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美国量化宽松政策对中国有什么影响

美联储一定程度上扮演着世界央行的角色,它的量化宽松政策给世界注入了充足的流动性,对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经济的恢复和企稳起到了积极作用。另一方面,它的量化宽松政策导致了世界流动性泛滥,资产价格泡沫飙升,互联网泡沫膨胀。当美国退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趋紧之后,容易给世界经济带来震荡。我国目前面临的房地产以及互联网泡沫,人民币汇率的贬值压力,以及外汇储备缩减,都是美国量化宽松以及之后的退出导致的后遗症。

㈡ 美国实行量化宽松政策对我国有什么影响

浅谈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我国有怎样的影响
为促进经济更强劲复苏和避免通缩的出现,美联储于11月3日宣布了新一轮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表示将在2011年年中前购买总额为6000亿美元的长期国债以提振经济,并对资产负债表中的债券资产到期回笼资金进行再投资。这是继2008年12月到2010年3月间购买价值1.725万亿美元的资产后,美联储第二次采用量化宽松政策。
美国这次史无前例的量化宽松政策的推出,使中国被动跟随美国进行调整。如果中国不跟随美国和全球的量化宽松政策,人民币将可能产生更大的升值压力,带来更多的资金流入。中国外汇储备正重新加速上升,人民币升值压力增大,流动性过剩可能再次上演,推高物价水平。
一,何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
原本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又叫做定量宽松的货币政策。又俗称“印钞禁”,指一国货币当局通过大量印钞,购买国债或企业债券等方式,向市场注入超额资金,旨在降低市场利率,刺激经济增长。该政策通常是往常规货币政策对经济刺激无效的情况下才被货币当局采用,即存在流动性陷阱的情况下实施的非常规的货币政策。
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有助于缓解市场资金紧张状况,经济恢复增长;但长期来看,埋下通胀的隐患,在经济增长停滞的情况下,或许会引起滞涨。另外,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还会导致本国货币大幅贬值,在刺激本国出口的同时,恶化相关贸易体的经济形式。对于全球经济霸主的美国而言,实施这种激进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其本国和全球经济的影响更是不容小觑。
二,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全球经济会造成怎样的影响
(一)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埋下全球通胀隐患
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实质上是在脱离实体经济需求的情况下,开动印钞机向市场输入流动性。在市场信心缺失,投资萎缩的情况下,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向市场释放的流动性不会导致通货膨胀,但是一旦经济好转,投资信心恢复,过度释放的流动性则可能会转化为通货膨胀。尤其是对于美国而言,由于美元是世界储备货币,而且世界主要商品定价均以美元为基准,美联储实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将导致美元大幅贬值,从而引发新一轮资源价格上涨,埋下全球通胀的隐患。
(二)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恶化相关贸易体的经济形势
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最直接的表现之一便是使本国货币大幅贬值,有利于本国的出口行业,但是相反也导致相关经济体的货币升值。
(三)美联储量大举购买国债降低相应持债国家的外汇资产价值
虽然本次金融危机起源于美国,但是由于美国强大的经济实力和美元独一无二的国际地位,美债一度因避险功能而大受欢迎。包括中国在内的多国政府的外汇资产中,美国国债占有重要地位。美联储大举购买美国国债,将推升美国国债价格,降低其收益率,从而使相应持债国家的外汇资产存在非常大的贬值风险。
三,美联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在美联储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作用下,2009年以来流入中国的短期国际资本呈现出加速的态势。未来一段时间里,随着美联储向金融市场注入的大量流动 ,通过各种渠道流向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同家。同时,美国联邦基金利率已降至接近零利率的水平,日前中国的一年期存款利率经过四次降息后远高于美国联邦基准利率水平,短期内美联储加息的可能性不大,中美利差倒挂的局面将继续维持。在这种情形下,短期国际资本流入中国的趋势还将持续。
然而,一旦美国经济进入持续复苏,美联储必将逐步退出量化宽松和逐渐收紧银根,美国拆借市场利率和联邦基金利率将会上升。这将使美元升值,并使部分套利交易平仓。一旦美元企稳走强,国债利率上扬,大宗商品价格回落,资产泡沫可能随之而破裂。大量投机性资金撤出中国,造成资产价格的大幅波动,给中国的金融稳定埋下巨大的隐患。
在美元贬值和短期国际资本涌入的背景下,人民币升值压力再次显现,中国政府不太可能选择大幅升值的策略。首先,在大幅升值方式下,热钱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可以获得升值带来的收益,热钱获利的成本将大大降低。其次,我们很难找到一个均衡汇率点,无法计算怎样的升值幅度为一个合适的水平。采取大幅升值策略,人民币汇率很可能出现超调,资金流向逆转的风险很大,或者是一次性大幅升值以后如果没有升到位,可能还会有下一次的升值预期,造成过多的游资流入。无论是哪一种情形,都会造成资金大进大出,产生宏观金融风险。再者,大幅升值对出口型企业将带来较大冲击,经济可能出现大幅下滑,进而引发严重的失业问题,导致了中国经济的被动,使国内生活成本增高造成人民生活幸福指数降低。

