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什么是条码

条形码是迄今为止最经济、实用的一种自动识别技术。条形码技术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点

A.输入速度快:与键盘输入相比,条形码输入的速度是键盘输入的5倍,并且能实现"即时数据输入"。

B.可靠性高:键盘输入数据出错率为三百分之一,利用光学字符识别技术出错率为万分之一,而采用条形码技术误码率低于百万分之一。

C.采集信息量大:利用传统的一维条形码一次可采集几十位字符的信息,二维条形码更可以携带数千个字符的信息,并有一定的自动纠错能力。

D.灵活实用:条形码标识既可以作为一种识别手段单独使用,也可以和有关识别设备组成一个系统实现自动化识别,还可以和其他控制设备联接起来实现自动化管理。

另外,条形码标签易于制作,对设备和材料没有特殊要求,识别设备操作容易,不需要特殊培训,且设备也相对便宜。

编码规则

唯一性:同种规格同种产品对应同一个产品代码,同种产品不同规格应对应不同的产品代码。根据产品的不同性质,如:重量、包装、规格、气味、颜色、形状等等,赋予不同的商品代码。

永久性:产品代码一经分配,就不再更改,并且是终身的。当此种产品不再生产时,其对应的产品代码只能搁置起来,不得重复起用再分配给其它的商品。

无含义:为了保证代码有足够的容量以适应产品频繁的更新换代的需要,最好采用无含义的顺序码。

条形码的码制区别

UPC:(统一产品代码)

只能表示数字有A、B、C、D、E四个版本 版本 A - 12 位数字 版本 E - 7 位数字 最后一位为校验位 大小是宽1.5" 高1 " ,而且背景要与清晰 主要使用于美国和加拿大地区,用于工业、医药、仓库等部门。当UPC 作为十二位进行解码时,定义如下: 第一位 = 数字标识 (已经由UCC(统一代码委员会)所建立). 第2-6位 = 生产厂家的标识号(包括第一位) 第7-11 = 唯一的厂家产品代码 第12位 = 校验位(used for error detection)

Code 3 of 9 :

能表示字母、数字和其它一些符号共43个字符:A -Z,0 - 9,-.$/+%,pace 条形码的长度是可变化的,通常用“*”号作为起始、终止符校验码不用代码密度介于3 - 9.4个字符/每英寸,空白区是窄条的10倍,用于工业、图书、以及票证自动化管理上。

Code 128:

表示高密度数据, 字符串可变长,符号内含校验码,有三种不同版本: A, B, and C 可用128个字符分别在 A, B, or C 三个字符串集合中,用于工业、仓库、零售批发。

Interleaved 2-of-5 (I2 of 5):

只能表示数字0 -9 可变长度,连续性条形码,所有条与空都表示代码,第一个数字由条开始,第二个数字由空组成 空白区比窄条宽10倍,应用于商品批发、仓库、机场、生产/包装识别、工业中,条形码的识读率高,可适用于固定扫描器可靠扫描,在所有一维条形码中的密度最高。

Codabar(库德巴条形码):

可表示数字0 - 9,字符$、+、 -、还有只能用作起始/终止符的a, b, c d四个字符,可变长度,没有校验位,应用于物料管理、图书馆、血站和当前的机场包裹发送中,空白区比窄条宽10,非连续性条形码,每个字符表示为4条3空。

PDF417 (二维码):

多行组成的条形码,不需要连接一个数据库,本身可存储大量数据,应用于:医院、驾驶证、物料管理、货物运输,当条形码受一定破坏时,错误纠正能使条形码能正确解码PDF417, 是Symbol科技公司于1990研制产品。它是一个多行、连续性、可变长、包含大量数据的符号标识。每个条形码有3 - 90行,每一行有一个起始部分、数据部分、终止部分。它的字符集包括所有128个字符,最大数据含量是1850个字符。

一维条形码只是在一个方向(一般是水平方向)表达信息,而在垂直方向则不表达任何信息,其一定的高度通常是为了便于阅读器的对准。

一维条形码的应用可以提高信息录入的速度,减少差错率,但是一维条形码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 数据容量较小: 30个字符左右

* 只能包含字母和数字

* 条形码尺寸相对较大(空间利用率较低)

* 条形码遭到损坏后便不能阅读

在水平和垂直方向的二维空间存储信息的条形码, 称为二维条形码(2-dimensional bar code)。

与一维条形码一样,二维条形码也有许多不同的编码方法,或称码制。就这些码制的编码原理而言,通常可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1. 线性堆叠式二维码

是在一维条形码编码原理的基础上,将多个一维码在纵向堆叠而产生的。典型的码制如:Code 16K、Code 49、PDF417等。

2. 矩阵式二维码

是在一个矩形空间通过黑、白像素在矩阵中的不同分布进行编码。典型的码制如: Aztec、Maxi Code、QR Code、 Data Matrix等。

3. 邮政码

通过不同长度的条进行编码,主要用于邮件编码,如:Postnet、BPO 4-State。

在许多种类的二维条形码中,常用的码制有:Data Matrix, Maxi Code, Aztec, QR Code, Vericode, PDF417, Ultracode, Code 49, Code 16K 等,其中:

* Data Matrix 主要用于电子行业小零件的标识,如Intel的奔腾处理器的背面就印制了这种码。

* Maxi Code 是由美国联合包裹服务(UPS)公司研制的,用于包裹的分拣和跟踪。

* Aztec 是由美国韦林(Welch Allyn)公司推出的,最多可容纳3832个数字或3067个字母字符或1914个字节的数据。

下面,我们以PDF417码为例,介绍二维条形码的特性和特点。

一)PDF417简介

PDF417码是由留美华人王寅敬(音)博士发明的。PDF是取英文Portable Data File三个单词的首字母的缩写,意为“便携数据文件”。因为组成条形码的每一符号字符都是由4个条和4个空构成,如果将组成条形码的最窄条或空称为一个模块,则上述的4个条和4个空的总模块数一定为17,所以称417码或PDF417码。

二)PDF417的特点

1. 信息容量大

PDF417码除可以表示字母、数字、ASCII字符外,还能表达二进制数。为了使得编码更加紧凑,提高信息密度,PDF417在编码时有三种格式:

* 扩展的字母数字压缩格式 可容纳1850 个字符;

* 二进制 / ASCII格式 可容纳1108 个字节;

* 数字压缩格式 可容纳2710 个数字。

2. 错误纠正能力

一维条形码通常具有校验功能以防止错读,一旦条形码发生污损将被拒读。而二维条形码不仅能防止错误,而且能纠正错误,即使条形码部分损坏,也能将正确的信息还原出来。

3. 印制要求不高

普通打印设备均可打印,传真件也能阅读。

4. 可用多种阅读设备阅读

PDF417码可用带光栅的激光阅读器,线性及面扫描的图像式阅读器阅读。

5. 尺寸可调以适应不同的打印空间

6. 码制公开已形成国际标准,我国也已制定了417码的国标。

三)PDF417的纠错功能

二维条形码的纠错功能是通过将部分信息重复表示(冗余)来实现的。比如在PDF417码中,某一行除了包含本行的信息外,还有一些反映其它位置上的字符(错误纠正码)的信息。这样,即使当条形码的某部分遭到损坏,也可以通过存在于其它位置的错误纠正码将其信息还原出来。

PDF417的纠错能力依错误纠正码字数的不同分为0~8共9级,见图4,级别越高,纠正码字数越多,纠正能力越强,条形码也越大。当纠正等级为8时,即使条形码污损50%也能被正确读出。

四)PDF417的几种变形

PDF417还有几种变形的码制形式:

* PDF417截短码

在相对“干净”的环境中,条形码损坏的可能性很小,则可将右边的行指示符省略并减少终止符。

* PDF417微码

进一步缩减的PDF码。

* 宏PDF417码

当文件内容太长,无法用一个PDF417码表示时,可用包含多个(1~99999个)条形码分块的宏PDF417码来表示。

二维条形码的优势

从以上的介绍可以看出,与一维条形码相比二维条形码有着明显的优势,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数据容量更大

二)超越了字母数字的限制

三)条形码相对尺寸小

四)具有抗损毁能力

② 单晶硅太阳能板1KW需要多大面积

按100W板1.33*0.55的尺寸 1KW=7.315平方米
按200W板1.58*0.80的尺寸1KW=6.3832平方米 ,这个还是很天气想关的,可以的话选大一些

③ 意大利牛仔裤50码是中国的多少码

28是35
29是36
30是37
31是38
32是39
33是40
34是41
35是42
36是43
37是44
38是45
39是46
40是47
41是48
42是49
43是50
一直下去的
美国对应的

④ 李宁两款全掌弓跑鞋怎么官网和官方商城都找不到

李宁刚刚推出的的10年春季款全掌弓,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到货呢,也就是说,专卖店里都没有卖的,在网上卖货的卖家,都是店铺里有的才会拿到网上卖呢,在等等把,如果专卖店开始售卖了,网上也就有了..

