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舞表演风格
⑴ 按舞蹈表演形式可分为几种
按舞蹈表演形式可分为两种,一种是传统表演舞蹈,另外一种是流行表演舞蹈。舞蹈本身有多元的社会意义及作用,包括运动、社交/求偶、祭祀、礼仪等。在人类文明起源前,舞蹈在仪式,礼仪,庆典和娱乐方面都十分重要。
中国在五千年以前就已经出现了舞蹈,它产生于奴隶社会,发展到秦汉之际已形成一定特色。舞蹈一般有音乐伴奏,以有节奏的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的艺术形式。它一般借助音乐,也借助其他的道具。
(1)歌舞表演风格扩展阅读
舞蹈的益处:
1、舞蹈可以让人身材曲线变得更美,大腿肌肉和手臂肌肉也更紧实。是纾解情绪的好方法。舞蹈是一种有益身心健康活动,增强体质,性格变得开朗,身体变得柔软,全面刺激肌肉。舞蹈对肌肉的刺激则是全面性、综合性的,它的动作兼顾到头、颈、胸、腿、髋等部位。
比如爵士舞对小关节、小肌肉的运动较多,这些地方是平日健身不大容易活动到的地方。另外,舞蹈还具备有氧运动的效果,使练习者在提高主肺功能的同时,达到减肥的目的。
2、在舞蹈当中,连贯的动作节奏很快,一整套动作连贯而流畅,整齐而有韵律感,对乐感、灵巧度的锻炼很有帮助。而它的趣味性容易让人集中和专注,忽略掉运动疲劳。
3、舞蹈的健身动作爆发力强,对人体体能潜力开发性强,因为舞蹈多以绕环小关节的运动为主,因此能较好地改善练习者的协调能力。舞蹈是一种极具表现力的运动,通过舞蹈课程,练习者在表现自己的同时培养了自信和气质。
4、教练们都把健身舞蹈称为“带着笑容去训练的项目”,在舞蹈课中,他们更关注的是大家是否愉快和尽兴,动作是否奔放和潇洒,因此在心理放松上,舞蹈有着非常大的作用。
很多拉丁舞者曾有过怯场的羞涩的经历,它是美国十大恐惧之一,通过跳拉丁舞逐步克服胆怯、恐惧,培养自信、自强。以坚定的信心和毅力去对付无数的考验与挑战。
⑵ 中国古代舞蹈的表演艺术风格有哪些
一、西周和春秋战国时期
祭祀:兵舞、帗舞、羽舞、皇舞
巫礼:兵舞、帗舞。
驱疫
教育:小舞有《帗舞》、《羽舞》、《皇舞》、《旄舞》、《干舞》和《人舞》。
贵族子弟舞《云门》、《咸池》、《大韶》、《大夏》、《大濩》和《大武》。
宴享:弓矢舞
鲁国雅舞:《象箫》、《南龠》舞,
二、两汉时期
1、雅乐舞:主要用于祭祀
2、俗乐舞:
郊祭乐舞、兵法乐舞、朝贺宴乐
舞四夷之乐:
东夷之乐执矛舞
西南夷之乐执羽舞
西夷之乐执戟舞
北夷之乐执干舞(兵舞)
(1)武舞
剑舞
棍舞
刀舞
干舞
戚舞
(2)文舞
长袖折腰舞
掌上舞
盘鼓舞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
宫廷舞:
(1)清商乐舞 是汉民族传统民间乐舞的称谓。
《白纻舞》
《大垂手》舞,
《明君》舞、
《巴渝舞》、
《公莫舞》、
《铎舞》、
《鞞舞》等。
(2)胡舞 主要指西北少数民族的舞蹈。
《天竺乐》是印度传来的乐舞,
《龟兹乐》是来自新疆龟兹一带的乐舞。
四、大唐时期(上)
宴享宫廷舞
九部伎、十部伎、坐部伎、立部伎、健舞、软舞、大曲、歌舞戏、百戏
(“十部之伎于庭,以备中外。一曰燕乐伎,二曰清乐伎(亦名“清商乐“),三曰西凉伎,四曰天竺伎,五曰高丽伎,六曰龟兹伎,七曰安国伎,八曰疏勒伎,九曰康国伎,十曰高昌伎。 ”)、
燕乐:四部乐舞:《破阵乐》、《庆善乐》、《景云乐》、《承天乐》。
