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克特风格
㈠ one两个人的说唱功底谁更强
派克特感觉强一些。从最开始的《中国有嘻哈》到《中国新说唱》,最明显的感受就是现在说唱在音乐界越来越火热,受越来越多的人喜欢。
两人的说唱都各有自己的特色,但从给人们的振动程度来看pgone或许稍弱派克特,pgone的说唱偏重花式比如突兀的停拍、尾音等,显得年轻而潮流通俗来说有点花里胡哨。派克特节奏感很强,难度也更高,在编写歌词的排编上更有采分点,也更押韵,使人听了内心激动不停!
所以,个人观点 派克特略胜一筹。
㈡ 单论说唱技术,派克特和pg
以前中国新创唱流行出来的时候,我就比较喜欢pg,派克特的实力也是挺棒的,但是pg的颜值在我心里还是更胜一筹的,不过他自己毁了他自己的前途。
㈢ 《中国新说唱》中王以太是谁
王以太,又名王闪火,出生于1994年6月8日,来自四川成都。中国内地说唱男歌手。
王以太从小就对说唱很感兴趣,上小学的时候就开始听。到了高中,寝室的人会放一些说唱,他自己去KTV也会翻唱一下阿姆的歌。高二的时候,他第一次报的专业是酒店管理,当他审视自己成长的历程后,决定大学要继续进修音乐。
2012年,尚处在高中的他加入了第一个说唱团体JU POINT,写了第一首全英文说唱。2013年,王以太赴美学习音乐制作与录音工程,因为课业内容和理想中有偏差,两年后他选择了辍学。
在国外的生活改变了王以太对Hip-hop的理解,他的的音乐里总是带有一种怀旧而梦幻的旋律。音乐风格音乐风格走心不敷衍,歌词深入不肤浅,标新立异且充满对生活的思考。
2015年,王以太受Ty.邀请,加入了四川成都的音乐厂牌“说唱会馆”。而后为了全心追求音乐,于2016年缀学归国。现作为独立说唱音乐人,活跃于成都为中心的各大音乐节活动和演出。
(3)派克特风格扩展阅读
王以太2015年3月5日,推出首张个人混音带《Ready To Flow Mixtape》,从而正式进入演艺圈;5月30日,推出与谢帝合唱的歌曲《老子就爱呆到成都(Remix)》,11月27日,推出与谢帝合唱的歌曲《Glory》。
2016年3月17日,其演唱的歌曲《Liqour Whisper》发布;4月15日,发布个人说唱单曲《Skrr (SKRT Remix)》,12月25日,推出第2张个人混音带《闪火mixtape》。2017年4月26日,推出个人说唱单曲《Mask Off Remix (freestyle)》。
2018年3月19日,推出第3张个人混音带《Feel & Sight》;同年,参加爱奇艺歌唱选秀节目《中国新说唱》,在全国总决赛6进4中被淘汰。随后,参加复活赛,在1V1车轮战中未能挑战成功,最终复活失败;9月21日,发布与孔令奇共同演唱的单曲《Dream Girl》。
9月30日,,中国新说唱三员猛将ICE、王以太、派克特“冰火派”首度合体,为二十世纪福克斯出品的好莱坞科幻动作冒险大片《铁血战士》打造同名推广曲,同时也携手华语OST厂牌——燃音乐共同打造歌曲。
歌曲在中国新说唱现场首唱之后,收获粉丝一致好评。今日歌曲MV正式上线,爆炸的音乐节奏与电影激烈的动作场面搭配,宇宙最强猎手强势入侵,地球生存之战一触即发!