⑤ 真正准确的集装箱尺寸

不错,鼓励一下

⑥ CF卡和记忆棒有什么不同

CF卡(Compact Flash)最初是一种用于便携式电子设备的数据存储设备。作为一种存储设备,它革命性的使用了闪存,于1994年首次由SanDisk公司生产并制定了相关规范。当前,它的物理格式已经被多种设备所采用。从外形上CF卡可以分为两种:CF I型卡以及稍厚一些的CF II型卡。从速度上它可以分为CF卡、高速CF卡(CF+/CF 2.0规范),更快速的CF 3.0标准也即将在2005年被采用。CF II型卡槽主要用于微型硬盘等一些其它的设备。
CF是与出现更早且尺寸更大的PCMCIA I型内存卡竞争的第一批闪存标准之一,它最初是建立在英特尔的或非型闪存的基础上,之后改为使用与非型闪存。CF是最老也是最成功的标准之一,尤其适合专业相机市场。它具有比其它存储方式更长的寿命以及较低的单位容量成本,同时也可以在较小的尺寸上提供较大的容量。
CF卡可以通过适配器直接用于PCMCIA卡插槽,也可以通过读卡器连接到多种常用的端口,如USB、Firewire等。另外,由于它具有较大的尺寸(相对于较晚出现的小型存储卡而言),大多数其它格式的存储卡可以通过适配器在CF卡插槽上使用,其中包括SD卡/MMC卡、Memory Stick Duo、XD卡以及SmartMedia卡等。
[编辑本段]CF卡概述
由于使用的或非型闪存的存储密度低于较新的与非型闪存,CF卡的体积是90年代初期出现的三种存储卡中最大的(另两种是Miniature Card—MiniCard和SmartMedia卡)在之后,CF卡也改用了与非型闪存,另外,IBM的微型硬盘并没有使用固态存储器。
CompactFlash的电气特性与PCMCIA-ATA接口一致,但外形尺寸较小。
连接器为43毫米宽,外壳的深度是36毫米,厚度分3.3毫米(CF I型卡)和5毫米(CF II型卡)两种。
CF I型卡可以用于CF II型卡插槽,但CF II型卡由于厚度的关系无法插入CF I型卡的插槽中。CF闪存卡多数是CF I型卡。
CF卡比早期的PC卡(PCMCIA)I型更细小,然而厚度则和PC卡I及II型相同。CF卡是早期记忆卡规格之中最成功的,受欢迎程度比Miniature Card、SmartMedia卡及PC卡I型更胜一筹。在应用在体积较小的器材时,SmartMedia卡曾经是CF卡的主要竞争对手,从市场渗透率而言甚至一度超越CF卡。不过,SmartMedia的优势,将因新制式的记忆卡出现而终止(大约于2002-2005年时)。
九十年代末至廿一世纪初出现的记忆卡制式(如SD/MMC,各种 Memory Stick,xD图像卡等等)有著激烈竞争。新款记忆卡的体积比CF卡小数倍,某程度上与当时CF比PC Card的相差还要大。新制式将会主导掌上电脑,手提电话以及消费级数码相机,特别是超迷你型号。
无论如何,CF卡还会继续被很多设备支援,仍然成为专业数码相机的主流标准。在2005年出产的消费级数码相机中,有一定数量还是支援CF卡。CF的主要特点仍是以最少的价钱换取最大的MB数,比小型记忆卡有著最高容量,CF II能使用MicroDrive,以及透过转接器使用多种较小记忆卡。同时, CF卡接口的记忆卡转接器比其他类型的平, 全因它没有芯片组。
闪存型存储设备具有非易失性和固态,所以它比磁盘驱动器更稳固,耗电量仅相当于磁盘驱动器的5%,却仍然具有较快的传输速率(SanDisk Extreme III型CF卡的写入速度和读取速度可达20MB/s)。它们的工作电压为3.3volts或5volts,可以在不同的系统间转换。闪存型CF卡可以适应极端的温度变化,工业标准的闪存卡可以在-45至85摄氏度的范围内工作。
CF接口已广泛用于PDA、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机和包括台式机在内的各种设备。
到2005年,CF卡的容量规格从最小的8MB到最大可达12GB。(这里的1MB=1,000,000byte,1GB=1000MB)
[编辑本段]目前最大容量
Pretec发布好几款CF卡,容量有32GB、64GB与100GB,真的是100GB,CF容量终于冲到3位数了。其中32GB标榜速度较快,可达333倍速,写入可达每秒 50MB;100GB的版本则是233倍,写入达每秒35MB;64GB则可以用在CF转SATA的用途,会另外出一个转接盒,内装4张Pretec 64CF,就变成了SSD。
价格方面,价位从美金399到630元,折合人民币2,722元到4,298元不等,内含4张64GB的CF转SATA 2.5寸转接盒则是1596美金,折合人民币10,889元。
[编辑本段]CF卡特点
CF卡(Compact Flash)是1994年由SanDisk最先推出的。CF卡具有PCMCIA-ATA功能,并与之兼容;CF卡重量只有14g,仅纸板火柴般大小(43mm x 36m x m3.3mm),是一种固态产品,也就是工作时没有运动部件。CF卡采用闪存(flash)技术,是一种稳定的存储解决方案,不需要电池来维持其中存储的数据。对所保存的数据来说,CF卡比传统的磁盘驱动器安全性和保护性都更高;比传统的磁盘驱动器及Ⅲ型PC卡的可靠性高5到10倍,而且CF卡的用电量仅为小型磁盘驱动器的5%。这些优异的条件使得大多数数码相机选择CF卡作为其首选存储介质。
虽然最初CF卡是采用Flash Memory的存贮卡,但随着CF卡的发展,各种采用CF卡规格的非Flash Memory卡也开始出现,CFA后来又发展出了CF+的规格,使CF卡的范围扩展到非Flash Memory的其它领域,包括其它I/O设备和磁盘存贮器,以及一个更新物理规格的Type II规格(IBM的Microdrive就是Type II的CF卡),Type II和原来的Type I相比不同之处在于Type II厚5mm。
CF卡同时支持3.3伏和5伏的电压,任何一张CF卡都可以在这两种电压下工作,这使得它具有广阔的使用范围。CF存贮卡的兼容性还表现在它把Flash Memory存贮模块与控制器结合在一起,这样使用CF卡的外部设备就可以做得比较简单,而且不同的CF卡都可以用单一的机构来读写,不用担心兼容性问题,特别是CF卡升级换代时也可以保证旧设备的兼容性。
CF卡有相当多的平台支持,包括DOS,Windows 3.x,Windows 95,Windows 98,Windows CE,OS/2,Apple System 7,Linux和许多种UNIX都能够支持。
CF卡作为世界范围内的存储行业标准,保证CF产品的兼容,保证CF卡的向后兼容性;随着CF卡越来越被广泛应用,各厂商积极提高CF卡的技术,促进新一代体小质轻、低能耗先进移动设备的推出,进而提高工作效率。CFA总部在加拿大的Palo Alto,其成员有权免费得到CF卡、CF商标和CF技术详情。CFA成员包括3COM,佳能、柯达、惠普、日立、IBM、松下、摩托罗拉、NEC、SanDisk、精工(爱普生)和Socket Communications等120多个。而且其中的主要数码相机生产研发厂商已经成立了一个专门组织,从事于CF产品的开发。
CF卡有以下缺点:

1.容量有限。虽然容量在成倍提高,但仍赶不上数码相机的像素发展。目前的5百万像素以上产品已经是流行的高端产品最低规格,而民用主流市场也达到3百万像素级别。普通民用的JPEG压缩格式下,容量尚可,但是专业级的TIFF(RAW)格式文件还是放不下几张图像数据。
2.体积较大。与其他种类的存储卡相比,CF卡的体积略微偏大,这也限制了使用CF卡的数码相机体积,所以现下流行的超薄数码相机大多放弃了CF卡,而改用体积更为小巧的SD卡。
3.性能限制。CF卡的工作温度一般是0-40摄氏度。因此0度以下的环境中,数码相机基本可以说变成了“废物”。即使是专业机也不能幸免。虽然目前军用的CF卡耐寒能力达到-40摄氏度,可是什么时候普及,价格什么时候跌到普通老百姓可以承受的地步还不得而知。
[编辑本段]微型硬盘
微型硬盘是一种符合CF-II型标准的微型硬盘驱动器(约1英寸宽)。1999年IBM首次发布了拥有340MB容量的微型硬盘,后于2002年将其部门连同Microdrive商标一起卖给了日立。目前,许多其它的厂商(如:希捷、索尼等)也在出售微型硬盘,截止到2005年中期,微型硬盘的容量已经达到了6GB并且还在高速增长着。
做为一种机械式存储设备,这些微型硬盘在运行的时候需要消耗比闪存更多的能源,所以在某些供能不足的设备上它们也许不能很好的运行。同时,作为机械设备,它们对物理震动和温度的变化要比闪存更加敏感,尽管在实际使用中并无大碍。
[编辑本段]CF+规范
在CompactFlash规范第一次标准化的时候,即使是全尺寸的硬盘的容量也很少超过4GB的,因此ATA规范自身存在的限制被认为是可接受的。但是,在硬盘由于不断增长的容量需求而对ATA规范作出大量改变的今天,即使是闪存卡也有可能要超过4GB的限制。
由此,新的CF标准,CF+ (或CF 2.0)被推出。它包括了两个较大的变化:数据传输率提高到16Mbit/s,容量最大可达到137GB(根据CompactFlash协会(CFA)的资料)。
支持66Mbit/s数据传输率的CF 3.0标准也已经被发布,该标准中还包括了一些其它的特性。
[编辑本段]CF III代
德国科隆--CF标准有了新的第三修订版,将接口数据传输速率提升了4倍。现在的标准将与FAT32文件系统相结合,完全支持容量超过2.2GB的CF卡。
刚刚宣布的CF+和CF规范第三修订版利用了Ultra DMA 33和Ultra DMA 66规范(主要用于IDE硬盘驱动器),将接口数据传输速率从现在的16MB/s提高到66MB/s。DMA(直接存储访问)接口方式可以降低用于管理CF卡数据传输的处理器耗能。据标准化组织CF联盟(CFA)称,快速的PCMCIA ATA存储与I/O模式也可以加入,它可以将接口传输速度提高到25MB/s。
其它设备
CompactFlash规范还被应用于多种输入/输出以及接口设备。由于它的电气性能与PCMCIA卡一致,因此大多数PCMCIA卡都有类似的CF版本。如:
以太网 ;
调制解调器 ;
无线局域网 ;
数码相机 ;
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 ;
条码扫描仪 ;
磁条读写器 ;
Super VGA显示适配器 ;
多种其它闪存卡的读卡器 ;
GBA电影播放器 。