清乐:《白纻舞》、《巴渝舞》、《拂舞》、《前溪舞》、《鞞舞》。
西凉乐:代表舞蹈是《狮子舞》。
天竺乐:佛教乐舞。
康国乐:又称“胡旋舞”,是疾转如风的转圈舞。
立部伎中的《安乐》:城舞
《太平乐》:五方师子舞
《破阵舞》
《庆善舞》
五、大唐时期(下)
1、“健舞”
《剑器舞》
《胡旋舞》
《胡腾舞》
《柘枝舞》
2、“软舞”
《绿腰舞》
《春莺啭》
3、唐代大曲,又称“法曲”,属宴乐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散序,以器乐演奏为主;
(二)中序(拍序、歌头),以歌唱为主;
(三)破,是全曲的高潮,以舞蹈为主。
著名的大曲有《霓裳羽衣舞》、《踏金莲》、《玉树后庭花》等。
4、民间俗乐舞:
《大面》(《兰陵王入阵曲》)
《拨头》
《踏摇娘》
5、崇仙舞蹈:
《四方菩萨舞》
《五方狮子舞》
《天竺乐》
《云韶乐》
6、队舞:
如《菩萨蛮队舞》和《叹百年队舞》。
六、两宋时期
队舞:分为“小儿队”和“女弟子队”,每类又分为十个独立的队舞。
大曲歌舞:《太清舞》、《渔父舞》、《花舞》、《剑舞》
七、元明时期
1、赞佛乐舞《十六天魔舞》
《昂鸾缩鹤之舞》
2、仍采用“文舞”和“武舞”两类。
3、明代雅乐舞:用九奏三舞,三舞为《平定天下之舞》、《抚安四夷之舞》、《车书会同之舞》。九奏之后,用队舞结束宴会。舞队有《诸国来朝之舞》、《长生队之舞》等。
4、明代宫廷舞蹈见于明代的一些刻本插图中,比如《唐诗艳逸品》中的独舞者,《太妃全传》中的梅妃的“惊鸿舞”等。
八、满清时期
1、清代宫廷舞
干戚曰武功之舞
羽龠曰文德之舞
祭祀初献以武舞
亚献终献以文舞
2、队舞乐:庆隆舞(蟒式舞 玛克式舞) 世德舞 德胜舞
瓦尔喀部乐:东部少数民族(属于女真之一)乐舞
朝鲜乐:
蒙古乐
回部乐
番子乐:藏族乐舞
廓尔喀部乐:今尼泊尔乐舞
缅甸国乐
安南国乐:手执采扇而舞
⑶ 舞蹈风格
我也是很喜欢在夜场跳舞,
其实跳舞也要看你在什么地方跳什么舞,跳的时候不要在意别人说什么。
跳舞一定要动作大方,到位。表情深情。
要懂得随机应变,多多练习动作。
⑷ 表演形式有哪些
1,音乐
音乐是以声音为物质媒介,以时间为存在方式并且诉诸听觉的艺专术。音乐不像属绘画、雕塑等造型艺术那样,能够直接提供空间性并且在时间中凝固不变,它在时间中展开并完成,具有时间上的连续性和流动性。
2,舞蹈
舞蹈是人体动作的艺术。它通过有节奏、有组织和经过美化的流动性动作来表情达意。舞蹈表情、舞蹈动作、舞蹈构图是舞蹈艺术的三要素。舞蹈表情运用舞蹈手段表现出人的各种情感,是构成舞蹈形象的重要因素,也是观众进行欣赏,获得共鸣的桥梁。
3,话剧
话剧本是一门综合性艺术,剧作、导演、表演、舞美、灯光、评论应该说是缺一不可。更不可缺少的是接受这门艺术的对象,观众。
4,曲艺
曲艺是中华民族各种说唱艺术的统称,它是由民间口头文学和歌唱艺术经过长期发展演变形成的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曲艺发展的历史源远流长。
5,杂技
杂技,是包括各种体能和技巧的表演艺术,《简明不列颠网络全书》称它是“一种有悠久历史的专门艺术,包括跳、身体技巧和平衡动作,较晚时又使用长杆,独轮自行车、球、桶、绷床及吊架等器械”。
⑸ 舞蹈有哪些风格,每种风格都有哪些特点
民间舞