㈢ 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以及具体表现形式

货币如水,美联储为了刺激经济在放水,中国央行为了稳定经济被迫蓄水,如果此时中国加息,无异于改变了中国的经济地势,在提高国内企业运行成本的同时,也相应的升值本国货币,所以,中国暂时不适宜加息,此时呼吁中国加息,无异于损害中国利益帮助美国经济。当然,这仅限于现在的时间窗口。
货币政策是国家重要的宏观经济政策。它必须以现实环境为依据及基础、且必须为国家经济的长期利益服务,这是货币政策的根本!货币政策的现实环境必须基于两个方面的考量:一、国际经济环境,国际货币形势;二、国内经济环境,国内货币形势。在制定国内货币政策时,首先考量的不是某个单一群体利益,而是整个中国的宏观利益,这是货币政策的立足点。国内利益分配可以通过政策法规、行政干预、税务结构等方面的调节手段完成。国际分配却并不是单一国家手段能够完成的,国际分配一定是利益上的博弈。中国在制定关系到宏观发展的货币政策时,必须基于内外部现实环境而非仅根据经济数据的症状去进行“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式的调控,而是需要中国的“老中医”进行调理。
一个国家不可能有完全独立而不受外在因素影响的货币政策和完全独立的央行,美联储的作用力无时无刻不左右着别国的货币政策,稍有不慎就可能成为博弈的牺牲品。这也是“为什么美国政府从来不担心热钱流入流出呢?”的可笑之处!美国5000亿回购国债并没有引发美国国内的通货膨胀,而是通过贬值的方式掠夺别国的财富,美国发动的战争,无论是经济的还是军事的,永远都不在本土!中国的货币非国际储备货币、非贸易结算货币,中国无大宗商品定价权,中国经济严重依赖资源、低端产品出口。美元占据储备货币七成的份额,是世界上最主要的结算货币,华尔街掌控着大宗商品的价格和世界上最主要的资源。现在,美联储通过量化宽松的货币稀释美元的币值,从而调整美国的资产负债表以图将其自身危机转嫁发展中国家。在此条件下,我国与欧美存在2—3%的利差。此时,如果我国加息,客观上人为降低了热钱风险,提高了热钱利润率。于是,热钱会加速向中国流入,而加速流入又会导致人民币升值压力,人民币升值又会吸引更多热钱。这样相当于我国货币政策在配合美国的量化宽松,央行持有的美元外汇大幅增加,随着美元贬值央行资产负债表会出现恶化,这相当于我国资产向美国直接流失。

㈣ 美国退出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会对中国楼市产生多大的影响

美元退出QE,表明美国经济向好,投资机会增多,那么美元会回流到美国。外汇中的投资占款数据和投资房地产的数据我不太清楚,所以具体多大规模我不判断。但是,就中国而言,QE对房地产的影响会有政府来托市,中国是外汇管制的国家,投资占款想跑也并不容易。那么楼市在价格上的表现不会跌的太狠,预计在30%以内。城镇化还在继续,国家拖着楼市不让它崩盘,那么大量的楼盘和如今的高价会在几年后被进城人口和通货膨胀消化掉。

