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岭南古建筑和徽派有什么特别大的区别

中国建筑流派之一(四合院)
四合院是北京传统民居形式,辽代时已初成规模,经金、元,至明、清,逐渐完善,最终成为北京最有特点的居住形式。所谓四合,“四”指东、西、南、北四面,“合”即四面房屋围在一起,形成一个“口”字形。经过数百年的营建,北京四合院从平面布局到内部结构、细部装修都形成了京师特有的京味风格 北京正规四合院一般依东西向的胡同而坐北朝南,基本形制是分居四面的北房(正房)、南房(倒座房)和东、西厢房,四周再围以高墙形成四合,开一个门。大门辟于宅院东南角“巽”位。房间总数一般是北房3正2耳5间,东、西房各3间,南屋不算大门4间,连大门洞、垂花门共17间。如以每间11-12平方米计算,全部面积约200平方米。四合院中间是庭院,院落宽敞,庭院中植树栽花,备缸饲养金鱼,是四合院布局的中心,也是人们穿行、采光、通风、纳凉、休息、家务劳动的场所。

中国建筑流派之二(江南民居)
江南民居普遍的平面布局方式和北方的四合院大致相同,只是一般布置紧凑,院落占地面积较小,以适应当地人口密度较高,要求少占农田的特点。住宅的大门多开在中轴线上,迎面正房为大厅,后面院内常建二层楼房。由四合房围成的小院子通称天井,仅作采光和排水用。因为屋顶内侧坡的雨水从四面流入天井,所以这种住宅布局俗称“四水归堂”。

中国建筑流派之三(岭南风格)

岭南派建筑是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才逐渐形成的,人们把这支极具岭南地方特色的建筑流派称之为“广派”或“岭南派”。关于岭南派建筑的产生、发展以及其特色和风格,我们引用著名建筑评论家、清华大学教授曾昭奋和艾定增教授所作的精辟的评论来概述。曾昭奋教授最早把中国建筑新风格定为北京的“京派”、上海的“海派”和广州的“广派”(“岭南派”)并归纳出“岭南派”建筑风格的特色是自由、自然和符合人们活动规律的平面安排;明快、开朗和形式多样的立面和体形;与园林绿化和城市或地域环境的有机结合。

中国建筑流派之四(徽派)
徽派古建筑以砖、木、石为原料,以木构架为主。梁架多用料硕大,且注重装饰。其横梁中部略微拱起,故民间俗称为“冬瓜梁”,两端雕出扁圆形(明代)或圆形(清代)花纹,中段常雕有多种图案,通体显得恢宏、华丽、壮美。立柱用料也颇粗大,上部稍细。明代立柱通常为梭形。梁托、爪柱、叉手、霸拳、雀替(明代为丁头拱)、斜撑等大多雕刻花纹、线脚。梁架构件的巧妙组合和装修使工艺技术与艺术手法相交融,达到了珠联璧合的妙境。梁架一般不施彩漆而髹以桐油,显得格外古朴典雅。墙角、天井、栏杆、照壁、漏窗等用青石、红砂石或花岗岩裁割成石条、石板筑就,且往往利用石料本身的自然纹理组合成图纹。墙体基本使用小青砖砌至马头墙。

中国建筑流派之五(海派建筑)
上海的传统建筑叫海派。这个有人把海派和北京的建筑京派,和广州的建筑粤派称为三种建筑。海派建筑的特点第一是可以吸收你的好的东西变成我自己的东西,第二个特点是使用,有用就是好。第三个特点创新不断地翻新,现在一句话叫与时俱进,这个也是现在非常有价值的提倡的一点。什么叫海派,海派是什么样子的?我说海派不是形式海派是风格,三个风格。
它的形式下面是古典主义的,顶上是巴洛克的,巴洛克就强调建筑的装饰,他的左右两边有两组雕塑,这两组雕塑和建筑你说是雕塑也可以,你说是建筑业可以,建筑和雕塑被融为一体了,这个在文化大革命的时候被破坏了,这两座雕塑被敲掉了,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又恢复上去了,如果没有这两个雕塑这个建筑的形式是非常难看的,用我们现在的话说就是不和谐。海派的建筑艺术不是乱七八糟而是非常和谐、协调的,他可以把各种建筑形式都集中到一个形式上来,使得它非常和谐,这个很不容易,这个是一个特点。 海派建筑另外一个宝贵的方面就是住宅上海的近代住宅非常多,西班牙式的,美国乡村建筑,美国的殖民地式,一些最早地方的那些住宅,还有印度式、日本式,还有德国式、俄国式,还有现代派,应有尽有。建筑是文化不是机器,机器可以改,可以改成全世界都一样,建筑不同建筑还是一种文化,所以建筑失去了文化特色这个建筑就没有什么价值可言了。

