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时光曼妙 歌词

时光曼妙
作词:李漠 作曲:李漠
演唱:陈明
看星光闪耀
看窗外是你在笑
看街灯亮了
是谁在那说专话
有风吹过属 有雨洒下
有空气在为我作伴
有风吹过 有雨洒下
有空气在为我作伴
听时光曼妙
看窗外我们在舞蹈
有阳光照耀
我闻到它的味道
有风吹过 有雨洒下
有空气在为我作伴
有风吹过 有雨洒下
有空气在为我作伴
有风吹过 有雨洒下
有空气在为我作伴
有风吹过 有雨洒下
有空气在为我作伴
听风 哗啦哗啦
听雨 滴答滴答
是你 在说话
听风 哗啦哗啦
听雨 滴答滴答
是你 在说话

http://music..com/song/5906187

2. 跟我说说音乐风格

我只能跟你说 一种 现在我比较喜欢的一种叫BOSSA NOVA
好多概念性的东西 我觉得在听的时候如果抱着 从概念出发的想法是听不到什么好歌的 因为 大多听歌的人都只为了欣赏 不是学院派的
BOSSA NOVA 只要听过的人我想都会喜欢的
它来源于巴西 是巴西典型的音乐形式 歌曲的曲风上 大多给人一种比较庸懒的感觉 我最开始听到这种风格的音乐就是 小野丽莎的歌 还是在天下无贼里听到的 当时 我就觉得这旋律怎么那么熟悉 感觉怎么那么温暖呢 上网查了一下 才知道这种类型的歌曲 叫BOSSA NOVA
一般演唱它都是用 拉丁语系 像什么法语 葡萄牙语 意大利语什么的
比较有名气还有 在超级女生里 郝菲尔翻唱的那个THE GIRLFROM IPANEMA了
说到主流
我想摇滚一直都处于地下的音乐状态 没上升到主流上来 虽然有很多人在嚎 可还没到主流的地位上
前几年 应该是比较流行R&B在概念上 我想一楼已经说的很明白了 节奏布鲁斯 也叫节奏蓝调 跟也很流行的HIP-HOP 的唯一的最大的区别就是 R&B是唱出来的 而HIP-HOP是用说的 他们两者的节奏感都很强
而且近几年来很多 创作人都会把这最流行的两中音乐元素结合起来 边R&B边说唱 对了 回答你的一个问题,用我的方式:R&B的节奏 感很强 感觉不知为什么就会听到 这类型的歌就会随之摇摆起来 .这大概就是R&B 的魔力之所在吧
我个人觉得 为什么要把他们分的那么清楚呢 只要是喜欢 什么样的音乐都是好的音乐
摇滚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 咱们中国第一个把摇滚和二人转结合起来的一个乐队 也许你可能听过 "二手玫瑰" 我就感觉很新鲜 虽然很多人 听了他们在 耳熟能详的脑白金中的广告 还不知道他们是何许人也.
哈 我能想到的就是这些 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回答完毕 \哈哈

3. 《放牛班的春天》中歌曲是什么风格的演唱形式有哪些

属于欧洲的宗教音乐类型,你只要去找童声合唱团,就会有很多这种歌,特别是欧美那边

4. 戴安娜的演唱风格

黛安娜·罗斯是拥有冠军歌曲最多的女歌手,被誉为美国流行乐坛的黑珍珠,她是第一个获得奥斯卡奖提名的黑人女歌手,曼妙歌声震撼银幕内外。迈克尔·杰克逊指定母亲凯瑟琳·杰克逊为三名未成年子女的监护人,如果凯瑟琳去世或不愿承担监护权,则由戴安娜·罗斯担任子女监护人。
美国黑人女歌手及演员。她首次赢得声誉是在“至高无上”演唱组合(1961-70年)当主唱,该组合是在20世纪60年代第一支在黑人和白人听众中同时受到欢迎的美国黑人团体。之后,罗斯在20世纪70年代成为著名的独唱歌手,其演唱事业通过一曲《何处觅高山》(Ain't No Mountain High Enough.)达到了顶峰,她是少有的享有世界知名度的节奏布鲁斯歌手之一。 还在高中时,罗斯就同另外三名女孩在一个名为“普罗姆斯”的组合中演唱。1961年,与巴瑞·戈迪签约后,在塔姆拉唱片公司,该组合更名为“至高无上”。《你的心属于我》(1962年)是在转至戈迪的摩城唱片公司后发行的第一支单曲。从1964至67年,该组合有超过10支的畅销歌曲。组合其他两位成员是:玛丽·威尔森弗和弗洛伦斯·鲍尔拉德,该组合后来成为世界著名的演唱组合之一,其名曲为《我们的爱在哪里?》、《初恋》和《来见我吧》(都发行于1964年),《以爱之名停下!》(1965年),和《你让我等待》(1966年)。组合在1967年改名为“戴安娜·罗斯与至高无上”。罗斯作为独唱歌手也取得了成功,如畅销曲目《清晨的抚摸》(1973年),《爱火残余》(1976年),《我出来了》和 戴安娜·罗斯
《翻天覆地》(都发行于1980年)。此外她还和里昂·瑞奇合唱了《无尽的爱》(1981年),也曾出演电影,有著名的第一部影片《布鲁斯歌后》(1972年)。她在影片中成功出演爵士歌手比利·霍丽戴,为她赢得了奥斯卡奖的提名。她还出演过《红木》(1975年)和《绿野仙踪》(1978年)。 她还为电影录制了主题曲《你可知你去向何方》,出自电影《红木》。 2000年的“回归爱”巡回演出使罗斯与“至高无上”组合重聚首。然而,她是其中唯一一位最初的三重唱成员,其他二人均为罗斯离开后加入该组合的新成员。 罗斯于1944年3月26日生于底特律。《麻雀的秘密》(Secrets of a Sparrow)(1993年)是她的自传。 流行音乐之王——迈克尔杰克逊曾说过:戴安娜罗斯教会他怎样做人。