㈤ 美联储的量化宽松政策会给中国经济产生什么影响

在美联储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作用下,2009年以来流入中国的短期国际资本呈现出加速的态势。按照错误与遗漏的方法测算,2009年上半年短期国际资本流入228亿美元;按照残差法的测算,2009年上半年短期国际资本流入达452亿美元。<br><br>未来一段时间里,随着国际金融机构“去杠杆化”进程的结束,美联储向金融市场注入的大量流动 ,通过各种渠道流向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同家。同时,美国联邦基金利率已降至接近零利率的水平,日前中国的一年期存款利率经过四次降息话为2.25%,远高于美国联邦基准利率水平,短期内美联储加息的可能性不大,中美利差倒挂的局面将继续维持。在这种情形下,短期国际资本流入中国的趋势还将持续。<br><br>然而,一旦美国经济进入持续复苏,美联储必将逐步退出量化宽松和逐渐收紧银根,美国拆借市场利率和联邦基金利率将会上升。这将使美元升值,并使部分套利交易平仓。一旦美元企稳走强,国债利率上扬,大宗商品价格回落,资产泡沫可能随之而破裂。大量投机性资金撤出中国,造成资产价格的大幅波动,给中国的金融稳定埋下巨大的隐患。20世纪90年代东亚国家的资产泡沫破裂并引发金融危机的教训不可不引以为鉴。<br><br>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加大了美元汇率的波动,增加了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的难度。2005年7月21日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人民币汇率水乎也发生了明显变化。<br><br>然而,从2008年7月到2009年3月,金融危机急剧恶化,避险情绪升温,国际金融机构和企业纷纷将资金撤回美国或兑换成美元资产,导致美元对主要货币汇率保持升值。在这一背景卜,人民币事实又重归盯住美元的汇率制度,人民币兑美元的波动幅度维持在6.82~6.84之间。2009年3月下旬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推出,导致美同通胀预期上升、国债融资风险增加和美元融资套利交易活跃,加上全球经济反弹使得美元作为避险工具的需求大大减弱,以美元资产保值的资金重新追逐高收益资产,美元呈贬值趋势。随着美元走弱,人民币汇率自2009年3月份后连续7个月呈贬值态势,名义有效汇率和实际有效汇率各贬值9.17%和7.67%。<br><br>在美元贬值和短期国际资本涌入的背景下,人民币升值压力再次显现,中国政府不太可能选择大幅升值的策略。首先,在大幅升值方式下,热钱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可以获得升值带来的收益,热钱获利的成本将大大降低。其次,我们很难找到一个均衡汇率点,无法计算怎样的升值幅度为一个合适的水平。采取大幅升值策略,人民币汇率很可能出现超调,资金流向逆转的风险很大,或者是一次性大幅升值以后如果没有升到位,可能还会有下一次的升值预期,造成过多的游资流入。无论是哪一种情形,都会造成资金大进大出,产生宏观金融风险。再者,大幅升值对出口型企业将带来较大冲击,经济可能出现大幅下滑,进而引发严重的失业问题。<br><br>美国史无前例的量化宽松政策的推出,对中国货币政策最直接的影响是,中国被动跟随美国进行调整。如果中国不跟随美国和全球的量化宽松政策,人民币将可能产生更大的升值压力,带来更多的资金流入。如果中国跟进美国的政策,由于中国的家庭和金融机构并不存在去杠杆化的问题,那么中国货币供应量将十分充足。因此,无论中国跟随还是不跟随美国的货币政策,都会出现流动性充裕的情形,这将推动资产价格泡沫的出现。从中长期来看,中国储蓄大于投资、贸易顺差居高不下且处在人口红利期,这些因素在较长时期内难以改变。从短期来看,在热钱流入、国外补库存带动中国出口增加的推动下,全球资金流向中国,中国外汇储备正重新加速上升,人民币升值压力增大,流动性过剩可能再次上演,推高物价水平。由于人民币重归“盯住”美元的机制,根据蒙代尔的“三元悖论”,在资本跨境流动无法得到有效控制的情况下,中国央行要部分丧失货币政策的自主性。在这种情况下,中国货币政策将追随美国货币政策的凋整。当美联储讯息信号非常明确甚至是宣布加息之后,中国央行才会提升存贷款基准利率。在通货膨胀显现的初期,中国货币政策的凋整将更多的依赖于数量工具 ,宏观调控政策紧缩的顺序很可能是从窗口指导和审慎监管开始,再到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率,这中间可能会伴随收紧项目审批,最后才是进入加息周期。