『贰』 广东最美古村,为啥这里的墙壁长得特像耳朵

上岳古村保留了很传统的岭南建筑风格,因为房屋两侧的山墙造型就好像耳朵。作为土生土长的广东人,其实上岳古村的这种“锅耳墙”在旧时代真的很常见的,只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很多旧房子早就被拆掉建立了高楼大厦;之所以上岳古村能够保存如此完整的建筑,考虑还是发展比较慢而得到政府的保护才可以。

“锅耳墙”是岭南建筑的特色,因此看起来就像耳朵。

『叁』 南方古代建筑的风格是什么

来南方古代建筑的风格:自
1、江南风格:
集中在长江中下游的河网地区。组群比较密集,庭院比较狭窄。城镇中大型组群(大住宅、会馆、店铺、寺庙、祠堂等)很多,而且带有楼房;小型建筑(一般住宅、店铺)自由灵活。屋顶坡度陡峻,翼角高翘,装修精致富丽,雕刻彩绘很多。总的风格是秀丽灵巧。
2、岭南风格:
集中在珠江流域山岳丘陵地区。建筑平面比较规整,庭院很小,房屋高大,门窗狭窄,多有封火山墙,屋顶坡度陡峻,翼角起翘更大。城镇村落中建筑密集,封闭性很强、雕刻、彩绘富丽繁复,手法精细。总的风格是轻盈细腻。

『肆』 广东的特色民居建筑是什么

在广东,游客常常会被别具特色的民居建筑吸引,这是因为他们在欣赏岭南建筑之美的同时,也是在了解一段历史,这为旅途增色不少。尤其是在广府地区、客家地区、潮汕地区以及粤北山区等少数民族聚居地的乡村之中,散落着不少各个时代特色的民居古建筑。

▲连南南岗千年瑶寨的建筑群

瑶寨依山而建,房屋层叠,堪称世界建筑奇观,完整地保存着瑶族人古老的生活风貌。有古朴别致的吊脚楼,有凌空高挂纵横交错的竹水笕,有生火烟熏并举的火炉塘,有下作牛栏上作储粮的粮仓,还有原始的酒坊、豆腐坊、榨油坊。

『伍』 纯中式装修中的明清风格、岭南风格、秦唐风格 的区别是什么

秦唐风格比较接壮观宏伟,运用的元素比较大气,岭南风格会表现出一些渔村感觉简单主要以草来木作为主要材料,苏式风格主要以青瓦白墙突出,有种世外园林感觉,明清风格主要以简单花样雕刻龙凤吉祥为主。

记得点赞啊

『陆』 佛山岭南建筑有一种很特别的东西.. 叫做大什么耳的.. 就是屋顶上有两个耳朵.我忘了叫什么名字

这种建筑叫锅耳屋,东华里有很多
那耳朵应该就是锅耳呗~

『柒』 为什么岭南地区传统民居外墙喜欢用青砖石脚

这是当地人的人文风俗:采用它是象征着住宅有好的风水,古时每年有酋长带领祭祀,不过现在的应该没了,当中也有辟邪的意思

『捌』 岭南风格建筑包括哪些元素

1、追求意境

广东人在每一种艺术创作中都刻意追求岭南特色,建筑创作也一样,追求意境,立意在先,处处体现出中国的岭南情调和神韵。

例如白云山庄的诗情画意,能唤起海外游子思乡之情的“故乡水”。

2、与环融合

岭南建筑重视选址立基,与环境融为一体,继承了传统建筑的精华。“白云宾馆”、“双溪别墅”、“白天鹅”等宾馆建筑是其中的佼佼者。

3、群体布局

岭南建筑结合气候特点,使建筑物具备现代景园特色,而只在门厅、中庭、休息廊、餐厅、走道、卧室之中布置园林花木,赋予环境以大自然的情趣。

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将中国园林的精神与现代建筑的格调浑然一体的东方宾馆庭园。