【民间舞】(folk dance)泛指产生并流传于民间、受民俗文化制约、即兴表演但风格相对稳定、以自娱为主要功能的舞蹈形式。不同地区、国家、民族的民间舞蹈,由于受生存环境、风俗习惯、生活方式、民族性格、文化传统、宗教信仰等因素影响,以及受表演者的年龄性别等生理条件所限,在表演技巧和风格上有着十分明显的差异。民间舞不乏朴实无华、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形象生动等特点,历来都是各国古典舞、宫廷舞和专业舞蹈创作不可或缺的素材来源。
古典舞
【古典舞】(classical dance)泛指以各地区、国家或民族的政治、文化为背景,历史久远、风格独特并且有明显创作痕迹的传统舞蹈。而不同地区、国家和民族的古典舞往往具有某些相同或相似的特征,如规范化的技艺、程式化的表演手法、严格的训练体系、相对稳定的审美标准等等。欧洲的芭蕾,中国传统戏曲艺术中的舞蹈表演,印度尼西亚巴厘岛的山哈央舞、列冈舞、班奶舞、扎克舞、格把耶尔舞、巴里斯舞就属古典舞范畴。时代的变迁、现实生活和审美观念的改变等因素,均有可能对古典舞的演变和发展有所影响。
芭 蕾
【芭蕾】(ballet)法语音译。特指有一定动作规范、技巧和审美要求的欧洲古典舞蹈形式;或泛指以人体动作、姿态表现戏剧内容,推动情节发展,以及表现一定的情绪、意境、心理状态和行为的舞蹈表演形式。前者有时译作“芭蕾舞剧”;后者有时译作“舞剧”。Ballet一词源于古代拉丁语ballo,原意为当众跳一定样式的舞蹈,并无剧场演出的含义。芭蕾作为舞台艺术形式,始见于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宫廷盛大的宴饮娱乐活动之中。后来由佛罗伦萨公主——美第奇的凯瑟琳将这一舞蹈形式带入了法国宫廷。1581年,法国宫廷舞蹈家表演的第一部芭蕾《王后的喜剧芭蕾》在欧洲引起了极大反响,各国宫廷纷纷效仿,并把芭蕾视为宫廷娱乐的典范形式。1661年,法国国王路易十四在巴黎创办了皇家舞蹈学院以后,又于1669年授权在巴黎成立歌剧院,从此结束了“宫廷芭蕾”的黄金时代。芭蕾进入剧场以后,先后经历了“喜剧芭蕾”和“歌剧芭蕾”阶段。18世纪中叶,“情人舞”及相关的理论日臻完善,芭蕾才彻底改变了依附于戏剧和歌剧,仅仅在幕间表演插舞的地位,发展为用舞蹈和音乐推动剧情发展,具有严肃社会意义的剧场艺术形式。19世纪初是芭蕾发展史中的又一个黄金时代,在内容与题材、技巧与表演及演出形式等方面均有重大突破。脚尖舞技巧逐渐成为女演员的主要表演手段,并积累了一套系统、科学的训练方法。受浪漫主义文化思潮影响,欧洲各国芭蕾的发展更加注重民族精神和气质的体现,形成了意大利学派、法国学派、俄罗斯学派和丹麦学派等不同风格的芭蕾学派。20世纪以来,俄罗斯取代意大利和法国成为传统芭蕾发展的中心。而在欧美各国的舞台上,不同风格、不同流派的现代芭蕾逐渐显露出了蓬勃发展的势头,从而为芭蕾艺术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天鹅湖
【《天鹅湖》】三幕四场古典芭蕾舞剧。编剧:弗.别吉切夫等。编剧:朱.列津格尔。作曲:彼.伊.柴科夫斯基。1877年3月首演于俄国莫斯科。该剧首演时遭到失败。1894年2月由列
⑹ 舞蹈种类(风格)有哪些
民间舞