㈥ 美国的量化宽松政策对中国经济有无影响!

量化宽松是一货币政策,由中央银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以提高货币供应,可视之为“无中生有”创造出指定金额的货币,也被简化地形容为间接增印钞票。其操作是中央银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购入证券等,使银行在央行开设的结算户口内的资金增加,为银行体系注入新的流通性。
“量化宽松”中的“量化”指将会创造指定金额的货币,而“宽松”则指减低银行的资金压力。中央银行利用凭空创造出来的钱在公开市场购买政府债券、借钱给接受存款机构、从银行购买资产等。这些都有助降低政府债券的收益率和降低银行同业隔夜利率,银行从而坐拥大量只能赚取极低利息的资产,央行期望银行会因此较愿意提供贷款以赚取回报,以纾缓市场的资金压力。
当银根已经松动,或购买的资产将随着通胀而贬值(如国库债券)时,量化宽松会使货币倾向贬值。由于量化宽松有可能增加货币贬值的风险,政府通常在经历通缩时推出量化宽松的措施。而持续的量化宽松则会增加通胀的风险。
-------
第一次量化宽松:在雷曼兄弟于2008年9月倒闭后,美联储就赶忙推出了量化宽松政策。在随后的三个月中,美联储创造了超过一万亿美元的储备,主要是通过将储备贷给它们的附属机构,然后通过直接购买抵押贷款支持证券。
第二次量化宽松(QE2):自2010年4月份美国的经济数据开始令人失望,进入步履蹒跚的复苏以来,美联储一直受压于需要推出另一次的量化宽松:第二次量化宽松(QE2)。伯南克在今年八月份在杰克逊霍尔的联储官员聚会中为第二次量化宽松打开了大门。但他同时谨慎地指出,量化宽松不是一个成熟的补救办法。而且,也不是所有的人都支持量化宽松政策。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2010年11月3日宣布推出第二轮定量宽松货币政策,到2011年6月底以前购买6000亿美元的美国长期国债,以进一步刺激美国经济复苏。
至于第二次量化宽松的影响,基本上可以理解为美联储为了美国经济复苏所作的努力,但最终的效果只有时间来证明。
也预示美元将再次泛滥,将会对其他国家带来汇率波动、资产泡沫等冲击。
QE2: a second round of quantitative easing 的缩写

笔者就目前关于美国新出台的经济政策谈论一下自己的观点。上周末,美联储宣布维持0至0.25%利率区间不变,美联储同时宣布:将购买1.2万亿美元债券,以及美国财长盖特纳最快将于今日宣布各方期待已久的、向陷入财政困难的银行和金融机构买入“毒资产”的计划。这项拖延已久的计划即将付诸实行,而政府准备买入的“毒资产”总值高达1万亿美元。这将是美国政府在大举购债后又一重大举措。

首先我就谈一下美联储宣布购买长期国债,就知道美国开始要印钞票了。这也就反映出了美国这样长时间的救市,基本没有什么成效,也可以反映出来美国经济以及处于极度的衰退之中。我想美国政府的不到万不得已绝对不会这样做的,但是就美国新任总体奥巴马上台后的一系列政策就也预示这美国今天必须这样做。至于为什么呢,我待会给大家谈。目前我们就要知道为什么美国要这样疯狂的做呢?