此次曝出的MV充分营造了人类存亡之战的紧张氛围。音乐前奏响起,一列车队整齐驶入神秘区域,人类最疯狂战队正式上线,而后铁血战士的怒吼划破长空,宇宙最强猎手亮相地球。镜头一转,战火中主唱王以太和ICE以凌冽的眼神直视前方。
ICE从铁血战士的角度诠释这场战役,“渴望地寻找着胜利,才是我存在的意义”将宇宙最强猎手尚武慕强的性格展现的淋漓尽致。在穿插的电影片段中,隐身闪现、热成像定位猎物、肩炮腕刀冷热兵器齐上阵,铁血战士全方位展现了自己强悍的武力技能。
王以太则是从人类战士的角度寻求共鸣,“让生命在烈火中重造,就没人能扑灭我不灭的荣耀”,一名战士面对外星入侵,顽强抵抗的骄傲和荣誉感呼之欲出。
越来越快的节奏和影片中人类战士们疯狂扣动的扳机相呼应,副歌部分对应的片段更是带来一段段高潮,翻车、跳崖、近身搏斗等场景挑动着观众敏感的神经。最硬rapper与最猛猎手强强联合,自动生成炸裂全球的超强威力。
MV最后,还有惊喜彩蛋--制作人“派总”派克特出镜,用手指展示了歌曲的beat节拍,通过律动的节奏赋予歌曲强大的气场。
2019年1月20日,获得“硬地围炉夜·2018年度网易云音乐原创盛典”年度新人奖,而他演唱的歌曲《目不转睛》则获得年度十大歌曲奖。
㈣ 谁能给我介绍一下大卫芬奇的风格啊
大卫·芬奇导演的电影风格是剧情类电影。大卫·芬奇在1962年8月28日出生于美国科罗拉多丹佛市,美国导演、编剧、制片人、视觉特效师。
剧情片是指电影的卖点主要是其剧情,不同于动作片的精彩打斗、宏大场面、缠绵爱情、喜剧搞笑。
情节电影的节奏往往比较缓慢,但情节比较紧凑,往往是一种社会现象和某一群体人的生活状况的写照,容易使观众产生情感共鸣。
剧情片取材广泛,如历史、神话、科学幻想等,但主要以现实生活为题材。其他体裁如叙事诗、戏剧、小说的改编也占相当比例。
(4)派克特风格扩展阅读:
大卫·芬奇主要作品——
1、《异形3》
《异形3》是由大卫·芬奇执导的科幻、惊悚类电影,为《异形》系列电影的第三部,西格妮·韦弗、查尔斯·达顿、查里斯·丹斯、保尔·麦克盖恩等担任主演。该影片于1992年上映。
影片讲述的是雷普莉将异形带到了狂暴101号,并最终与破体而出的异形同归于尽的故事。
2、《消失的爱人》
《消失的爱人》(Gone Girl)是改编自吉莉安·弗琳的同名小说,由大卫·芬奇执导,本·阿弗莱克、罗莎曼德·派克、尼尔·帕特里克·哈里斯、泰勒·派瑞等主演的悬疑惊悚电影。
该片讲述了平凡又恩爱的一对夫妻,突然有一天妻子却消失不见,丈夫通过各种方式疯狂寻找,然而在妻子留下的一本日记中却发现,种种线索都表明是丈夫将妻子杀害。
该片于2014年10月3日在美国上映。,2014年11月,获得第18届好莱坞电影奖最佳影片奖。
3、《十二宫杀手》
《十二宫杀手》是由华纳兄弟公司于2007年3月2日推出的悬疑片,由大卫·芬奇执导,杰克·吉伦哈尔、马克·鲁弗洛、小罗伯特·唐尼等领衔主演。
影片讲述了旧金山出现了一个自称“十二宫”的杀人狂,杀人后,向媒体寄一封信,留下密码、线索,连环杀人案件引起了《旧金山纪事报》的记者注意,他们在警察的帮助下,开始调查这一系列的连环凶杀案件。
㈤ 蕾吉娜·史派克特的介绍
蕾吉娜·史派克特,1980年2月18日出生于苏联(现俄罗斯)莫斯科,一名出生回于音乐世家的美籍俄裔女答歌手、作曲人和钢琴家。 蕾吉娜·史派克特的音乐不是纽约新浪潮下的吉他流行乐,而是更加具有传统的倾向,用一种极为另类的方式演绎传统的民谣之声。蕾吉娜·史派克特六岁习琴,曾学习钢琴至17岁。青春时期的Regina Spektor原本只在古典音乐感兴趣,之后也接触嘻哈、摇滚、庞克等而产生兴趣,创作受到多种风格影响。融合了嘻哈、摇滚、古典等众多元素,在Regina Spektor灿烂呈现多元化音乐元素的创作手法源於她个人多样化,Regina Spektor的音乐风格片断以整体彰显诡异渲染色彩方式呈现。
㈥ 如何评价歌手 Regina Spektor
蕾吉娜·史派克特的音乐会让你不禁然地联想到一个很有古怪灵秀气质的版女孩(就像专辑封面权中的那个女孩一样),事实上,在她所演绎的大部分音乐中,富于冷峻而诡异变化的钢琴是唯一的伴奏乐器,这让我们想起了另一位现在已身为人母、可当年却以怪异钢琴气质而独步乐坛的女唱作人-托瑞·艾莫丝(tori amos)。但是,如果仅仅给蕾吉娜·史