【民间舞】(folk dance)泛指产生并流传于民间、受民俗文化制约、即兴表演但风格相对稳定、以自娱为主要功能的舞蹈形式。不同地区、国家、民族的民间舞蹈,由于受生存环境、风俗习惯、生活方式、民族性格、文化传统、宗教信仰等因素影响,以及受表演者的年龄性别等生理条件所限,在表演技巧和风格上有着十分明显的差异。民间舞不乏朴实无华、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形象生动等特点,历来都是各国古典舞、宫廷舞和专业舞蹈创作不可或缺的素材来源。
古典舞
【古典舞】(classical dance)泛指以各地区、国家或民族的政治、文化为背景,历史久远、风格独特并且有明显创作痕迹的传统舞蹈。而不同地区、国家和民族的古典舞往往具有某些相同或相似的特征,如规范化的技艺、程式化的表演手法、严格的训练体系、相对稳定的审美标准等等。欧洲的芭蕾,中国传统戏曲艺术中的舞蹈表演,印度尼西亚巴厘岛的山哈央舞、列冈舞、班奶舞、扎克舞、格把耶尔舞、巴里斯舞就属古典舞范畴。时代的变迁、现实生活和审美观念的改变等因素,均有可能对古典舞的演变和发展有所影响。
芭 蕾
【芭蕾】(ballet)法语音译。特指有一定动作规范、技巧和审美要求的欧洲古典舞蹈形式;或泛指以人体动作、姿态表现戏剧内容,推动情节发展,以及表现一定的情绪、意境、心理状态和行为的舞蹈表演形式。前者有时译作“芭蕾舞剧”;后者有时译作“舞剧”。Ballet一词源于古代拉丁语ballo,原意为当众跳一定样式的舞蹈,并无剧场演出的含义。芭蕾作为舞台艺术形式,始见于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宫廷盛大的宴饮娱乐活动之中。后来由佛罗伦萨公主——美第奇的凯瑟琳将这一舞蹈形式带入了法国宫廷。1581年,法国宫廷舞蹈家表演的第一部芭蕾《王后的喜剧芭蕾》在欧洲引起了极大反响,各国宫廷纷纷效仿,并把芭蕾视为宫廷娱乐的典范形式。1661年,法国国王路易十四在巴黎创办了皇家舞蹈学院以后,又于1669年授权在巴黎成立歌剧院,从此结束了“宫廷芭蕾”的黄金时代。芭蕾进入剧场以后,先后经历了“喜剧芭蕾”和“歌剧芭蕾”阶段。18世纪中叶,“情人舞”及相关的理论日臻完善,芭蕾才彻底改变了依附于戏剧和歌剧,仅仅在幕间表演插舞的地位,发展为用舞蹈和音乐推动剧情发展,具有严肃社会意义的剧场艺术形式。19世纪初是芭蕾发展史中的又一个黄金时代,在内容与题材、技巧与表演及演出形式等方面均有重大突破。脚尖舞技巧逐渐成为女演员的主要表演手段,并积累了一套系统、科学的训练方法。受浪漫主义文化思潮影响,欧洲各国芭蕾的发展更加注重民族精神和气质的体现,形成了意大利学派、法国学派、俄罗斯学派和丹麦学派等不同风格的芭蕾学派。20世纪以来,俄罗斯取代意大利和法国成为传统芭蕾发展的中心。而在欧美各国的舞台上,不同风格、不同流派的现代芭蕾逐渐显露出了蓬勃发展的势头,从而为芭蕾艺术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天鹅湖
【《天鹅湖》】三幕四场古典芭蕾舞剧。编剧:弗.别吉切夫等。编剧:朱.列津格尔。作曲:彼.伊.柴科夫斯基。1877年3月首演于俄国莫斯科。该剧首演时遭到失败。1894年2月由列•伊万诺夫重新编导的第二幕在纪念柴科夫斯基逝世一周年的晚会上演出获得成功。翌年柴科夫斯基之弟莫杰斯特重新整理了音乐和剧本,并由彼季帕和伊万诺夫担任编导上演了全剧。该剧描写王子齐格弗里德与被魔王掠去变成白天鹅的公主奥杰塔相爱,魔王为破坏王子与奥杰塔的誓言带着女儿奥吉丽雅闯进宫廷舞台。王子误将奥吉丽塔当成奥杰塔而中了妖计,看到窗外凄凉飞去的白天鹅方知受骗。王子追赶到森林湖畔,与魔王展开殊死博斗,爱情的力量终于战胜邪恶。