我们知道由金融危机演变为经济危机主要是钱的原因,因为此时大家就如同惊弓之鸟一样,有不愿意将钱拿出来消费与投资。这样以来经济就处于恶性的循环之中。那么解决之道还在钱。金融危机看来势必要用如山的钱去堵了。美国要救经济怎么来钱呢。笔者觉得有4个方面。1.就是美国的财政收入,我想美国的连年征战财政早就吃紧,不可能有钱出来救经济了。2.是继续哭穷向包括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伸手,就希拉里来中国呼吁我们就知道了。但是在各国日渐谨慎的心理下,这一手似乎越来越不灵光,无论如何,中国今后购买美国债券的金额肯定会缩减。起码在美国出手买国债中国就更加不愿意了。3.就是发国债了,美国老百姓正如惊弓之鸟,眼下就宁愿将钱存着,不愿消费也不愿投资。4.就是印钞票了,但是我们知道印钞票要有个原因呀就是购买国债。以及购买有毒资产。

我就分析一下美国开始购买自己的国债对他们的好处,笔者认为有以下5点。

1.美国自金融危机以来无论降低联邦储蓄利率目前看来效果不大了。没有办法自己购买国债这样就变相的降低了国债的收益率。相当与美国降低联邦储蓄率75个基点。这样可以起到刺激经济的作用。

2.另外我们知道在金融危机愈演愈烈的今天大家都知道各国都在操作本国的货币贬值,而且恶性的贬值。目的就增加本国企业的竞争性。但是金融危机以来无论是美国为了保住自己的美元地位还是美元相对性方面,美元都是一直在升值。而对美国国内的企业来说,肯定是雪上加霜了。美国的企业急需美元贬值来增加自己的竞争性。

3.美元的大幅贬值,这将意味着黄金、原油以及大宗商品的价格暴涨。记得3月18日黄金每盎司从883一下冲上了948美元。我们知道世界上黄金目前总量应该在3万多吨,美国就有8100多吨,其控制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则有3200多吨,加起来占了世界的1/3,黄金暴涨最大的受益者无疑是美国,而原油更不用说,拥有世界2/3原油储量的中东国家,都在美国掌控之中。一旦恶性通胀来临,仅此两种商品的价格的暴涨就能给美国带来难以想象的巨大利益,加上它在农产品等一些重要的大宗商品领域具有的垄断供应地位,何愁不足以支持它走出次贷危机的泥潭。

4.美联储出手购买美国长期国债,有助于增加对国债的有效需求,弥补国债市场可能出现的供求缺口,以遏制美国新增国债收益率显著上扬,从而避免存量国债市场价值显著缩水。此举之意在于安抚美国国债市场上的投资者,以避免债权人出现抛售美国国债的“羊群行为”,造成美国国债市场崩盘,切断美国政府最可靠的融资渠道。对投资者而言,美联储购买美国国债短期内的确有利于美国国债的保值甚至增值,这也是他们乐于看到的。维持美国国债市场的稳定,降低美国政府的融资成本,以帮助美国经济更早地从危机中摆脱出来,是美联储决定购买美国长期国债的根本原因。

5.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债务国,而大多的债务都是以美元计价的。这样美元的恶性贬值,对美国来说是百利而无一害。美国为何不这样做呢。

我们现在就分析一下美国这样做对我们国家的影响。笔者觉得有以下5点。

1.美国的这样做可能会掀起或者说已经掀起了新的贸易保护注意的抬头。我想我们中国应该是春江水暖鸭先知了。我开片的时候说了奥巴马今天这样做早有预示了。奥巴马政府公开希望美国国内购买美国产的货。因为目前世界基本都是以美元计价的,而美国开动印钞机这样势必会引起美国低经济增长下的通货膨胀。而美国要缓解这样颓势必须转嫁。就必须要拉动出口禁止或者减少出口来将多于美元外流,以这样的手段转嫁国内的通货膨胀。毕竟大多国家换的美元都来存储的。