派克特冠以“怪异风格唱作人”的头衔则无形中大大削减了她音乐中具有的多元化音乐色彩。
从爵士到民谣再到说唱、嘻哈,甚至是古典音乐等众多元素,在蕾吉娜·史派克特一起粲然呈现,史派克特的多元化音乐元素融汇的创作手法是源于她个人多样化、杂食性的音乐聆听品味,当史派克特把各色的音乐风格片断以整体彰显诡异渲染色彩的方式呈现给我们时,我们必须承认这并非是一张适合聆听的音乐作品,但这也并不会让我们停下聆听的脚步而失去进入一个神奇世界的难得机会。
㈦ 李京泽的说唱风格你喜欢吗
贝贝的Battle内容攻击性极强,这也是贝贝的一大特点。但并不是攻击性强,就能代表贝贝厉版害,这绝对是个误权区。贝贝的厉害是在于他非常会抓住对手的破绽,进行点对点的攻击。例如2012年在西安成名之战,对门猪时说的“人与自然”,这个内容换在其他场合,对其他对手,都不一定有杀伤力。但在当时那种情形下,对赤膊上阵的门猪,那威力就仿佛丢了颗原子弹。喜欢这样的贝贝。
㈧ 你们认为说唱在中国能走向主流吗
我认为说唱要在中国走向主流很困难,或者说我认为说唱不会在中国走向主流。原因有三:一是我国有自己的音乐,二是文化不同,三是我国说唱娱乐性大于说唱本身。
一,我国拥有自己的传统音乐形式,我们国家的民族音乐,这才是我们国家悠久的历史文明孕育出来的独特音乐形式。这才是我们国家特有的并且应该大力推崇与发扬的音乐形式,所有后来的,外来的音乐形式虽然随着我们国家的富强,对外来文化和音乐形式的包容度有所增加,但是毕竟很难长久的发展,说唱虽然可以流行一段时间,但是成为主流没有可能。
㈨ 亚历山大·克鲁格的作品风格
在早期的短片创作中,他和彼得·沙摩尼合拍的、记录希特勒,在纽伦堡建造的大阅兵观礼台的纪录片《混凝土里的粗暴》(1961),意在透视第三帝国建筑风格里的纳粹政治话语;《教师形象的变迁》(1963)是反省德国历史上教育对思想自由的态度;《一个忠诚的国家警察》(1965)讽刺从普鲁士帝国到第三帝国时代军国主义专制政治。
他的长片处女作《告别昨天》(1966),是借一个在第三帝国失去了父母的青年女子安妮塔,从东德逃到西德后,通过情色关系,人身依附,打工,求学和盗窃,却一败再败地无法在这个富足殷实,教育发达(口若悬河,治学有方的教授),医学完善(循循善诱的医师),法制规范(警察,监狱的规范制度)的社会存身的故事,主旨在于批评西德社会,指出其伦理的丧失(安妮塔多次被人利用肉体),人情的淡漠(女老板的无情),各种制度的刻板僵化,背离人性,使得生活在其中的人,陷入心无居所,神无归处的困境。克鲁格这个批评的角度代表了他们那个时代的观点:在那一代西德愤青眼里,西德逃避政治思考,纯粹追求经济和物质重建的50年代是“黑暗和令人窒息”的年代。
他对德国社会进行历史反思最深刻的作品,是1979年拍摄的《女爱国者》。影片中,历史女教师苦于德国历史上的种种污点,不能给学生讲述一种“正面”意义上的德国史,所以,她到处寻找新的资料:旁听党代会,挖地三尺寻找德国“历史之根”,却徒劳无获…… 影片中,导演把德国近千年的历史,进行了一次时空打乱的解构分析,同时也表明了对传统“历史书写”的既定话语的突破;通过女教师不被周围人理解的遭遇,折射出克鲁格孜孜以求地提倡的理性反思精神的必要性。
1968年拍成的《杂技艺术家:一筹莫展》和之后的《锲而不舍的雷妮·派克特》(1969)是由同一个演员出演的,同一个主题的姊妹片。克鲁格的批评和思考,在广泛地面对西德社会的同时,有了一个新聚焦点,即对“艺术的自由和真实本质”的探讨。前一影片主人公雷妮,是个杂技艺术家,她想抛开商业盈利和文化话语的束缚,开发自己喜欢的杂技节目,但却不被行家认可;为了达到“做自己真正喜爱的艺术”的目的,她试图成立自己的杂技团,但是却失败败于无法融到足够的资金。第二部片子里,雷妮从杂技转向了电视台,想把电视技术用于表达自己喜爱的艺术。但是,她再次失败——被电视台解雇。拍此片时,时值西德学运高潮,显然,克鲁格要说明,艺术的本质在资本主义制度中的异化,以及改变这种现实的困难。所以,雷妮说,要想“大步革命是可笑的,而小步革命,她就只能成为西德外交部的公务员”——意指,沦为他们的革命对象的奴仆。
㈩ 蕾吉娜·史派克特的评价