4、建筑形象清新明快

岭南建筑善于利用钢筋混凝土的框架特点,创造通透空间及虚灵形体,塑造清新明快的建筑形象,同时借鉴古代亭台楼阁原型,使新建筑千姿百态,气象万千。

5、室内设计丰富多彩

岭南建筑在室内设计上利用传统手法,如灰塑、陶塑、砖雕、木雕、洞门景窗、空花博古、贴地铺地、彩色玻璃、镶拼壁画、盆景几架、特色家具、匾名对联等等,使室内景观琳琅满目,美不胜收。

6、具有景园文脉

岭南建筑最大限度地吸收、借鉴中国古园林空间手法,移植到建筑与城市设计中,从而产生出鲜明的特色。例如白云山、越秀山、流花湖公园、兰圃、烈士陵园、麓湖、东山湖公园等。

(8)岭南风格墙扩展阅读

岭南建筑分类:

岭南建筑主要主要分为广府建筑、潮汕建筑和客家建筑。

广府民居的代表是镬耳屋,多用青砖、石柱、石板砌成,外墙壁均有花鸟图案。因其山墙状似镬耳,故称”镬耳屋”。粤北客家等地称为“云墙”或者是“茶壶环”。鑊,是古时的一种大锅,鑊耳屋,因此亦称“锅耳屋”。

据说镬耳状的建筑防火和通风性能良好:火灾时,高耸的山墙可阻止火势的蔓延和侵入;微风吹动时,山墙可挡风入巷道,进而通过门、窗流入屋内。镬耳屋是岭南传统民居的典型代表,以广府风格的民居建筑为主要代表,因其在屋的两边墙上筑起两个像镬耳一样的挡风墙而得名。

在明清时期的广府民居中,一般是出过高官的村落,才有资格在屋顶竖起镬耳封火山墙。镬耳屋象征着官帽两耳,具“独占鳌头”之意,唯有功名的乡绅方能采用,也是家境殷实的象征。明清两代,只要是发了财的村民,都会建造一所镬耳屋以显示其富有与气派。

西关大屋是清末豪门富商在广州城西“西关角”(今荔湾区)一带兴建的极具岭南文化特色的广州传统民间住宅形式,被称为“西关大屋”。西关大屋多为砖木结构、青砖石脚、高大正门用花岗石装嵌。其平面布局按中原传统的正堂屋形式,基本上是纵深方向展开。

其典型平面为三间两廊;左右对称,中间为主要厅堂。西关大屋的门廊装修,设矮脚吊扇门(又叫脚门)、趟栊、硬木大门三重门扇。大厅是大屋的主体建筑,面积最大,屋脊最高。

潮汕民居以传统的三合院、四合院为基本布局,最基本形式称“下山虎”和“四点金”。规模较小的城镇平民居屋有布局狭长的“竹竿厝”。

大型民居以四点金为基础横向或纵向扩大规模,称“三厅串”、“八厅相向”、“四马拖车”、“百凤朝阳”,其外部轮廓则保留十分规整的正方形或长方形。大规模的集居式住宅称为“寨”,这是清代潮汕地区乡村居民军事化的产物。

从平面上可分为方案和楼寨,从外围方式上可分为围墙和围楼。潮汕地区建筑材料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大量采用贝灰和石材。至迟在北宋已开始烧制贝壳灰,以贝灰为主体原料的三合土版筑大为盛行,不仅应用于建造房屋、高塔上,而且应用到加固堤防上。

石材不仅应用于建筑构件的门框、栏板、抱鼓石、台阶、柱础、井圈、梁枋上,而且建造了石牌桥、石塔、石桥大型建筑物。潮州城内,仅太平路就有47座石牌坊。以巨石为墩的潮州湘子桥,建造年代从南宋至明代,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誉为中国四大古桥之一。