记忆棒(Memory Stick)又称MS卡,是一种可移除式的快闪记忆卡格式的存储设备,由索尼公司制造,并于1998年10月推出市场;它亦被概括了整个Memory Stick的记忆卡系列。这个系列包括了Memory Stick PRO(容许更佳的最大储存容量和更快的传输速度)、Memory Stick Duo(Memory Stick 的小型格式版本,包括PRO Duo)、和比Duo更小的Memory Stick Micro (M2)。
[编辑本段]记忆棒的使用
最初的Memory Stick提供最多128MB的容量,以及Memory Stick Select容许两张128MB的容量于一张卡内。而含有8GB容量的Memory Stick,已于2006年在拉斯维加斯举行的国际消费电子展中公布,但根据索尼公司的资料,Memory Stick PRO最大可能容量为32GB。
一般而言,Memory Stick是用来为手提式装置作为储存媒体的, 以易于移除的方式来被PC存取。例如,索尼的数码相机用Memory Sticks来储存影像档。以Memory Stick读卡器(一般是一个以USB或其他连线方式连接的细小的盒子),用家可不需把新力数码相机接到电脑而复制图片。有Memory Stick在数码相机的新力用家、数码音乐播放机,PDA,手提电话,PSP,和其他的装置以及索尼的VAIO个人电脑早已包含Memory Stick插槽。
除了从数码相机复制影像档外,用家还可以复制任何类型的档案到记忆棒内或把档案从记忆棒内复制出来。市面上也有PCMCIA、CompactFlash或3.5"存软盘接口的读卡器。兼容性方面,较老的MS卡能够在较新的读取装置上使用,(较短的Memory Stick Duo 加上一个适配器后也可以使用)。但是,Memory Stick PRO 和 Memory Stick PRO Duo 通常不能在较老的读取装置上使用。
记忆棒是索尼独家开发的标准,第三方的生产厂家还有SanDisk和Lexar。尽管它是索尼独家支持的标准,记忆棒还是比其它独家支持的快闪存储格式寿命更长。
[编辑本段]记忆棒的特点
除了外型小巧、具有极高稳定性和版权保护功能以及方便地使用于各种记忆棒系列产品等特点外,记忆棒的优势还在于索尼推出的大量利用该项技术的产品,如DV摄像机、数码相机、VAIO个人电脑、彩色打印机、Walkman、IC录音机、LCD电视等,而PC卡转换器、3.5英寸软盘转换器、并行出口转换器和USB读写器等全线附件使得记忆棒可轻松实现与PC及苹果机的连接。
记忆棒推出后,三星、爱华、三洋、卡西欧、富士通、奥林巴斯、夏普等一系列公司已表示了对此格式的支持。索尼公司目前还在寻求家用电子行业和IT行业对记忆棒格式的认同。 Sony将在今后把更多代表记忆棒最新发展的产品介绍到国内市场。
记忆棒的缺点一是只能在索尼数码相机中使用,二是容量尚不够大。
索尼在记忆棒的基础上将体积减小至约1/3,设计制造了记忆棒Duo,外型尺寸仅为31×20×1.6mm,重量也缩小了一倍,为2克,这和xD卡非常相仿,非常便于携带。这种记忆棒Duo很方便应用于相当小巧的手机和数码相机中,以及各种mp3播放器等电子产品中。
为了获取更大的容量和更高的速度,索尼推出了全新的记忆棒PRO,这是由索尼和Sandisk公司共同开发的,外型体积较记忆棒均没有变化,但是可以实现8GB的容量,老式设备将不能使用这种新型的记忆棒PRO,不过现在生产的有记忆棒PRO插槽的数码产品可以向下兼容,使用传统的记忆棒。记忆棒PRO除串行传送之外,还支持并行传送,以实现多种数据的同时传递与接收。在平行传送模式中,数据以大于160Mbps(理论值)的速度传送,使实时记录DVD质量的动态图像成为可能。拥有这种高速,记忆棒PRO同样可以支持即将到来的宽带时代带来的先进解决方案。记忆棒PRO没有蓝条和白条之分,所有的记忆棒PRO都具备版权保护功能。
[编辑本段]记忆棒的样式
尺寸为:50mm x 21.5mm x 2.8mm,重4克。采用精致醒目的蓝色外壳(新的MG为白色),并具有写保护开关。 和很多Flash Memory存储卡不同,Memory Stick规范是非公开的,没有什么标准化组织。采用了Sony自己的外型、协议、物理格式和版权保护技术,要使用它的规范就必须和Sony谈判签订许可。Memory Stick也包括了控制器在内,采用10针接口,数据总线为串行,最高频率可达20MHz,电压为2.7伏到3.6伏,电流平均为45mA。可以看出这个规格和差不多同一时间出现的MMC颇为相似。
2003年3月份,在记忆棒PRO的基础上设计制造了记忆棒Pro Duo,是一种是对过去的记忆棒Duo进行新支持并行接口的改进后的产品。记忆棒PRO Duo将所有记忆棒PRO的先进功能打包压缩成Duo格式。它采用更高密度的叠加技术。
记忆棒Pro Duo除串行传送之外还支持并行传送,能以160Mpbs(理论上的最大量)的速度传送数据。这种媒体响应宽带时期高级应用程序越来越多的用途,提供快速,简便地复制高分辨率的数码图像,以及大容量演示数据的方法。记忆棒允许记录有版权保护的内容及高速数据传送,在广泛的产品领域内维持高兼容性,包括小型移动设备。通过连接适配器,它同样可以应用于兼容标准尺寸记忆棒的产品。
[编辑本段]不同的记忆棒版本