该剧是浪漫主义时期最伟大的作品,它的成功使古典芭蕾达到了顶峰。由于编导对音乐的深刻理解,使舞蹈编排真正达到“交响化”的高度。一百年来,该剧以优美的音乐、动人的故事和具有经典意义的舞蹈段落,成为芭蕾舞坛上最为夺目的珍品,并深受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1958年,北京舞蹈学校上演了由苏联芭蕾大师彼•安•古雪夫编导的该剧,主演白淑湘、刘庆棠等。该剧现已成为中国五大芭蕾舞团的保留剧目。
罗米欧与朱丽叶
【《罗米欧与朱丽叶》】三幕芭蕾舞剧。根据莎士比亚同名戏剧改编。编导:米•拉甫罗夫斯基。作曲:普罗科菲耶夫。1940年1月首演于苏联列宁格勒(今彼得堡)。该剧基本以莎士比亚原著为主要情节,描写中世纪意大利维洛纳市一对青年不顾家庭世仇而真心相爱的故事。罗密欧与朱丽叶最终在家庭的威迫下以死殉情,两个家庭为爱情的力量所感召化敌为友。该剧将舞蹈与哑剧高度结合,以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和严谨而又多层次的结构,成为戏剧芭蕾的顶峰之作。普罗科菲耶夫的音乐继承并发展了舞剧音乐的交响性原则,旋律优美,和声多彩,节奏丰富,配器精致,使舞剧音乐走到了崭新的高度。该剧中男女主人公的幽会、家庭之间的格斗以及这对情人临终时的场面,都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生动体现出莎氏原作的悲剧风格。该剧版本很多,其中由格里戈洛维奇编导、莫斯科大剧院芭蕾舞团1979年演出的版本最为著名。中国中央芭蕾舞团和上海芭蕾舞团曾以不同版本先后上演过该剧。
白毛女
【《白毛女》】七场芭蕾舞剧。上海市舞蹈学校创作,并于1965年在上海首演。根据同名歌剧改编。编剧:胡蓉蓉、付艾棣、程代辉、林泱泱。作曲:严金萱。舞美设计:胡冠时、杜时象。主要演员:茅惠芳、石钟琴、凌桂明等。舞剧描写的是一个人民大众家喻户晓的故事。除夕之夜,贫苦农民杨白劳被前来逼债的地主黄世仁的狗腿子们打死,其女儿喜儿也被抓走顶债。喜儿在黄家受尽折磨,她不甘凌辱逃到深山靠野果度日,乌发皆白。与喜儿青梅竹马的王大春参加八路军后率队解放了家乡,并追到山洞与变成“白毛女”的喜儿相认。在斗争恶霸地主黄世仁的大会上,喜儿血泪控诉,为父报仇。红日东升,喜儿与大春开始了幸福的新生活。舞剧将芭蕾艺术与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生活相结合,注重塑造真实的农民形象,将中国京剧和民间舞的素材融入芭蕾的创造之中。舞剧以广为传唱的歌剧音乐作为音乐的主体,并创造地加入伴唱,使舞剧更具民族风格。
舞蹈形象
【舞蹈形象】舞蹈术语。以舞蹈艺术为手段塑造的人物形象和表演过程中的动态形象,即人体的姿态、造型、步伐等动作借助音乐、舞台美术、化妆、服饰等艺术因素产生的具有欣赏价值的视觉效果。具有可视性、流动性的审美性的特点,是舞蹈欣赏过程中被感知、认识的主要对象和体现舞蹈艺术审美价值的主体
⑺ 根据舞蹈的不同风格特点来区分,有几种