5. 油菜花盛装曼妙的出场从什么角度展现油菜花盛开时的特点

油菜花盛开时,绿油油的金灿灿的非常的漂亮非常的美

6. 国外she展示各个年代女性的唱歌风格里面都是什么歌

All Of Me 我的全部
原唱:John Legend

What would I do without your smart mouth
没有你的甜言蜜语,我该如何是好
Drawing me in, and you kicking me out
你时而热情似火,时而冷若冰霜
Got my head spinning, no kidding, I can’t pin you down
让我神魂颠倒,又无力抓住
What’s going on in that beautiful mind
你那可爱的脑袋里到底在想些什么
I’m on your magical mystery ride
你的世界神秘莫测,让我不禁追随
And I’m so dizzy, don’t know what hit me, but I’ll be alright
不知被什么击中,我的头脑一阵晕眩,怅然若失
My head’s under water
仿佛坠入水中
But I’m breathing fine
却依然快乐
You’re crazy and I’m out of my mind
你是如此狂野,让我失去理智

‘Cause All of Me
因为我的全部
Loves all of you
爱上你的一切
Love your curves and all your edges
你曼妙的身姿、玲珑的曲线
All your perfect imperfections
还有你完美的不完美
Give your all to me
把你的全部都交给我吧
I’ll give my all to you
我会倾我所有
You’re my end and my beginning
你是旅程的终点,亦是起点
Even when I lose I’m winning
即使输了一切,有你在身边已是满足
‘Cause I give you all, All of Me
因为我把我的全部都交给你
And you give me all, all of you
你也让我得到整个世界

How many times do I have to tell you
多少次忍不住告诉你
Even when you’re crying you’re beautiful too
即使你哭泣,你依然是最美的
The world is beating you down, I’m around through every mood
哪怕世界让你疲惫不堪,我永远不离不弃
You’re my downfall, you’re my muse
你是奔流向我的瀑布,予我灵感的缪斯
My worst distraction, my rhythm and blues
你是悦耳的布鲁斯,拨乱我的心弦
I can’t stop singing, it’s ringing, in my head for you
旋律萦绕在心头,我无法停止歌唱,只因你的灵魂在呼唤
My head’s under water
仿佛坠入水中
But I’m breathing fine
却依然快乐
You’re crazy and I’m out of my mind
你是如此狂野,让我失去理智

‘Cause All of Me
因为我的全部
Loves all of you
爱上你的一切
Love your curves and all your edges
你曼妙的身姿、玲珑的曲线
All your perfect imperfections
还有你完美的不完美
Give your all to me
把你的全部都交给我吧
I’ll give my all to you
我会倾我所有
You’re my end and my beginning
你是我人生之旅的终点,亦是起点
Even when I lose I’m winning
即使输了一切,有你在身边已是满足
‘Cause I give you all, All of Me
因为我把我的全部都交给你
And you give me all, all of you
你也给我你的全部
give me all of you
让我得到整个世界
Cards on the table, we’re both showing hearts
摊牌吧,我们是如此心心相连
Risking it all, though it’s hard
来吧,旅程艰险,但我们勇敢无畏

‘Cause All of Me
因为我的全部
Loves all of you
爱上你的一切
Love your curves and all your edges
你曼妙的身姿、玲珑的曲线
All your perfect imperfections
还有你完美的不完美
Give your all to me
把你的全部都交给我吧
I’ll give my all to you
我会倾我所有
You’re my ending and my beginning
你是我人生之旅的终点,亦是起点
Even when I lose I’m winning
即使输了一切,有你在身边已是满足
‘Cause I give you all, All of Me
因为我把我的全部都交给你
And you give me all, all of you
你也给我你的全部
I give you all, All of Me
我把我的全部都交给你,毫无保留
And you give me all, all of you
你让我得到整个世界