最早一代的记忆棒尺寸与口香糖相仿,容量从4MB到128MB。很快这样的容量就显得捉襟见肘,索尼因此就开发了新的“可选记忆棒”(Memory Stick Select),其原理与早先5.25"软盘相仿,即可以双面使用。一个可选记忆棒有两面,每面128兆,拨动开关,可以选择正或反面。这个方案实际上没有被广泛接受,但这也使老的记忆棒读取装置可以使用更大容量的记忆棒。目前Lexar仍然在生产256兆的可选记忆棒。
Memory Stick PRO是大容量记忆棒的最终解决方案。 大部分老的读取装置也能支持MS PRO。通过Flash ROM的更新,其它较老的读卡器也能兼容MS PRO。MS PRO的传输速率更快,最大支持容量能达到32GB(截至05年6月,最大容量4GB)。 所有大于1GB的MS PRO都支持高速传输模式,大容量的记忆棒相比同样容量的SD卡或者CF卡,价格要高的多。
MagicGate标准是一个加密系统,能够保护音乐只能被授权的设备下载和播放,无法复制。某些MS和所有的MS PRO都支持MagicGate。
MS Duo 适配器和MS PRO DuoMemory Stick Duo是记忆棒中的小个子,主要是用来与SD格式竞争的,它用在卡片数码相机、手提电话以及PSP上。它拥有与MS相对应的版本(支持或不支持高速模式,有没有MagicGate等等)。用一个适配器(通常与卡搭配销售)就可以使Duo与大尺寸的记忆棒一样使用。
索尼在2005年9月30日宣布,它与SanDisk的合资工厂会推出一种新的记忆棒格式,新的Memory Stick Micro (M2)尺寸仅 15 × 12.5 × 1.2 毫米,理论上支持32 GB。最高传输速度160 MB/秒。
标准的Memory Stick:
Memory Stick
Memory Stick Select
Memory Stick MagicGate
Memory Stick Select MagicGate
Memory Stick PRO:
Memory Stick PRO
Memory Stick PRO High-Speed
Memory Stick PRO MagicGate
Memory Stick Duo:
Memory Stick Duo
Memory Stick Duo MagicGate
Memory Stick Duo Adapter
Memory Stick PRO Duo:
Memory Stick PRO Duo
Memory Stick PRO Duo MagicGate
Memory Stick PRO Duo High Speed
Memory Stick Micro:
Memory Stick Micro
特性:
标准传输速度:
最高写速度: 14.4 M比特/秒 (1.8 MB/秒)
最高读速度: 19.6 M比特/秒 (2.5 MB/秒)
PRO 传输速度:
传输: 160 M比特/秒 (20 MB/秒)
最小写速度: 15 M比特/秒
Micro 传输速度:
传输: 160 M比特/秒 (20 MB/秒)
外形尺寸:
●标准版: 50.0 mm (宽) × 21.5 mm (高) × 2.8 mm (厚)
●Duo: 31.0 mm (宽) × 20.0 mm (高) × 1.6 mm (厚)
●Micro: 15.0 mm (高) × 12.5 mm (宽) × 1.2 mm (厚)
High speed memory stick PRO Duo designed to support read and write speeds up to 80 Mbps on high speed enabled devices
MS、SD、CF、xD、MMC是目前在市场流通的记忆卡规格。
获得新力公司授权生产兼容的记忆棒产品厂商包括Apacer,ScanDisk,Lexar,HAGIWARA,I-O DATA,三星以及Transcend等。
[编辑本段]记忆棒硬件故障的修复方法
故障现象:一次一条128MB的SONY记忆棒在通过读卡器传输数据后再插入数码相机,相机提示MEMORY STICK错误,利用相机和电脑的格式化工具对记忆棒重新格式化无效,基本判定该记忆棒有硬件故障。
故障处理:本着死马当活马医的心态撬开记忆棒一探究竟。记忆棒的塑料外壳为密封状态并未提供用户打开外壳的途径,所以我们只能用小刀慢慢割,并尝试在开口处慢慢撬。对于一些所谓水货的假棒开壳比较容易,它的粘合点少,有时一撬就裂开了一大半。真货由于采用大面积粘合所以要多费一番周折,撬不开的地方不要硬撬,为了保护外观尽量慢慢割。取出记忆棒主体线路板可以看到其结构非常简单,PCB板上主要有控制芯片、存储芯片、写保护开关以及少量贴片电阻电容和一个贴片三极管。借助放大镜仔细观察每个部件,发现存储芯片的引脚似乎有虚焊的现象,遂决定用大面积补焊法,即无论该焊点是否正常在一定区域内对所有焊点再次加热补焊)。
由于芯片引脚比较细密所以用普通尖头烙铁补焊时要格外小心,防止焊料将相邻引脚短路,同时也要注意防静电。建议使用热风焊台来进行补焊,这样更为安全迅捷,对芯片一侧引脚全部加热等原焊锡融化时加压固定即可。经过补焊后该记忆棒复活了。对于修复的记忆棒,外壳可用AB胶重新封起来,不建议用502胶水,因为它虽然速度快但容易产生白色残留物质。
故障分析:假棒外壳塑料材质较真货要薄要软,加上假货的焊接工艺参次不齐,所以经常插拔这种记忆棒容易引起内部芯片引脚脱焊导致故障,虚焊的部位以存储芯片为多,也有少量控制芯片。