根据舞蹈表现形式的特点来区分,有:独舞、双人舞、三人舞、群舞、组舞、歌舞、歌舞剧、舞剧等。 独舞,由一个人表演的完成一个主题的舞蹈,多用来直接抒发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双人舞,由两个人表演共同完成一个主题的舞蹈。多用来表现人物之间思想感情的交流和展现人物的关系。 三人舞,由三个人合作表演完成一个主题的舞蹈。根据内容可分为表现单一情绪和表现一定情节,以及表现人物之间的戏剧矛盾冲突等三种不同的类别。 群舞,凡四人以上的舞蹈均可称为群舞。一般多为表现某种概括的情绪或塑造群体的形象。通过舞蹈队形、画面的更迭、变化和不同速度、不同力度、不同幅度的舞蹈动作、姿态、造型的发展,能够创造出来深邃的诗的意境,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组舞,由若干段舞蹈组成的比较大型的舞蹈作品。其中各个舞蹈有相对的独立性,但它们又都统一在共同的主题和完整的艺术构思之中。 歌舞,是一种歌唱和舞蹈相结合的艺术表演形式。其特点是载歌载舞既长于抒情,又善于叙事,能表现人物复杂、细腻的思想感情和广泛的生活内容。 歌舞剧,是一种以歌唱和舞蹈为主要艺术表现手段来展现戏剧内容的综合性表演形式。 舞剧,以舞蹈为主要艺术表现手段,并综合了音乐、舞台美术(服装、布景、灯光、道具)等,表现一定戏剧内容的舞蹈作品。 第三类,根据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方法和塑舞蹈形象的特点来划分,可分为抒情性舞蹈、叙事性舞蹈和戏剧性舞蹈三类。 抒情性舞蹈,又称情绪舞,其主要艺术特征是在特定的环境中,以鲜明、生动的舞蹈语言来直接抒发人物——舞蹈者的思想感情,以此来表达舞蹈家对生活的感受和评价。 叙事性舞蹈,又称情节舞,其主要艺术特征是通过舞蹈中不同人物的行动所构成的情节事件来塑人物,表现作品的主题内容。 戏剧性舞蹈,即舞剧。 独舞、双人舞、三人舞、群舞、组舞、歌舞、歌舞剧、舞剧 民舞、芭蕾、国标、拉丁、伦巴、爵士、街舞、踢踏、恰恰、桑巴、斗牛、牛仔、现代、探戈、华尔兹、......
⑻ 舞蹈有哪些风格
舞蹈体裁又称舞蹈样式,是舞蹈作品表达思想内容的外部形态。各种舞蹈体裁的形成,是人类长期艺术实践的产物。舞蹈作者根据表现生活内容和人物思想感情的需要,从简单到多样,从低级到高级,不断创造出各种各样的体裁。舞蹈体裁,根据舞蹈不同的表演形式,可分为单人舞(独舞)、双人舞、三人舞、群舞、组舞、音乐舞蹈史诗、舞剧(芭蕾)等;根据舞蹈不同的风格特点,可分古典舞蹈、民间舞蹈、现代舞;根据塑造舞蹈形象的不同方法,可分为抒情性舞蹈、叙事性舞蹈、戏剧性舞蹈。
⑼ 舞蹈动作的风格特色
舞蹈动作的民族风格,是各民族生活习俗、民族性格的一种体现,也是各民族舞蹈区别的显著标志。它主要表现在节奏、韵律的不同。民间舞蹈搬上表演舞台,动作的风格特点,是表演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一般说来,东方民族的舞蹈,上身动作比较丰富;西方民族的舞蹈,脚下步法比较复杂。中国古典舞蹈动作线条比较圆曲、含蓄;古典芭蕾动作线条比较长直、外开。由于社会的发展和各国各民族文化的不断交流,舞蹈动作的民族风格在保持传统特点的基础上,也在发展变化。舞蹈动作来源于生活和大自然,但和生活动作和大自然的运动迥异。舞蹈动作必须具备逻辑性、节奏、韵律、构图、风格等因素。
⑽ 斯琴塔日哈的舞蹈风格
斯琴塔日哈的舞蹈表演,感情充沛,质朴豪放,舞姿洒脱,刚劲有力,具有蒙古族舞蹈独特的风韵。
她根据自己多年的艺术实践,总结了蒙古族民间舞蹈的规律及其特点,编写出《蒙古族民间舞蹈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