7. 铁轨上映着曼妙霞光 像在诉说一场相遇的难忘是什么歌曲的歌词

这首歌是【静待灿烂】,歌词:
铁轨上映着曼妙霞光
像在诉说一场相遇的难忘
风儿正轻抚着泛红脸庞

……

8. 哥特音乐的特征

早期的哥特式音乐代表有如苏可西与女妖(Siouxsie and the Banshees),包豪斯(Bauhaus)等等。它们充斥着沉郁厌世的情调。音乐往往冰冷刺骨,既带有精细的美感,但又同时在音域层面上大量使用偏离旋律线的不协调音,对于一切传统音乐极端的蔑视。在歌词与表演概念层面,展现着生命与爱欲的荒凉。从对现实状态的厌弃,进而追求心灵深渊的奇诡乐趣。在舞台上,她/他们以偏激的狂乱扮装出现,如苏可西略带虐待与被虐情调(SadoMasochistic)的“冰女王”神采,包豪斯的主唱彼特·墨非(Peter Murphy)把自己打扮成冶艳无常的双性吸血鬼。这种对性别的颠覆与反转,还表现在对神学(或恶魔学)概念的狂热执迷。在1981年成立的仁慈姐妹(The Sisters of Mercy),是几个爱好中世纪风格的男子对于音乐意识的反扼,一度被形容为“狂笑著注视罗马城烧成一堆瓦砾”的主唱爱特利奇(Andrew Eldritch)一语道破歌德摇滚 乐团的宗教立场——对于我们,犬儒精神就如同天主教徒的圣水一样。
早期的后朋克对于生命的诠释往往饱含着沮丧与绝望。例如快乐分裂(Joy Division)的主音歌手伊恩·柯蒂斯(Ian Curtis)于80年的自缢身亡。那些耗损生命而成的音符,成就了快乐分裂(JoyDivision)的不朽经典,见证着整个低调文化。他那套灰暗而孤离的人生观,隐藏着阴郁的遗传因子,将整个后朋克文化尽染成深灰与暗黑。八十年代,在迂落的音乐里构筑了一个悲观的年代,至少在英伦及欧陆地下文化的层面上来说如此。在当时的独立音乐圈里,趁势涌出一大批黑暗病态、风格邪异的乐队,他们的音乐源自于无尽的压抑,以及对生命的诅咒。如教会(The Mission),所有的夏娃(All about Eve)、列伏林之地(Fields of the Nephilem)、祭仪(The Cult)等等。这些被视为绝望、邪气、颓废的乐队/乐手,从朋克那种过激的破坏意识,反方向潜逃往一个内敛而黑暗的世界——这就是那个占据了摇滚乐大半个八十年代的低调音乐时空。哥特摇滚在英国地下音乐圈的形态与演进,正犹如一派邪教降临大地时伸出巨魔的手掌。它通过难以想象、天马行空的邪异素材来悦纳听众,这就不仅包括了在音乐领域圣灵齐放的空前创造力,也包括了在视觉造型上,所给予人们的前所未有的刺激视觉体验。中性化的身份造型,浓妆艳抹的打扮,这些并非新浪漫一族的专利。哥特仿佛是新浪漫的个性相反的孪生兄弟,是华美艳丽背后黑暗病态的一面。现在让我们去了解一下哥特音乐的改良风格和其他相关乐派.产生于比利时的EBM(Electronic Body Music)是一种电子化阴冷黑色的音乐。受德国Krautrock运动中Kraftwerk之类电子乐队的影响下产生的。
EBM创始乐队之一Front242以低限化的节拍,抑郁的声音和军国主义突击队的装束被大家认识。The Klinik,Insekt,Dive,Click Click,A Split Second还有后来的Suicide Commando都是BM的一些重要乐队。Dive和Klinik利用声纳噪音营造出一种冰冷的外太空气氛。Suicide Commando则融入了更多的舞曲化成分。类似的乐风在美国和加拿大被称为Instrial,象Front Line Assembly,Skinny Puppy等乐队。他们制造出的合成音乐和多层次的声音非常适合带上耳机去欣赏。Front Line Assembly的经典专辑Classical bumsare Caustic Grip(1990)和Tactical Neural Implant(1992),值得每个喜欢EMB的人去收藏。
说到现在我们还没有谈到德国,那里可是现在哥特音乐的重镇。许多德国的乐队被惯以DARKWAVE的音乐标签。Project Pitchfork乐队是德国最早涉及到哥特音乐领域内,虽然他们的乐风有所改变,但一直算是一支流行化的组合。首张专辑《Dhyani》亦为经典,有典型的黑色音乐和评论性的歌词组成。Deine Lakaien乐队的成员有着深厚的音乐基础,他们做出了象“Love me to the end”这样的浪漫主义歌曲。作品带有着某种程度的中世纪感觉。德国很大一部分组合演唱时保持着自己的母语,例如Goethes Erben,乐队的名字也就说明了一切。他们的前三张专辑就象是三部曲,各自独立又相互关联。而Lacrimosa,Tilo Wolf这些乐队通过添加金属乐的元素不断的对音乐的表现手法做出尝试。当然我们必须要知道Das Ich这个组合,他们的经典专辑是《Die Propheten》,专辑中的歌曲机构复杂歌词充满着智慧化。阴暗电子乐派代表团体Calvay Nada用德语和西班牙语交错演唱,他们最有特点的是主唱Brenal的低音,而歌词方面多涉及政治,社会之类的话题,从这方面看这支乐队在哥特音乐王国中显得与众不同。