2.中国持有美国国债已达到7396亿美元,比第二的日本多1000多亿,占美国外债的7%。短期看,美联储购买债券对中国政府和商业银行持有的超万亿美国国债、“两房”债券和其他公司债券来说,倒是相对安全。“尽管利息上或许会受损失,起码本金有保证了。”

3.美元贬值,将推动石油等资源性产品价格的走高,成本的攀升,对于全球经济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有可能会进一步延缓大多数国家复苏的步伐。

4.就是大哥消费小弟埋单。

5.在加上美国有要购买有毒资产,其实试图向市场注入大量流动性,通过注资金融机构,将问题资产打包“捂”起来,虽然可以暂时缓解危机,不至于再进一步恶化。但是但同时也埋下了更大的“隐患”。

中国应该怎么样面对呢?

笔者认为有一下4点:

1.加速推荐人民币的国际化,减少用美元国际间结算。这样就可以减少我们的美元外汇储备量。毕竟我们外汇储备太多了在美国这样的流氓政策下,我们是最大的受害者。

2.和各国团结起了,减少或者消弱美国的美元地位以及其金融地位增加我们的话语权。在马上就要开的4月1号开的20国峰会上英国首相布朗早早开始说要改变目前的世界金融格局。

3.尝试减少一些大宗商品的美元计价。

4.减少购买美国的国债,开始将中国的外汇储备来购买一下高科技的技术。随着美元的贬值,我们中国自以为掌握美国把柄的外汇储备开始变成我们自己的累赘或者亏损的来源。

㈦ 美联储的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将对中国的资本市场带来什么影响

美国史无前例的量化宽松政策的推出,对中国货币政策最直接的影响是,中国被动跟随美国进行调整。

美联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推出,不仅直接影响到美国的经济复苏和通货膨 胀,也会给美元汇率、大宗商品价格和国际资本流向带来明显的变化,进而间接影响到中国经济金融的运行和宏观经济政策的走向。决策当局需要对此作出前瞻性的 调整,减少美联储政策变动给中国经济运行带来的负面影响。

短期国际资本流入加剧

在美联储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作用下,联邦基金利率处于历史低位,美元呈走软趋势。在人民币升值预期、中美利差倒挂和中国经济企稳回升的良好预 期下,2009年以来流入中国的短期国际资本呈现出加速的态势。未来一段时间里,随着国际金融机构“去杠杠化”进程的结束,美联储向金融市场注入的大量流动性, 通过各种渠道流向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国家。然而,一旦美国经济进入持续复苏,美联储必将逐步退出量化宽松和逐渐收紧银根,美国拆借市场利率和联邦基金利率将会上升。这将使美元升值,并 使部分套利交易平仓。一旦美元企稳走强,国债利率上扬,大宗商品价格回落,资产泡沫可能随之而破裂。大量投机性资金撤出中国,造成资产价格的大幅波动,给 中国的金融稳定埋下巨大的隐患。20世纪90年代东亚国家的资产泡沫破裂并引发金融危机的教训不可不引以为鉴。

人民币汇率调整进退两难

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加大了美元汇率的波动,增加了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的难度。2005年7月21日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人民币汇率水平也发生 了明显变化。然而,从2008年7月到2009年3月,金融危机急剧恶化,避险情绪升温,国际金融机构和企业纷纷将资金撤回美国或兑换成美元资产,导致美 元对主要货币汇率保持升值。在这一背景下,人民币事实上又重归盯住美元的汇率制度,人民币兑美元的波动幅度维持在6.82-6.84之间。2009年3月 下旬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推出,导致美国通胀预期上升、国债融资风险增加和美元融资套利交易活跃,加上全球经济反弹使得美元作为避险工具的需求大大减 弱,以美元资产保值的资金重新追逐高收益资产,美元呈贬值趋势。随着美元走弱,人民币汇率自2009年3月份后连续7个月呈贬值态势,名义有效汇率和实际 有效汇率各贬值9.17%和7.67%。

