使我的筋脉如下埃及的葡萄藤般疯长,皮肉似上埃及的玫瑰花般丰美。我要和情人相拥厮守,犹如温柔的白尼罗河与健美的青尼罗河,越过高山沼泽,不负万里约期......
《紫藤枯镜》
花园中只剩下我们两人,此时已是秋霞最绚烂的时辰,与地上的花锦相映生辉。微风来了,吹动各色锦绣绸缎,生香活色,是天下的霞被剪碎了,落到人间。夕阳的血红与初月的骨白遥相呼应,幽冥的天青吞噬着最后的残红……我听见死去的花魂挣扎的声音,从泥土中复苏,迸发出破冰似的呐喊,日月交汇,正轮回之始,阴灵所附,就锦上之花!
4、《奥特朗托城堡》贺拉斯·瓦尔浦尔(一个哥特风格的故事,来自18世纪)
奥特朗托城堡的曼弗雷德亲王是一个暴君。他的祖先在十字军东征时用谋杀手段篡夺了封邑和爵位,但神秘的预言宣称真正的主人必将重获权力……
5、郭敬明最新小说《爵迹》
有点玄幻感觉的欧洲中世纪小说……
6、推荐冥灵的小说,也很诡异黑暗的说^
《欢喜城》
冥灵的欢喜城中,充满了混乱:寂寞、决绝、伤痛、思念、麻木、生欲和死欲,还有一位旁观的死神的冷静。《欢喜城》中妖怪多。不死人,鬼魂,精灵等等但所有这一切都被死神握在手中。他是操偶者。冥灵只用不足百字提点了他,但在结尾处,“都结束了。黑暗中突然有个蚀人心肺的声音百无聊赖的说。”就是这一句,死神活了。
7、艾略特的《荒原》 这是一首诗歌,后期象征主义的最高杰作,无比诡异
太长了,你自己找来看吧~
8、附一首诡异的诗
樱桃弥漫
藤蔓爬满更纱的坟墓,黎明之前知更鸟在唱歌。
是谁打开了庭箱的盖子,小鸟微笑着坠落。
快来带走我。
快来带走我。
旅途里有血腥味的樱桃果。
请把你面前的一颗分给口渴的孩子,收下他恶毒的祝福。
快来带走我。
快来带走我。
月见草铺满流动的暗河,更纱的尸体上开满白色的花朵。
神无月里我杀死一只戴着礼帽的兔子祭奠离开的你。
快来带走我。
快来带走我。
敲碎灵魂的外壳,淹死虚伪的骗子。
小鸟坠落到哪里去了?
哦,原来它早已匍匐在你的胸口,腐烂成月光蔷薇。
快来带走我。
快来带走我。
我将亲吻你滚落的头颅,对你唱爱的颂歌。
像小鸟一样喂你樱桃果,你将更感谢更纱的恩赐。
快来带走我。
快来带走我。
哥哥想吃黑森林布丁,山羊的角是烹饪工具。
请在我的胸口划十字,深深一刀浅浅一刀。
直到心脏死去。
快来带走我。
快来带走我。
是谁家的孩子不见了?
更纱不知道,更纱不知道。
消失的孩子落进遗忘的旋涡,变成哭泣的知更鸟。
快来带走我。
快来带走我。
镜子里的人偶窗着蕾丝衣裙,她是哥哥最爱的玩具。
玻璃的眼瞳滚落到更纱的掌心里,破碎的样子真美丽。
快来带走我。
快来带走我。
谁也不能抢走他。更纱的祈祷上帝知道。
但是她后悔了呀,七夜之刑犹如血腥玛丽。
快来带走我。
你听到了吗?