总的来说由于浪漫主义情节,德国的大多数乐队是浪漫的歌曲和阴暗电子化相结合的产物。如今哥特范畴内的音乐越来越呈现出多元化的局面。例如阴暗民谣(darkfolk),这种乐风的代表是Current93,Deathin June,Sol Invictus还有Fire+Ice。早期的C93作品比较实验性难以理解,之后David Tibet利用他个人化的思维开始向声学民谣的方向探索。C93的前身乐队Deathin June自从首张专辑Nada推出后颇受争议,他们甚至被指控为极端的右翼倾向。但DIJ给我们留下印象最深刻的还是异教的祭典式的音乐。如果想听这类音乐推荐给大家去找World Serpent,一个卓越的音乐厂牌,上面的提到的几支乐队均在其旗下推出过作品。对了,还有一支意大利的组合Ordo Equitum Solis也应该值得我们的关注。许多哥特乐队都有着某种中世纪的情节,他们将中世纪时期音乐和现代的创作手法相结合。德国有着许多这样的中世纪组合,音乐的创作者一般有着良好的古典音乐教育背景,知名的乐团包括Qntal,Estampie,Freiburger Spielleyt等。在意大利这种音乐更有影响,象Ataraxia,Camerata Mediolanense都做出了许多出色的音乐作品。这类组合不仅仅有哥特的听众群还吸引着部分古典音乐的欣赏者。而The Moonlay Hidden Beneath a Cloud和Rosa Crux的音乐中吸收了祭典音乐的成分。
当然许多乐队的风格是非常难以界定的,像意大利的Take Kirlian Camera,20年来乐队风格年年都有变化。而法国的情欲主义阴暗电子乐队Die FORM的音乐主题多涉及S/M(性虐待),他们每一部作品多给我们带来新的惊奇。另一支来自法国的乐队Collectiond 'Arnell Andrea的钢琴声非常有特点,成为自己的独特的标志。善于创作管弦乐的In the Nursery乐队的作品非常适合作为电影中的配乐。在北欧的瑞典,Cold Meat Instry这个厂牌通过多年的努力推出了很多独一无二的音乐作品。旗下的乐队风格多样,如血腥派实验乐队Brighter Death Now和Deutsch Nepal,氛围音乐组合Raisond 'Etre,新古典主义的The Protagonist,天音组合Arcana等。说到天音如果想更好的了解建议去听一听like Love is Colder than Death,Black Tape for a Blue Girl,Stoa这些代表乐队。
而在哥特音乐的文本中,我们可以细味到一些涉及宗教、性爱、死亡、绝望、基督以至匪夷所思的虚无论语句,这些都是哥特音乐不可或缺的一环,Gothic Rock,这覆盖在影像模糊、虚无飘渺的外在躯壳之下的音乐,一切都是那么神秘。哥特摇滚的风格,可说是继承自Joy Division的遗传,尤其是那种把贝司提升至主奏位置的癖好,直至今日的后哥特朝代仍无法完全摆脱。那些抑压着低沉声线或扭曲的人声,沉重如郁结般的贝司,迷幻的吉它声,充满控诉力的鼓击,偶尔发出鬼哭神号般的嘶叫,如同石磨般沉重或是狂野得分崩离析的曲式,还有一张张Rock Music苍白的面孔∶当你对生命感到茫然无助时,你会想到在它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吗?是心灵的孤立无援?是死亡阴影的笼罩?还是人世间的悲剧?Gothic Rock,是建筑于无意识的抽象表达而多于刻意性的音乐颠覆行为。如同面临一季暗晦的寒冬气候,我们被哥特文化侵占,在非人化的后工业现代社会里面,追逐着一种活着死亡的体验。同样存在着Barry的音乐先觉,除一贯本色的Rock Music在那个悲观的八十年代里,Gothic这种栖身于主流文化的阴影里的次文化,其影响力早已越过音乐的界限,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一种生活的态度,一个哥特信徒所追求的黑色国度。度过模糊的九十年代,下个世纪今天的哥特摇滚已被解构得支离破碎、残缺不全,The Sisters Of Mercy,The Mission这些昔日的哥特守护神也早已离弃了他们的信徒。但是在今日的阴暗乐派(Dark-Wave)运动中,在死亡民谣(Death Folk)、后工业噪音(Post-Instrial)、阴暗氛围音乐(Dark Ambient)以至新古典(Neo-Classical)这些形式主义的风格外壳之下,我们仍然欣喜地发现Gothic依然是这些地下文化中最具生命力和影响力的遗传基因。在这场突破和冲决了情欲与性别的革命中,歌德次文化追求所谓的理想典范“阴阳同体”(hermaphrodite)成为了砸碎禁锢的美丽武器。看吧,以往被视为妖魔的异类勇敢地摆脱了苍白的天堂,绞碎天使的面孔,抵达永远无情的欲望。