http://ke..com/view/3832.htm

http://ke..com/view/26952.htm

⑦ 问一下牛仔裤的尺寸问题..急急急....

28号---腰围2尺1 臀围2尺9 裆长24 裤长105 大腿围54 裤脚口36
29号---腰围2尺2 臀围3尺 裆长24 裤长106 大腿围55 裤脚口37
30号---腰围2尺3 臀围3尺1 裆长25 裤长107 大腿围56 裤脚口38
31号---腰围2尺4 臀围3尺2 裆长25 裤长107 大腿围57 裤脚口38
32号---腰围2尺5 臀围3尺2 裆长25 裤长107 大腿围58 裤脚口39
33号---腰围2尺6 臀围3尺3 裆长26 裤长108 大腿围60 裤脚口40
34号---腰围2尺7 臀围3尺4 裆长26 裤长109 大腿围61 裤脚口40

⑧ 裤子尺码!急急急···

28号---腰围2尺1 臀围2尺9 裆长24 裤长105 大腿围54 裤脚口36
29号---腰围2尺2 臀围3尺 裆长24 裤长106 大腿围55 裤脚口37
30号---腰围2尺3 臀围3尺1 裆长25 裤长107 大腿围56 裤脚口38
31号---腰围2尺4 臀围3尺2 裆长25 裤长107 大腿围57 裤脚口38
32号---腰围2尺5 臀围3尺2 裆长25 裤长107 大腿围58 裤脚口39
33号---腰围2尺6 臀围3尺3 裆长26 裤长108 大腿围60 裤脚口40
34号---腰围2尺7 臀围3尺4 裆长26 裤长109 大腿围61 裤脚口40

⑨ 请问塑钢窗的钢衬的计算公式是什么呀

钢型材的下料尺寸-两个型材小面的告诉-10MM米就可以了。
体型材的小面尺寸有所差异,-10mm就是一边减去5mm,熔焊量是3mm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聚氯乙烯(PVC)门窗增强型钢(以下简称增强型钢)的要求、实验方法、检验规则、包装、运输、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一冷却加工成形的方式,用冷轧钢带在连续辊式冷弯剧组上加工生产的增强型钢;也适用于在此种工过程中增加有高频焊接工序的增强型钢。不适用于以拉拔、冲压、弯折方式生产的增强型钢。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适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716—1991 碳素结构钢冷轧钢带

GB/T2518—1988 连续热镀锌薄钢板和钢带

GB/T11253—1989 碳素结构钢和低合金结构钢冷轧薄钢板及钢带

QB/T 3826—1999 轻工业产品金属镀层和化学处理层的耐腐蚀试验方法 中性盐雾实验(NSS)法

QB/T 3832—1999 轻工产品金属镀层腐蚀试验结果的评价
3要求
3. 1 材料与表面处理
3. 1. 1 增强型钢为开口型式时,应采用不低于GB/T 11253规定中Q235钢带力学性能的材料轧制,内外表面进行冷镀锌处理或直接使用GB/T 2518—1988中(100—PT—Z—L—B—厚度×宽度)的热镀锌钢带轧制。
3. 1. 2 增强型钢为闭口型式时,应使用不低于GB/T 11253规定中Q235钢带材料轧制,内外表面应进行热镀锌处理。
3. 2 外观
3. 2. 1 增强型钢要求内外表面平整,不允许裂缝、分层、搭焊缺陷存在,许可有深度不超过壁厚所允许负偏差范围的压痕、划痕以及辊印线、烧伤、打磨与清除毛刺的痕迹存在。
3. 2. 2 经高频焊接方法制造的闭口增强型钢,允许焊缝处壁厚增厚和内缝焊筋存在。
3. 2. 3 增强型钢两端其切口斜度应小于7°,外型平整、棱角清晰,不应有毛刺。
3. 3 尺寸偏差
3. 3. 1 增强型钢材料厚度不应小于1.2mm,材料厚度公差应符合GB/T 716中的规定。
3. 3. 2 增强型钢截面尺寸公差
3. 3. 3 增强型钢弯曲内角半径R≤1.4t(t表示壁厚),如图1所示。
3. 3. 4 增强型钢直线度为1.5mm/m,扭拧度不大于l°,角度偏差不应大于±1.5°。
3. 4 耐蚀性