否则就跟更纱一同沉睡吧,在黑色天鹅绒里深陷。
回忆憎恨疯狂地爱,直到凉苏醒……
9、《夏夜的嘘息》爱伦坡(散文)爱伦坡是著名的哥特诗人啊~
渗透着湖水凉意的晚风拂拭了夏季的情热,苍翠的丛林里浮生起迷蒙的雾气。再没有日轮的光晕穿透世纪的迷惘,涤荡开那片飘渺的雾霭,正如她幽荡的魂灵漂泊无依,在夜莺近似于唏嘘的鸣啭中形销骨立。
……
10、《我看见华丽的舞,带着伤》
小小的公主身穿雪白的衣,枯红的国度孤独的舞,扬起的手指飞舞的光,幽红的唇瓣诱惑的颜,纯真的眼却落在了前方……
华丽的裙衫滑过堕落的厅堂,她抬高裙角她点起脚尖她放缓步伐,身旁破碎的十字伴着尘埃陨落,贤者面露慈悲的微笑说着动人的祝福,脚下却踩满阴森的白骨;先知竖起手指,透着死亡的黑暗斗篷中满是寂静,他说他在聆听;使徒扬起了手中的利剑,只为甩落那肮脏的猩红;圣者解读着世界的规则,却任意的践踏着生命里的世界……
枯黄的灯光在头顶摇曳,死亡的乐章在耳中回旋,死亡的号角征途着明日的希望!幼小的天使扑闪着死灰的翅膀在天空中咏唱……
枯老的枝桠哀鸣的乌鸦,悠扬的小提琴演奏着决绝……天空中遗落的阳光却被黑色的翅膀遮掩,随着光明遥遥坠落的却是无知的奢望
公主不再无知,公主不再天真,可她仍旧美貌,也熟知怎么样运用那醉人的芳香!她喜欢诱惑无知……
她站在真理的门前做着最美的祈祷,垂落的睫毛扬起的嘴角……在漆黑的鸟鸣下,洁白的长衣拖拽着悲伤的年华,乌黑的羽毛在圣光中绽放着绝望的篇章……
她期待天使堕落,她期待自己飞翔——
❹ 谁能提供一些具有哥特风格的诗人和诗集
埃德来加·艾伦·坡,他的小说很源多了,有《黑猫》《贝蕾妮丝》《泄密的心》《丽姬娅》《红死魔面具》《厄舍古屋的倒塌》等等。诗歌有《乌鸦》《安娜贝娜·李》等等,Anna的《The Sleeper》也是他写的
拜伦 诗集有《闲散的时光》《随感》《希伯来歌曲》等。还有《堂·璜》《恰尔德·哈罗德游记》等书。不过拜伦的书好像不太好买。
歌德 《浮士德》
❺ 什么是哥特式小说有哪些代表作家和作品如题 谢谢了
哥特小说,属于英语文学派别,一般被认为随着贺瑞斯·华尔波尔的《奥特朗图堡》而产生。哥特小说可以说是恐怖电影的鼻祖,更重要的是,它使我们今天习惯地将哥特式与黑暗、恐怖联系在一起。 显著的哥特小说元素包括恐怖,神秘,超自然,厄运,死亡,颓废,住着幽灵的老房子,癫狂,家族诅咒等。 哥特小说的起源 “哥特”本是用来指中世纪建筑(哥特式建筑)和艺术(哥特式艺术)的具有贬义的词。然而这个贬义的词被18世纪哥特复兴的倡导者所接受,这些人就是浪漫主义流派的先驱。哥特式建筑是对作为理性时代代表的古典建筑的对抗。复兴的哥特式建筑在19世纪十分流行。 与新哥特主义反对新古典主义类似,哥特小说通过赞美人类从极端情感中得到的乐趣及至高哲学来对抗理性及既定的逻辑方式。哥特式建筑的废墟通过暗示人类之所创造会不可避免地衰颓崩溃孕育了这些情感,这些情感也被与由改革派创造的反天主教主义联系在一起。好的新教徒想象着天主教堂用严酷的法律,折磨与迷信仪式来压迫百姓,他们通常会将中世纪的建筑与一个黑暗恐怖的时代相联系。 早期的哥特小说“哥特”被用于文学流派主要因为这种流派的主题探讨这种极端感情及一些黑色话题, 并且哥特小说的背景通常是哥特式的:废弃的摇摇欲坠的城堡, 修道院。他们关注哥特式的相关建筑,艺术,诗歌 (见墓园诗人)甚至园艺。 瓦尔波尔的小说产生于他对中世纪的迷恋。小说中再也不是他始称的伪造建筑而是真正的中世纪传奇故事。奥特兰图城堡起初名为传奇故事,有教养的阶层认为传奇故事是庸俗的文学样式,甚至因为其中迷信的元素而认为不适合儿童阅读,但华尔波尔更新了其中的元素,使中世纪的传奇故事有了新的形式。基本的情节是其它哥特小说中的必要元素,一个威胁性的秘密,一个古老的诅咒, 以及无数的困扰: 隐藏的走廊, 经常昏倒的女主角。但真正确立哥特式小说标准样式的是 安·莱德克利夫(Ann Radcliffe)。莱德克利夫使挥之不去的哥特式恶人进入文学领域,这一角色后来发展成了 拜伦式英雄。与华尔波尔的小说不同,她的小说是英国脍炙人口的畅销书。莱德克利夫掀起了一阵热潮,身后模仿者如云;她的影响在简 奥斯汀的诺桑觉修道院 也可见。书中一个人物由于阅读了哥特式小说,夜半微小的声音也带给她无限的恐惧。玛丽·雪莱的科学怪人无疑是哥特式小说在其经典时代的巅峰。 后期发展 在英国,哥特小说到1840年已衰败。