在20世纪的后半期侵入非主流音乐的大花园,成为另类音乐中极为殊异的一个支脉。如果你熟悉新音乐历史脉络的话,就会知道大约从70年代末到80年代,一些乐队分别顶著“后酷朋克(Post Punk Cool)”、“新古典(Neo-Classical)”或者是“新嬉皮(Neo-Hippies)”的招牌,并逐渐混融成日后的哥特摇滚乐派。
如果说早期的PostPunkCool对生命的诠释是沮丧与绝望(比如Ian Curtis——Joy Division的主唱——的自杀),那么“仁慈姐妹”以及同道的乐队比如“教会(The Mission)”、“全部的夏娃(All about Eve)”、“涅浮林之域(Fields of the Nephilem)”、“祭仪(The Cult)”等乐团所秉持的,可能是睥睨于现实中的种种烦俗,企图推翻假惺惺的教条,抽取反对与不满的精神,化为音乐的“反面传教(negative preach)”。在“教会”的专辑《上帝自己的药物》(God's Own Medicine)中,开宗明义的第一首歌“荒原”(Wasteland)就嘲讽地唱出“我还是相信上帝,但是上帝已经不信仰我了。”这等堪称冒渎的宣言,呈现出骇人的事实:原来长久以来,神与人的权力结构恰如性爱结构的主体与客体。在这张专集中,反复推敲着在推翻信仰的同时,死亡不再是父神用以胁迫的道具,反而是叛徒的情色乌托邦。如同在《爱我爱到死亡》(Love Me to Death)一曲,美妙地铺陈情欲的高峰不被僵硬的“主控-屈从”(Dominance-submission)关系所固置;也就是说,在死亡(旷缺)的领域,致命的阴性激情并不受到掌管与压制,发展出自己的美学。
不可否认,“死亡”在哥特摇滚乐的文化层面中,几乎是个关键字。当某些保守的声音或反挫势力,企图以这一点来抨击哥特摇滚乐与其次文化,我们可以看到两种回应:如“基督徒之死”(Christian Death)这个经营黑暗、痛苦情愫的乐队,对他们而言,死亡所演绎/延异出来的腐败、末世、毁灭等等情境,都足以让我们逼近“终极高潮”(ultimateorgasm)。在一些专辑如《痛苦剧场》(Only Theater of Pain)、《天使的狂怒》(The Rage of Angels)、《铁面具》(The Iron Mask)中,“基督徒之死”悉心探索的重心就是这种近乎临界点的痉挛之美。在其中一首歌曲“死欲”(Death Wish),结尾的歌词近乎狂喜地陈述“撒旦魔王是最仁慈的野兽”,配合凄厉的音乐,不啻狠狠地嘲弄了宗教/父权体系粗暴地规范在各种事物之上的二元对立价值观。
另一种反应,也许可以引述布莱特(Poppy Z.Brite)在吸血鬼情色小说选集《血脉深处的爱》(Love in Vein)前言中所说的话:“哥特次文化”(Gothic subculture)并不是礼赞或者爱慕死亡,只是纯粹地拒绝畏惧它。在探索死亡的过程,慢慢地和它体肤与共,逐渐与它亲近。”这段话正好解释为什么像“涅浮林之域”、“还有这些树”(And Also the Trees)、“意志”(Will)、“利姬雅”(Lycia)、“The Morendoes”等乐队,会不可自拔地沉浸于“与死去的君王交欢”的髑髅式意象(macabreimage),同时又在这般异端的情欲里浮生出细致的张力。此外,死亡不必然是生命的匮乏,顺着这些创作者的脉络、以及在许多异教神话或恶魔学发现的象征与寓言,死亡可能是贴近超自然、非人类领域的出口。
在此际90年代的中后期,哥特次文化不但在文学与音乐创作层面绽放,更影响了这个“混杂族群”(包括女性、酷儿、情欲的边陲份子)的文化生态与身份认同。在情欲与性别的革命,哥特次文化追求所谓的理想典范“阴阳同体”(hermaphrodite)虽然还值得更进一步检验,但也是有助于冲迫禁制的美丽武器让过往被视为妖魔的异类(它者)摆脱单一的天堂,品味自身的欲望与天使的尸体。
哥特式文化是一种独特的中世纪复古风格的音乐、艺术和文学的文化范畴,本文将只对哥特式音乐起源做简单介绍,部分内容来自网络和相关书籍,如涉及某观点或思想内容,纯属个人见解。