客家建筑的代表是客家围龙屋。历史上客家人社会宗族制的强化,共同的文化心理素质反映在两个方面。一是祠堂设施的完善和族谱连续修撰。在聚族而居的村落,各族都重视祠堂的建造。祠堂住处讲究风水,重视堂号家声。

客家围屋堂号,或有直书故土祖地,或言志明义,这些堂号的命名习惯与唐宋古俗相承。再就是在民居方面出现了超大型的土楼和楼房组合成的大理围龙屋。土楼建筑多以夯土或土坯砖为材料,渐而发展到以花岗石、大青砖为建筑材料,十分坚固,规模巨大。

现存土楼,最早可以追溯到唐代,自清康熙初年至20世纪70年代,兴建了不少土楼建筑。围楼形制依平面布局大体分为圆形和方形。大型圆形围楼高达4~6层20余米,多达四环。

建于清代的始兴县隘子镇满堂村大围楼,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占地10800平方米。各家围龙屋尤为讲究风水。近代,还出现了传统民居布局而门面装修西式的中西合壁的客家侨乡民居。

『玖』 岭南建筑文化(这个叫什么有什么寓意)

这种叫锅耳屋,有这种图腾是鳌鱼墙。
这是有故事的。曾经《淮南子•览冥篇内》中对鳌鱼记载有“女容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之说。也就是说,共工氏头撞不周山后,一根天柱断了,另外三根也已毁坏,女娲担心天要塌下来,赶紧抓住了一条很大很大的鳌鱼,砍下它的四条腿,图一鳌鱼石雕 墩在地球的四个角上,化作四条天柱,把天顶着,故有鳌鱼顶天负地之说,在古代龙象征天子,除了皇帝其他人都不可以使用关于龙为题材的物品,官宦和上等阶层为了区别于平常老百姓,就选择了一种介于龙与鱼之间的神物

鳌鱼。而屋脊两侧高出的山墙为鳌鱼翘起的嘴巴,简化的建造又巧合地使其像官帽两耳的造型,后引申为“独占鳌头”的意思。

『拾』 岭南风格室内设计有什么特点

岭南装饰元素主要从岭南建筑、园林、文化艺术中体现,如岭南的建筑结构与材料、造型与空间格局、符号与颜色;岭南园林的造园手法、蕉窗与与月亮门、青砖与粉墙、回廊与画舫、挂落与花罩;这些岭南装饰元素并能运用在家居设计中,营造有特色的现代与复古结合的室内设计风格。
家居室内设计分为几大功能区,从入门的玄关到客厅餐厅,厨房卫生间、卧室书房,其中玄关可借鉴岭南风格装饰中的蕉窗与青砖装饰,玄关连接客厅的过渡空间采用挂落飞罩装饰月亮门顶,简化传统的岭南风格装饰元素图案,糅合现代设计的简洁创意,营造岭南园林的透景造园意境,小中见大。客厅是起居活动空间,采光与通风要好,室内色彩色调尽量明快,白色、米黄色、灰色、木色作为主要的搭配色。
客厅的色调主要以浅色调为主,因其岭南建筑是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以浅色作为主基调,适当搭配青、蓝色为点缀,用木色来体现古朴淡雅的新中式岭南风格。客厅墙面的背景墙装饰以岭南的建筑色彩粉墙瓦黛,青砖木雕为主要的设计元素进行提炼,电视背景墙搭配青色的文化石与岭南特色装饰工艺品与艺术品物件,沙发背景采用屏风与广绣的结合,融入新中式风格的思想,客厅与餐厅的格局顶棚装饰简洁,主要表现在灯具的选用上,灯具质感上表现绢绸的朦胧特点。
餐厅与客厅的空间运用岭南建筑中的月亮门形成透景,搭配纱幔营造一个犹抱琵琶半遮面的诗意空间。或用博古架或屏风进行隔断与装饰可以划分空间,使其有层次感,在细节处理上不可以过于繁琐,以避免使得室内空间局促而压抑。
卧室是私密空间,在岭南风格元素的运用主要体现在色彩的朴素淡雅,基调以米黄色为主特别要注重装饰材料的选择,墙面和地面的材料都可以选择洞石材料。陈设装饰艺术品以岭南地区的广彩与广绣为主要设计元素,进行合理搭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