这主要是由于廉价作者的过饱和(他们的作品后来以一便士恐怖形式的廉价恐怖小说形式存在)以及在世纪之交时像和尚这些暴露过分的性,暴力(至少在当时人们认为已接近本性文学)的作品的问世大大降低了哥特小说的地位。但哥特小说对于维多利亚时代文学样式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它掀起了维多利亚时代短篇鬼故事的热潮,并且使艾伦·坡的以死亡为主题的故事得以出现。狄更斯少年时代就阅读哥特式小说并将其中阴郁的气氛、戏剧的张力融入了他自己的作品,只不过变换到了他自己的时代。哥特小说的阴郁对崇尚哀悼仪式、铭记永生及长生不老的维多利亚时代人来说有着特殊的吸引力,这也使得它对文学有了更为广泛的影响力。 后维多利亚时代到1880,哥特式小说作为半正统文学样式复兴的时间到来了。这时期的作者有罗伯特·鲁易斯·史蒂文森,亚瑟·米堪及奥斯卡·威尔德,1897年哥特式最著名的恶人在布兰姆·斯多克 (Bram Stoker)的吸血鬼(Dracula)中诞生。虽然评论家用哥特来代称所有的相关流派,哥特式小说已开始认真考虑让位给现代恐怖小说。恐怖小说作家有些继承了哥特式的情感如安妮·莱斯(Anne Rice)有些如斯蒂芬·金(Stephen King)则没有。哥特式也将自己的领域扩展到电影,音乐,甚至以互联网这一新形式为载体。 作品The Castle of Otranto (1764) by Horace Walpole The Mysteries of Udolpho (1794) by Ann Radcliffe Caleb Williams (1794) by William Godwin Vathek, an Arabian Tale (1786) by William Thomas Beckford The Monk (1796) by Matthew Gregory Lewis Frankenstein (1818) by Mary Shelley (Full text at Wikisource) The Vampyre (1819) by John William Polidori Melmoth the Wanderer (1820) by Charles Robert Maturin Confessions of an English Opium-Eater (1821) by Thomas de Quincey The Private Memoirs and Confessions of a Justified Sinner (1824) by James Hogg The Fall of the House of Usher (1839) by Edgar Allan Poe (Full text at Wikisource) The Tell-Tale Heart (1843) by Edgar Allan Poe (Full text at Wikisource) The Mummy's Foot (1863) by Théophile Gautier (Full text at Wikisource) The Strange Case of Dr. Jekyll and Mr. Hyde (1886) by Robert Louis Stevenson The Horla (1887) by Guy de Maupassant (Full text at Wikisource) The Yellow Wallpaper (1892) by Charlotte Perkins Gilman Dracula (1897) by Bram Stoker (Full text at Wikisource) The Turn of the Screw (1898) by Henry James The Monkey's Paw (1902 by W.W. Jacobs The Lair of the White Worm (1911) by Bram Stoker (Full text at Wikisource) Gormenghast (1946 - 1959) by Mervyn Peake http://ke..com/view/588781.htm 小说的一种而已,不必太在意,有点恐怖悬疑,但是又有的写的不是很好,网络解释的很全面可以参考一下啊!