在美元贬值和短期国际资本涌入的背景下,人民币升值压力再次显现,人民币汇率政策又一次站在十字路口:是选择缓慢升值还是大幅升值?我们认 为,中国政府不太可能选择大幅升值的策略。首先,在大幅升值方式下,热钱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可以获得升值带来的收益,热钱获利的成本将大大降低。其次,我们 很难找到一个均衡汇率点,无法计算怎样的升值幅度为一个合适的水平。采取大幅升值策略,人民币汇率很可能出现超调,资金流向逆转的风险很大,或者是一次性 大幅升值以后如果没有升到位,可能还会有下一次的升值预期,造成过多的游资流入。无论是哪一种情形,都会造成资金大进大出,产生宏观金融风险。再者,大幅 升值对出口型企业将带来较大冲击,经济可能出现大幅下滑,进而引发严重的失业问题。

在当前国际经济环境存在着较大不确定性的情况下,人民币汇率水平很可能在2010年上半年维持不变。即便人民币兑美元升值,也将是采取温和、渐进、可控的方式。在这种升值方式下,升值预期、热钱流入、资产泡沫和通胀风险都将是货币当局需要面对的挑战。

通货膨胀卷土重来

面对资本流入以及资源价格上涨带来的通胀风险,中国CPI和PPI已经连续数月环比上升,并将在四季度实现同比“转正”,预计2010年会出 现持续的温和通胀。根据央行今年第三季度储户问卷调查显示,居民通胀预期持续加强,当季对未来物价预期指数达到 66.7%,已连续第三个季度上升。美联 储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加大了未来全球通胀风险和资产泡沫风险,并通过各种渠道传导至新兴市场国家。

第一,美联储推出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削弱了美元资产对短期国际资本的吸引力,在人民币升值预期和中美利率差的推动下,大量短期国际资本涌入 中国。同时,由于外部需求的复苏,中国出口环境将一步得到改善,贸易顺差将恢复至一个更高的水平。通过这两个渠道,美国的流动性向中国输入,导致中国的通 货膨胀压力上升。

第二,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通过通胀预期上升、美元贬值引发能源等大宗商品价格飙升,导致中国承受更大的通胀压力。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推出后,美元 持续走弱,由于美元是全球能源和大宗商品交易的最主要计价货币,美元贬值直接推动了能源与大宗产品价格上涨。在我国进口商品的结构中,大宗商品,特别是资 源类商品占据较大的比例,国际原材料价格上涨容易传导至国内PPI。尽管目前的价格管制掩盖了PPI向CPI传导的通胀压力,如果未来资源品价格改革启 动,则CPI将承受来自上游价格的上涨压力。

货币政策可能被动跟随美国进行调整

美国史无前例的量化宽松政策的推出,对中国货币政策最直接的影响是,中国被动跟随美国进行调整。如果中国不跟随美国和全球的量化宽松政策,人 民币将可能产生更大的升值压力,带来更多的资金流入。如果中国跟进美国的政策,由于中国的家庭和金融机构并不存在去杠杆化的问题,那么中国货币供应量将十 分充足。因此,无论中国跟随还是不跟随美国的货币政策,都会出现流动性充裕的情形,这将推动资产价格泡沫的出现。

从中长期来看,中国储蓄大于投资、贸易顺差居高不下且处在人口红利期,这些因素在较长时期内难以改变。从短期来看,在热钱流入、国外补库存带 动中国出口增加的推动下,全球资金流向中国,中国外汇储备正重新加速上升,人民币升值压力增大,流动性过剩可能再次上演,推高物价水平。由于人民币重归 “盯住”美元的机制,根据蒙代尔的“三元悖论”,在资本跨境流动无法得到有效控制的情况下,中国央行要部分丧失货币政策的自主性。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货币政策将追随美国货币政策的调整。当美联储加息信号非常明确甚至是宣布加息之后,中国央行才会提升存贷款基准利率。在通 货膨胀显现的初期,中国货币政策的调整将更多的依赖于数量工具,如信贷的“窗口”指导、正回购央票、发行定向票据、存款准备金等,宏观调控政策紧缩的顺序 很可能是从窗口指导和审慎监管开始,再到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率,这中间可能会伴随收紧项目审批,最后才是进入加息周期。