「Gothic」,起于文艺复兴时期被用来区分中世纪时期(Middle Ages,5-15世纪)的艺术风格。公元3-5世纪,原本居住在北欧的条顿民族中哥特族人,以破坏和掠夺为乐的部族以无知和缺少艺术品位而著称,在长达几个世纪的迁徙浪潮中,于公元5世纪摧毁了西罗马帝国。在15世纪时,意大利人振兴古罗马文化而掀起了灿烂的文艺复兴运动,由于意大利人对哥特族侵略罗马帝国的这段历史情仇始终难以释怀,为了与这段时期有所区隔,他们便将中世纪时期的艺术风格称为 Gothic,对他们而言即意味着野蛮。
尽管 Gothic 这个词原始上是带有负面的意涵,但事实上许多美丽艺术作品都在此时期被创作出来。

哥特文化总是表现出一种孤僻疏离的、阴沉的精神气质,它总是去探讨那些引人深思的社会问题,种族歧视、战争、以及仇恨。精神上对死亡的迷恋,驱使哥特文化不停地试图去找寻对生活、痛苦和死亡的另外一种思考。

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那时正是朋克运动落幕,后朋克登场,首先,Ian Astbury 在描述 Sex Gang Children 这支乐队时用到了“gothic pixie”(哥特精灵)的字眼;之后,Siouxsie Sioux(Siouxsie and the Banshees乐队核心人物)在形容她乐队的新方向时使用了“Gothic”;再之后,Joy Division乐队的经纪人于1978年在BBC电视台的节目中将乐队和主流流行乐队比较时用到了“gothic”这个词;Bauhaus 在1979年推出的《Bela Lugosi's Dead》最早被贴上“哥特”标签。
哥特继承朋克摇滚风格,在英国开始上演新的哥特文化运动,哥特式精神开始在音乐上展现其深远的影响力。哥特音乐同样以人性的黑暗、空虚面为题,并且对死亡亦有着浓烈的兴趣,缓慢、悲伤甚至是恐怖都是其音乐的特色,主题的最佳象征--吸血鬼。
除了音乐上的表现,哥特派的艺人团体亦在视觉上展现死亡美学,如脸色画以惨白,身着黑色服装或是英国19世纪维多利亚式的褶边服装,而中古世纪的废墟、哥特式建筑亦被广泛运用。英国的哥特运动在80年代中期达到了最高峰,就音乐风格来说,此时期的英国哥特音乐被称为新浪潮(New Wave),其在摇滚乐中加入了大量的合成器(键盘),以及前述的哥特元素,甚至也带有电子味。最具代表性的乐团有The Sisters of Mercy、The Mission和Fields of the Nephilim等。
但他们无论从服饰上还是从音乐风格上,都还是不那么哥特。

实事上,哥特式的金属乐于90年代初期才开始蕴酿。英国乐队Paradise Lost (失乐园)1991年3月发行的那张极具影响力的经典专辑《Gothic》后,开始迈入全新的领域。1995年由挪威名团Theatre of Tragedy的首张同名专辑昭告了哥特气氛金属时代的来临。

Theatre of Tragedy 的几项特色都成为此后哥特派金属的基本要素。如哥特死(Gothic Death),采用死亡金属(Death Metal)残暴男腔(或是Black Metal的尖吼黑腔)搭配柔美女高音的对唱形式,这正是暗色浪漫的哥特精神,这种对比作风亦象征着黑暗(男死腔和金属乐部份)与光明、生命及爱(女音、钢琴和交响部份)之间的对抗。T.O.T.女高音主唱Liv Kristine Espenas 轻柔、不食人间烟火的曼妙唱腔极富女性感染力,可谓前无古人地表现。