❻ 全世界有什么世界著名的哥特诗歌和诗人 麻烦推荐下
《飞鸟集》 (泰戈尔)
❼ 哥特式风格的代表作和代表人
1、畸形或变态的主人公。
2、封闭或半封闭的场景。
3、死亡的血腥恐怖。
4、描写的细致入微。
哥特小说,属于英语文学派别,一般被认为随着贺瑞斯·华尔波尔的《奥特朗图堡》而产生。哥特小说可以说是恐怖电影的鼻祖,更重要的是,它使我们今天习惯地将哥特式与黑暗、恐怖联系在一起。
显著的哥特小说元素包括恐怖,神秘,超自然,厄运,死亡,颓废,住着幽灵的老房子,癫狂,家族诅咒等。
哥特小说的起源
“哥特”本是用来指中世纪建筑(哥特式建筑)和艺术(哥特式艺术)的具有贬义的词。然而这个贬义的词被18世纪哥特复兴的倡导者所接受,这些人就是浪漫主义流派的先驱。哥特式建筑是对作为理性时代代表的古典建筑的对抗。复兴的哥特式建筑在19世纪十分流行。
与新哥特主义反对新古典主义类似,哥特小说通过赞美人类从极端情感中得到的乐趣及至高哲学来对抗理性及既定的逻辑方式。哥特式建筑的废墟通过暗示人类之所创造会不可避免地衰颓崩溃孕育了这些情感,这些情感也被与由改革派创造的反天主教主义联系在一起。好的新教徒想象着天主教堂用严酷的法律,折磨与迷信仪式来压迫百姓,他们通常会将中世纪的建筑与一个黑暗恐怖的时代相联系。
早期的哥特小说
“哥特”被用于文学流派主要因为这种流派的主题探讨这种极端感情及一些黑色话题, 并且哥特小说的背景通常是哥特式的:废弃的摇摇欲坠的城堡, 修道院。他们关注哥特式的相关建筑,艺术,诗歌 (见墓园诗人)甚至园艺。
瓦尔波尔的小说产生于他对中世纪的迷恋。小说中再也不是他始称的伪造建筑而是真正的中世纪传奇故事。奥特兰图城堡起初名为传奇故事,有教养的阶层认为传奇故事是庸俗的文学样式,甚至因为其中迷信的元素而认为不适合儿童阅读,但华尔波尔更新了其中的元素,使中世纪的传奇故事有了新的形式。基本的情节是其它哥特小说中的必要元素,一个威胁性的秘密,一个古老的诅咒, 以及无数的困扰: 隐藏的走廊, 经常昏倒的女主角。但真正确立哥特式小说标准样式的是 安·莱德克利夫(Ann Radcliffe)。莱德克利夫使挥之不去的哥特式恶人进入文学领域,这一角色后来发展成了 拜伦式英雄。与华尔波尔的小说不同,她的小说是英国脍炙人口的畅销书。莱德克利夫掀起了一阵热潮,身后模仿者如云;她的影响在简 奥斯汀的诺桑觉修道院 也可见。书中一个人物由于阅读了哥特式小说,夜半微小的声音也带给她无限的恐惧。玛丽·雪莱的科学怪人无疑是哥特式小说在其经典时代的巅峰。
后期发展
在英国,哥特小说到1840年已衰败。这主要是由于廉价作者的过饱和(他们的作品后来以一便士恐怖形式的廉价恐怖小说形式存在)以及在世纪之交时像和尚这些暴露过分的性,暴力(至少在当时人们认为已接近本性文学)的作品的问世大大降低了哥特小说的地位。但哥特小说对于维多利亚时代文学样式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它掀起了维多利亚时代短篇鬼故事的热潮,并且使艾伦·坡的以死亡为主题的故事得以出现。狄更斯少年时代就阅读哥特式小说并将其中阴郁的气氛、戏剧的张力融入了他自己的作品,只不过变换到了他自己的时代。哥特小说的阴郁对崇尚哀悼仪式、铭记永生及长生不老的维多利亚时代人来说有着特殊的吸引力,这也使得它对文学有了更为广泛的影响力。