耐蚀性应达到48 h 8级。
4 试验方法
4. 1 外观

在自然光线下,距试件400~500mm处,进行目测检查。
4. 2 截面尺寸

用精度0.02mm的卡尺在距离增强型钢两端面不应小于200mm处测量。
4. 3 材料厚度

用精度0.02mm的卡尺在距增强型钢端面不应小于10mm处测量。
4. 4 直线度

将增强型钢截取1m放在Ⅲ级平台上用塞尺进行测量,或用1m直尺靠在增强型钢上用塞尺测量间隙。
4. 5 内角半径

在距增强型钢端面处,用半径规分别测定其内角半径R。
4. 6 角度偏差

在距增强型钢端面200mm处,用万能角度尺测定增强型钢角度偏差。
4. 7 扭拧度

将增强型钢放在平台上,借自重使之达到稳定时,沿增强型钢的长度方向测量增强型钢底面与平台之间的最大距离N(如图2所示),从N值中扣除该处弯曲度后的数值即为扭拧度。

图2 扭拧度测试示意图

扭拧度按型材外接圆直径分档,以型材每毫米宽度上允许扭拧的毫米数表示。
公称长度小于等于6m的型材,其扭拧度应符合表1的规定。长度大于6m的型材,其扭拧度由供需双方商定。
表1
外接圆直径
mm 扭拧度(mm/mm宽)
每米长度上 总长度上
不大于
>12.5~40 0.087 0.176
>40~80 0.052 0.123
>80~250 0.026 0.079
例:增强型钢外接圆直径为68mm,宽度为46mm,在1m长上测得该型钢N值为3mm。弯曲值为1mm,则扭拧值为1mm,型钢每毫米宽扭拧值为:2/46=0.043mm。查表1,型钢的允许扭拧值为0.052mm,即实际扭拧值小于允许最大扭拧值,为合格。同理,全长上扭拧度一样判定。
4. 8 耐蚀性
耐蚀性检验按QB/T 3826中规定,评定按QB/T 3832进行。
5 检验规则

产品检验分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两种。

产品须经检验合格并附产品合格证后方能出厂。
5. 1 出厂检验
5. 1. 1 出厂检验应在型式检验合格有效期内进行。
5. 1. 2 出厂检验按GB/T 2828规定,抽样采用正常检查一次抽样方案检查水平为Ⅱ,合格质量水平AQL值按表2规定。
表2 出厂检验抽样表
序号 检验项目 标准条款 不合格类别 AQL
1 外观 3.2 C 10
2 尺寸偏差 3.3 B 6.5
5. 2 型式检验
5. 2. 1 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型式检验:

a)新产品或老产品转厂生产的试验定型鉴定;

b)正式生产后,当结构、材料、工艺有较大改变,可能影响产品性能时;

c)正常生产时,每年检测一次;

d)产品停产一年以上再恢复生产时;

e)出厂检验结果与上次型式检验有较大差异时;

f)国家质量监督机构或合同规定要求进行型式检验时。
5. 2. 2 型式检验按GB/T 2829规定,抽样采用正常检查一次抽样方案,判别水平为Ⅱ级不合格质量水平RQL值及检验项目按表3规定。
表3 型式检验抽样表
检验项目 检验条款 不合格类别 RQL Ae
耐蚀性 3.4 B 65 1
6 标志、包装、运输及贮存
6. 1 标志
6. 1. 1 产品应有商标或厂名标志。
6. 1. 2 产品包装应标有产品名称,型号或标记,商标,等级,数量,质量,体积,出厂日期,厂名。
6. 2 包装
6. 2. 1 增强型钢一般采用捆扎包装交货,每捆应由同一型号,规格的增强型钢组成。
6. 2. 2 增强型钢一端需放置整齐,用钢带,低碳钢丝或轧箍捆轧扎牢固,长度不大于7m扎3处。第一处距离齐端不大于lm。
6. 3 运输

产品在运输中避免冲击、挤压、雨淋、受潮。
6. 4 贮存
6. 4. 1 产品应贮存在无腐蚀性介质。空气流通,相对湿度小于85%的仓库中。
6. 4. 2 产品堆放时,堆码下面应有厚度不小于100mm的软木,间距不大于500mm,堆放高不得超过0.5m。