自此,哥特音乐在欧美各地区的发展如日中天,不仅将哥特、厄运/毁灭、死亡和黑色(Gothic、Doom、Death、Black)融为一体,更融入其它各种音乐元素而发展成为更多独具一格的音乐流派......

~~~~~~~~~~~~~~~~~~~~~~~~~~~~~~~~~~~~~~~~~~~~~~~~~~~~~~~~~~~~

哥特一词,由一个部族的名称演变成一个中世纪文化的代名词,并以其独具一格的内涵渗透到文化艺术领域中,其历史之久渊源之深影响之广泛,代表着人类智慧一种永恒的艺术主题。
对有声的哥特式音乐,人们对其内涵上和风格上的变化与发展更加敏感。自20世纪80年代来,哥特式音乐融合其它流派的音乐元素,已经朝着更深入人心的方向发展,形成强大的哥特式音乐阵容并席卷全球摇滚音乐界。
下面以当前几种重要哥特分支流派做简单介绍:

1、哥特摇滚
这是最早的哥特金属,深受朋克摇滚影响,同时保留着朋克摇滚比较残暴的基本特点,所以曲调上相对吵,狂躁的吉他,暗淡的演唱,鼓声往往比较沉重缓慢。最祖师的乐队是 Bauhaus,著名的乐队有The Cure(治疗),Sisters of Mercy(仁慈姐妹,男主唱),Siouxsie and Banshees(苏西和女妖,女主唱),Nick Cave,and also the tree 等。
这一类的方向一般朝向更残暴和工业化发展,如由此类而演变来的就有被称死亡哥特、黑色哥特(区别于阴暗哥特),工业金属,等等。
哥特摇滚待续至今,社会接受面大,对于那个比较黑暗时代的青年摇滚迷便是灵魂便是神圣,然而对于生活在流行乐猖狂的和平时代的我们,如果不是因为其旋律相当优美,节奏相当鲜明有比较规律性的震撼感,我们一般不会主动地去接受多少有些暴力的东西,甚至是不能容忍。

2、哥特金属
这类流派的音乐,从速度上讲一般相对匀,由键盘营造出交响背景音乐,主旋律比较美,轻柔女高主唱,如有男音,便和女高形成类天使与恶魔对唱,相对容易被接受。
人们一般认为由Theatre of Tragedy 奠基,其的几项特色都成为此后哥特派金属的基本要素。
在荷兰则由The Gathering 奠立了以优美女音做为主唱、着重心灵感受的纯Gothic Metal,其主唱Anneke van Giersbergen 飘渺而浑美的音色,可说是哥特金属界的完美典范,在稍后的另外两支荷兰哥特金属乐团Within Temptation及After Forever,也都以拥有音色、唱腔类似 Anneke的女主唱著称,足见The Gathering对荷兰哥特金属的影响力。

3、厄运哥特
融入厄运(毁灭)金属的某些元素而形成,这一类有点似哥特金属,不过其正是因有厄运金属匀且慢的速度和唱腔而深爱厄运金属迷喜欢。
厄运金属乐队只要在其音乐上加入哥特元素,一般可被归入此类中。

4、阴暗哥特
实事上此类音乐金属感已经退化得七七八八,拥有阴暗(暗潮)流派的基本特点,相当死气,但如果旋律美,却是深夜时心灵最佳的伴侣。从音乐思想上讲,此类带有更多的邪恶成分。德国Sopor Aeternus 早期中期的音乐便可归入此类,当然其音乐却也有中世纪和古典音乐的成分。

5、中世纪哥特
典型乐队有意大利的Ataraxia,澳洲的Dead Can Dance,法国的Rajna,瑞典的Arcana,奥地利的Die Verbanntan Kinder Eva's,德国的 Love Is Colder Than Death。Dead Can Dance 是最有影响的乐队,很多乐队都是师从他们。
从风格名称就可以看出这种音乐的特点,返朴归真,采用中世纪的元素,音乐古朴典雅,大量使用圣咏的唱法。
这里需要说明的一下的是中世纪乐队并非都是黑暗乐队,有许多很纯正的中世纪乐队,和黑暗一点关系都没有。
乐队一般采用中世纪的作曲法,唱法表现自己的音乐思想,甚至采用一些中世纪的服装。

6、新古典哥特(金属)
区别于新古典乐派,乐团成员古典功底同样深厚,其演奏乐器一般使用古典乐器和电子化古典乐器,音乐相当好听,以乐章出现,全乐章流畅,宣扬的思想也比较阴暗,出色乐团有奥地利的 Estatic Fear和德国的 Haggard。

然而,事实上,各乐队乐团一般都会跨流派而发展,也就是说音乐上几乎都趋向于多元素化,并且有些乐队乐团在其成长的过程中又常常变风格,所以在流派给乐队乐团划分归类相当困难 哥特一词,由一个部族的名称演变成一个中世纪文化的代名词,并以其独具一格的内涵渗透到文化艺术领域中,其历史之久渊源之深影响之广泛,代表着人类智慧一种永恒的艺术主题。