后维多利亚时代
到1880,哥特式小说作为半正统文学样式复兴的时间到来了。这时期的作者有罗伯特·鲁易斯·史蒂文森,亚瑟·米堪及奥斯卡·威尔德,1897年哥特式最著名的恶人在布兰姆·斯多克 (Bram Stoker)的吸血鬼(Dracula)中诞生。虽然评论家用哥特来代称所有的相关流派,哥特式小说已开始认真考虑让位给现代恐怖小说。恐怖小说作家有些继承了哥特式的情感如安妮·莱斯(Anne Rice)有些如斯蒂芬·金(Stephen King)则没有。哥特式也将自己的领域扩展到电影,音乐,甚至以互联网这一新形式为载体。
❽ 哥特类型文风的诗人
我比较喜欢听歌特的音乐
比如lacrimosa
我喜欢的男主唱TILO 他的歌词写的就很有味道
被说是德国浪漫歌特诗人
如果楼主有兴趣可以去找下lacrimosa的歌词 呵呵
这是我个人喜欢的~~
【哥特文学流派】
从18世纪末以来的一些文学作品,因为具有共同的基调与文体而被归类于“哥特小说”。例如:华尔普(Walpole)的《奥特朗托城堡》(The Castle of Otranto)、安·拉得克里夫(Ann Radcliff)的《奥多芙的神秘》(The Mysteries of Udolpho)、路易斯(Lewis)的《僧侣》(The Monk),当然还有玛丽·雪莱(Mary Shelley)的《科学怪人》(Frankenstein)。这些作品戮力于处理残酷的激情与超自然的恐怖主题,而小说的背景通常建构于荒凉的古堡或者幽深的修道院,主角(通常是稚嫩的少男少女)身陷于无以摆脱的魔性爱欲,和(通常是阳性的)施虐者展开一段以死亡为终结的际遇……在这些小说中包含的情欲/性别(sexual/gender)的关系,古怪地纠缠于神圣与魔鬼的角力;极度的情色高潮来自于破灭(也就是仪式的“完成”)的那一刻。象征父权的宗教系统与企图超越的的黑暗(阴性)力量,在某种不可明说的层面,其实隐讳而酷异地分享著“爱欲交配死亡”的快感模式。在当代的恐怖小说阵营中,象安妮·莱斯(Anne Rice)的作品《吸血鬼纪事》(The Vampire Chronicles)就流露出男同性恋情欲与父性机制的复杂互动。
这一时期许多哥特式小说家不断涌现,不仅哥特文学是对人类自身黑色阴暗面的展示,也是对当时社会正统思维模式的一种挑战,是一种恐怖,神秘色彩的混合体。哥特小说中比较典型的角色是吸血鬼,例如布来恩·斯托克的《德古拉伯爵》(Dracula),还有埃德加·艾伦(Edgar Allan)诗集中的描写。斯托克笔下对吸血鬼化身的描述同以往比较走入了对立的角度。(当代作家安妮·莱斯(Anne Rice)的《夜访吸血鬼》(Interview with the Vampire)和布莱特(Poppy Z. Brite)的《勾魂时分》(Lost Souls)等作品也是斯托克式的延续。)到了20世纪的70年代,朋克作为一种亚文化侵入了主流文化的领域。原始的朋克来自于暴力和强大的颠覆。而原名为“华沙”(Warsaw)的“快乐分裂”(Joy Division)的出现,无疑将这场充满了破坏欲望和无政府主义的朋克运动带进了后朋克(Post-Punk)时代。
不过以上只是一种类型,历史上还有许多更好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