蕾吉娜·史派克特(Regina Spektor),尽管曾与前段时间排行榜上火爆一时的“敲击”乐队(The Strokes)一起做过巡演,此外,在过去的几年中,于纽约的“反传统民谣”(anti-folk)圈子中也已小有名气,但是这个名字对于很多人来说显然还是颇为陌生。史派克特已经自发行了3张专辑作品,但却很少能够进入人们的视线,不过随着互联网络对于艺人自我宣传的愈发显著的支持,蕾吉娜·史派克特也逐渐开始为一些人所知。
很多人都不得不承认从未听过像蕾吉娜·史派克特这般的女歌手,各位千万不要被开头所提到的“敲击”乐队巡演给唬住了,蕾吉娜·史派克特唯一和“敲击”乐队扯上关系的就是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制作人高登·拉斐尔(Gordon Raphael),再就是蕾吉娜·史派克特曾经出现在后者的一支名为《爬行动物》(Reptilia)的B面单曲中,蕾吉娜·史派克特的音乐可不是什么纽约新浪潮下的吉他流行乐,而是更加具有传统的倾向,用一种极为另类的方式演绎传统的民谣之声。
蕾吉娜·史派克特的音乐会让你不禁然地联想到一个很有古怪灵秀气质的女孩(就像专辑封面中的那个女孩一样),事实上,在她所演绎的大部分音乐中,富于冷峻而诡异变化的钢琴是唯一的伴奏乐器,这让我们想起了另一位现在已身为人母、可当年却以怪异钢琴气质而独步乐坛的女唱作人-托瑞·艾莫丝(Tori Amos)。但是,如果仅仅给蕾吉娜·史派克特冠以“怪异风格唱作人”的头衔则无形中大大削减了她音乐中具有的多元化音乐色彩。
从爵士到民谣再到说唱、嘻哈,甚至是古典音乐等众多元素,在蕾吉娜·史派克特一起粲然呈现,史派克特的多元化音乐元素融汇的创作手法是源于她个人多样化、杂食性的音乐聆听品味,当史派克特把各色的音乐风格片断以整体彰显诡异渲染色彩的方式呈现给我们时,我们必须承认这并非是一张适合聆听的音乐作品,但这也并不会让我们停下聆听的脚步而失去进入一个神奇世界的难得机会。
史派克特的歌词听上去就如同是一股恣意散漫的意识流,然而,这并不意味着音乐就失去了强击的着力点,史派克特在塑造具有性格特征的歌曲上自有独到的一手:在单曲《豪华轿车》(Chemo Limo)中,她向我们叙述了一位身患癌症的女人的悲痛故事,故事中的女人逃避必须进行的医学化疗,而愿望仅仅是在生前有机会乘坐一次豪华轿车;另一支单曲《水手之歌》(Sailor Song)讲述的则是一个倔强的女孩-“亲吻你直到血印于唇,而不欲(在你面前)褪去我的衣裳。”
所有的歌曲都被史派克特进行了颇为复杂的配乐,这也正是她的魅力所在,听者可以在这种配乐之下获得最大限度的不可预知的音乐聆听体验。比如在单曲《声音的结果》(Consequence Of Sound)中,你可以听到史派克特的声音在富于变化的多彩演绎;而单曲《可怜的富有小男孩》(Poor Little Rich Boy)中,史派克特显然是在用一只手弹奏钢琴,而另一只手似乎是在用鼓的敲击棒在敲打椅子腿,这便是整支单曲的节奏来源。
除了在乐器和内容上的引人注目外,史派克特的人声演绎也是一大亮点-前一分钟还是颇为传统规矩的低吟浅唱,下一分钟则突然转为急促的说唱,而再下一分钟又转为如比·约克(Bjork)般的冷色诡异之音。在单曲《以泪洗面》(Lacrimosa)中,史派克特甚至尝试突破到拉丁风格的唱法。有时,史派克特的这种极富戏剧性变化的人声唱法会使人感到莫名的困惑(比如在异常曲折蜿蜒的单曲《丹尼尔·考门》(Daniel Cowman)中,史派克特用了重复的人声逐步烘托推出整个作品的情境,就好比面临着一堵极为坚实的迷墙),但很多时候,史派克特都会是像单曲《巴甫洛夫的女儿》(Pavlov's Daughter)中所展现的一般,给聆听者以美妙的享受。
《我们》(Us)是她个人在整部专辑中的最佳展现-一种急促跳跃的菲利普·格拉斯(Philip Glass)风格的弦乐片断融入在完美的钢琴即兴演奏中,而当史派克特唱起“他们将我们塑成雕像,放在山之颠峰”(they made a statue of us, and it put it on a mountain top)时,我想这是整张专辑中她发挥到极致的一个时刻-戏剧性的、浪漫的和极其美妙的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