哥特是一种文化,在十二世纪就有了特以一种非常人性的视角去透视着我们生活的世界,去剖析和表达着那种阴郁、痛苦、悲伤的情感世界,之中包含着人们对美好的向往。哥特,秉持着悲观绝望的终极价值观,
黑暗的恐惧、死亡的悲伤、禁忌的爱、彻底的痛苦带来的美感,
简而言之,
人类精神世界中的黑暗面。哥特,像一个黑洞。
把人完整地吸进去,席卷你的思想、理性甚至一切下意识的东西。
它会释放人性深处压抑太久的东西,让你的情绪进入白热化的癫狂痴醉
而在那种癫狂的状态下,人却会异常地清醒和冷静。
快乐让人肤浅,而痛苦让人深刻。
以至在痛苦中沉沦。沉沦,沉沦到黑暗的谷底
哥特不是宗教、不是政治、与种族、性别也无关。
哥特音乐杂乱,各种乐器同时爆发,又时而冰冷,更表达了哥特文化的厌世,低调华丽

9. 歌特风格是什么样的风格!

反正就是冷调子的那种

10. 婀娜旗袍诗,曼妙花样时,这句诗出自哪里

芊芊淑女,婀娜旗袍着身,曼妙多姿,笑颜如花绽,玉音婉转流,皎皎兮似轻云之蔽月,飘飘兮若回风之流雪。君不见那绫罗绸缎,艳之韵之,芸芸众神赞,飘飘仙子舞。美哉!天之仙子莫过于典雅高贵的中国服饰国粹——旗袍。
旗袍,源于满族女性传统服装,最初的样式为直身式宽大袍,上下身相连,服装与身体间的空隙较大,面料为华丽柔软的绸缎,镶边工艺繁复。上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前期,以中西合璧的独特风格,引领了女装典范,并且成为了新女性的标志。旗袍样式也由宽变窄,其袖子较短或无袖,腿两侧开衩,把中国女性的玲珑曲线显露无遗。直至现代旗袍,款式也随之更加丰富多样,大致为右衽大襟的开襟或半开襟形式,立领盘纽,摆侧开衩,单片衣料,收腰,无袖或短袖等。开衩只是旗袍的很多特征之一。在面料上以布料、丝绸、锦缎为主,现在真丝双绉、绢纺、电力纺等真丝织品也多有应用。在制作工艺上,古代旗袍的工艺特点是:精细的手工制作,适用各种刺绣、镶、嵌、滚等工艺;而近代旗袍的工艺特点是:式样简洁合体的线条结构代替了精细的手工制作。
旗袍其独特的文化底蕴,传承了古韵丰盈的中国情结,它是中国女装古典美的精华,是千年历史的另一种氤氲。旗袍成为了中国国服的代表和中国文化的一种象征,同时也发扬光大至全世界。比如约翰•加里亚诺在1997年秋冬高级女装系列发布会上,就引用了中国旗袍的因素。以大红色为主题,保留旗袍中窄身的腰身设计,配长长的下摆和流苏装饰,增加了华丽的奢华之气。再如,“龙”是中国的象征,在传统旗袍上多以绣龙来配衬。而伊夫•圣•洛朗在2004年秋冬服装系列发布会上,就运用了“龙”的图案,颇有民族韵味。
因众所周知的原因,旗袍在我国沉寂数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引领了人民大众对时装的追求——旗袍,在国际时装节上频频亮相,风姿绰约更胜当年,并被作为一种有民族代表意义的正式礼服出现在各种国际社交礼仪场合。
暮霭四合,华灯初上,服饰展示橱窗里,模特身上的旗袍在谈蓝色射灯的映衬下,纯自然的面料,绚丽的色彩,婉约到极点的样式,沉静而又魅惑,古典隐含性感,着一袭旗袍的女子永远清艳如水。
窈窕淑女,清水出芙蓉。何以不为这清韵典雅浮香,流连于都市古朴香醇。别具一格的民族服装,映衬了秋月春华。那一回眸,浅笑芬芳,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颜,在摩挲的身姿下轻舞飞扬。(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旗袍,其独特具有的传统韵味和时尚之美是不容忽视的。它既有沧桑变幻的往昔,更拥有引领新潮的新时代。旗袍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就是一种东方文化的蕴意和传承。它古色天香,优雅大方。近年复古的趋势也颇为明显,袅袅娉娉,好似柳摇花笑润初妍,旗袍成为一种气质与高贵完美结合的经典。
天地祥和,粉黛着装。

这篇文章的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