㈧ 美联储推出量化宽松政策QE3,对中国经济发展和走势会产生哪些影响

1、美国消费复苏、中国出口向好。出口企业利好
2、输入型通胀加剧,内人民币通货膨容胀,物价上涨、房价上涨,CPI上涨,普通老百姓利空
3、美元贬值,更多的中国人将资产转移美国、将小孩送往美国读书
4、美国和中国连接更加紧密。中国的富人和美国的富人都受益了。两国的穷人都更穷。中国穷人买不起房、物价高。美国穷人找不到低端工作。
本质就是富人的游戏而已

㈨ 结束量化宽松政策对中国经济有何影响

"量化宽松"政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业的出口利润空间受到挤压,并会引发制造业向东南亚等有可能导致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再次攀升,从而使低成本地区转移,进一步冲击我国的外贸出口;其次,降我国重新面临输入性通胀的压力。低我国吸引外资的规模和速度。美元贬值增大了外商的从前两次量化宽松的结果看,流动性的注入与美投资成本,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我国外商直接投资(FDI)元贬值均会导致全球能跟与大宗商品价格上升,并通的规模和速度;第三,加大国内就业压力。由于人民币的过巾国的进口价格指数与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 升值使得我国大批生产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劳动密集最终传递至中国的消费者物价指数(CpI)。数据显示,型产品的外向型企业,因失去价格优势,缩减了商品的出QEl椎动美国商品研究局大宗商品价格指数上涨36%、口量,陷入经营困境,导致了大批工人失业;第四,严重冲食品价格上涨20%、石油价格舰升59%;QE2推动美国击科技含量较低、以低价取胜的出口行业。我国的主要商品研究局大宗商品价格指数上涨10%、食品价格上出口行业大多外贸依存度过大、科技含量较低。美国量涨15%、油价上涨30%。新一轮的量化宽松政策势必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实施必然会抑制我国产品的出口,大使廉价的美国资金流向全球市场,特别是增长比较快量外贸依存度大、科技含量低的传统出口企业将会在未的亚洲地区,更多的流动性将继续推高亚洲股市和大来的激烈竞争中被淘汰,从而严重影响我国的外贸出口。宗商品价格,中国等亚洲国家将面临进口型通胀的fK楼市调控更加艰难,资产泡沫化现象加速发展力,削弱中国制造业的竞争力,同时催生资产泡谅。

㈩ 美国退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我国的影响

首先,美国退出QE,全球资产价格会因为没有廉价货币的支撑而大幅下跌,特别是大宗商品资产、长期固定资产,因为大宗商品资产和长期固定资产不像金融资产一样会有持续的现金流,是被首先抛售的对象。而帝国作为大宗商品的多头和固定资产投资的多头(帝国的高额房地产价格和囤积的大量高价商品库存),会蒙受巨大一次性的投资损失,银行会因为抵押资产的贬值将会出现天量的呆坏账。

其次,美国退出QE,美元指数将会飙升,帝国如果维持现有汇率,那么外贸会死翘翘,存款占储增加将减少,帝国央行将缺乏足够的美元资产支持其资产负债表的扩张。如果放弃现有汇率,汇率大幅贬值,将会加速外资的流出,一方面国内经济会出现不小的混乱,另一方面外资外流会严重恶化央行资产负债表,降低人民币的国际信誉,造成一个更严峻的恶性循环,同时汇率的下跌也会使帝国民间巨量的美元外债的债务成本几倍的翻番,很多企业会因为高额的负债利息而被收购和重组。

最后,美国退出QE,意味着全球化将进入收缩调整阶段,经济上帝国这些年受惠于全球化贸易而带来的贸易红利将会戛然而止,政治上,受惠于美国主导的和平的全球化资源配置环境将不复存在。到时候的帝国,再也不能从非洲中东便利的获取稳定的石油和原材料,也无法从北美、拉美、太平洋等地区获得廉价的食品。帝国的军力即使最乐观的估计,也仅仅只能支撑帝国的商人从中亚、东亚、东南亚寥寥可数的几个地区获取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